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MRI)影像学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患者骨髓水肿的程度与坏死分期、髋关节液体量、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骨髓水肿表现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扫描的ONFH病例117例、173髋次,根据MRI表现将骨髓水肿分为0~3级、将坏死分为Ⅰ~Ⅳ期、将髋关节液体量分为1~4型,另外将临床表现分为0~3级,分别统计分析不同等级的骨髓水肿在各个坏死分期、各型关节液体量、各级别临床症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 173髋次MRI扫描中,骨髓水肿112髋次(64.7%),其中1级水肿27髋次(24.1%)、2级水肿44髋次(39.3%)、3级水肿41髋次(36.6%)。随骨髓水肿分级加重,坏死分期、髋关节液体量分型和临床症状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结论骨髓水肿是ONFH的重要伴随征象,与坏死分期、髋关节液体量、临床症状密切相关;3级骨髓水肿多出现于ONFH的中晚期,提示病情进展、预后不良;骨髓水肿程度可作为评价ONFH进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对1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穿刺插管的方法,将药物直接灌注至患侧股骨头的供血动脉内。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消失6例,减轻4例,无明显改善1例。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成年ANFH患者行双侧股骨头MRI检查.分析其对ANFH的显示能力。结果:62例患者(84个股骨头1均存在骨坏死表现。其中10个股骨头MRI表现为,股骨头形态正常,头内仅可见持重区骨小梁模糊或局限性斑点状及线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21个股骨头表现为,股骨头形态正常,关节间隙正常,头内可见斑片状、囊状或不规则形状长T1、长T2信号影,相应部位STIR序列呈高信号:35个股骨头表现为,股骨头轻度变形,关节间隙基本正常,关节腔大量积液,头内表现为较大片状或较宽条带样长T1、长T2信号影,STIR序列可见相应区域骨髓腔明显水肿;18个股骨头表现为,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头内呈现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并伴有骨质吸收,STIR序列呈大片高信号影。结论:MRI诊断ANFH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准确反映股骨头坏死部位和分期,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0NFH)是一种破坏性退干行性疾病,病情进展可以引起软骨下骨和关节面软骨的塌陷,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8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首位,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因大剂量应用激素而造成股骨头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本文介绍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观察。方法 口服活血通络汤六个月。结果 治愈80%、好转13.33%、无效6.67%。结论 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中、早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第1步,患髋减压术。于患侧股骨粗隆外侧壁施行骨钻钻孔1~2个,以期达到股骨头微静脉压力下降,改善股骨头微循环。第2步,采用Sedinger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至患侧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分别灌注尿激酶、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溶解微小血栓,疏通改善股骨头血供。第3步,术后尿激酶、复方党参注射液或血塞通维持治疗1周。第4步,较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3个月内不做激烈活动及负重劳动。第5步,视情况重复上述第1~3步骤治疗程序。结果 22例患髋均不同程度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100%。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众多治疗方法中,介入治疗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