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u—P变换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叠后Tau—P偏移方法和实现步骤,导出了Tau—P域“偏移交换”公式。我们从两个方面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一是以点绕射双曲线为例,说明方法所具有的收敛功能,二是给出了Tau—P偏移与F—K偏移的等价证明。最后,我们顺便讨论了Tau—P变换与二维傅氏变换的联系及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2.
频率—空间域快速τ—p变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理 《石油物探》1992,31(1):29-35
  相似文献   

3.
低信噪比、绕射波干涉和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即:反射点分散、与倾角有关的NMO以及反射角度)使得可靠的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叠前时间偏移(PSTM)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并减少了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此外,在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偏移距有关的信息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并且在真实地震数据和一维地下模型合成数据进行比较之前PSTM是必须的。我们提出了一种二维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算法。为了能正确地完成振幅处理,在进行偏移之前需要进行三维数据到二维数据的转换,这种转换是通过对非平面几何扩散数据的校正来实现的,利用偏移的最大倾角随旅行时和偏移距的增大而减小的原理减少偏移假象。在进一步处理之前的最后一个处理步骤是对二维几何扩展进行校正,并且去除在偏移中隐含的NMO校正。两组海上数据的实例表明,数据的质量在叠前时间偏移之后得到了提高,并使得后续的振幅分析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频率域偏移     
本文介绍在国产一五○机上频率域偏移的结果,主要通过对向斜、断层和地堑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偏移,改进了斯托尔特的插值方法,研究了速度、道长,尼奎斯特频率和频率域滤波的影响,提出了中、小型计算机上实现频率域偏移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5.
τ—p域AVO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柱坐标τ-p变换可以实现点源地震记录的平面波分解。本文对合成理论球面波波场进行了柱坐标τ-p变换,验证了该变换对真振幅恢复的准确性,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的结果表明:τ-p域的振幅信息可信度较高,信噪比得到了改善,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τ-p域内的振幅-射线参数关系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用傅里叶共轭代替横坐标或坐标系时,波动方程偏移一般更为简单。本文利用这一概念,对两种实际偏移方案作了发展。第一种方案扩展了克雷尔伯特的有限差分法,在较大倾角和较高频率时,大大降低了与该方法通常有关的波散问题;第二种方案是在共轭空间用纯标量波动方程,实现傅里叶时空变换,这种方法可消除(相当于假频的)全部波散。第二种方法似乎特别适用于三维偏移和三维迭加前偏移。  相似文献   

7.
在 x—t 域,一道中汇集的各种射线路径具有不同的射线方向。因此,一次和二次的传播时间不是严格的多次反射。经过τ—p 变换,每道包含来自同样方向的射线,而多次反射呈现精确的周期性。预测反褶积是更精确的。点源τ—p 处理,压制了边界效应,可获得最佳结果。应用世界不同地区的海上资料,说明多次波消除。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各向同性介质和VTI介质的方位—角度域成像方法。其算法核心在于合理地估计地震射线的双程走时、平均方位角和局部入射角,再基于脉冲响应叠加原理获得三维空间的成像数据体和五维空间的方位—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它的优势主要在于能获得高质量的三维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且便于利用侧向散射能量改善对三维断层、倾斜界面和裂缝等特殊地质体的描述,是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的高精度成像、属性分析和储层描述的有效方法。二维各向同性介质和SEG/Hess VTI模型合成数据试验揭示了文中所述几种角度域成像算法的精度差异。三维断层模型合成数据成像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合理描述反射时差、振幅随方位角和入射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频率域电磁场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场偏移是研究观测电磁场的上行波场,是以反向扩散传播方式使各个场源逐渐归位的。若向下传播的偏移场的相位与原来上行波场的相位在介质的分界面上相同,则通过电磁场偏移成像能够地球内部反射场的相位,本文讨论的问题是建立在激发源为平面电磁波基础之上的,当然此地方也可以应用于一般地面激发的可控制问题,文中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偏移成像,不仅可以确定地下电阻率异常的位置,而且还能反映电阻率异常的相对大小,理论试  相似文献   

10.
双τ—p变换2D叠前偏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文提出的二维叠前双τ-p偏移方法是先对不同的CMP道集进行τ-p正变换,得到共中心点的τ-p数据体;然后抽成共p值剖面,并作τ-p偏移、叠加,得到最终仍移剖面。该法不受速度横向变化的限制。经模型和实际资料检验,表明该法能同时突出强、弱同相轴,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对向斜、断层均能准确成像,无边界反射干扰。为了消除端点和假频影响,文中采用了双曲线速度滤波法和相似系数法。  相似文献   

