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下称单纯艾灸法)进行干预,每个月经周期施灸7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腹部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隔药灸组与单纯艾灸组治疗前后腹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隔药灸组疗效优于单纯艾灸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隔药灸组和单纯艾灸组有效率分别为9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针加电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电针加艾条温和灸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治愈17例(42.50%),好转21例(52.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治愈8例(40.00%),好转10例(50.00%),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疗效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毒副反应比较看,电针加艾条温和灸组无任何毒副反应,而雷公藤多甙片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5.00%.结论 电针加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以反复发作腰部疼痛为主症,中医治疗方法种类多,但存在易复发、治疗时间较长等问题[1]。针刺对腰肌劳损有显著疗效,临床研究发现综合疗法明显优于单一疗法[2]。笔者从2010年5月—2012年5月,采用滞针合温和灸治疗腰肌劳损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混元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疼痛的影响及与常规止痛药疗效对比,以寻找治疗本病最佳的方法和灸量.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随机分组,共纳入合格有效病例90例,分为对照组(口服芬必得)、观察1组(混元灸30 min)、观察2组(混元灸60 min),比较各组VAS评分、RS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及疗效均有优势,且混元灸60 min治疗本病在RSS评分改善及疗效上均优于混元灸30 min,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元灸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且适当延长混元灸时间有助于提高本病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如兵  王祖龙  赵盼盼  王晨 《中医学报》2019,34(12):2674-2678
目的:观察督脉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辨证为寒凝血瘀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督脉灸治疗,对照组口服少腹逐瘀颗粒,每次1袋,每天3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卵磷脂小体数、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2.5%(29/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56±3.17 vs 11.09±3.49,P0.01)。③治疗后两组卵磷脂小体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2.58±6.07 vs 28.45±7.32,P0.05)。④治疗后两组NIH-CPSI总评分及疼痛、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督脉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灸时温和灸对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施灸局部缝隙连接蛋白43 (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温和灸5、10、15 min组;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5、10、15 min 3种灸时的温和灸刺激对大鼠施灸局部神阙穴皮肤Cx43表达的影响.[结果]温和灸各治疗组均可增加Cx43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和灸10 min组、温和灸15 min组增加值较温和灸5 min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和灸10 min组与温和灸15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与其能调节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炷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全部观察病例60例,随机分为艾炷灸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炷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小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8.
温和灸加浅针治疗心肌缺血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和灸加浅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温和灸加浅针治疗;对照组60例用针刺治疗,12次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3.3%,2组疗效和心电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和灸加浅针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优于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联合胰岛素加甲硝唑外敷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0例褥疮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1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条温和灸联合胰岛素+甲硝唑外敷,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联合胰岛素+甲硝唑外敷治疗褥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活血化瘀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廷艺 《医学文选》2000,19(1):95-96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壮族药物泡制的苎麻线 ,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之穴位或部位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临床表明 ,本疗法具有祛风止痒、散结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而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属畏寒、发烧、肿胀、疼痛、瘘痹麻木、瘙痒等范畴的病症 [1 ]。有学者统计本法可治疗 15 0多种疾病 ,且疗效确切 ,灸时无痛苦 ,灸后无瘢痕 [2 ] 。现仅就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活血化瘀临床研究作一综述。