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骨痿病名骨痿病名早在《黄帝内经》中即已明确提出,如《素问·痿论篇》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难经·十四难》提出:"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好发于脊柱部位,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身长短缩及驼背等.目前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传统中医没有骨质疏松及疏松性骨折这一病名,但大量中医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应属"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肾精髓少、骨枯筋萎、脉络痹阻为其主要病机,临证特点是本虚标实.故遣方用药多按补肾填精、疏肝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等辨证施治,相关报道较多,而就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而言,复位、功能锻炼也是传统的基本疗法.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含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有“肾者主蜇,其实在骨……”。《素问·痿论篇》:“肾气热则腰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历代医家都同意“肾主骨”的理论,认为肾对骨确实起着主宰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有:“五脏所主……肾  相似文献   

4.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一种,是指女性在绝经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增加导致的疾病,中医并无骨质疏松症的概念,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骨枯"、"骨痿"等范畴。早在《素问·痿论》中就提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该病证型主要分为肾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型。该病以往多从"虚"证着手,虽有活血化瘀之法也只将其作为辅助治疗。杜晓丽等[1]通过对PMOP的中医证  相似文献   

5.
骨痿探源     
骨痿类似于现代临床医学中的骨质疏松症.中医认为,骨瘘病位在骨,但病之脏腑在肺、脾胃与肾三脏,病因病机为肾虚髓减、骨枯致痿,肺热津亏、气津失布,脾胃亏虚、气血乏源.对于骨痿的治疗应以肺脾肾三脏为要,辨其虚实,调其经脉,针药并用,法于四时,因时施治,养护结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六大疾病之一,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为特征。中医学虽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骨痹"、"骨痿"、"骨痛"、"肾痹"证相类似;中医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以肾虚、脾虚立论为多,且历代医家辨治多仅重视该病的肾虚而偏用补肾药,忽视了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故临床疗效不甚满意,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与同道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骨质疏松症 (一)中医学无"骨质疏松症之病名,对骨质疏松症的现代认识也只是在十余年的事,然而纵观历代中医文献对骨病的描述与记载甚为丰富,有骨痿、骨枯、骨痹、骨蚀、骨极、历节等.根据所述及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笔者认为,骨质疏松症与"骨痹" 骨痿等频为相似,且与"骨痿"更相近.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临床以腰背疼痛,身长缩短、驼背,甚则骨折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中医无"骨质疏松"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之"骨痿"、"骨枯"等相似.我们根据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在常规西医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 骨痿的病因病机 祖国传统医学并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发现其与中医的“骨枯”、“骨瘘”、“骨痹”、“骨蚀”等证极为相似,其中定性定位较准确的当属“骨痿”.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虚、脾亏与血瘀,同时认识到肝脏在其发病机制中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概述 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确认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定义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退行性改变,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属中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关节周同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多发于中老年。中医学无“膝骨性关节炎”之病名,纵观历代中医文献,可以找到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相近似的中医病名,主要有痿证(骨痿、筋痿)、痹证(骨痹、骨关节痹、筋痹、痛痹)、痛证(膝痛、骨痛)、鹤膝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该病为“骨痹”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笔者认为该病与“骨痿”更为相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primary osteoporosis,POP)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和老年骨质疏松(Senileosteoporosis,SOP),是和多因素相关的全身骨代谢疾病。POP属中医“骨痿”和“骨痹”的范畴,早期无明显疼痛症状者,属骨痿,至出现骨痛症状,则应视为骨痹。近年来,中医对POP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步深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将其归属为"骨痹"及"骨痿"等范畴。迄今为止,骨质疏松的中医分型尚无定论,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普遍认为肾虚和血瘀是最为主要与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primary osteoporosis,POP)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和老年骨质疏松(Senile osteoporosis,SOP),是和多因素相关的全身骨代谢疾病。POP属中医"骨痿"和"骨痹"的范畴,早期无明显疼痛症状者,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0P)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临床症状为腰背肢体疼痛,身体畸形,病理骨折,或伴有原发病表现。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但有与骨质疏松症表现相似的记载。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痿”、“骨痹”、“腰痛”、“骨枯”、“骨极”的范畴。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临床研究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临床症状为腰背肢体疼痛,身体畸形,病理骨折,或伴有原发病表现.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但有与骨质疏松症表现相似的记载.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痿"、"骨痹"、"腰痛"、"骨枯"、"骨极"、"虚劳"的范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增龄性病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已成为我国人口公共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5亿,其中25%-70%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2].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临床常用药多为雌激素、钙剂、降钙素和氟化物等,取得一定疗效,但副反应较大,价格昂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临床研究方面也有很大进展,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古今医家辨治"骨痿"异同点,为临床治疗肾性骨病、骨结核、骨质疏松症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古、今医家辨治骨痿文献,整理归纳古今医家看待骨痿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古今医家在辨治骨痿方面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古代医家对于脾肾两虚型骨痿,治以调补阳明、疏利邪气;气虚血瘀、阴阳不足型骨痿,治以益气活血、滋阴补阳,均取得较好疗效。现代医家分别对于脾肾两虚、血瘀浊蕴型骨痿,治以补肾健脾,活血泄浊;肾亏髓减、气血凝滞型骨痿,治以壮骨填精、疏通气血;肾阳不足、痰瘀互阻型骨痿,治以温阳补肾、化痰散瘀,均有一定疗效。[结论]古今医家在治疗骨痿方面分别取得一定疗效。二者都认为气血瘀滞为骨痿致病因素,故在行气活血治疗骨痿方面认识相同。不同点在于,古代医家认为脾胃虚弱是骨痿形成的关键,治疗骨痿多以调补阳明为主;现代医家认为肾虚血瘀是骨痿形成的关键,治疗骨痿多以补肾活血见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医集中有很多类似于现代类风湿关节炎的论述,如《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183;逆调论篇》中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素问&#183;气穴论篇》中曰:“饥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肾"的生理功能、肾与五脏的生理关系、肾的易发疾病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肾的藏象理论;通过介绍补肾复方、补肾中药有效组分防治骨质疏松证,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实例,进一步阐述补肾中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实验依据,以加强对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相当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骨痿"、"骨痹"。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肝肾阴虚、毒损骨络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病机关键,运用滋补肝肾、解毒通络法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提供了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