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998年1月~2000年3月在本院施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64例病人为研究组,年龄38~64岁,平均51岁。包括患子宫肌瘤40例,更年期出血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子宫肌腺症合并肌腺瘤10例,良性卵巢肿瘤4例,葡萄胎2例,子宫大小为正常至13w妊娠大小。同时选择1977年以前传统式子宫全切术80例病人作对照组,病种及子宫大小与研究组相近。两组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麻醉。1 简易子宫全切术及关键点1.1 切口选择为下腹部皮皱处横切口,切口长8~10cm,仅切开皮肤。切口中心处切开皮下长约 2~3 cm直至…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 1998年 1月始对 63例有子宫全切除指征病人进行了改良式子宫全切术 ,现将此术式及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改良式子宫全切 63例为观察组 ,年龄 35~ 54岁 ,同期常规子宫全切除术 4 2例为对照组 ,年龄 36~ 52岁。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方面相同 ,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 P>0 .0 5)。1.2 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和麻醉同常规子宫全切除术 ,切口取下腹正中纵、横切口均可 ,切口长约 10~ 12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腹直肌、切开腹膜。 2从探查、排垫肠管、切断、缝扎圆韧带、骨盆漏…  相似文献   

3.
腹式子宫全切术已成为妇科手术中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自 1998年起作者对良性病变有手术切除子宫指征的患者 ,进行了手术方法的改进 ,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收集本科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 10 8例病人实行改进式子宫全切术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82例常规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比较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8例行改进式子宫全切术患者 (改进组 )年龄 36~ 5 5岁 ,平均 4 5± 3岁 ,其中子宫肌瘤 6 9例 (6 3 9% ) ;子宫腺肌症 11例 (10 2 % ) ;子宫内膜异位症 2 3例 (2 1 2 % ) ;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 2例(1 9…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非脱垂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非脱垂子宫患者。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术31例为实验组,以30例行常规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腹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腹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全切术优于行腹式全切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脱垂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非脱垂子宫患者。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术31例为实验组,以30例行常规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腹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腹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全切术优于行腹式全切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的新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腹式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86例与传统经腹式筋膜外子宫全切术50例作为对照。结果该术式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结论腹式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优于传统经腹式筋膜外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子宫良性病变的治疗方法仍是以经腹全子宫切除为主.经典式子宫全切术切除了子宫宫颈及宫旁韧带造成患者盆底松弛和影响性生活质量,现采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无上述缺点,效果良好,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腹鞘内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00例子宫全切术进行改进,采用下腹纵切口或下腹横切口,宫颈筋膜内脱袖式切除子宫,不切断宫骶韧带及主韧带宫旁组织,简化手术步骤,皮外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结果:该术式简便快捷,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术后性生活影响小。结论:经腹鞘内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术式,深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9.
姚勤 《现代保健》2010,(36):117-118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是经阴道进入盆腔将全子宫切除的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小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等.与以往腹式子宫全切术相比,阴式宫切手术腹壁不留有切口,术后患者起床早,肠功能恢复快,进食早,急性炎症反应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机体恢复快,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经腹子宫全切术是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术式。笔者自 1999年 3月采用经腹小横切口剔除宫颈内层子宫全切术 ,切口长度 7cm以内 ,撕拉法进腹 ,剔除宫颈内层 ,保留宫颈筋膜。经临床观察 ,证明此术式简便易行 ,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 ,很少有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9年 3月在我院选择 10 5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实行经腹小横切口剔除宫颈内层子宫全切术 (剔除组 ) ,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57岁 ,平均年龄 (44± 3 86 )岁 ,其中子宫肌瘤 81例 ,腺肌瘤 1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6例 ,子宫内膜病变 5例。收集1998年 3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子宫腺肌症阴式子宫全切与开腹子宫全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无生殖道脱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而又有子宫切除指征患者120例,1组采用阴式子宫全切,2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使用镇疼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症阴式子宫全切总体治疗效果好于开腹子宫全切,可以作为子宫腺肌症子宫全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05-1206
阴式子宫全切术是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术式之一,以往多用于子宫脱垂的患者。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和手术技术的提高,阴式子宫全切术适应症得以扩大,并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体表不留瘢痕而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本文对我院17例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9月~2005年9月我院共实施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17例,均已婚并有足月分娩史。年龄39~48岁,平均46岁。子宫肌瘤9例,子宫腺肌症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例。既往有输卵管结扎史6例,剖宫产1…  相似文献   

13.
子宫全切术是子宫疾病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将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直接影响。我院自2000年5月以来,对传统的子宫全切术进行了改进和简化,开展了小切口经腹子宫全切术。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0年5~10月期间患各种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全切术指征者43例,施行小切口经腹子宫全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方式治疗子宫肌瘤376例术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751-3752
目的:针对个体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方法:查阅1995~2006年期间因子宫肌瘤行经腹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全切)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切)的患者资料并对其随访。结果: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有2例宫颈残端再发肌瘤再手术。两种手术术后患者在体力、腹胀、睡眠及性生活方面的自我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选择切除子宫时,可考虑选择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实施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52例与经腹子宫全切术40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部切口及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结果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无腹部切口,且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其中除术中出血量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符合微创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小切口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4例子宫良性病交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分别以经腹小切口改良及传统全子宫切除术式进行手术,观察其麻醉与手术效果和术后镇痛.[结果]腰硬联合麻醉下具有麻醉用药量少、起效快、肌肉松弛和术后镇痛好的优点;经腹小切口改良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以及术后病率低、恢复快、阴道长度不缩短和对性生活影响小等优点.[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小切口改良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的经腹手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子官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7.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 ,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我院手术方法正在不断地改进 ,自 2 0 0 0年 4月开始实施筋膜内子宫切术 50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0年 10月间 ,共收治有子宫切除指征并排除恶性肿瘤患者 10 0例 ,根据术式的不同 ,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50例 ,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对照组 50例 ,行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两组年龄、子宫大小和疾病类型均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1·2 手术方法1·2·1 取耻骨联合上 2横指横切口进…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利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42-2943
目的:探讨改良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腹小横切口,圆韧带和附件一起切断、缝合、固定于盆腔侧腹膜,不下推膀胱,不切断主韧带,骶骨韧带、阴道及神经,子宫颈呈“脱袖”式切除,并与同期传统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残留卵巢综合征发生率低,性生活影响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适合于无LC条件的医院、无条件接受LH以及不适合TVH、LH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因各种疾病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352例,笔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5年1月~2002年12月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352例,年龄17~78岁,平均46岁,术前无心、肺、肝、肾疾病与手术禁忌症。施术适应症为子宫肌瘤229例(65·1%)、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我院对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血的患者采用子宫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与传统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30例作为对照.结果本术式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恢复快,不损伤卵巢功能,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结论子宫三角形切除术优于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