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WL)调节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及星状细胞(HSC)TGF-β/Smads信号转导蛋白对胶原Ⅰ和Ⅲ型(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以高脂低蛋白饲养、饮用10%乙醇,皮下注射40%CCl4,隔4天注射1次,连续6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灌胃给予WL 3.86 g/kg和秋水仙碱0.1 mg/kg治疗1月;另体外分离HSC,以不同剂量的WL与HSC培养24 h, 最后3 h加入TGF-β1 10 ng/ml.实验结束后镜检肝细胞变性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同时ELISA法测定血清COL-Ⅰ、COL-Ⅲ和培养液COL-Ⅰ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COL-Ⅰ、COL-Ⅲ、TGF-β1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及HSC内COL-Ⅰ、ProCOL-Ⅰ、LN、α-SMA、ERK、p-ERK、TβRⅠ、TβRⅡ、Smad2/3、Smad7蛋白表达.结果WL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和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清COL-Ⅰ、COL-Ⅲ含量增加, COL-Ⅰ、COL-Ⅲ mRNA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L能明显下调肝组织α-SMA、LN、p-ERK、TβRⅠ、COL-Ⅰ、ProCOL-Ⅰ蛋白表达,对ERK、TβRⅡ、Smad2/3、Smad7蛋白表达无影响;显著下调HSC α-SMA 、TβRⅡ、p-ERK、Smad7表达,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SC分泌COL-Ⅰ.结论WL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OL-Ⅰ、COL-Ⅲ合成并增加COL-Ⅰ降解,其作用位点是下调肝组织和HSC TGF-β/Smad、Ras/ERK信号通路蛋白p-ERK、TβRⅡ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糖体S6激酶(RSK)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的方法构建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免疫荧光双标记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检测RS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及Ⅰ型胶原。进一步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RSK与Ⅰ、Ⅲ型胶原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在纤维化肝组织中,RSK的定位与α-SMA完全一致,Ⅰ型胶原伴随RSK周围分布。RSK与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量之间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肝纤维化发生中,RSK定位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内,并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RSK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和I型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TGFβ1和I型胶原的表达,同时进行肝组织纤维化评分(S)。结果各模型组肝组织α-SMA、TGFβ1及Ⅰ型胶原表达和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肝组织α-SMA和TGFβ1及Ⅰ型胶原评分和纤维化评分较模型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α-SMA、TGFβ1及Ⅰ型胶原评分及肝纤维化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57小鼠肝组织TGFβ1的产生,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从而降低I型胶原增生,达到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双环醇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水平。同时经皮肝活检观察治疗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双环醇可以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T和GGT水平,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LN、CⅣ和PⅢP水平,尤其PⅢP和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和0.530,P<0.01)。结论双环醇可以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瘦素对乙醛诱导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α-SMA和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旨在从体外探讨瘦素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肝脏原位灌流消化的方法获得并原代及传代培养HSC,分乙醛(200μmol/L)处理组,瘦素(100nmol/L)处理组及联合处理组(乙醛200μmol/L加瘦素100nmol/L)。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Ⅰ型胶原及α-SMA(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α-SMA表达量,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及Ⅰ型胶原含量。结果:①乙醛处理组中TGF-β1和Ⅰ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α-SM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瘦素处理组TGF-β1、Ⅰ型胶原及α-SM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联合处理组TGF-β1、Ⅰ型胶原及α-SM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TGF-β1、Ⅰ型胶原表达量与乙醛处理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乙醛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过程中,瘦素能协同上调α-SMA的表达;但对TGF-β1及Ⅰ型胶原的表达无影响,Ⅰ型胶原和α-SMA的表达可能是依赖于不同的调控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 mg/kg.d、120 mgkg.d治疗8周,实验对照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c-fos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c-fos mRNA、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双环醇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双环醇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双环醇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即早基因表达、减少TGF-β1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形成过程中TGF-β1/ERK信号通路蛋白与Ⅰ、Ⅲ、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采用CCl4复合因素制备HF模型,分别于第2、3.5、4.5、5、6、10周时,取肝组织采用Masson染色检测肝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定量RT-PCR检测COL-Ⅰ、Ⅲ、Ⅳ、TGF-β1、PDGF-B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OL-Ⅰ与TGF-β1/ERK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肝细胞脂肪性变与胶原形成程度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COL-Ⅰ、Ⅲ mRNA与蛋白表达以2周、3.5周时显著上调,4.5周后降低,10周又显著上调,COL-Ⅳ表达水平在2~4.5周明显增加,随后下降至正常水平,p-ERK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增加与α-SMA表达水平有良好的一致性,p-ERK表达水平与TβRⅠ、TβRⅡ、PDGFRβ表达无良好一致性.结论 在HF形成过成中肝组织内p-ERK可激活肝星状细胞表达α-SMA,加强COL-Ⅰ、Ⅲ mRNA转录.  相似文献   

8.
