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硫化矿浮选废水净化与回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江苏某铅锌硫化矿浮选厂废水进行了净化处理与回用的研究。净化试验结果表明 ,废水经混凝沉淀—化学氧化方法处理后 ,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但处理费用高 ;废水用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方法处理 ,处理费用低 ,出水的固体悬浮物 (SS)和重金属指标达标 ,化学需氧量 (CODCr)和起泡性有一定降低 ,但达不到排放标准。废水回用的浮选试验表明 ,经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净化后的出水 ,其浮选试验结果远远好于未经净化处理废水的结果 ,与生活用自来水的结果相当。最终采用废水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净化处理 ,出水返回浮选过程再用的净化回用方案 ,做到了无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2.
铅锌矿废水净化处理及回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学中  周廷熙  王进  贺昶友 《矿冶》2010,19(1):88-90
采用明矾作为混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对铅锌矿山选矿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pH为9~10,明矾的用量为20~30mg/L,PAM用量为0.5mg/L时,混合废水的混凝沉淀效果最佳。混凝沉淀后废水经活性炭吸附后用于选矿,废水回用对产品质量和回收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胶体脱稳、混凝沉淀等处理方法解决某磷矿浮选厂废水处理及回用的问题.先将两种废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加入无机碱性混凝刺A对废水中的胶体进行脱稳,最后再加入PAM进行混凝沉淀,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中试生产,并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选矿,胶体脱稳-PAM混凝沉淀法可使出水达到回用要求.回水选矿可以节约清水用量,降低选矿成本.回水选矿对磷精矿的品位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玲文 《矿冶》2018,27(5):91-95
针对福建某矿山含镉、锌矿坑水经石灰中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不能达到企业的深度处理水质要求,开展工艺优化试验研究及提标升级改造。试验考察了石灰中和、石灰中和—硫化沉淀、混凝—石灰中和法去除镉、锌的效果,并进行工业调试及运行。结果表明,混凝—石灰中和处理工艺综合处理效果较好,外排水中Cd、Zn浓度分别低于0.005、0.1 mg/L,去除率均大于99.40%,吨水处理成本为2.15元,不增加处理成本的同时实现Cd、Zn减排。该方法实现"以废治废",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洗煤废水难处理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了洗煤废水的特点及其难处理的原因,并依此提出用石灰和聚丙烯酰胺进行混凝沉淀的处理方法,同时对其实际工程应用、混凝机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某金矿硐坑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在含铊硐坑水处理中的应用。实践表明,采用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铊硐坑水,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出水铊浓度小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铊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7.
井下排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工业场地生产用水标准的要求,对节约地下水源,减少废水排放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某金矿硐坑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在含铊硐坑水处理中的应用。实践表明,采用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铊硐坑水,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出水铊浓度小于《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铊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
《铀矿冶》2017,(4)
以不同来源矿井水原水水质和混凝沉淀处理出水水质为样本,考察影响混凝沉淀法处理效果的基本参数:浊度、悬浮物、pH等的分布特征,分析混凝沉淀处理矿井水的关键参数,为含铀矿井水处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矿井水浊度值主要集中在100~300NTU,悬浮物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150~300mg/L,pH主要集中在7~8,悬浮物呈负电性。含铀矿井水优先考虑投加PAC,PAC最佳投加质量浓度≤60mg/L。混合的最佳G值在25~40s~(-1),GT值0.9×10~3~1.7×10~3;絮凝的最佳G值在5.4~10s~(-1),GT值5.6×103~12×10~3,建议含铀矿井水的混凝沉淀处理在此区间取值。  相似文献   

10.
