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Z扫描技术,分别测量了五种C60聚氨酯胺薄膜(C60含量分别为0%、0.16%、0.30%、 0.42%、0.52%,厚度均为0.3 mm)的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和折射系数,并研究了该薄膜的光限幅特性。实验表明:随着样品中C60的含量由0增加到0.52%,薄膜的透射率可由70%逐渐减小到10%,且透射光功率可限制在25 mJ/cm2以下。薄膜的透射率或透射功率可以随C60含量不同而改变,即薄膜的光限幅性能可以通过调节C60含量的方式加以控制。最后,基于C60分子的五能级模型,采用激发态吸收(反饱和吸收)物理机理解释了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及光限幅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一种新型双氮杂桥C60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利用z扫描和光限幅实验分别研究了该化合物在532nm、脉宽8ns条件下的非线性光学和光限幅特性,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有较强的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折射,非线性吸收系数=1.9210-10m/W,3阶非线性系数(3)=6.3410-12esu;化合物有较低的光限幅箝位值。该化合物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ns脉冲激光,研究了CS2在420-470nm波长范围内的非线性吸收和光限幅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S2对420-450nm波长的脉冲激光具有大的非线性吸收和优良的光限幅性能,随着波长的增加,其非线性吸收和光限幅性能逐渐减小;CS2良好的宽带光限幅性能源于其大的非线性吸收,其非线性吸收机制为双光子吸收(TPA)以及由TPA诱导的激发态吸收(ESA)。  相似文献   

4.
光限幅器由于具有保护光学敏感元件免受高功率强激光损伤的功能,在近二十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人们研究了基于各种非线性效应的光限幅机制,例如双光子吸收、激发态吸收、反饱和吸收、非线性折射、反射、衍射光限幅等等.受激布里渊散射(SBS)作为一种非线性过程也具有光限幅特性.本文采用布里渊噪声起源模型,数值求解了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稳态耦合波方程,  相似文献   

5.
新型金属团簇化合物光限幅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昆  曲士良  张驰 《激光技术》2000,24(4):193-195
研究了平面开式五核金属团簇化合物[WOS4Cu4I2(py)6]对532nm激光的光限幅特性,并与同等条件下的富勒烯比较,其光限幅特性优于富勒烯。利用Z-scan技术研究表明,该团簇化合物光限幅的主要非线性光学机制为激发态吸收。  相似文献   

6.
液相外延HgCdTe薄膜组分均匀性对红外透射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多层模型和膜系传递矩阵计算了HgCdTe/CdZnTe外延薄膜的红外透射光谱,结果表明组分扩散区主要影响透射光谱的干涉条纹和透射率小于10%的区域,而组分梯度区则影响吸收边斜率.横向组分波动也将影响透射光谱的吸收边斜率,当组分均方差小于0.005时,横向组分波动对透射光谱影响可以忽略.用新的组分分布模型计算了HgCdTe/CdZnTe液相外延薄膜的理论透射光谱,并运用非线性二乘法使理论曲线能够很好地与实验结果吻合,从而获得了更加可信的HgCdTe外延薄膜的纵向组分分布和厚度参数.  相似文献   

