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凯 《煤炭工程》2019,51(8):23-26
为了保障木里矿区煤矿由露天开采转入井工开采模式后的安全生产,分析了江仓四号井露天开采采坑和地面排土场的现状及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采坑的回填方案和回填后的矿坑地表生态恢复方案,并研究了矿坑防排水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江仓四号井露天开采后的采坑及排土场的综合整治,达到恢复地表生态环境目标,消除了露天采坑对井工开采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减少了对井工生产的威胁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论木里煤田江仓矿区的勘探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仓矿区位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构造演化特殊,构造复杂程度属三类。煤层稳定程度和煤质变化程度属三型。确定江仓勘探类型为“三类三型”。  相似文献   

3.
江仓矿区位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构造演化特殊,构造复杂程度属三类,煤层稳定程度和煤质变化程度属三型。确定江仓勘探类型为“三类三型”。  相似文献   

4.
王金山 《中州煤炭》2020,(8):142-146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其中聚乎更、哆嗦公马、雪霍立、外力哈达、热水等地含煤地层出露较好、煤系埋深较浅。受祁连山构造带以及阿尔金断裂走滑作用的控制,木里煤田构造类型多样。根据木里煤田的地质背景,从沉积聚煤规律、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等方面对木里煤田隐伏区及逆冲推覆构造下含煤地层进行分析,指出应在已知矿区外围逆冲推覆断层下盘找煤,同时被新生代覆盖的隐伏区为今后找煤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矿区矸石山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矸石山严重破坏着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对潞安集团五阳煤矿矸石山实地调查,提出了矸石山生态恢复的措施,包括边坡整形和边坡植被重建.通过该治理方法的实施,实现了矿区矸石山的生态恢复,解决了煤矸石污染问题.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元宝山露天煤矿汽车排土场的植被恢复对于排土场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生态系统恢复都起着关键作用。采用改良土壤、采用滴灌、草灌结合、加速本地植被侵入等手段,在排土平盘与坡面形成立体植被防护网,逐步使排土场融入本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冻土层在高寒地区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冻土层的修复与保护在高原高寒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经常被忽略,鲜有研究。以木里矿区聚乎更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践为例,通过对原始冻土层的平面分布、垂向分布、地层结构、地温变化等特征的分析,针对破坏的土壤层、地表层、冻土层、煤层顶板岩层等不同研究对象的生态地质层剖面,按照模拟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差异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地质功能的思路,在利用构建人造冻土层和回填层二元结构冻土生态地质层剖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冻土概况调查、剖面模型建立、搭接融合、确定回填时间、设计表层保水、布设截排水沟、地貌重塑为流程的人工构建冻土层的修复技术,以实现人造冻土层在物质结构、地下含隔水层结构及水力联系、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功能基本达到原始冻土层的水平,同时提供更多对冻土保存有利的条件。采用探坑、钻孔岩心取样和孔内长期地温监测等不同方法手段在以往矿区渣山区和新回填修复采坑内对比实验,证实了原渣山压覆区域多年冻土顶界在稳定抬升,采坑内新回填区已经开始形成新的冻土层;通过对比渣山区自然恢复冻土层和采坑内人工修复冻层形成的时间和厚度,表明人造冻土层构建更有助于该区冻土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煤炭学报》2021,46(5)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处于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源头湿地生态区,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因煤炭开采导致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水系湿地破坏、不稳定边坡和残煤高温异常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扰动和破坏,导致矿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为了全面分析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明确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向,保障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高效开展,有效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的分析,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划分为4个阶段,即治理前的勘查设计阶段、治理中的地形地貌整治阶段和覆土复绿阶段、治理完成后的后期管护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监测目标,利用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遥感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技术,充分发挥InSAR、热红外和三维遥感的技术特点,结合常规的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因地制宜,探索研究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度、冻土反演和形变监测方面的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基础地形测量、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生态治理效果可视化评价、工程监管和方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经与实际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构建了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监测模式,高效支撑了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黄河上游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地区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部署和工程监测中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设永久性排矸场并进行生态填埋是内蒙自治区煤矸石处置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自然沟壑,将矸石按照一定的厚度进行回填,上覆粘土进行分层覆盖,分层碾压,形成排矸台阶,纵向间隔一定距离对矸石边坡覆土压实,形成格仓,杜绝了矸石与空气等自然因素的接触,防止了矸石自燃。此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法国中南部煤田矿山公司()每年复垦几百公顷土地他们之所以在矿山土地复垦HBCM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因为它们把矿山土地复垦问题纳入了采矿设计之中。