蔡文良  谢艳云 《矿冶工程》2020,40(4):106-109
以某电镀厂含镍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重金属镍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为: H2O2投加量2 mmoL/L、FeSO4/H2O2摩尔比0.6、初始pH值5、反应时间80 min; 混凝沉淀的最佳条件为: pH值9、PAC用量12 mg/L、混凝时间12 min、助凝剂用量6 mg/L、沉降时间60 min; 在此最佳条件下,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镍电镀废水,镍去除率可达99.8%,出水总镍含量低至0.029 mg/L,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Ⅲ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沉降试验测定了某微细粒金尾矿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沉降方式下的沉降速度,并利用测定结果和矿山提供的有关资料计算了该尾矿在不同矿浆浓度、不同沉降方式和不同排放管路布置方式下向尾矿库排放时的澄清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沉降时,该尾矿在不同浓度下的沉降速度均很低;添加3号絮凝剂可提高尾矿、尤其是低浓度尾矿的沉降速度。计算结果表明,降低矿浆浓度、添加絮凝剂及大间距多支路放矿均可有效缩短尾矿在尾矿库中的澄清距离。研究结果为矿山选择合适的尾矿排放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徐矿集团天山矿业公司矿井水处理中预沉池(调节池)中矿井水没有足够的时间停留沉淀,就被提升泵加压送入下一道工艺环节,造成下一道处理环节难度加大的问题,通过不断优化尝试,在对系统处理工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优化加药点位置的方法,使得矿井水后续处理各个环节能够正常运行,确保了处理水质的标准,满足了环保要求。对采用类似方法处理矿井水的矿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越  孙鹏程  陈尉  郎洪芳 《煤》2013,(2):4-5
依据河流动力学理论及流体力学相关理论确定煤泥水沉降实验方法,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煤泥水的沉降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煤泥水的沉降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快速沉降阶段和缓慢沉降阶段,从入口处向水仓内,快速沉降阶段下降速率逐渐降低,缓慢沉降阶段速率则趋于相同。在井下水仓中,煤泥水快速沉降阶段与缓慢沉降阶段之间沉降速率存在明显拐点,而矿井水的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矿山含铜酸性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山含铜酸性废水特点,采用石灰中和沉淀法和石灰调pH—铁屑置换—石灰沉淀法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石灰调pH—铁屑置换—石灰沉淀法不仅可以使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而且废水中的大部分铜资源得以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尾矿浆絮凝沉降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尾矿砂为原料,试验研究了影响矿浆沉降特性的各种因素。针对絮凝剂的种类、矿浆的浓度以及不同药剂添加量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测试了沉降上层澄清水悬浮物含量,以及沉降底层的压缩液固比。试验表明,高分子絮凝剂起到了加速颗粒沉降的目的,沉降速度随着矿浆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药剂量的增大而加快。在矿浆浓度15%以下,其沉降底层的压缩液固比达50%以上。该试验结论为矿区采用高效浓密机进行尾矿浓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啸鹏  杨小聪  郭利杰 《煤炭学报》2019,44(5):1521-1526
尾砂浓密作为充填料浆制备的关键工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并已经取得了包括尾砂仓浓密机理,絮凝剂选择方法在内的多种实践性研究成果。但该工序中所涉及的充填尾砂颗粒"干扰沉降"过程的机理研究却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经验或理论计算模型,已经成为制约不同级配尾砂高效浓缩、稳态造浆与精准过程控制的技术瓶颈。因此,探索尾砂颗粒"干扰沉降"过程的特征,在总结与综述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干扰沉降相关理论基础上,利用某矿山经分级处理后的分级尾砂与溢流细砂为原料,开展了多种配比尾砂浆的干扰沉降实验,并依据Kynch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Richardson-Zaki均匀干扰沉降与Selim非均匀干扰沉降理论在研究充填尾砂颗粒沉降过程时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ichardson-Zaki理论计算的尾砂颗粒均匀干扰沉降速率值与实验实测结果相吻合,两者的相关性可决系数达0. 87,且残差值无明显规律,验证了其对尾砂颗粒均匀干扰沉降速率计算的适用性。基于Selim理论所得计算结果较均匀干扰沉降理论计算值更接近实验中尾砂浆非均匀干扰沉降的实测值,从而证明该理论能够反映尾砂颗粒非均匀干扰沉降中因不同粒径颗粒相互作用而降低了各自的沉降速率的特性,能够为尾砂浓密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分析,为进一步阐明尾砂颗粒干扰沉降机理,将继续对尾砂级配对干扰沉降的影响及其定量化表征以及粗细颗粒相互作用的机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砂矿颗粒沉降运动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滨海砂矿开采中, 为给管道输送工业设计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和优化输送参数, 从沉降机理出发对不同颗粒级配的砂矿进行了单颗粒及群体颗粒沉降试验研究, 分析了粒径及浓度对颗粒沉降规律的影响, 得出了沉降速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浓度和颗粒直径是影响群体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 所得沉降速度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小, 可为砂矿管道输送参数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矿山酸性废水治理HDS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DS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底泥循环回流技术,在矿山酸性废水治理中具有提高药剂利用率、提高污泥浓度、改善污泥沉降浓缩特性等优点,在国外矿山酸性废水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仅有部分试验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以及结合研究资料对HDS处理工艺在矿山酸性废水的治理过程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能够在墨西哥某铜矿初步设计阶段为预估高效浓密机浓密面积提供依据,以FY3-10尾矿作为浓密试验机的给矿进料,通过标准的试验室絮凝沉降试验,开展尾砂絮凝沉降规律研究,确定不同给入尾矿浆浓度、不同絮凝剂用量条件下的尾矿沉降速度及底流浓度,从而优选出最优絮凝剂添加量。根据入料浓度28%、絮凝剂添加量20 g/t时的沉降曲线,建立沉降数学模型,利用Kynch理论,结合C-C法及T-F法,通过数值公式推导及图解法,预估了该矿山所需的高效浓密机浓密面积为5 014 m2,最终确定需要4台直径约40 m的高效浓密机对尾砂浆进行浓密。  相似文献   

20.
絮凝剂对金岭铁矿选矿厂尾矿絮凝沉降速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山东金岭铁矿选矿厂尾矿为矿样,选用试图加入18m尾矿大井中的几种絮凝剂分别做絮凝沉降试验,筛选出最佳絮凝剂。确定最佳絮凝剂后,研究了介质pH值、温度对尾矿絮凝沉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能够显著提高尾矿絮凝沉降速度,有利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