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联合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每次0.01~0.02 mg/kg,每4~6 h1次,3~8天为1疗程;胸腺素α1日达仙(Zadaxin),每日1次,每次1.6 mg腋窝皮下注射,疗程依病情分别为3~8 d.结果联合治疗组昏迷期缩短,抽搐减轻,并发症少,死亡率降低.结论胸腺素α1联合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日达仙(胸腺素α1)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2组,30例用15达仙,另31例不用15达仙,对照临床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变化及预后。收集数据用t检验或x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达仙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症状及生化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用15达仙治疗重型肝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及生化指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胸腺素α1基因串联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晓畅  颜真  韩苇  张英起 《医学争鸣》2001,22(16):1532-1533
0 引言胸腺素α1(Thymosin alpha 1, Tα1)是从胸腺素组分5(TF5)中分离纯化出的热稳定酸性多肽[1],由28个氨基酸组成,Mr为3108. 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剂,已应用于治疗乙肝、丙肝、癌症和免疫缺陷的研究中. 虽然胸腺素α1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基因过短,很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实现直接表达,所以目前多是化学合成产品[2],价格比较昂贵,应用的推广受到限制. 为了探索胸腺素α1多聚体的可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的体外表达,我们利用随机退火与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胸腺素α1的多串体基因,并成功克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胸腺素 α1(Thymosin alpha1,Tα1)是从胸腺素组分 5 (TF5 )中分离纯化出的热稳定酸性多肽 [1 ] ,由 2 8个氨基酸组成 ,Mr为 310 8.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剂 ,已应用于治疗乙肝、丙肝、癌症和免疫缺陷的研究中 .虽然胸腺素 α1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由于其基因过短 ,很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实现直接表达 ,所以目前多是化学合成产品 [2 ] ,价格比较昂贵 ,应用的推广受到限制 .为了探索胸腺素α1多聚体的可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的体外表达 ,我们利用随机退火与 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胸腺素α1的多串体基因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联合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每次0.01~0.02mg/0g,每4-6h1次,3-8天为1疗程;胸腺素α1日达仙(Zadaxin),每日1次,每次1.6mg腋窝皮下注射,疗程依病情分别为3~8d。结果:联合治疗组昏迷期缩短,抽搐减轻,并发症少,死亡率降低。结论:胸腺素α1联合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日达仙对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的影响。方法 在综合治疗 ,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基础上 ,加用α1胸腺素 (日达仙 )治疗。动态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及血浆内毒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D+3、CD+4 、CD+4 /CD+8值均有增高 ,内毒素水平下降。结论 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加用日达仙可调节T细胞数量、功能 ,增加T细胞活性 ,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增强抗感染能力。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程度 ,阻断感染与肝功衰竭的恶性循环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胸腺肽α1(日达仙)是一种生物应答调节剂,它在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胸腺肽α1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和肿瘤患者的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但是,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功能低下并发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患者中应用胸腺肽α1尚未见报道.文中探讨胸腺素(日达仙)对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一旦患者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部经过呼吸机辅助呼吸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过渡.所有患者均采用同样的免疫抑制剂调整方案和针对性抗病毒、细菌或抗真菌和支持治疗.将入选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胸腺素治疗组(治疗组,n=31)和未用胸腺素治疗组(对照组,n=28).治疗组加用胸腺素1.6mg,皮下注射,隔日1次或每日1次.临床观察其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和移植肾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动态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结果:胸腺素治疗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6%和53.6%(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4%和46.4%(P<0.05);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死亡患者死亡时肾功能均正常.存活患者因在抢救过程中撤减免疫抑制药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治疗组2例和对照组1例).随访观察12个月后,存活患者血肌酐均稳定正常(89.3±14.1)μmol/L.随着病程的变化,存活患者于治疗7、14和21d时,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升高,明显高于用药当日,其中CD4+T淋巴细胞上升更加明显,CD4+/CD8+比值亦升高.死亡组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则呈进行性下降,治疗7、14和21d时的CD4+T细胞亚群的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 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CMV肺炎患者加用胸腺素可调节T淋巴细胞数量、功能,增加T细胞活性,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从而提高CMV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胸腺素α1凝胶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胸腺素α1凝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凝胶剂中胸腺素α1的含量。结果胸腺素α1在0.001~0.04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13%,RSD=1.20%(n=3)。结论胸腺素α1凝胶剂制备方法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9.