露天矿La Martinie排土场的建设及其生态恢复是公司在矿山土地复垦方面的一个示范性工程,该矿在矿山开发HBCM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开始考虑土地复垦问题,并就复垦工程及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等问题同附近社区居民、当地政府及地方团体进行过多次磋商。详细介绍了法国露天矿排土场建设、复垦及La Martinie土地再利用的技术方法及施工组织管理经验,其对我国露天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复垦后的某铜矿区排土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地形地貌、污染治理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其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区土壤酸性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土壤pH值提高至7.64~8.01,区域酸性水源头减量化明显,年产生量减少约18.14万m3。治理区植物品种达17种,生物多样性高,植被覆盖度达95%以上。建设了截水沟、导水沟和排水沟,有效防止了地表汇水径流和平台积水对坡面土壤的冲刷作用。因势造形和修整坡面,提高了边坡稳定性和修缓坡面,复垦区域生态系统已进入正常的演替过程。本研究对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为矿区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王强民  董书宁  王文科  王皓 《煤炭学报》2020,45(9):3245-3252
为研究生态脆弱矿区高强度植被恢复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机制,结合野外裸土区和植被覆盖区两个原位试验点的观测数据,以两种模式下的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和野外原位观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叶面积指数条件下的植被耗水特征和降水入渗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尺度的植被指数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都呈持续增加现象,表现为低覆盖区连续减小,中、高覆盖区持续增大;裸土区20 cm处土壤总水势最大,表现为土壤水自20 cm处向上、下两侧运移,较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植被覆盖区土壤总水势远低于裸土区的土壤水势,在根系密集区出现水势低点,表现为上部、下部和侧向的土壤水向植被根系处运移,不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裸土区地下水位表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以低强度的入渗补给为主;植被覆盖区地下水位表现出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以高强度的蒸发排泄为主。受植被蒸腾耗水影响,地下水面处水分垂向交换量由-0.035 cm/d(入渗)增加至0.480 cm/d(排泄),使得水分运移方向和水分垂向交换量都发生明显改变;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植被耗水量呈增加趋势,土壤中向下运移的水流通量逐步减小,导致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露天矿区生态问题及生态重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露天矿由于在地表开采,产生的生态问题比地下矿严重.吞占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和破坏、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是露天矿区常见的生态问题.从露天矿区目前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入手,探讨露天矿区生态重建的内容与特点、生态重建技术、目前国内外矿区生态重建工作概况、我国露天矿区生态重建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就我国露天矿区目前的生态重建工作,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利用采矿大型机械运移岩土进行露天矿土体再造;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加强群落结构优化配置模式的多样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矿区生态恢复重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进生 《中国矿业》2007,16(12):55-57
本文指出了我国矿山生态恢复积累的众多问题,测算出环境恢复需要的巨额投入;在分析现行法律法规的缺陷及多部门分别做出矿山生态恢复规划的情况下,提出了化解上述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丹  罗才贵  苏佳  罗仙平 《金属矿山》2014,32(10):103-109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导致的土壤破坏和土壤污染问题;总结了矿山废弃地及矿区污染农田土壤的各种修复技术,并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合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改良与修复的相应方法,为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的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列举了采煤矿区塌陷地生态环境恢复的几种模式,分别进行可行性分析与探讨,并就目标的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应保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矿山绿色开采是以先进的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轻采矿的环境损伤,促进采矿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为了促进青海省自然保护区矿业权绿色开采以及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以某探矿权和采矿权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景观一致性、植被恢复效果、管护措施等三个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多层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评估体系,采用赋权法对各个工程进行评价指标权重赋值,基于GIS平台采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了矿区内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并结合外业核查、低空无人机遥感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方法和恢复治理成效进行评估,研究了当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根据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对工程治理、生态恢复、后期管护等为主的监测与管护措施进行监测与评估,旨在摸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监测恢复治理前后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评估恢复治理成效,制定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技术、方法和规范,为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提供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