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潜山地层钻井时,往往会发生恶性井漏和垮塌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前在进入潜山前即下入技术套管,然后强行钻完潜山井段,再悬挂一层尾管封隔技术套管鞋至潜山的泥岩地层,施工时垫石灰乳堵漏和尾管固井时都对油层造成严重污染。文中介绍了将尾管坐入潜山非主力油层,再利用潜山地层漏失进行反挤水泥固井。这样,既能达到封隔泥岩层的目的,又能避免尾管固井时水泥浆对油层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在某些地区用筛管或打孔管完井时,要求将生产层上部地层进行有效的水泥封固,这就需要在筛管或打孔管上部安放一个封隔器并注水泥。文中介绍了3种实现这种完井的方法。这3种方法均使用套管外封隔器作为筛管或打孔尾管上部的屏障,这些技术可用于各型井中,尤其是被证明了用于水平井完井中封隔上中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在尾管固井中常发生井漏,固井一次成功关键在于正确应用正反注水泥技术。本文对注水泥方式的选择、水泥量确定、水泥浆要求、注水泥作业过程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西20-1X井是西20断块上的1口三开定向开发井,目的层为寒武系府君山组。该井潜山盖层复杂,技术套管未能坐入潜山,三开后发生严重漏失,无法建立循环,用常规固井工艺技术无法固井,采用尾管悬挂器、管外封隔器及配套工具等新工艺技术达到了优质固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川西须家河组是川西深层下步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其完井工艺技术直接影响了川西深层气藏的储层评价和开采。川江566井是一口高温高压气井,存在气层、水层和气水伴生层,底部为裂缝性气层。为确保有效封隔水层及正确评价下部的裂缝性气层,采用管外封隔器分隔水层与下部裂缝性气层,管外封隔器以下采用衬管保证天然气进入井筒的最大流通面积,以上部分采用尾管固井达到分层射孔测试的目的,并使用带顶部封隔器的尾管悬挂系统密封重叠段,从而确保裸眼顶部的封堵和水层与气层的封隔。文章详细介绍了川江566井复合尾管完井工艺设计、施工技术和工艺效果评价。复合尾管完井工艺在川江566井的成功应用,为今后类似井完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许劲翔  徐天用 《钻采工艺》2002,25(6):12-13,45
尾管在装水泥头时卡钻,处理过程中送入工具因年久锈蚀而断裂。在尾管内下封隔器,循环确信尾管环空畅通后下入水泥承留器固井。但因裸眼段渗透性漏失较大,水泥未能完全封固住尾管环空。测试地层吸收量后,采用自动沉降挤水泥法补救。经测试,固井合格。  相似文献   

7.
8.
尾管固井工艺在水平井BP1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嵘 《钻采工艺》2003,26(6):19-20
水平井固井难度大,宝平1井更是一口井眼极其不规则、井下情况异常复杂的高难度的水平井,给固井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固井施工中采用了尾管固井工艺技术,这是该项技术首次应用于高难度的水平井。该井的施工成功为定向井、水平井的固井探索出了一个新方法,并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宝贵的经验。同时表明,川局井下作业处生产的XG—7悬挂器结构先进、性能可靠,能适用于定向井、水平井固井施工。  相似文献   

9.
短回接尾管固井技术在补救固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超深探井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套管挤毁,井漏而常规封堵无效等复杂问题,影响了一步正常钻进,短回接尾管固井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该技术难题。该技术在塔河油田S84井和S88井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固井效果,而且短回接尾管固井技术比套管回接到井口成本要低得多,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德坤 《钻采工艺》1999,22(1):63-65
塔里木尾管固井特点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力度加大,为寻找更多的油气储量,深井及超深井增多,使本身复杂的尾管固井难度增大,该地区尾管固井有以下特点.1.井深、封固段长、尾管类型多塔参一井193.67尾管鞋下深达6963.24m,塔中49井177.8...  相似文献   