陈青锋  肖萍  严祥  陈红  杨彦麟  朱跃科  段钟平 《肝脏》2010,15(5):345-348
目的应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以黄芪、丹参、三七为主的益气活血化瘀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采用DMN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根据病理学检查评价各组动物肝纤维化程度;应用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1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结果中药干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中Ⅰ型与Ⅲ型胶原和TGF-β1mRNA水平,以及肝组织中Ⅰ型与Ⅲ型胶原和TGF-β1的阳性表达均分别较模型组显著减轻与下降。结论益气活血化瘀复方中药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肝纤维化程度,抑制Ⅰ、Ⅲ型胶原和TGF-β1表达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致心肌损伤作用及双环醇对心肌损伤及纤维化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mg/(kg·d)、120mg/(kg·d)治疗56d(8周)以及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第4组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并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同步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用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心肌组织、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低剂量双环醇对日本血吸虫病致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可致心肌损伤。双环醇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保护心肌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过度表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从而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TGF-β1、α-SMA、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Wistar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β-榄香烯0.1 mL/100 g剂量每天腹腔注射8 wk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酶动力法检测肝功能,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变化,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8 wk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2%±0.24%,7.47%±0.81%,5.57%±0.78%,4.33%±0.4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较模型组逐渐好转,胶原纤维所占面积显著缩小;在肝组织中测得的Col-Ⅰ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022%±0.553%,9.998%±1.431%,7.554%±0.914%,4.587%±1.00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α-SMA和TGF-β1在治疗组和模型组肝组织中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3.172%±0.542% vs 5.605%±1.315%,P<0.01;2.868%±0.554% vs 5.653%±0.9%,P<0.01).结论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降低TGF-β1,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金钗石斛多糖(DNP)对肝纤维化(HF)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 mg/kg),扶正化瘀组(0.415 g/kg),DNP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采用50%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经吡喹酮杀虫治疗后,给予山奈酚治疗对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作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4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各8只,山奈酚组设5、10、15、20 mg/(kg·d)等4个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给予吡喹酮灌胃治疗,剂量为500mg/(kg·d)×2 d.吡喹酮治疗后,山奈酚组小鼠分别给予山奈酚5、10、15、20 mg/(kg·d)灌胃治疗6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周.治疗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Ⅰ)、Ⅲ型胶原(typeⅢcollagen,COLⅢ)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 结果 山奈酚20 mg/(kg·d)组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1.251 7±0.053 8、1.490 1±0.042 9、1.328 3±0.070 3.模型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2.141 7±0.038 6、4.281 7±0.089 1、5.218 3±0.121 6.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各剂量组α-SMA、TIMP1、COLⅢ的mRNA的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93、95.16、48.29,P<0.05);山奈酚4个剂量组之间,随用药剂量增大,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62、290.51、407.25,P<0.05).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各剂量组α-SMA、TIMP1、COL Ⅰ、COLⅢ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6、237.96、191.58、274.32,P<0.05);山奈酚4个剂量组之间,随用药剂量增大,α-SMA、TIMP1、COLⅠ、COLⅢ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92、77.41、186.33、53.18,P<0.05). 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siRNA β-Catenin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抽提细胞总RNA及蛋白质,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NF-κBp56与人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探讨NF-κB在肝衰竭后肝纤维化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60例肝穿标本均选自2008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50岁,平均35岁,均无其他慢性疾病。