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煎煮方法对芳香性中药中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海峰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605-607
<正> 对于芳香性药材煎煮方法研究报道的较多,除郝玉珩等人认为芳香性药材不必后下外,其他多数报道认为对芳香性药材应后下,但对质地坚硬的药材不一定后下。对于后  相似文献   

2.
肉豆蔻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子民  贾天柱  王静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01-1202
肉豆蔻为肉豆蔻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houtt.的干燥种仁。性温,味辛,归脾、胃、大肠经。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1]。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此外西印度群岛亦产,另外,我国过去仅在台湾、云南等地栽培肉豆蔻,近年在海南大面积引种成功,但药材多以进口为主[2]。肉豆蔻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脂肪油等,其中挥发油含量在8%~15%,脂肪油含量在25%~46%[3],药典规定挥发油含量不得低于6.0%(m l/g),近年来,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挥发油""Lavender essential oil"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相关论文,对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482篇相关文献,其中有效文献64篇,共总结了90种化学成分,以芳樟醇、乙酸芳樟酯、1,8-桉叶素,樟脑,α-松油醇,乙酸薰衣草酯为主,传统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咽喉红肿、心悸气短、口舌生疮等病症,现代药理学表明其具有抗焦虑、抗炎、抗菌、抗痴呆、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草果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其挥发油具有抗氧化、调节胃肠功能、抗菌、抗肿瘤和改变药物通透性等作用。文章从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三个方面对近年来草果挥发油的研究做一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静  何牟  李玲  张彤 《中成药》2024,(3):881-889
白术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白术的主要有效部位,在白术根茎中的含量约为1.4%~2.5%,其化学成分复杂,共有约78种萜类、5种脂肪族、3种芳香族、1种甾体类和1种生物碱类,主要由苍术酮、β-桉叶醇、γ-榄香烯、白术内酯Ⅰ~Ⅲ等组成,并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肠道微生物群、抗消化道炎症、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检索了国内外白术挥发油的相关文献,针对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并对其燥性、稳定性等问题做出讨论,以期为白术挥发油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旌畅  谢晓芳  熊亮  孙晨  彭成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328-4333
川芎挥发油是由中药川芎经蒸馏或萃取获得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是川芎的主要药效成分。川芎挥发油主要含有苯酞、烯萜醇与脂肪酸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提取工艺获得的川芎挥发油含量与成分不同,药效也有差异。研究发现,川芎挥发油具有镇痛镇静、改善血管功能、保护神经细胞、解热等药理作用,同时川芎挥发油毒性较低,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川芎挥发油研究成果丰硕,但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理学与药物化学研究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建立权威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活性成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是解决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川芎挥发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川芎挥发油作为川芎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部位,包括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松油烯-4-醇等成分,在抗氧化、神经保护、调节血管稳态、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上效果显著,同时,川芎挥发油还在促渗、保护软骨细胞、止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临床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治疗偏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节滑膜炎等。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川芎挥发油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产地、部位、提取方法的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川芎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归挥发油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刘琳娜  梅其炳  程建峰 《中成药》2002,24(8):621-623
概述了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进展。当归挥发油在离体子宫平滑肌、平湍、中枢抑制、镇痛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我国当归资源丰富,应利用现代化学与药理学研究方法,更深入地对其不同成分进行研究,以便更有效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伞形科植物(Umbelliferae)当归的干燥根,性甘、辛、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研究发现,当归含有黄酮、香豆素、挥发油、有机酸、多糖、氨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时滞短、促透效果好、毒性小,中药挥发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中药挥发油的促透皮吸收作用(单独应用,与其他促透剂联合应用,挥发油中成分的促透皮吸收作用、促透机制)及其自身的透皮吸收作用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模型药物多为化学药物,评价指标多为单一化学指标,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淡化;对挥发油促透物质基础、促透机制、促透规律的探讨较少;体外扩散池法研究中影响因素的考察不全面。同时,提出必须寻找适合中药透皮作用特点的研究思路,在注重对传统文献古籍挖掘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制剂学和相关学科的新剂型、新技术、新方法,选择经典外用方剂或常用药对,采用化学成分和生物学效应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体外扩散池和在体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紫苏叶挥发油的不同化学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长玲  郭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5):2937-2944
