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联体双胎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患病率约为1/(3万~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出生后存活率约为1/20万,其中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多。根据两联体儿大小,分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联体婴儿,按连接部位把对称性联体分为5种类型:胸腹联体(35%)、剑脐联体(30%)、臀部联体(19%)、坐骨联体(6%)及头部联体(2%)。其中能接受分离手术的病例很少,分离术后双婴儿均存活的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联体婴成功分离并存活需多科室密切合作,我院自2006年9月~2007年8月收治两对胸脐联体女婴并实施分离术,术后均存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99年3月26日行1例联体儿分体术,现将麻醉过程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联体儿(女)系剖宫产娩出,出生时Apgar评分8分,经足底刺激、吸氧后5min评分为10分。测体重3700g。联体儿为胸腹联体,其中1体为先天性无脑儿、发育小,体重1300g,彩超证实胸腔内脏器均未发育,停滞在胚胎时期。腹内脏器肝脏为两患儿共同拥有三叶,余未见异常。另1体婴儿较大,体重2400g,心脏彩超示主动脉降部有一侧支血管同时供应小婴儿的血液循环。这样在分体术时仅需保全大婴儿。  相似文献   

6.
联体婴儿分体手术成功1例报告寿宁县医院郭正声,张雄畴女,24岁,寿宁县托溪乡际头村人,农妇,1993年11月8日在本院分娩产下一双胞胎联体女婴。联体女婴共重4.8kg,发育营养一般,两婴自剑突至脐部长约7.5cm、宽约5.5cm范围,以皮肤2cm长为...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1~1997年共收治8例此类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现将有关麻醉及术中抢救情况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45岁,平均28岁,其中7例于伤后30~60分入院,1例于伤后10天入院,入院时血压测不到1例,低于 12/8Kpa5例,高于 12/8Kpa 2例,典型心包填塞体征3例,入院直接从门诊入手术室手术1例,入病房后积极抗体克的同时,急诊手术4例,2例经心脏扇扫证实心包积液后急诊手术,1例病情轻缓,入院2天后手术。术中探查胸腔积血50~1500ml,心包积血100~900…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创伤大以及对机体干扰明显,术期常出现严重的循环及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犤1,2犦。现将我们成功地为2例原位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麻醉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例1男,55岁,体重66kg。反复乏力、纳差、腹胀、右季肋部隐痛4年,加重伴眼黄、尿黄2月入院。例2男,59岁,体重65kg。乏力纳差、腹胀、腹部隐痛不适十余年,加重10d入院。2例均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性)”。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外科行原位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本文2例患者,术中、术后病情基本稳定,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们采用亚甲兰复合布比卡因注射液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 ,取得满意效果 ,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方法 :372例住院肛门病患者中男224例 ,女148例 ,年龄22~65岁。其中混合痔202例 ,肛瘘96例 ,陈旧性肛裂74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86例。1 2方法 :用药组186例在骶管内麻醉下手术 ,手术结束时配制0 25 %布比卡因10ml、2 %亚甲兰2ml加盐酸肾上腺素 (1 :20万 )注射于伤口皮内皮下 ,创面基底部及周围 ,常用剂量5~10ml。对照组186例不用药。2结果2 1疗效标准 :无痛 :术后肛门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血清泌乳素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旭东  李艳结 《云南医药》1999,20(3):176-17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素和婴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60例,随机分两组,剖宫产术后接受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为实验组,未接受PCEA镇痛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剖宫产术前及术后24,48小时,采产妇肘静脉血2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垂体泌乳素值,用台称准确称婴儿出生时及出生后每日早晨的净体重。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报道联体婴儿生存率很低,联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其中以胸腹部联体最为多见,约占联体婴儿的90%,对手术后软组织巨大缺损,多采用整形植皮、皮肤扩张器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措施。2002年我院对1例联体婴儿进行了分离手术,并采用胸腹部互换皮瓣修复巨大缺损,获得成功。我们对患儿随访2年,以探讨异体皮瓣移植后对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6年5月收治剑—脐联体婴儿一对,经手术分离,住院二个半月两婴健康出院,术后迄今已八个月,发育正常,两婴健在。本例系国内继北京1978年、上海1982年报导术后两婴成活的第三对。现将本例的治疗经验作一总结很导,以供参考。病例报告刘大双、刘小双,男婴。第一胎足月剖腹产后11天于1986年5月20日由黔西县人民医院转入我院。父母均22岁,农民,母孕期中未患任何传染病,非近亲结婚,无类似家族史。入院时两婴体重4400克,面对面自胸骨下端至脐上互相连接(图1),连接范围上下长11cm,左右最宽处7cm;连接部下缘有一直径1.5cm、肉芽创面的共用脐;两婴心音均以各自左乳头处明显,无杂音,肺呼吸音正常。血尿常规化验及各项生化检查除两婴总蛋白偏低(5.6克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呼吸骤停抢救成功1例报告石都市医院张慧娇,陈秀玉,柳秀珍患者23岁。因G1P0妊娠39周先兆子宫破裂于1992年12月10日11时入手术室行剖宫产术。术前血压14/10kPa,心肺(─)。采用硬膜外麻醉,单次注入1.5%利多卡因15...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碳酸利多卡因施行硬膜外麻醉,为了解其麻醉中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以及阻滞完善时间。选择下腹部手术250例。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250例(ASA~Ⅱ),其中阑尾切除术100例,疵修补手术 80例,剖宫产手术7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盐酸利多卡因组)用2 %盐酸利多卡因,Ⅱ组(碳酸利多卡因组)用1.73%碳酸利多卡因,均含1:20万肾上腺素。所用药物均于注药前抽吸。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一般情况和补液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0岁,最小体重为10kg。成功率为 100%;瓣膜置换术 18例,男 10例,女 8例,其中死亡 1例为男性,成功率为94%;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2岁和45岁,均成功。2术前准备2.1病人方面 主动接近病人,关心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向病人介绍同种疾病的成功病例,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病人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及有无其它疾病等,便于术中及术后的监护时参考。介绍术后医疗…  相似文献   