11.
真振幅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信噪比,绕射波干涉和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使得可靠的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叠前时间偏移(PSTM)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并减少了与倾角有关原一些问题。此外,在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偏移距有关的信息之前偏移,通常需要进行叠前时间偏 真实地震数据和一于下模型合成数据进行比较之前PSTM是必须的。了一种二维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算法。为了能正确地完成振幅处理,在进行偏移之前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计算机处理地震时间剖面的二维偏移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手工偏移以及自地面检波器位置返回至地下的弹性波传播的计算机模拟偏移。以往使用的方法为正常时差方程法,主要方法是应用其空间导数。“倾角域”偏移与特殊剖面有关,在这些特殊剖面上所有同相轴均具有相同的空间时间斜率,同时每一个斜率的偏移是求地下均方根速度的平凡函数和有关的垂直双程旅行时间的近似值。实际过程为(1)通过使用合适的倾角判别相关函数将地震剖面分解成所谓“倾角块”;(2)将每个倾角块进行偏移;(3)重新组合被偏移的倾角分量(倾角块)。倾角判别相关函数是综合了地震时间剖面“代数的”和“绝对的”倾角空间混合而计算出来的。输入地震资料本身并不是空间地在倾角块上,而是通过相关倾角块相关函数减小其振幅,这些倾角块的函数不是相关分量。关于对空间不变量和变量的地下速度函数偏移公式的推导见附录。主要方法具有一些计算上的优点。此外,由于方法所固有的倾角带通(扇形)滤波,可不断地改善信噪比。本文包括了合成的和野外的地震实例。  相似文献   

13.
运用射线理论的Kirchhoff积分法,研究了针对低信噪比的单炮地震记录的反偏移技术。研究表明,使用叠前炮城的反偏移处理后,可以增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有效信号,消弱随机噪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为地震资料的后续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引言当研究 P 波或 S 波时,常速介质叠前地震数据的零偏移距变换(TZO)是人们很熟悉的也是很容易实现的。TZO 是引用倾角时差(DMO)处理来校正倾角影响的,它可在正常时差(NMO)校正之前进行,也可在正常时差校正之后实现(Hale,1984;Forel 和Gardner,1988)。经过 TZO 处理之后,叠前共中心点道集更接近于共反射点道集。与一般的 P-P 波或 S-S 波不同的是转换 P-SV 波或 SV-P 波的下行波和上行反射波的速度是不同的,即使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也是如此。这就使得有转换波时的运动学特征比没有转换波时复杂得多。处理这一复杂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转换波运动学特性取近似,使  相似文献   

16.
当水平座标或座标系被它们的傅氏共轭代替时,一般说波动方程偏移迭加是比较简单的。本文利用这个概念讨论了二种实用的偏移方案。一种方案扩展了克莱波特有限差分法,大大缩小了通常在倾角较大和频率较高时与这个方法有关的波散问题。第二种方法牵涉到时空域的傅里叶变换,在共轭空间利用全标量波动方程可以彻底消除(直到假频的)波散。第二种方法对三维偏移和迭加前偏移显得特别适用。  相似文献   

17.
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叠前时间偏移(PSTM)是一种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提高剖面成像质量的十分有用的工具。AVO分析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能够有效地改善AVO的分析效果。提出了一种2D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并用数值计算验汪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方法不仅能够对大倾角地层进行成像,较好地保持振幅.而且运算速度快。偏移后的道集可以用于偏移速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Hartley变换(HT)是类似于Fourier变换的一种积分变换,具有与Fourier变换相似的一些性质。与Fourier变换相比,Hartley变换的优点是:(1)它是一种实数变换;(2)它的正反变换一样。因此Hartley变换的计算速度比Fourier变换要快。本文简述Hartley变换的一般性质与特点,并利用这些性质进行声波方程Hartley变换法的井间地震正演,分析井间波场的特点,最后进行Hartley变换法的声波方程逆时井间偏移。  相似文献   

19.
《油气地球物理》2014,(1):58-62
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实用化的成像算法,特别在稀疏炮集宽方位角观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成像中非常有效。本文将偏移距定义为叠前偏移中下行震源波场和上行接收点波场之间的位移,在偏移过程中提取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利用最早应用于炮—检偏移的径向记录道映射方法,将偏移距域道集转换到角度域。计算过程包括多偏移距成像和炮—检点坐标系向中心点坐标系的转换。该方法能够在炮集偏移过程中生成随角度变化的反射波成像结果,但在稀疏炮集观测系统下,共成像道集的质量仍会受到炮点假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深度-射线域偏移速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波场外推理论和共角度成像条件,给出了基于深度-射线域共成像道集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速度扫描技术,以共成像点道集同相轴拉平,即成像质量最优为准则提取速度修正量,可以采取沿构造层位或道集深度2种方式进行交互式速度分析。用Marmousi模型对该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沿深度方向和沿层位的偏移速度分析测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提取的速度修正量与预设的偏移速度误差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