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为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醋酸奥曲肽静脉滴注;另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磺酸加贝酯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d后,两组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RP为(4.3±0.5)mg/L、IL-6为(29.7±3.9)μg/L,对照组CRP为(19.2±3.8) mg/L、IL-6为(55.8±6.8)μg/L,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3.9±0.5)d、(2.1±0.3)d,对照组分别为(8.6±1.5)d、(6.6±1.2)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水平为(3.8±0.3)U,对照组为(6.9±1.1)U,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淀粉酶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贝酯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双盲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按其病情轻重,分别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质子泵抑制剂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加贝酯;研究组:加贝酯联合奥曲肽。结果两药合用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明显缩短腹痛的时间,并可及早恢复进食,从而减轻患者疾苦。结论应用加贝酯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能较快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应用奥曲肽与加贝酯治疗的效果。方法:1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来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62例患者。所有患者基础治疗均采用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在基础治疗之上对照组应用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应用奥曲肽与加贝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14天,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来自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CAR)、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显著提高(95.16%VS 82.26%,P<0.05)。研究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消失时间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CAR、PCT及D-D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CAR、PCT及D-D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应用奥曲肽与加贝酯治疗的效果确切,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恢复较快,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淀粉酶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辅助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淀粉酶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曲肽、加贝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8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奥曲肽、加贝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加贝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加贝酯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7月治疗的112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采用奥曲肽联合加贝酯(实验组,56例)或奥曲肽(对照组,56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21例,有效33例,无效2例,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转为手术治疗;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32例,无效5例,5例治疗无效的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结论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关键,奥曲肽联合加贝酯能显著地改善提高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疗效,并且具有协同加强作用,使用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基层临床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6.36%优于对照组的81.82%,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15、IL-10等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减压、血淀粉酶恢复正常、腹痛消除等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SAP可优势互补,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缩短病程,综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2)。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淀粉酶指标、血脂指标含量。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IL-8、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G、TC、AM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DAO、FABP、D-Lactate、Endotox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可有效减轻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血脂及血淀粉酶水平,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三二〇一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200 mg/d,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d,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AMY)、尿淀粉酶(UAMY)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贝酯、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加贝酯与奥曲肽在疗效方面的优劣。方法将拟行ERCP诊断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ERCP术后仅采用抗炎、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加贝酯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术前1h予NS500ml+加贝酯300mg均匀滴注2~3h滴完。以后每6h/次,共3次;奥曲肽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ERCP术前1h予奥曲肽0.3mg+NS500ml持续匀滴6h,静脉滴注停止后6h、12h再分别予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各1次。结果328例患者入选,其中对照组115人,加贝酯组105人,奥曲肽组108人。24h内急性胰腺炎的总发生率为4.9%;其中对照组、加贝酯组、奥曲肽组分别为(6.9,2.9,2.8)%;高淀粉酶血症总发生率为19.5%,其中对照组、加贝酯组、奥曲肽组分别为(26.1,17.1,14.8)%。对照组与其他2组间在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贝酯组与奥曲肽组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贝酯、奥曲肽2种药物临床应用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贝酯、奥曲肽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均有预防作用,2者预防效果相似,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朱杰 《上海医药》2015,(2):33-34,3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Hcy)患者的血脂情况,探讨Hcy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中心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数值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cy及血脂水平。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较多,为48例(60%),非H型高血压患者为32例(40%)。H型高血压组的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而高密度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明显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多伴有Hcy升高,同时预示其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57-59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素治疗尿毒症血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尿毒症血透肾性贫血的患者80例,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后应用促红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透析后采用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素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治疗后,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分别为12.5%与1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CT-A型下降时间、血氨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CT-A型下降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氨浓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素治疗尿毒症血透病人的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丁胺卡那霉素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测定52例肺部感染患白细胞,病原菌,动脉血气分析,取患痰液,涂至羊血SS中国皿板上培养,见菌落生长后提取细菌作菌株分型鉴定。给予左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疗1个疗程。结果:痰培养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1.2%,革兰氏阳性菌占28.8%,应用左氧氟沙星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细菌清除率和有效率均达92.3%,治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丁胺卡那治疗肺部感染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对伴有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奎硫平+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奎硫平+安慰剂).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40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上,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及T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数据,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统计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如胆漏、胆道出血、严重疼痛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如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胆漏、胆道出血、严重疼痛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中医辨证分型配合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相关历史资料,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痤疮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5例,单一组应用传统辩证中药内服进行治疗,联合组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火针进行治疗,组间对比患者经各种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评分、皮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中医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效果均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组,疼痛评分和皮损评分均下降低于单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少于单一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等进行对比,P0.05,差异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痤疮患者进行中医辩证药物的分型配合火针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不仅缓解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皮损程度,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