16.
自1995年至1997年底,于围麻醉期共发生10例循环骤停,结合临床资料讨论其发生的原因。一、一般资料三年来,我院共施行各类手术麻醉共3856例,术中循环骤停1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3岁。10例中,心脏复跳6例,其中长期...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0.7%,1岁以内的自然病死率为20%犤1犦。对一些重症或复杂心血管畸形的患者,在婴儿期给予手术矫治能挽救患者生命。可靠的麻醉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尤其患者年龄小、体重轻、病情重者在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尤为重要。现将我院自1997-01~2001-10连续为305例婴儿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男197例,女108例。年龄最小4d,最大11.8个月,平均(6.1±2.8)月。体重2.7~10.5kg,平均(6.3±1.3…  相似文献   

18.
心脏穿通伤急救和修补术的麻醉处理福清市医院施作顺我院自1985~1994年收治5例心脏穿通伤员,经及时抢救治疗均获痊愈。现将有关急救和修补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0~36岁。均为刀刺伤。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征象...  相似文献   

19.
46例肛瘘手术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获得较满意术后镇痛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46例肛瘘病人 ASA分级 Ⅰ~Ⅱ级,男24例,女22例,年龄35岁~65岁,体重50kg~70kg,术前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病人术前血压、手术时间、术中硬膜外用药量均无显著差异。1.2麻醉及镇痛方法:麻醉前60分钟肌注安定10mg,无留置导管,入手术室后于L2-3。行硬膜外穿刺向下置管 3cm,2%利多卡因维持术中麻醉,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接佳士比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2岁,因(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拟行髓核摘除椎管减压术。术前常规用药,上午8∶00入手术室,取右侧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后于L1、L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术,穿刺成功指征明显后向尾端置管3cm,置管时稍有阻挡感,穿刺过程较困难,但无神经根刺激征象。患者平卧后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无脊麻及其他异常现象,追加2%利多卡因10ml,15min后麻醉平面固定在T10~S3,拔除硬膜外导管,改俯卧位开始手术。手术经过顺利,历时75min,术毕麻醉平面基本消退,返回病房平卧,Bp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