7.
研制出一种三角槽型透明高分子聚合物光栅与该聚合物平板间填充有机非线性光学液体的夹层结构器件,具有非线性自调制光限幅功能。实验测得该器件对较弱的532nm波长的YAG倍频激光透过率大于60%。对较强激光透过率小于2%~3%。理论预期在激光波长400-700nm都有光限幅特性。且愈靠近532nm波长。激光限幅功能愈强。首次从实验上验证了该非线性光栅具有自适应宽带光限幅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实现可调谐光限幅。且对所设计的激光波长,达到能量低于人眼安全阈值的高效激光防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贾振红  李劬 《激光杂志》1998,19(5):18-20
本文分别对在连续和脉冲激光入射下,对由材料线性和非线性吸收产生在热致光限幅效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产生最大光限幅效应的条件,为热效应光学限幅应用于光学器件的激光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健淋  闫理贺  司金海  侯洵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11):1103002-1103002(5)
作为一类新型二维纳米材料,金属碳/氮化物纳米片(MXene)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以及组分、层数与厚度灵活可控的优点,在储能、催化、传感和光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研究了一种MXene材料碳化钛(Ti3C2TX)纳米片分散液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响应机制。发现Ti3C2TX纳米片分散液在532、1 064 nm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下表现出优异的光限幅性能,其限幅阈值分别为0.14 J/cm2和0.12 J/cm2;通过测量非线性散射光强度随入射光功率密度的依赖关系,发现该材料光限幅响应机制主要起源于非线性光学散射效应。与传统的光限幅材料C60比较,该材料具有光限幅阈值低、响应波长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端面泵浦Nd:GdVO4的热焦距及基频运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激光二极管(LD)作泵浦源,测量Nd:GdVO4和Nd:YVO4晶体的热焦距之比为1.0:0.6。对平-凹腔,利用不同透射率的输出窗片,研究了Nd:GdVO4晶体的连续激光输出特性,当输出窗片透射率为15%时,阈值为0.251W,对应着21W的泵浦功率,得到10.52W的1.06um连续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1.
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谦 《电信科学》2000,16(4):38-42
ITU组织的4年一度的国际电信博览会是通信领域规模最大的展览会 ,Telecom99又是国际电信博览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报告以参观Telecom99所了解的情况为基本内容 ,介绍了近年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 ,说明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技术。本报告从光纤通信设备和系统、光纤光缆、光器件、光仪表、工程施工及其它等几个角度介绍光纤通信在核心网方面的最新进展 ,光接入网的技术另有专题报告 ,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几个主要问题,指出了OCDMA在光纤宽带接入,高速光纤局域网和ATM交换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赵策洲  刘恩科 《通信学报》1996,17(3):119-12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OA(BifurcationOptiqueActive)型电光开关结构。该结构采用了低传输耗损的SOI(SilicononInsulator)材料和高注入效率的电学注入方法。本文根据双模干涉机理和等离子体色散效应分析了这种开关的电光调制机理,根据大注入效应和双注入效应分析了这种开关的电学性质;并根据大截面单模脊形波导理论和上述分析,对这种开关的结构参数和电学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其开关电流密度为102A/cm2量级。  相似文献   

14.
单模光纤微探头式光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端面和基于半球形自透镜端面的单模光纤微型探头光镊技术的研究.表明单模光纤微型探头式光镊系统结构简单、捕陷范围大、操纵灵活,可以适应更多的生物细胞和生物分子的光微操作需求.扩大了激光微操纵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光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阐述了光纤、光缆、光器件和复用方式等方面的开发研究成果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节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卫生 《电信科学》2002,18(9):43-47
本文首先通过对几个典型产品的描述,回顾了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技术的发展,然后归纳出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的功能要求和属性,之后,从不同方面对光节点进行分类整理,并重点论述光交叉连接器的六种基本结构以及一种多颗粒度的通用结构,最后综述了所涉及到的光电子器件,尤其是微机电系统(MEMS)光开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两种光端机性价比的对比,阐述了网络工程中光端机的合理选择、选用原则以及光端机的使用、保养与维护。  相似文献   

18.
光学超分辨技术在高密度光存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超分辨技术的类别原理及光学超分辨的发展状况,并给出了超分辨光学头的结构和存储机理,重点论述了光学超分辨技术在光学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郑苏 《中国有线电视》2011,(9):1037-1040
通过Excel设置的分光比计算模板对有线电视网络中光分路数的内在规律进行探析,从而明了有线电视网络中最佳光分路数随着光发射机输出功率与光接收机的输入电平的改变而改变,揭开了有线电视网络所传输的光链路总(或平均单路传输)距离所对应的最佳光分路数设计的规律与思路,恰当应用这一规律与思路,能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20.
光开关及其在全光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光开关是完成全光交换的核心器件 ,光开关的研究日益成为全光通信领域关注的焦点。从光开关的性能指标开始系统介绍了光开关的类型 ,深入探讨了光开关构成的全光交换机的结构原理。随着数据网络的迅速发展 ,光开关将在全光网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