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自1994年以来对5例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病人施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术,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4~68岁,平均43岁,其中3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平均年龄61岁,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伴呕血、黑便病史。另2例为女性少年,平均年龄15岁,临床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经内科治疗有反复来  相似文献   

2.
脾脏射频消融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术后可以减小脾脏体积、纠正脾功能亢进,增加肝动脉血流量从而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并可诱导肝脏增大/再生.但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较多,许多潜在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3.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功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功能亢进 (脾亢 )一般采用传统外科切脾手术治疗 ,但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削弱而引起致命感染已被公认[1] 。部分脾栓塞 (Partialsplenicem bolization ,PSE)则能保留脾脏的正常免疫机能 ,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外周血象 ,并发症明显降低。因此 ,PSE已成为治疗脾亢的首选方法。我科自 1996年以来对 39例脾亢患者采用丝线加明胶海绵脾动脉栓塞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具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39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7例。年龄 15~55岁。慢性肝病及肝功能异常 3个月~ 14年。伴食管…  相似文献   

4.
5.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各种原因的脾功能亢进,具有创伤小、相对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等特点,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就笔在近3年里,采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各类原因的脾脏肿大并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共36例的体会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脾动脉血管硬化剂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血管硬化剂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微导管行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插管硬化剂栓塞。硬化剂包括鱼肝油酸钠和无水乙醇。栓塞体积40%~70%。结果术后2~4周白细胞平均值自(25±12)×109/L[(08~42)×109/L]增至(57±17)×109/L[(37~84)×109/L],t=6257,P<0001;血小板平均值自(34±14)×109/L[(14~61)×109/L]增至(108±48)×109/L[(58~210)×109/L],t=7028,P<0001。无严重的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脾中下极动脉硬化剂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同时具有操作简便和相对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7例脾功能亢进患者作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2例应用明胶海绵栓塞,2例应用真丝线段、3例应用明胶海绵、真丝线段行脾下极动脉超选择栓塞。经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有效控制了脾功能亢进所至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脾下极动脉真丝线段栓塞的优点:脾下要有动脉栓塞副作用少,且不会引起左侧膈肌和胸膜刺激症状;2.大网膜向梗死的脾下极游走包囊减轻和限制反应性炎症,使术后继发症状明显减轻;3.可准确控制栓塞面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 8例 ,并比较其手术前后的效果。证明PSE与脾切除相比较 ,虽在有效率、复发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适应证、并发症严重程度、患者耐受性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等影响方面优于脾切除。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34~ 65岁。均为门脉高压症。确诊依据 :(1)肉眼或彩超 :可见食管静脉曲张或腹壁静脉曲张 ;(2 )脾功能亢进 :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水 ;(3)影像诊断 :肝缩小 ,脾增大 ,脾功能亢进 ,门、脾静脉内径增宽。术前肝功能Child pngh分级 :A级 3例 ,B…  相似文献   

9.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评价。材料和方法 40例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外周全血胞减少,CT或B超确诊为肝硬化,脾肿大,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注入明胶绵颗粒或细条,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引进要40例中显效31例,占77.5%,有效4例,占10%,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87.5%,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录更优的脾栓塞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部分性脾栓塞患者,其中16例有意识地采取双次栓塞(首次为半量预栓塞),余20例为传统的单次中量栓塞,分析比较两者的术后情况,结果:双次栓塞的患者耐受性好,栓塞量易控制、术后反应与并发症较轻,脾脏形态及外周血液呈渐进性转变,且较长时间维持正常水平。结论:对部分有条件的患者行双次栓塞,能更好地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1.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症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总结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采用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15例脾亢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PLT)为(62.0±9.8)x109/L,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增强CT或MR.结果 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31.0±4.6)%,术后1个月PLT为(96±11)×109/L,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l例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脾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9例肾癌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患者均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3~7 d,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1个月行肾脏病灶穿刺活检和CT增强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9例患者随访1~6个月,未发现.肾脏肿瘤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SE术治疗的2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SE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结果 PSE术后2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中19例(7.9%)出现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小板水平(P=0.025)、腹水(P=0.044)、Child-Pugh评分(P=0.008)、术前脾体积(P=0.013)、栓塞体积(P=0.006)、脾栓塞率(P=0.025)与PSE术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栓塞体积(P=0.012)和Child-Pugh评分(P=0.016)是PSE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两个因素的截断值为551.4 cm3和10.5分.结论 脾栓塞体积过大和术前高Child-Pugh评分可能引起肝硬化脾亢患者PSE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脾动脉行明胶海绵和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与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脾亢栓塞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和39例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改善和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脾脏体积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碘化油栓塞组患者6个月后有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再次减少,明胶海绵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碘化油栓塞组(P<0.05),碘化油栓塞组肝、胃肠道毒性分级均较明胶海绵栓塞组低。结论对高龄、肝功能差、腹水较多、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肝硬化门脉高压明显的患者可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脾亢。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患者于2006年7月,因肝肿块行剖腹探查术,见腹水、色混浊,腹腔静脉重度曲张,肝脏色红,质偏硬,轻至中度肝硬化,肝左外叶Ⅲ段见一3.0 cm×2.5 cm×2.0 cm肿块,质硬,边界清,行左肝癌切除+脾动脉结扎术.手术2年后长期血小板数值波动于17×109/L~43×109/L,间歇有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于2010年7月10日复诊化验示血小板减少,甲胎蛋白正常;上腹CT示脾脏肿大,肝癌术后表现,未见肝脏肿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两种针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技术,并比较其疗效.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62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治疗组中80例患者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基础上接受了直接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案,对照组82例患者仅接受TACE术.结合文献报道及医疗实践,我们探讨了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了临床结果.结果 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复查肝脏增强MRI显示5例(6.2%)患者静脉癌栓完全消失,14例(17.5%)患者静脉癌栓明显缩小,43例(53.8%)静脉癌栓稳定,18例(22.5%)静脉癌栓进展.治疗组门静脉癌栓进展显著慢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直接微波消融术用于肝内段门静脉癌栓,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消融导管术用于肝外段门静脉癌栓上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精准肝切除模型来评估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阻断在精准肝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每头动物均选取S3、S5、S6段作为目标肝段,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同时行肝动脉暂时阻断,根据缺血边界完整切除肝段.观察指标为动物术后存活情况、动物肝功能变化、肝段血管血流指标以及肝段门脉、动脉、胆管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0,所有动物术后14d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所有肝段显色效果明显.射频消融后所有目标肝段门静脉的血流速度为均0,动脉的血流速度为15.1±15.4cm/s,较射频前显著降低(p=0.000);所有保留肝段的门脉及动脉血流速度在射频前、射频后、术后14d无显著变化.连续切片显微观察肝段门脉、动脉及胆管平均毁损长度分别为1.7±0.5、1.4±0.4、1.6±0.4cm.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暂时阻断技术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消除残存动脉血流对显色效果的影响.为避免损伤邻近肝蒂,电极插入部位距肝蒂分叉处的垂直距离应至少为1.5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CT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T值改善情况、体力状况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缓解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P<0.05)、治疗后CT值(14.1±3.9)HU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9.8±4.7)HU(P<0.05)、体力改善率(6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4.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胸痛、发热、胸腔积液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RFA能够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脾动脉栓塞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经脾动脉造影,根据脾脏受损程度行脾动脉栓塞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101例.结果 术后患者均有左上腹轻度胀痛,左侧胸腔积液56例,腹膜后血肿5例,脾脓肿1例,胰腺炎1例,左下肺膨胀不全1例.96例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