1 临床研究1.1 痛症 董明姣 [3]认为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 ,调解经气 ,达到活血化瘀、疏通活络“通则不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和灸不同腧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艾灸选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85例,随机分为翳风组和下关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翳风和下关穴施以温和灸,每次45min,每日1次,共10d;每次艾灸治疗后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20d,针灸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观察2组患者的热敏灸感出现情况。结果 2个疗程后,翳风组临床显效率为69.77%,下关组临床显效率为4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翳风组热敏灸感出现率为81.40%,下关组热敏灸感出现率为5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翳风穴是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较佳选穴,重视热敏灸感出现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关元、子宫、三阴交、血海、膈俞)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温和灸防治肛瘘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温和灸治疗组和微波组,熏洗后分别予以温和灸和微波照射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 min,常规换药;对照组,熏洗后常规换药.观察术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水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微波组及对照组比较,温和灸组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3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温和灸治疗组优于微波组和对熙组(P<0.05或P<0.01).3组水肿评分比较,温和灸组和微波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温和灸组与微波组无差异(P>0.05).结论 温和灸在减轻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天灸,一般在夏季三伏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结果]按照VAS疼痛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天灸组总有效率为90.0%,针灸组为83.33%,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天灸组明显优于针灸组治疗后的VAS及LK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天灸组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1),2组在治疗后的LKSS评分上(P<0.05)。[结论]天灸疗法在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和功能活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远期疗效理想,对早期患者可望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挑灸是采用挑筋和直接灸结合起来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临床遇到各种体表局部顽固性疼痛病例,经采用多种疗法无效者,试用阿是穴挑灸,获得较理想的止痛效果,特介绍如下: 挑灸方法 选取阿是1~2穴,用2%普鲁卡因(先皮试)局麻,将特制圆锥型针(或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周围白色纤维组织,继将底径0.4至0.7厘米艾炷的圆锥体置于穴位上,(针挑孔)  相似文献   

17.
神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神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单模拟平行实验方法 ,将 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神灸贴”外贴神阙穴治疗组和市售“痛经贴”外贴神阙穴对照组 ,每组 4 0例 ,以症候积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8 76± 0 .87,对照组为 8.76± 0 .87;治疗组痊愈 3例 ,显效 1 6例 ,有效 1 6例 ,无效 5例 ,显愈率为 4 7 5 0 % ,总有效率为 92 .5 0 % ;对照组痊愈 1例 ,显效 1 0例 ,有效 2 1例 ,无效 8例 ,显愈率为 2 7.5 0 % ,总有效率为80 0 0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 >0 .0 5 ;但两组显愈率比较 ,P <0 .0 1。结论 “神灸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明确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付长福  王丽娟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59-959
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多沿肋间神经部位分布。初起成簇的红斑水疱 ,几天之内增多成带状排列 ,痛如火火秦 ,中医学称缠腰火丹、蛇串疮、串腰龙、蜘蛛疮等。 30例带状疱疹患者 ,均采用自制 (清明时节采摘艾叶晒干备用 )艾条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患者。年龄 2 8~ 5 7岁。病程 3d~ 4周。患者病变部位剧烈疼痛 ,起红斑 ,有水疱 ,刺痛难忍 ,彻夜难眠 ,伴有瘙痒。2 方法取艾叶捣绒制成艾条 ,将艾条点燃 ,在红斑水疱及其周围的皮肤处距离患处皮肤 2~ 3cm作广泛性温和灸 ,待局部有…  相似文献   

19.
<正>痛经是指妇女经行前后或恰逢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根据是否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功能性痛经即指原发性痛经。该病好发于女子月经初潮后1~2年,以伴随着月经而发生的周期性痉挛性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汗出乏力、失眠、情绪异常等症状[1]。我国女性痛经概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且有逐年上升之势[2]。痛经患者以寒凝血瘀证多见[3],故本研究旨在观察祛瘀止痛合剂联合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经验。[方法]通过随师抄方侍诊,总结丛师运用伏寒、络病理论治疗寒凝血瘀型EMs的临证思路及治法方药,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丛师认为“伏寒伤肾,致瘀损络”是寒凝血瘀型EMs的核心病机,伏寒之源可归纳为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而瘀阻络脉为EMs病理结局及复发宿根,故确立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的治则,临证时攻补兼施,祛邪扶正除宿根;善用虫药,消癥散结缓剧痛;内服外治,增强疗效通瘀滞。所附验案中患者确诊为EMs,丛师辨为寒凝血瘀证,治以温经通络、祛瘀止痛,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可观。[结论]丛师认为,伏寒潜藏、瘀阻冲任胞络与本病反复发作密切相关,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温通并行,临床屡有效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