所有病例均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Ag染)、Masson三色染色法,确定肝纤维化分期诊断(S0-S4),病理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9月(西安)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方案执行。其中S0期11例,S1期13例,S2期10例,S3期12例,S4期14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Ⅰ、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on,α-SMA),和NF-κBp65在不同病理分期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明确其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S)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即S4>S3>S2>S1(S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α-SMA在汇管区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小叶内,并以汇管区表达为主,以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肝纤维化程度重时,在汇管区、纤维间隔,特别是汇管区边缘碎屑样坏死处有较强的阳性信号,与肝纤维化分期(S)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即S4>S3>S2>S1(S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p65的阳性染色部位位于肝细胞浆及细胞核,以细胞核内为多,肝纤维化程度重时则有较强的阳性信号,与肝纤维化分期(S)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即S4>S3>S2>S1(S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p65与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NF-κBp65的表达与肝衰竭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后表达α-SMA增加,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ICOS转基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效应,探讨ICOSL/ICOS信号介导HSCs活化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ICOS-Tg小鼠及野生型小鼠日本血吸虫模型,通过肝脏酶灌注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4~9周)的小鼠原代HSCs,运用台盼蓝拒染法鉴定分离的原代HSCs成活率;应用其在328 nm波长紫外激发光下自发荧光特性以及在肝细胞中其特异性表达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分离的原代HSCs纯度;培养7d后,采用SYBR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代HSCs中TGF-β1,Ⅰ、Ⅲ型胶原及α-SMA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分离的原代HSCs纯度达到90%,其成活率为95%.ICOS-Tg小鼠肝HSCs中α-SMAmRNA表达水平即HSCs的活化程度在感染后6、9周显著高于同时期野生型小鼠(P<0.01).ICOS-Tg小鼠肝HSCs中TGF-β1,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亦高于同时期野生型小鼠的水平,特别是在感染后6、9周呈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感染日本血吸虫的ICOS-Tg小鼠肝HSCs活化增强,显著上调TGF-β1 mRNA、Ⅰ、Ⅲ型胶原mRNA及α-SMA mRNA的表达,提示在ICOS-Tg小鼠,ICOSL/ICOS信号的增强可明显上调HSCs活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结扎大鼠单侧输尿管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丹参酮ⅡA经腹腔注射,剂量为1.5mg/(kg·d)。术后第10天取梗阻侧肾组织作HE、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与定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三者的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术后第10天梗阻侧出现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TGF-β1、α—SMA和Ⅰ型胶原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丹参酮ⅡA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肾组织TGF-β1、α—sMA及Ⅰ型胶原表达下调(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Smad及Ras/ERK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阐述五灵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以高脂低蛋白饲料饲养,饮用10%乙醇,并腹腔注射4.1mol/L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给予五灵胶囊进行治疗1个月。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α-SMA、Ras、ERK、p-ERK、Smad2/3、p-Smad2/3、Smad7、TJ3RI、T13R1I;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OL-Ⅰ、COL-Ⅲ、TGF-β1mRNA;酶法测定血清ALT、AST;ELISA测定血清COL-Ⅰ、COL-Ⅲ含量;肝组织masson和HE染色进行肝细胞变性程度与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评分。结果五灵胶囊可显著降低血清AST、ALT水平,下调肝组织中Rasp21、α-SMA、p-ERK、T13RI蛋白与TGF-β1、COL-I、COL-Ⅲ mRNA表达(P〈0.01或0.05),增加p-Smad2/3蛋白表达(P〈0.01),使肝细胞变性程度与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降低。结论五灵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组织肝细胞变性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抑制TGF-β/Smad及Ras/ERK信号通路TJ3RI、Rasp21、p-ERK蛋白表达及TGF-β1过量分泌。  相似文献   

18.
田华  黄仁鹏  靳占峰  付志军 《肝脏》2009,14(6):454-457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α-SMA和TGF-β1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FAP、α-SMA和TGF-β1的表达。结果FAP、α-SMA和TGF-β1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53,0.762,0.834,P〈0.0001);且FAP与α-SMA、FAP与TGF-β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s为0.825和0.814,P〈0.0001)。结论FAP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且可能与TGF-β1共同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