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T、AST与GGT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的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及CⅣ)水平。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ALT、AST、GGT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P〈O.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ALT、AST、GGT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HA、LN及CⅣ作为肝硬化分期的指标,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 (PⅢNP)、Ⅳ型胶原 (CⅣ )、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3例慢性乙型肝炎、1 8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对其中 64例进行肝活检并进行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期 ,分析患者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分型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相一致 ,随肝脏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 ,其中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肝病理组织学分期 (S0~S4)中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S2~S4与S0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检测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是判断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增生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炎住院患者302例,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2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透明质酸(H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甲胎蛋白的水平(AFP),并与80例健康人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特点、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PCⅢ、Ⅳ-C、HA及ALT、AST高于对照组(P<0.01),ALB、PA低于对照组(P<0.01),而LN的改变不明显;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A、Ⅳ-C、PCⅢ三项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标准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慢性肝脏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蔡洁毅  吴一平  邓芝禾 《河北医学》2006,12(11):1128-113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肽(PⅢNP)、Ⅳ型胶原(CIV)、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9例肝病患者的PⅢNP、CIV、LN、HA,同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型组和肝硬化组中表达最高,以PⅢNP和HA升高最为显著。结论:PⅢNP、CIV、LN、HA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慢性肝炎重型和肝硬化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2001年元月至200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炎住院患者302例,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2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透明质酸(H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甲胎蛋白的水平(AFP),并与80例健康人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特点、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PCⅢ、IUC、HA及ALT、AST高于对照组(P〈0.01),ALB、PA低于对照纽(P〈0.01),而LN的改变不明显;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纽(P〈0.01)。结论:HA、Ⅳ-C、PCⅢ三项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标准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慢性肝脏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20例CHB患者(CHB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和血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水平,并将对CHB患者进行纤维化分期,应用Spearman单因素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在CHB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HB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CⅣ)及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AS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HB纤维化分期S3~S4级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PⅢP、CⅣ)及肝功能指标(TBil、DBil)均高于S1~S2级(P均<0.05),而随着纤维化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下降,纤维化分期S3~S4级低于S1~S2级(P<0.05),而各分级中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A、PⅢP、CⅣ与ALT、AST均呈负相关(P<0.05),而LN与TBil、DBil、ALT、AST无相关性(P>0.05),HA、PⅢP与TBil、DBil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可见,ROC曲线下面积(AUC)CⅣ>HA>PⅢP>LN,血清HA、CⅣ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S1~S2)的价值较单一指标诊断价值高。结论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与CHB患者肝功能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血清HA、CⅣ可作为肝纤维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310例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10例乙型肝炎病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检测患者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特点.结果 各组乙型肝炎患者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急性肝炎组的ALT、AST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炎肝硬化组间ALT、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A、Ⅳ-C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且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HA、Ⅳ-C指标平均值较急性肝炎明显升高(P<0.01).HA、Ⅳ-C与ALT、AST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有利于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96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宝川  许阳  蒲雪琴 《医学综述》2005,11(2):191-192
目的 对 9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黏蛋白 (LN)及Ⅳ型胶原 (Ⅳ 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 ,探讨其与慢性肝炎的关系及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75例慢性肝炎患者、1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 C的含量 ,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这四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PCⅢ、LN和Ⅳ C含量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1)。结论 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 ,联合检测HA、PCⅢ、LN和Ⅳ C的含量 ,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可作为肝硬化诊断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检测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62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IV-C)和透明质酸(H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的水平(AFP),并与30例健康人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特点、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PCⅢ、Ⅳ-C、HA及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LN的改变不明显;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与肝功能的改变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HA、IV-C、PCⅢ三项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LN诊断肝纤维化价值有限.联合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慢性肝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北京医学》2012,34(3)