对象和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1月收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8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98例非小细胞肺癌均给予以铂类为主化疗4~6个周期,随机分为使用日达仙(胸腺素α1)组和不用日达仙组。其中使用日达仙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45~72岁,中位年龄55岁;肺鳞癌33例,肺腺癌13例,肺大细胞癌2例。不用日达仙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4~73岁,中位年龄56岁;肺鳞癌34例,肺腺癌13例,肺大细胞癌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肖凌  余曦  汪晓东  李立 《西部医学》2010,22(3):561-563
胸腺肽α1(Tα1,日达仙)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在肿瘤的生物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α1对肿瘤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现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α胸腺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浸膏第五部分(Thymosin Fraction 5,TF5)是小牛胸腺的不完全纯化抽提物,含有40种以上的多肽,具有恢复免疫功能的作用。1977年Goldstein和同事从TF5中分离出分子量为3108的28肽,即胸腺素α1(Thymosin α1,Tα1)。此后在又提取物中发现与Tα1相近的另外两种肽:含有与Tα1前24个氨基酸相同的des-(25-28)-Tα和比Tα1多7个氨基酸残基的Tα11。Haritos等在小牛胸腺的盐酸胍浸出液中没有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胸腺素α1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每周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并统计两组存活率。结果治疗组存活13例(59.09%),对照组存活5例(21.73%),两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检测TBil,在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腺素α1能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存活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影响胸腺肽收率和活性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腺肽是从动物胸腺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物质。早在 15 0年以前 ,人们就开始对人和动物胸腺的研究 ,直到 196 1年 ,Mille才初次报道了胸腺中的物质成分及其作用。 6 0年代中期 ,Goldstein自新生小牛胸腺中提取了蛋白粗制品 ,并命名为胸腺素 (Thymosin)。 1975年发表了适合于较大批量制备胸腺素组分 5 (ThymosinF5 )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改进并简化了F5的制备工艺 ,使制品的分子量在 10 0 0 0道尔顿以下 ,命名为胸腺肽 ,以区别于含分子量大于 10 0 0 0D的胸腺素。我们自 80年开始 ,参考了Goldstein和张天民教授的生产工艺研制了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日达仙)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5例消化系肿瘤患者均给予自体CIK细胞及日达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D分子及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降低,CD分子升高,除8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自体CIK细胞联合日达仙治疗消化系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腺肽 α1治疗重型肝炎的机制 ,并验证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重型肝炎患者 45例 :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2 1例。对照组用综合护肝疗法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日达仙 ) ,1 .6mg皮下注射 ,1次 / d,连用 7~ 1 2 d,观察治疗过程中 AFP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组随着治疗的进展 AFP持续升高 ,治疗结束后 1周 AFP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日达仙治疗重症肝炎有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显著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AFP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日达仙治疗有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胸腺素 α1 ( Tα1 )是 Goldstein和 Low及其同事首先从牛胸腺组织 TF5中分离的一种多肽 ,含 2 8个氨基酸 ,分子量 3,1 0 8k D,等电点 4.2 [1 ]。 Tα1 结构保守 ,在各哺育动物中结构一致 ,分布广泛 ,存在于哺育动物各组织器官中 ,尤以胸腺中含量最高。Tα1 的氨基酸序列与原胸腺素 α的 N端 2 8个氨基酸相同。最近 Sarandeses CS等[2 ] 研究发现 ,体内有一种叫溶酶体门冬酰内肽酶的蛋白酶选择性裂解位于前胸腺素原α序列中的门冬酰甘氨酸基序 ,特别是 Asn2 8- Gly2 9和 Asn35 - Gly36,分别产生 Tα1 与Tα2 。这表明 Tα1 是一种正…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1972年,Goldstein氏首先从小牛胸腺中提取具有控制及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多肽类激素,称为小牛胸腺素组分5(7HF_5)引自(1) 1974年,Wara氏开始应用于临床引自(1) 在国内,1973年以来,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改进了Goldstcin氏1972年的制备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使之简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BeAg、HBVDNA阳性,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均采用拉米夫定口服,治疗组同时应用胸腺素α1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病例肝功能、HBV-M、HBVDNA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恢复时间快,反跳比率小;治疗后和随访6月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抗病毒疗效,减少停药后的反跳现象,确有协同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19.
胸腺是发育中哺乳动物的中央免疹器官,它能分泌促进淋巴系统细胞分化和发育韵体液性因子。这些淋巴系统细胞包括淋巴干细胞,比较成熟的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1966年Goldstein首次由小半胸腺中提取了一种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命名为胸腺素(Thymosin)。胸腺素是胸腺分泌的若干多肽的总称。一、胸腺素的生物活性胸腺素提取以后,经丙酮和硫酸铵处理,再以凝胶过滤精制纯化。其主要成分为第5组分,由几种多肽组成,其成分和生物活性见表1。胸腺素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一般占20%左右,酸性氨基酸即谷氨酸和天门冬氨基酸,分子量在900~5600之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胸腺素β4基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 RT-PCR和 T-A克隆技术,从SW480细胞中扩增胸腺素β4基因全长 cDNA,克隆到T载体中,再亚克隆到 pIRES2-EGFP质粒载体,得到表达胸腺素β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和阴性对照载体,转染HKC,得到胸腺素β4表达增强的HKC-Tβ4和胸腺素β4表达未受影响的HKC-EGFP.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KC、HKC-Tβ4和HKC-EGFP 3组细胞胸腺素β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表达.结果 与HKC组及HKC-EGFP组相比,HKC-Tβ4组胸腺素β4和α-SMA表达显著增高,E-钙黏素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腺素β4基因转染能诱导HKC发生EMT,提示胸腺素β4是诱导EMT的重要分子,可能成为肾纤维化治疗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