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权融资偏好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股利分配是公司借助市场作用调整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而融资是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手段。本文拟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出发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现代股利政策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揭示出这些问题对上市公司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根据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利政策问题是现代公司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抛弃了传统股利政策关于理性管理者的假设,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研究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沪深两市2005~2007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无效样本后,建立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构建影响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回归模型,提出合理的假设,并通过实证加以检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理者过度自信时,企业会选择多发放现金股利,即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与现金股利的支付程度两个角度入手,综合考虑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检验现金流不确定性的作用强度,以达到更加全面分析现金股利政策的目的。结果表明: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与现金股利支付程度均受到宏微观因素的显著影响;现金流不确定性对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具有显著影响,但对现金股利发放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6.
股利政策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措施,可以作为投资者对公司治理情况的重要分析素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变化同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正在迅速走向成熟。本文以股利支付频率作为分组变量,利用信号传递效应中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对股利宣告日、除权除息日两大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股利支付连续稳定性对超额收益有重要影响。建议理性投资者将投资结构向有稳定股利政策的公司倾斜,监管层则应通过政策推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熟化,逐步构建回馈投资者的良性市场。  相似文献   

7.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特殊背景,利用我国2010~2015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股东都偏好低股利政策,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利分配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利分配的相关性不显著;第二、第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而第二到第十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利政策常常被称为“股利之谜”,既是现代公司财务的难点之一,也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股利政策制定的合理与否,是关系上市公司和股东双方利益,以及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施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金股利偏好的三种理论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代理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股利消费心理理论都是解释现金股利偏好的理论,但三者在研究前提和角度、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品质。比较三个理论得到的启示是:上市公司应充分考虑投资者偏好的收益形式,以更好地进行财务决策;政策制定者应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待现金股利问题;现金股利研究过程中,应多进行跨学科研究,多种研究方法应并重。  相似文献   

10.
11.
《东岳论丛》2016,(11):99-106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国有上市公司较非国有更倾向于进行现金分红。特别是随着国有上市公司派现数量的逐年增多,为规范其"分红"行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上市公司"分红"的动因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文章选取2007-2012年深沪A股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控股大股东、市场中小投资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实证考察了这两者与国有上市公司"分红"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在"分红"中存在"双重"迎合现象:一方面,企业发放红利为大股东输送上市公司的现金提供了可能,企业管理者迫于大股东的控制权不得不去迎合其对现金股利的需求,而有效的制衡可以约束大股东行为;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为了能迅速提升企业价值,彰显自身才干,也会考虑市场中小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偏好而采取迎合性的"分红"政策。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 ,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 ,通过解决企业资金的动态平衡 ,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股利政策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决策后果会影响投资者未来从企业投资中获得现金流量的数量 ,从而影响市场对企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投资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在投资效率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企业的投资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是制约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变量。除环境因素外,企业现金持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现金持有也是制约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索环境的波动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利用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7年间连续10年的相关数据验证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因素,探索环境波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同时引入超额现金持有变量,研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正相关性影响且显著,说明环境的波动确实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在引入超额现金持有作为中介变量后,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表明超额现金能够在环境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先天性制度缺陷以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过度投资"已成为制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上市公司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更易发生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更为普遍,程度也更为严重;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加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不仅没有缓解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状况,反而有加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6,(8):69-80
借助2004-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市场化进程,我们系统考察了地理位置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处中心城市(或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公司,其现金持有水平明显高于偏远地区(或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公司,且其现金持有价值也明显优于后者,偏远地区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则呈现"双低并存"的现象;市场化进程的提高会显著弱化地理位置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偏远地区公司现金持有的"双低并存"源于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上述代理行为在降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也损害了其持有价值,验证了地理位置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代理冲突途径,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则能有效缓解地理位置引致的过度投资行为。上述结论在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区域差异的同时,也为公司的现金管理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机构总体持股水平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以及对高管报酬与公司绩效敏感性的影响,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角色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比例、持股机构家数与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二者也没有显著增强高管报酬对绩效的敏感性。在机构持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机构的消极持股反而使管理主权得到增强,提高了高管的报酬水平。由于持股比例较低以及投资分散化,我国机构投资者并未对上市公司高管报酬起到明显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股利政策普遍认为,现金股利是控制代理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环境,存在非常严重的代理问题,导致现有的股利分配制度不仅无法充当控制代理成本的工具,而且使代理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对股东的收益贡献甚微,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非常严重,股利政策对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都较高.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基本特征出发,以降低代理成本为目标,优化股利政策的措施:实行稳定股利政策,使派现成为上市公司的自发行为;降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的成本差异,鼓励上市公司使用债务融资工具,为最优股利政策的制定创造条件;增强投资者的权利意识教育,提高甄别股利政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IPO抑价在各国证券市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陆和香港市场同时上市的公司(即A+H模式)的IPO首日抑价率情况.本文选取了在大陆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的公司的A股和H股样本,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到了两地市场影响IPO抑价率的不同之处.研究发现,特殊的发行制度和"投资者效应"是中国内地A股市场不合理抑价率的主要原因.文章的最后探讨了未来的改革方向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改革方向逐渐向香港资本市场靠拢,加大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加大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逐渐引进后市支持制度和强化投资银行在股票承销中的作用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19.
林杨 《理论界》2007,47(7):49-50
本文基于其他学者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在理论方面,已经将研究深入到产业层面;在实证方面,本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于工业的实际利用额对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贸易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了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一国进行教育投资、制定教育投资政策、贯彻教育投资三大基本原则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我国国民教育投资的现状与原因。并根据我国国情 ,借鉴各国经验 ,提出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教育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