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俊峰  杨巍 《安徽医学》2019,40(8):892-894
目的评价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收治首次发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软通道微创组(82例)和内科综合治疗组(82例)。软通道微创组患者入院后12~24 h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内科综合治疗组患者给予吸氧、脱水、控制血压、止血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术后第7天,软通道微创组血肿清除率为(82. 66±13. 26)%,高于内科综合治疗组的(55. 10±17.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软通道微创组的住院时间为(13. 15±5. 28) d,短于内科综合治疗组的(16. 11±6. 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软通道微创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 71%,优于内科综合治疗组的63. 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肿形态、出血量及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及穿刺入路,行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液化引流术。结果 148例患者死亡13例,死亡率8.7%。对存活135例患者行3个月-1年随访,以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价疗效,Ⅰ级32例,Ⅱ级47例,Ⅲ级42例,Ⅳ级10例,Ⅴ级4例。结论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科学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行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30例,30例患者均精确穿刺,再出血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结果: 术后病死4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2例,其余病例治疗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1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 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快速清除部分血肿,迅速缓解颅内压,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例,均行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通过随访观察预后。结果术后血肿清除率在80%以上者52例(89.7%),术后3例患者出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颅内积气,2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术后恢复良好33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结论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以下简称微创)在神经内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自2001年6月至2005年2月间在本科用微创治疗的1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与1999年2月至2001年5月间用内科方法治疗的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疗效分析.比较内科保守治疗与微创治疗的疗效.结果:内科治疗组与微创治疗组在嫡情分级(GCS评分)、出血量上无显著差异.微创治疗组的治愈率(80.3%)高于内科治疗组(59.7%),病残率(19.7%)低于内科治疗组(40.3%),死亡率(19.6%)亦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51.7%).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显著,该技术创伤小、效果好,在神经内科开展此项治疗,对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林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91-4093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肿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的临床效果优于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软、硬通道联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应用组40例,对照组40例,联合应用组应用软、硬通道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单纯应用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第1、3、5、7天时的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术后3周时的临床疗效和术后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级。结果联合应用组在血肿清除速度方面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3周时联合应用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45.00%;术后3个月时随访ADL分级,生存质量较好的前三级中(ADL1~ADL3)两组分别占57.50%、32.50%,联合应用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硬通道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加快血肿清除,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已确诊HICH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组行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与治疗组(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治疗HICH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杨金燕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107-107,85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救治重症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实施临床护理。结果本组痊愈32例,显著进步9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后观察,有效的专科护理,可提高重症脑出血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石小斌  王文革 《医学争鸣》2009,(20):2181-2181
0引言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并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液化成悬液,经针腔排出颅外,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减缓或中断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从而可以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我科自2006—12/2008-01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98例高血压脑出血,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应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患者行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行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生活能力及质量的改善。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术后再出血的比较;感染的比较;气颅的比较;软组织损伤的比较;术后日常生能力比较;QOL评分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生活质量、生活能力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情况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清除血肿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少量脑出血(20~30 m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定向软管微创手术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各为30例。观察2组在血肿完全清除与吸收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微创组的血肿完全清除与吸收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P<0.05);微创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内科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清除血肿治疗可提高高血压少量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明显,降低病死率,临床费用也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3.
何莉 《吉林医学》2012,33(15):3306-330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效果和意义。方法:对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5例颅内血肿清除,肢体功能恢复,1例因出血量大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呼吸道管理、微创引流的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林斌 《中外医疗》2011,30(5):41-42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定向插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88例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90例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软通道定向插管颅内血肿吸引治疗。术前、术后1、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死亡率、血肿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微创软通道定向插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保守治疗,损伤小,并发症少和神经功能缺损小,并能加快血肿吸收,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肖水洋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785-378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血肿清除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使用软通道和硬通道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1例,使用硅胶软管,B组39例,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并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及气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和气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8.
农杭霖  苏达京 《右江医学》2009,37(4):404-40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41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组46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7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两组存活者21d,30d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手术组治疗7d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微创治疗组显效率为56.5%,总有效率为82.6%,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微创治疗组治疗21d,30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选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取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3/25)和80%(20/25),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脑积水、颅内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25)和8%(2/25),死亡率4%(1/25),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0.5±56.7)m L、(80.4±22.3)min、(20.9±5.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高血压脑出血病程,降低不良反应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和疗效.方法 对87例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微创治疗组)43例,B组(保守治疗组)44例,A组采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B组单纯行保守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A组有效率(62.5%)及显效率(40.5%)均明显高于B组(36.5%、20.5%)(P<0.05),而A组病死率(25.6%)明显小于B组(54.5%)(P<0.01);(2)A组血肿吸收速度[(15.1±3.4)d]明显快于B组[(35.3±5.2)d](P≤0.01);(3)治疗前、后15dA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血肿吸收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