11.
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发现是20世纪末在渤海湾盆地的重大发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由于储集空间类型既有基质孔隙型又有裂缝和溶蚀孔隙型,储层的定量评价难度很大。随着成像测井技术(尤其是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技术)的研制成功,已经可以对近井壁地质现象进行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探测深度的限制,该技术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储层的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的变化做出有效预测。以对千米桥潜山储层的成功评价为实例,介绍了在系统取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采用将3700常规测井资料与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的对岩性进行识别的方法,和将有效孔隙分为(与宏观岩心观察和微观分析化验资料相吻合的)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溶洞孔隙的对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应用CMR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定性判别流体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辽河边台潜山裂缝性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古地磁、地层倾角等方法研究辽河边台潜山裂缝性储集层的裂缝发育方位;用分形方法研究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用体积密度法及Parsons方程对该裂缝性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计算,认为边台潜山油藏储集层以裂缝为主并具有低孔隙度的双重介质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为该油藏的井网布置、注水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Ư����ܶ�ˮ��̾������о�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漂珠的组分及漂珠低密度水泥浆的性能特点,提出了漂珠水泥浆密度设计要求,减轻剂加量计算,适合漂珠低密度的水泥浆配方以及固井施工注意事项。在低压漏失层固井中还应加强以下工作:①确定合理的水泥浆密度,建立一套漂珠的不同加量、不同水灰比下的漂珠低密度水泥浆在不同液柱压力下的密度变化曲线,为确定低密度水泥浆密度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对密度很敏感的漏失层固井。②制定低密度水泥固井质量标准,低密度水泥的强度一般低于纯水泥、结构不如纯水泥致密、强度发挥不如纯水泥快。对低密度水泥固井应以保证水泥石的最低封隔质量为依据确定合理的低密度水泥固井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高高含水期裂缝性碳酸盐潜山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是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在分析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作了预测。剩余油的形成与储层层的储集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可分成微观和宏观两种,预测该油藏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岩块油水界面以上,远离主断层井区,井间油水界面低凹区,流动屏蔽层完整分布部位以下以及水淹带Ⅲ类储集层区。  相似文献   

15.
超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质情况复杂,钻井过程中事故频繁、钻井速度慢、钻井周期长、井眼质量差,给固井作业造成了系列技术难题。为此,我院从1996年即开始对超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超高密度水泥浆设计及混配技术、高压井套管的强度设计及安全下入技术、窄安全压力窗口平衡注水泥技术、超高密度水泥浆顶替超高密度泥浆提高顶替效率技术和超高压地层流体压稳候凝技术,并通过单项技术的有机合成,形成了配套的超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该技术在安4井φ177.8mm技套固井首次应用并取得成功以后,又先后在安4井、霍10等多口井的油层套管固井中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任丘(雾迷山组)潜山油藏是一个缝洞十分发育的双重介质块状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投产初期单井产量高达1000~3000 t/d。在高产稳产及产量递减阶段,为控制底水锥进,研究应用了以钻调整井、卡堵水为主的稳产技术;在快速递减阶段,重点实施了综合治理措施。目前该油藏处于高含水后期的低速递减阶段,主要实施了降压开采、老井眼开窗侧钻以及以堵-酸-抽为代表的挖潜技术。这些技术措施在增油、挖潜以及提高采收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增产原油1277×104t,为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分析了该油藏各个开发阶段所采取的一系列增油挖潜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对今后的挖潜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任丘潜山油藏裂缝预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野外地质模拟调查和油藏动态、静态资料分析,建立了任丘中元古界潜山油藏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法,对任丘潜山古构造应力场和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潜山裂缝分布作了定量预测,并通过大量的动态资料分析,证实了裂缝预测结果是较为可靠的。此外还预测了受裂缝控制的有利剩余油分布区,对进一步的油气开发提出了井位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的储集类型主要有孔洞型、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和孔隙型4类,其中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要储集空间,最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储层的分布具有纵向上分带、平面上分区的特点.在纵向上划分的4个带中,以第2、3带储集性能为好,是油气主要的聚集带.在平面上的残丘区和凹槽区中,以残丘区岩溶作用强度大、保存条件有利,储层最为发育.溶蚀孔洞的形成受控于岩性、水性质、构造运动及古气候、裂缝等因素,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早海西岩溶期 ;构造裂缝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岩性、构造位置及埋深,主要形成期是印支和早燕山期 .印支早燕山运动对奥陶系储层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产生大量裂缝、再次溶蚀、产生新的孔洞;中晚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充填作用,喜山运动则使孔洞缝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渤海东部海域发现一个亿吨级花岗岩潜山油藏,根据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特征,在纵向上将潜山分为强烈风化溶蚀、次级风化裂缝和微裂缝3个储层发育带,不同发育带的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了潜山储层发育展布特征,指导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同时也为地质条件相似的其他潜山区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