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 ,使人口和土地之间的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人口规模过大 ,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降低 ;农业剩余过少 ,造成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市场狭小 ;大量过剩劳动力的存在 ,也是农业科技落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郭秀云 《天府新论》2008,(4):99-102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目前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口流迁与社会融合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的软约束因素,特别是流动人口的边缘性特征和"半城市化"状态,对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一定影响.应该从政府宏观政策驱动与合理制度安排、社区微观支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及提高农民工的自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构筑安全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3.
贺俊  刘庭  毕功兵 《江淮论坛》2006,98(5):22-26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谓众说纷纭。目前的定量分析一般都是根据统计资料研究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相关性,而这种研究方法会因统计样本和统计方法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结论。本文首先应运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分析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得出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性结论;其次结合实际进一步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潜在可能的积极作用;最后在考虑我国国情和世界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调整人口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专家纵论:清代广东人口膨胀原因及其影响本刊记者林有能回眸广东人口发展史,一组惊人的数字显示一个不争的史实———清代广东人口大膨胀: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3222302人,乾隆十四年(1749年)6460638人,增加了一倍强,嘉庆十七年(1812...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清代新疆伊犁人口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人口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和民族结构特征。清代伊犁地区人口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迁移人口对伊犁人口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口经济结构特征的形成以清政府治新政策中的人口布局思想为主导影响因素,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游牧业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建省后人口再聚集和恢复发展时期,牧业人口恢复较快,这进一步表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所决定的经济形态对人口经济(职业)结构的深刻影响,也表现出各民族社会生产形态的惯性发展。人口民族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受到了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及战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分析 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口增长阻碍经济发展,特别是阻碍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米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之间有着基本的比例关系,人口发展战略就是以此为中心,探讨人口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方针和原则,科学地把握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发展的进程,依靠人民群众,自我控制人口增长。要从人口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出发,把控制人口增长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研究重点,科学地确定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广东人口现状和特征入手,分析广东人口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提出广东控制人口和发展经济,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六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清代维吾尔族人口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的变化不仅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而且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近年来对中国人口史的研究,日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资料所限,目前对于我国历代少数民族人口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同现在一样,人口虽少,活动区域却非常辽阔,且多聚居在边疆各地区。所以,研究少数民族人口的历史变迁,对于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边疆地区的开发情况,探讨各个历史时期存在的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规律及其对边疆各地区历史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清代,是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而且“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它科学地阐明了人口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探讨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时,有些同志已经涉及到人口因素。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至1987年7月1日1%人口抽样调查的五年间,广西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也就是人口经济状况有何变化?本文以有关资料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饥饿现象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它分析了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的变动趋势,指出虽然从全球水平上看粮食生产领先于人口增长,但有几个地区近年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埃及和孟加拉等人口众多的国家已经接受了大量粮食援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依赖粮食援助愈来愈多。人口迅速增长常常是改善粮食生产和消费状况的重大障碍。本文还讨论了影响粮食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预测了今后30年世界粮食需求的可能增长。文章认为,对世界粮食需求增长的满足必须加上几条重要的限制:第一,今后30年只能继续维持很低粮食消费水平的人所占比例恐怕会更大;第二,未来增长的粮食需求有一部分必须通过扩大国际贸易和援助来解决;第三,在世界某些地区增加粮食生产需要付出可观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第四,今后必须大大增加粮食生产投资;最后一点,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增加粮食生产不仅行不通,甚至是危险的。为了给世界上的穷人提供最低限度的粮食安全,有必要建立一些制度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清代广东监狱初探万安中清朝,广东省一共有13个府、96个县,共设监狱110所。按照清朝刑部(1906年改为法部)的有关法律规定,广东省不仅在每个府县设立了监狱,而且建立了管理监狱的各种制度。深入探讨监狱的设置、沿革变化以及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对进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宗教和商业的渠道,西洋画家来到中国,其作品及技法也逐渐传入中国,广东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梳理清代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广东的各类西洋画家,以及在他们影响下产生的形式多样的西洋绘画作品,指出清代广东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西洋画风,是中国艺术史、中国社会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内容。这些西洋画风既充分反映中西美术的差异和交流,又体现出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有助于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广东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人口城镇化的特征与趋向解韬广东省土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1994年末人口达到669146万,为全国第五大人口大省。广东省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25%,城镇化水平为3676%。经过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广东成为我国的经济强省。1995年全省国内...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清代哈密人口政策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利用地方志、清实录以及清代档案等资料,复原出康熙三十六年哈密附清至宣统末年这一时段内三个不同时间断面的哈密人口规模,以反映清代此区域人口的断续的、间跃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曾小全 《社会科学》2006,6(8):144-156
有清一代,广东盗匪不断出现,嘉庆皇帝在位其间,便有天地会、黎民起义和海盗等。本文对这时期的广东海盗与广东海防体系作初步的考察,指出这一时期广东海防体系中以“三路设防,重在东路”的局面与该时期的海盗活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清代广东社仓的组织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平仓和社仓是清代前期广东储粮备荒的两种主要形式。社仓设立于乡村墟镇,较之设立于县城的常平仓,对农村社会的作用更为直接。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广东社仓建立发展、仓改管理和仓储性质等问题的探讨,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仓储制度的组织与社会功能。一、清代广东社仓的建立与发展一般认为,南宋乾道四年朱熹在其家乡建宁崇安县借用本府常平米设置社仓之举,为社仓制度建立之始。不过,朱子所订的社仓法,实际上是隋开皇五年长孙平建立的义仓制度和北宋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的变通和发展。明代广东各府州均设社仓,后毁于明末战乱。  相似文献   

19.
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它可以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数量的变化,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了。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人口管理当作社会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用以调节人口再生产过程,使之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协调、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该地区的环境、资源、生态条件所能负载的人口数量。环境、资源、生态条件的这种负载能力,又和社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生产方式的性质密切相关。由于环境、资源、生态条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相应地有一个不同的质和量的界限;个体的人和总体的人口、社会,在生产活动、消费活动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又总是要和一定的质和量的生活资料相结合,要消耗一定的质和量的物质。因此,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生产多于消费;生产和消费相抵;生产不敷消费,即没有积累,经济停滞甚至不断恶化。这就表明,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人口容量,它只不过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量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