挥发油是紫苏叶中的主要成分,根据其中含有的单萜类或芳香族类成分的主要种类可细分为不同的化学型,中国产紫苏的主要化学型为PA型(主要含紫苏醛和柠檬烯)、PK型(主要成分为紫苏酮)和PP型(以芹菜脑主要成分的PP-a型;以肉豆蔻醚为主要成分的PP-m型;以榄香素为主要成分的PP-e型;以细辛脑为主要成分的PP-as型)。不同化学型之间的转化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一般受单个基因或少数几个基因控制,且其药理作用是有区别的。该文立足于紫苏种下变种及其叶中挥发油化学型分型问题,对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源合成及调控、药理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紫苏叶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鱼腥草挥发油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瑜  肖学凤  毛学建 《中草药》2007,38(4):524-527
目的以甲基正壬酮为指标,研究鱼腥草挥发油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参数,确定其药动学模型。方法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家兔血浆中的血药浓度,采用SPB-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程序升温:起始温度90℃,以10℃/min升至19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温度300℃,进样量5.0μL,无分流进样,溶剂为正己烷;载气为氮气,柱头压55.2kPa,内标物正十五烷;并运用3P97程序对甲基正壬酮的血药浓度测定值进行拟合。结果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血药浓度的方法,甲基正壬酮在0.04~6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870);其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本实验为鱼腥草药材的合理用药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动学依据;同时也为中药材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中药挥发油挥散剂空间抗菌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几种中药挥发油电热挥散剂对密闭及流通病房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在密闭或流通的病房,将香薷、荆芥、桂枝等挥发油以电热挥散对空气进行消毒,并与紫外线组及空白组对照。结果香薷、桂枝、连翘挥发油挥散剂空间消毒效果与紫外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荆芥、苍术挥发油空间抗菌效果弱于紫外线组(P均<0.05),但强于空白组(P均<0.01)。结论香薷、桂枝、连翘挥发油电热挥散剂具有较强的空间灭菌作用,是有效的新型空气消毒剂。  相似文献   

14.
东北剌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东北刺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信息。[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东北刺人参挥发油,将挥发油分成极性不同的两部位,分别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这两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东北刺人参挥发油乙醚(A)部位分离出了31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72%;挥发油乙酸乙酯(B)部位分离出了18个成分,鉴定了1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66%。[结论]该实验挥发油得油率高,GC—MS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
七叶树属植物的果实多可药用,除<中国药典>收录的娑罗子外,其他品种的果实也多在产地作为药用.本文综述七叶树属植物的植物学研究、生药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类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按药用部位对莲类药材(荷叶、莲房、莲子、莲子心、藕节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莲类药材的研究使用状况,以期更好地利用莲类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17.
胡婧文  恽菲  狄留庆  赵晓莉  毕肖林  单进军  康安 《中草药》2012,43(12):2520-2524
挥发性成分广泛存在于多科属植物中,具有芳香走窍、引药上行的特点和确切的疗效.分析研究国内外文献,探讨中药挥发性成分对其配伍药物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可能机制,对进一步研究挥发性成分对中药复方制剂生物药剂学的影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使用是中药方剂中的经典药对,其最著名的方剂出自于《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6∶1)组成。方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之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两药相伍一温一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良效。在左金丸的基础上黄连-吴茱萸药又对派生出许多不同的配伍比例,其不同比例在功效侧重、用法用量、临床应用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虽然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对于黄连-吴茱萸不同比例关系的药对的配伍原理,以及对两药不同比例关系配伍后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通过查询文献及古籍从名医方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几方面对黄连-吴茱萸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以期为黄连-吴茱萸药对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韦敏  臧林泉  陶亮 《中草药》2007,38(11):1754-附1
挥发油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许多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其抗肿瘤机制复杂多样,因此挥发油作为天然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综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异戊二烯萜类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以及构效关系,为挥发油抗肿瘤的进一步药理研究、构效关系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因诸多药理活性,尤其是作为安全可食用的天然抗菌剂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普遍具有几乎不溶于水、刺激性大、挥发性强、稳定性差、易氧化、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口服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针对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上述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剂学手段,筛选出既能高效传递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稳定性及缓解其刺激性的新型药物载体系统,进而开发能充分发挥各自药理活性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乃至具有较好临床效果的药品,是其应用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方向。该文就环糊精包合物、脂质体、纳米乳、纳米粒和固体分散体等新型载体系统在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每一种新型载体系统各具有的特点、适用的对象及存在的问题等,为进一步开发辛香料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新产品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