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蜂窝式除湿转轮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蜂窝式除湿转轮的结构特点以及波纹形通道的传热传质特性,建立了转轮除湿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用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合理性。分析和讨论了传热传质过程中空气温湿度和干燥剂温度及其含水量的分布情况和特征。数值计算发现:在波纹形通道内沿再生空气方向存在一条空气含湿量峰值线,该峰值线向出口方向的迁移时间和峰值的大小决定了再生速度和再生效率。为了提高再生效率,应该尽可能加快再生空气含湿峰值向出口处的移动过程,提高其迁移速度,降低迁移时间。最后还对运行参数对再生空气出口含湿峰值的大小及其迁移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转轮除湿与冷却除湿结合的新风除湿系统,并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以除湿量为研究重点,通过试验方法探究转轮除湿与冷却除湿的最佳结合方式及设定参数。结果表明:在除湿转轮处理区前后各加一表冷器时其除湿量最高;处理风进口温度对除湿量的影响不大;再生温度设定为99℃,冷冻水温度设定9℃,除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太阳能再生的转轮除湿独立新风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云飞  丁静  杨晓西 《流体机械》2006,34(8):63-66,70
将基于太阳能再生的除湿转轮和独立新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在空调系统中合理引入可再生能源,在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讨论了独立新风系统对新风送风含湿量的要求和除湿转轮承担系统湿负荷的方案,分析了基于太阳能再生的转轮除湿独立新风系统空气处理过程及能耗,结果显示与直接冷却除湿的独立新风系统相比节能30%,在直接利用地下水供冷或在过渡季节使用冷却塔供冷的情况下则可以达到免费供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转轮吸附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是目前关注的一种新的空调形式,转轮除湿机是此类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件,因此了解各种因素对转轮除湿机性能的影响是必要的。分析了转轮除湿机本体参数及空气参数等影响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性能的因素,提出了被除湿后的处理空气露点控制优先的观点,可以为正确配置转轮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干湿气候区条件,分析测试了转轮除湿系统的处理侧、再生侧的风量、再生侧温湿度,转轮转速等因素对除湿性能系数、除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轮除湿更适用于夏季气候条件下的湿润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提高再生风量或降低再生空气的湿度都可以提高转轮除湿的性能;对于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提高再生风量效果要优于降低再生空气的湿度。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区转轮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液体除湿空调热湿传递耦合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该特性的提高热质传递性能的方法,并建立了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和实验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逆流式填料塔,并在填料塔设置中间换热器,采用排风进行再生.实验采用氯化锂作为除湿剂,重点研究了再生传热传质过程,分析了各种进口参数以及中间加热器对再生传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转轮除湿系统再生能耗较高的问题,利用热泵系统高效集热和热量转移的优势,将热泵系统的冷凝热用于转轮再生,搭建了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新风机组测试平台,采用试验的方法测试机组的运行状态和除湿性能。结果表明:在除湿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处理风量/再生风量值为1:1最为合适,此时,机组平均总除湿量达到10.4 g/kg,平均总除湿率达到0.62,转轮出口含湿量平均值为6.3 g/kg,除湿转轮的DCOP平均值为1.3,除湿转轮的能量利用率最高,而且除湿转轮承担了机组约58%的湿负荷,而蒸发器则承担约42%的湿负荷,除湿转轮的除湿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研究结果对该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转轮系的离散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复杂周转轮系的功率流分析、传动比和啮合效率的计算既困难又繁复 ,而应用离散分析法可以改变这一局面。本文首先介绍了离散图的画法 ,然后应用离散图和反映基本周转轮系特性的方程式 ,对一个复杂的周转轮系进行了分析 ,列出线性方程组并求解。应用表明 ,离散分析法简明直观 ,使复杂周转轮系的分析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9.
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能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瑞  刘蔚巍 《流体机械》2005,33(12):69-72
建立了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能耗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能耗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除湿能耗是影响总能耗的重要因素,采用新风先除湿再与回风混合的方式、室内排风作再生空气均可减小除湿能耗,降低总能耗;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湿负荷越大,其优越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刘东  吴尉德  陈沛霖 《流体机械》2003,31(Z1):186-190
研究了转轮除湿机进口处理空气的温度、湿度、再生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影响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可以为正确配置转轮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提供指导,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杜斌  施明恒 《流体机械》2007,35(12):53-57,64
以内冷型竖直板降膜除湿器为对象,考虑实际对流换热边界条件,建立相应的除湿过程数学模型并求解.设计加工了除湿器实验平台,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值的比较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测试了溶液和被处理空气的进口参数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绝热逆流除湿器的传质以及传热过程,选用除湿效率、体积传质系数和湿阻作为评价除湿性能的主要指标。本文对此搭建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在搭建的以LiCl溶液为除湿剂的绝热逆流填料塔除湿装置上进行试验研究,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并基于多组试测数据,应用MATlab多元回归法,提出了适用于LiCl溶液绝热逆流除湿器评价指标的试验关联式,且关联系数均接近1,可以为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具除湿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动态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设计的具有除湿功能的热泵热水器,通过焓差试验室对该系统的多种运行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独立除湿模式时,其除湿性能可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性能指标(1.60kg/h·kW).在两种测试工况下(工况1:室外环境干球温度为20℃、湿球温度为15℃;工况2: 室外环境干球温度为25℃、湿球温度为20℃)运行独立供热模式,其系统COP分别可达到3.33、3.60.该装置相较于传统电热水器,在节能与功能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通过控制正压力来改变摩擦力的方案,进而研制了一种以压电叠堆为动力转换元件的新型压电旋转驱动器。采用两个驱动用压电叠堆对称布置的方式设计了该旋转驱动器结构,探讨了旋转驱动器运动机理,制作了压电旋转驱动器试验样机并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驱动器输出步长线性度较好,当驱动电压为10 V、频率为2 Hz时,驱动器旋转步长为20 μrad。分析了驱动器输出稳定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施加控制系统来有效提高不同起始位置驱动器的运动稳定性。对试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找出了产生误差的原因,为驱动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证明了该压电旋转驱动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可以制作出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合在微驱动领域中应用的驱动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旋转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由于存在中间环节转换而导致发电效率降低的问题,围绕直线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和Ansoft/Maxwell仿真软件,开展了铁芯槽口大小优化、磁铁充磁方式选择、磁铁间隙优化以及铁芯纵向端部效应改善和弥补方法等研究,提出了一种直线式波浪发电装置,对优化后的直线发电机模型进行了电磁瞬态仿真分析,进而得出该发电机的电磁力矩曲线、磁链曲线、以及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曲线图,为直线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发电机的励磁源选择了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功率大、性能指标较优越、结构紧凑简洁、噪音低、效率高等显著优势,端部铁芯齿宽度增大可以解决和弥补纵向边端效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