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方法术前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患病前体重20%的食管癌患者56例,按所给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n=30)和肠外营养组(n=26),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分别于术后第1、4和8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胃泌素和谷氨酰胺水平. 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体重减轻较少,感染性并发症发生较少(P<0.01,0.05).术后第4天和8天,肠内营养组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血浆内毒素和TNF较肠外营养组低(P<0.01),胃泌素、谷氨酰胺较肠外营养组高(P<0.01). 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可能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早期肠道营养 (EN)对烧伤患者机体营养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 37例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EN组 ( 18例 )和肠外营养 (PN)组 ( 19例 )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烧伤脓毒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伤后 7、14dEN组体重丢失百分比明显低于PN组 (P <0.0 5 ),伤后 4、8、14d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 <0.0 5或 0 .0 1)。EN组烧伤脓毒症发生率为 5 .5 6 % ,住院时间为 ( 4 0 .39± 10 .81)d,与PN组的31.5 8%、( 5 4 .89± 11.2 6 )d比较明显偏低 ( P <0.0 5或 0 .0 1)。 结论 烧伤早期EN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降低烧伤脓毒症发生率 ,是一种较好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3.
手术创伤和严重感染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低下。肠外营养适用于胃肠道需要休息或超高代谢而又需要足够营养的病人。大手术及长期禁食的病人,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给予中药通里攻下治疗可预防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18~84岁,平均515岁。胰头癌3例,壶腹癌9例,十二指肠肉瘤1例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脉高压症行贲门胃底静脉离断术1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胆道术后胆总管狭窄行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术4例;以肠梗阻就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EN组35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康复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7d,除白细胞计数为EN组低于PN组外(P〈0.05),ALB、PA及TRF水平均是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短于或低于PN组(P〈0.05),而2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全部46例按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24例).对比分析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及营养费用.结果 两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疗效。 方法:55例肝移植患者分别在术后48 h内给予EN(27例,EN组)或肠外营养(28例,PN组)支持。比较两组术后第1、9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及术后2周内感染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 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各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9天,EN组ALB、PA、LC水平均明显高于PN组(均P<0.05);两组间ALT、AST、TBIL、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EN组术后2周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N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N组(P<0.05)。 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应用EN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腹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手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将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与肠外营养两组。自术后第一天起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持续8天。结果发现营养支持前后研究组病人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手术后第二日即达到正氮平衡,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影响,消化道反应轻。认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在胆道外科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arly enteral nutriton,EEN)在胆道外科患者手术后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手术治疗的胆道外科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早期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及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降低,EN组降低小于PN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氮平衡总体上优于P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计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对肝酶影响明显减轻,且治疗费用明显少于PN。结论术后早期EN可以更安全、有效、经济地改善胆道外科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术后早期EN可作为胆道外科术后患者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外伤性肠破裂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共维持1周。并于术前、术后7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 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破裂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 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 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GB)、血浆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 d 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54.6%(6/1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 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4h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情况的差异。 结果:在供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 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20例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24 h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整个过程将持续10 d.肠内制剂的投入通过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结果:术后第7天均转入正氮平衡,白蛋白术前(34.1±3.5)g/L,术后第7天(33.8±3.8)g/L,前白蛋白术前(0.23±0.02)g/L,术后第7天(0.25±0.03)g/L;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无明显变化;肠蠕动恢复时间(2.3±0.5)d,无并发症.结论:①结直肠癌术后早期(24h内)提供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②促进肠功能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③避免了胃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40例)和PN组(40例)。于术后48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外伤术后肠内营养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65例肝外伤患者分成两组,30例术后接受肠内营养(EN组),35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恢复情况差异.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急性肝损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8天EN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正常值,而PN组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ALT、AST和PT检验值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肠内营养更有利于肝功能恢复.61例患者得到随访(93.8%),随访时间于术后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3个月肝功能基本恢复,两组间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外伤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手段,是改善术后肝损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整蛋白肠内营养粉(TP)与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人组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人TP组或TPF—FOS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并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和第7天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记录术后排气和排粪时间,以及发热、感染、腹泻、腹胀等发生情况。结果63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TP组33例,TPF-FOS组30例;两组均无因为无法耐受口服肠内营养而退出研究者。与TP组相比,TPF-FOS组术后7d内排成形粪便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76.7%(23/30)比27.3%(9/33),P〈0.01];术后4~7d腹胀发生率显著降低{5.8%[7/(30×4)]比15.2%[20/(33×4)],P〈0.05}。两组间术后营养指标、感染应激指标、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腹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PF-FOS肠内营养混悬液和TP肠内营养粉均可安全用于结肠癌术后早期口服肠内营养;TPF-FOS可能更有助于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代谢,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术后第1、4天和研究结束时分别检测多核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氧化代谢情况,巨噬细胞NO产生量,IL-1、IL-2、IL-6及TNF-α浓度,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B淋巴细胞数及CD4、CD8,血清PGF2浓度,CRP、α-抗胰蛋白酶和纤维蛋白原等急性相反应蛋白浓度。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等,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同时观测研究期间病死率,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IgA、IgG、IgM,血淋巴细胞总数、CD2、CD4及CD4/CD8、多核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多核白细胞的氧化代谢状况及巨噬细胞的NO产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IL-6、TNF-α浓度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白蛋白,每日及累积氨平衡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8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4天内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研究组术后4天以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可减轻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病人的应激和炎性反应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予以开腹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OEEN组)、腹腔镜辅助式术后早期肠内营养(LEEN组)和腹腔镜辅助式术后胃肠外营养(LPN组)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检测检测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蛋白(TP) 、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和术后胃肠道症状、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EEN组在ALT、TP和Alb改变较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EEN组首次排气时间为50.7±18.3h,少于OEEN组72.4±24.8h和LPN组68.2±26.5h,P<0.05有统计学差异; LEEN组术后住院时间(8±1.9d)明显较OEEN组(11.3±3.6d)缩短(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者具有增强术后营养状态、加快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作用,值得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2年10月-2004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问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P〈0.01)。结论EEN+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rh于EEN+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EN)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手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90例患者随机进入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均高于PN组(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血中谷氨酰胺的下降较EN组明显,P=0.02和0.00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8.9%(4/45例),PN组26.7%(12/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死亡4例,其中PN组3例,EN组1例。结论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