目的 探讨国产化学发光(CL)试剂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CL法检测123例有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A、LN、PⅢNP、CⅣ,病例组按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评价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HA、LN、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4.47±0.86) vs.(2.02±0.23),P=0.000; (4.15±0.81) vs.(3.57±0.67),P=0.002; (3.49±0.89) vs.(2.15±0.81),P=0.000].4项指标均呈现对照组<S0,S1<S2,S2>S3,S4期HA与CⅣ下降、LN与PⅢNP升高.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中4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的S0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0与S2期、S1与S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PⅢNP、CⅣ3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有正相关性(P均<0.01).诊断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CⅣ(0.790)>HA (0.775)>LN (0.725)>PⅢNP (0.644).HA 、HA+LN+CⅣ3项联合、4项联合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高;综合诊断效能CⅣ>LN>PⅢNP;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似然比为1~3.结论 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有限,当纤维化程度为S2期时,其意义最明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与CⅣ反呈下降趋势,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降低有关.多指标联合适合在排除肝纤维化时应用;所有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阳性似然比均较低,说明其诊断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中的动态变化和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收集4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及33例健康婴儿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Ⅳ型前胶原(ⅣC)水平。结果IHS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NP、IVC)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MV组与非CMV组患儿LN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GT、TBIL、DBIL、HA、PIIINP、IVC水平比较差异有也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IHS患儿存在一定的肝纤维化征象,而CMV感染引起的IHS患儿,其肝纤维化改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化学发光(CL)试剂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L法检测123例有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A、LN、PⅢNP、CⅣ,病例组按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评价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HA、LN、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4.47±0.86)vs.(2.02±0.23),P=0.000;(4.15±0.81)vs.(3.57±0.67),P=0.002;(3.49±0.89)vs.(2.15±0.81),P=0.000]。4项指标均呈现对照组S0,S1S2,S2S3,S4期HA与CⅣ下降、LN与PⅢNP升高。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中4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的S0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0与S2期、S1与S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PⅢNP、CⅣ3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有正相关性(P均0.01)。诊断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CⅣ(0.790)HA(0.775)LN(0.725)PⅢNP(0.644)。HA、HA+LN+CⅣ3项联合、4项联合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高;综合诊断效能CⅣLNPⅢNP;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似然比为1~3。结论 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有限,当纤维化程度为S2期时,其意义最明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与CⅣ反呈下降趋势,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降低有关。多指标联合适合在排除肝纤维化时应用;所有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阳性似然比均较低,说明其诊断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肝穿病理学组织检查为金标准,采用化学发光法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试剂检测70例患者样本,计算血清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金标准相比,HA、PⅢNP、CⅣ、LN的灵敏度分别为83.3%、58.3%、66.7%、50.0%,特异性分别为77.3%、81.8%、72.7%、81.8%,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分别为81.4%、65.7%、68.6%、60.0%。结论血清HA、LN、PⅢNP、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有良好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肝病的慢性化程度和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 C Ⅳ),这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29例肝硬化患者及95例正常体检健康者的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HA、LN、PCⅢ、CⅣ)比健康对照组各项都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 CⅣ)的含量水平与肝硬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肝硬化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复合因素诱导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予以高脂乳剂灌胃,模型组予以高脂乳剂灌胃配合小剂量40?l4花生油溶液(1 ml/kg)皮下注射,对比造模.试验4、6、8周后分批处死,检测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以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4周起血清ALT、AST、HA、LN、PⅢNP、CⅣ及肝组织Hyp含量均有增高趋势,8周后各指标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肝小叶间纤维增生,部分纤维细胞向肝细胞间延伸;电镜观察提示肝星状细胞转变成肌成纤维细胞,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结论 采用高脂乳剂灌胃结合小剂量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持续8周,可成功复制出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12月新蔡县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白蛋白(Aib)]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ALT、TBil、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ALT、TBil、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LN、PⅢP及Ⅳ-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LN、PⅢP及Ⅳ-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控制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 Ⅲ procollagen amino peptide,PⅢNP)、层黏蛋白(laminin,LN)及Ⅳ型胶原(collagen Ⅳ,CⅣ)血清水平变化,探讨其变化与肝纤维化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送检至我中心的204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分析。204例肝病患者中,男124例,女80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8岁;慢性肝炎轻度44例,中度50例,重度31例,肝炎后肝硬变79例。正常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8岁,为我中心健康工作人员及健康体检者,无肝胆疾病史。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进行检测HA、PⅢNP、LN、CⅣ水平。分析肝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和各组间的水平变化。结果:肝病各组血清中HA、PⅢNP、LN、CⅣ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升高,以HA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通过对肝炎病患者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PⅢNP、LN及CⅣ水平进行监测,可以观察病患者的肝纤维化及纤维化程度,并将此作为病人治疗后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五项指标与肝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乙肝五项: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HBsAg(+)HBeAg(+)HBcAb(+)模式为HBeAg(+)组86例,HBsAg(+)HBeAb(+)HBcAb(+)模式为HBeAg(-)组86例,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值(LSM),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LSM与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eAg(+)组患者HBV-DNA阳性感染率(39.53%vs. 20.93%)、LSM、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水平、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Ⅳ、LN)水平均显著高于HBeAg(-)组(Χ~2=6.202,P=0.013;t=26.384、30.772、6.527、2.978、14.955、35.119、27.351、25.763、19.712,P均0.05),其中ALB、CⅣ、LN均在正常范围内。HBeAg(+)组患者LSM水平与ALT、AST、ALB、TBIL、HA、PCⅢ、CⅣ、LN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0、0.477、0.408、0.542、0.531、0.541、0.540、0.606,P均0.05)。结论血清乙肝五项与HBV传染病患者LSM、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能对乙肝诊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CⅣ )、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蛋白 (LN)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1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CⅢ、CⅣ、HA及LN水平 ,其中 86例患者行肝活检并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期进行比较 ,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 ,与肝纤维化的程度相一致 (P <0 .0 5 )。结论 :血清PCⅢ、CⅣ、HA及LN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247例肝病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A、PⅢNP、LN和CⅣ进行检测,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HA、LN和CⅣ含量在酒精性肝病、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和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A、LN和CⅣ联合测定可较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