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德昌  水清  陈方 《安徽医药》2018,39(11):1351-1355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予以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均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CO2)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FVC%、FEV1%、DLCO%、PaCO2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aO2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连爱民  方勇 《安徽医药》2017,38(12):1588-1591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在T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到2016年5月在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T1期NSCLC患者260例,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57例(亚肺叶切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203例(肺叶切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肺叶切除组比较,亚肺叶切除组患者的年龄更大(t=4.095,P=0.009),手术时间更短(t=8.081,P=0.029),病变直径≤2 cm比例更高(χ2=2.104,P=0.002)。对于T1N0M0的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73.82%,肺叶切除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83.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2);在亚肺叶切除组中,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5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70.66%和7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年龄(HR=1.06,P=0.047)及纵膈淋巴结转移N2(HR=5.57,P=0.012)。结论 对于早期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不能完全取代肺叶切除,但对于肺功能储备差及生命预测值小的老年患者,亚肺叶切除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临界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20例肺功能基本正常的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入晶体量和胶体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颈部吻合口瘘、术后心律失常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等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胸腔镜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未明显增加术后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赵少华  郑立东  张振云  李忠杰  张震 《安徽医药》2019,40(12):1405-140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肺癌手术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复苏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复苏康复技术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系列康复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麻醉药剂量、术后康复效果、术后48 h的镇痛效果、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麻醉复苏指标(麻醉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低体温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康复指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自主咳嗽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疼痛评分(NRS)比较,不同时间点NR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康复技术和时间对NRS评分无交互作用(P > 0.05)。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术后不同时间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康复技术和时间对术后CRP有交互作用(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7.41%)、肺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18.52%)低于对照组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汪强  庞奇  宋超  李志强 《安徽医药》2019,40(8):930-933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标准开胸手术组(32例),胸腔镜手术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标准开胸手术组采用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手术组[(126.73±192.69)mL比(301.30±380.66)mL],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10.89±4.01)d比(14.06±6.61)d],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5.17±2.41)d比(6.75±3.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腔镜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3%)低于开胸手术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热、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肺部炎症缓解时间、痰液性质、肺功能指标、ESR、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肺部炎症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痰液性质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黏液体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黏液密度、脓性黏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R、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可改善患者痰液性质和肺功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抑制患者ESR、C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结核性脓胸传统开放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 月至2017 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3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的手术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0.72±32.25)mL、术后3 d引流量为(693.43±52.64) 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5.12±1.43)d、住院时间为(12.41±2.32)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肺活量、第1秒肺活量、肺总量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肺功能恢复指标及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结核性脓胸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42例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单向式组), 44例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解剖性组)。比较分析两组肺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率、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目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中转开胸率和治疗费用等均优于解剖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 具有同样根治效果, 且更安全、更微创、费用低。  相似文献   

9.
华彩红  陈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2):2606-2610
目的 探讨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联合羧甲司坦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疗的1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1例)和治疗组(9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羧甲司坦片,2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吸入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1粒/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动脉血气、肺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2(IL-3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蛋白(HMGB1)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91%vs 87.91%,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8、IL-32、TNF-α、HMGB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9%vs 10.99%,P<0.05)。结论 羧甲司坦联合茚达特罗格隆溴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临床症状缓解较快,能有效改善动脉血氧及肺功能状态,降低炎性反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250 mg/次,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溶解,滴注时间>1 h,12 h/次。用药3 d后,根据血药浓度谷峰值调整给药剂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首次给药剂量为70 mg,使用200 mL葡萄糖溶液溶解,第2天开始以维持剂量为50 mg治疗,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菌完全清除率为34.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5%,两组细菌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和FEV1/FVC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O2)和氧合指数(OI)均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pO2、OI显著高于对照组,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泊芬净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肺部感染,卡泊芬净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起效迅速,但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1.
杨金华  赵天增 《安徽医药》2018,39(8):951-954
目的 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单孔或多孔胸腔镜治疗的109例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多孔胸腔镜术组(对照组)58例和单孔胸腔镜术组(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满意评分,术后随访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中转开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30天随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多孔胸腔镜术式,单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NSCLC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疼痛水平;但两者在操作用时、术后康复进程、中转开胸风险及并发症风险方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氨溴索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白介素-8(IL-8)、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哌拉西林舒巴坦,2.5 g/次,2次/d;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氨溴索,15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IL-8和EC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以及用力呼气50%流速(MWV50)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8、EC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不仅能改善其肺功能,还能有效对抗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气情况与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就诊于辽油宝石花医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共6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则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胸肺顺应性指标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和胸肺顺应性指标测定结果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气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呼吸频率和p(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H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SaO2p(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体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重症呼吸衰竭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肺部感染风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痰热清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法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血气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7)。给予2组患儿同等常规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增加了痰热清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对照组增加了孟鲁司特钠。观察2组患儿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观察组咳嗽、发热、喘息、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4%。观察组治疗2周后FVC、FEV、M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能明显缩短支原体肺炎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恢复各血气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开胸式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0.05 μg/(kg·h),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0.03 μg/(kg·h)联合右美托咪定0.07 μg/(kg·h)。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Ramsay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但是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稳定,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舒张压(DBP)等生命指征在12 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SBP)在6 h之后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后相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没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患者在术后VAS评分均低于4分,达到镇痛目标水平,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VAS评分在术后6 h之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amsay评分在术后6 h和12 h两个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amsay评分均在2~4分,均未出现镇静不足或过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5%)和头晕(0%)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可以提高患者镇静镇痛状态,改善血流动力,降低舒芬太尼引发的副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政  卞上  王家文 《安徽医药》2016,37(8):957-961
目的 对比分析细孔钻颅术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投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细孔钻颅血肿抽吸术,对照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术后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残率、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5.00% vs 45.00%,20.00% vs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随访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孔钻颅术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率高,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骆平  李军  张翔  于智勇 《安徽医药》2018,39(4):480-48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宿州市立医院普外二科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4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加速康复外科组23例,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5)d、进食时间(1.2±0.4)d、排气排便时间(1.1±0.3)d、住院时间(4.6±0.7)d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恶心、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加速康复外科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穿孔安全有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5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常规给予低流量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咳平喘颗粒,开水冲服,每次10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8.6%)(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AT评分、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PC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WBC、CRP、PCT水平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与对照组(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协同作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朱学应  王保明  徐宁  何建  陈启斌 《安徽医药》2016,37(12):1488-1491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VATS)在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安徽省胸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均为单操作孔VATS行肺叶切除治疗,回顾分析病例资料。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A、B、C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胸引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7±51.4)mL,B组为(168.5±47.8)mL、C组为(139.2±35.1)mL,B、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8.6±96.2)min,B组为(150.4±41.8)min、C组为(142.7±38.4)min,B、C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胸引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熟练掌握三孔VATS早期肺癌的肺叶切除基础上,采取单操作孔VATS的学习曲线约需30例,术中出血量减少和手术时间缩短可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安徽医药》2017,38(12):1537-1540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的65例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根据外科术式,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指标、切除标本的测量指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输白蛋白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肠管长度长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浸润肠管环周宽度、肿瘤浸润肠管长度及清扫肠旁组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相比,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长,但手术安全性良好,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