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家皆以生言性,讲天道下贯为性,人亦当尽性以回证天道,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故孔子言践仁以知性;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易传》言穷神知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思想发展理路是一脉相承的。牟宗三正是依据宋明儒者是否沿先秦儒家此一理路进学而将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系、象山阳明系、伊川朱子系,并将伊川朱子视为“继别为宗”。  相似文献   

2.
鼎,古文为鼑,《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是中国最早的青铜铸件之一,也是最大最重要的铸件。研究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先秦时代的青铜鼎,以探讨中国古代铸冶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一、铸鼎溯源考中国最早铸鼎,始于夏或夏以前。《史记》曾有这样的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贡金,铸九鼎”。《初学记》(唐徐坚):“黄帝采首阳之铜,始铸为刀”。《墨子》:“昔者夏后开始蜚廉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于昆吾”。黄帝  相似文献   

3.
<正> 馔文化是与肴文化相对而言的。馔在古代既专指饭食,也泛指食物。《玉篇·食部》言:“馔,饭食也。”《仪礼·燕礼》则言:“膳宰具官馔于寝东。”这里的馔则指食物。肴,在古代常指熟的肉类食物。《玉篇·肉部》言:“肴,俎实,又啖肉。”《说文解字、肉部》:“肴,啖也。’段玉裁注:“按:许当云啖肉也,谓熟馈可啖之肉。”如今,肴泛指菜肴,不仅包括动物原料制成的荤菜,也包括植物原料制作的素菜。而馔则指除菜肴以外的小吃点心、饭粥等食物。一直以来,饭粥的含义十分清晰、明确,而小吃、点心的含义则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皆以生言性,讲天道下贯为性,人亦当尽性以回证天道,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故孔子言践仁以知性;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易传》言穷神知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思想发展理路是一脉相承的.牟宗三正是依据宋明儒者是否沿先秦儒家此一理路进学而将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系、象山阳明系、伊川朱子系,并将伊川朱子视为"继别为宗".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的夷夏观包括夷夏有别、荑夏互变和王者爱及四夷的观点。他对《春秋》的观点有所继承和发展。在他那里,轰夏有剐的观念已经淡化.而突出了夷夏互变和王者爱及四轰的观点。董氏夷夏观的形成与其所处时代政治环境有密切关系.而董氏哲学的最高范畴“天”的确立是英夷夏有别观念淡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以下分别简称为《明言》《恒言》《通言》)中相当多的作品是宋元话本,凌蒙初认为“宋元旧种”为冯氏“搜括殆尽”可作佐证;这些宋元作品大多数是经冯氏改编、加工过的,这也为历来研究者所认识。那么,冯氏是如何改编、加工宋元话本的?他的改编、加工的工作对中国小说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冯氏对中国小说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研究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作两点交代:  相似文献   

7.
王弼的著作《老子注》《老子微指例略》《周易注》《周易略例》,是刘勰使用的许多概念、术语、认识论和修辞模式的重要来源。二人都关注“言”—“象”—“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由此达致最为根本的“道”。二者的区别是,在王弼看来,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而“道”则更是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而刘勰声称,在“隐”的写作模式中,作家可以通过巧妙地使用含蓄的语言,进入一个超越文字的无障碍境界。因此,《文心雕龙》中的“文”,其地位远高于王弼笔下的“言”。  相似文献   

8.
语法与训诂     
<正> 在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语法著作是直到19世纪末方才出现的,但这决不能证明“中国人从来不曾发生文法学的观念”。语法是一切语言不可或缺的,语法观念也是一切民族的正常人不可或缺的,否则哪里还会有语言和言语交际呢?僖公元年《春秋》:“夏六月,刑迁于夷仪”,《公羊传》解释说:“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公羊传》的文字足证作者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主动与被动、一般动词与使动用法等不同的语法意义。 不过,古代的语文学者毕竟没有系统完整的语法理论,也没有严密准确的语法术语,他们  相似文献   

9.
<正> 《列子·仲尼篇》:“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马叙伦在《列子伪书考》中说:“夫使列子与子产同时,固可以闻孔子之言,然西方之人,何所指谕乎?”认为西方圣者指佛;又认为“不治而不乱”等语是“斯缘晋言名理,剽取浮屠,作伪者囿于习尚,遂有斯失。”这两个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列子》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列子》的和谐观源于“虚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和谐:基于“心和”,经过“人和”,达到“天和”。《列子》的和谐观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有段著名的相声《歪批三国》说:“为什么要叫《三国》呢?因为带三的东西多,所以叫《三国》。”其实中国人历来喜欢“三”这个数字,所谓“事不过三”,也可以理解为当数量累计到“三”,就可以定论了。  相似文献   

12.
对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主旨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风格论,也有人说是创作论,本人以为“诗品”即时诗的品评,且在《二十四诗品》中可以看出,司空图认为创造一种诗境的关键不在于诗人对写诗的具体技巧如何孜孜以求、苦心孤诣,而在于诗人是否具有一种虚静恬淡、超尘拔俗的精神品格,在于诗人同自然造化的契舍程度。而此作本身以味喻诗,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司空图“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诗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3.
《史记·伯夷列传》中有许多“名”、“怨”的讨论.本文旨在论证《伯夷列传》的名与怨.而此“名”不仅仅是简单的闻名,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思想,也是《史记·伯夷列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启棘宾商”是屈原《天问》中最为难解的诗句,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而不得要领。在全面解读古今各说的基础上,合理取舍,锐意立新,从音乐角度出发,综合新解“启棘宾商(帝)”的联贯之意为“(夏)启用棘乐宾祭女祖(涂山女)”。对《天问》诗句“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之意也进行了新的演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共产党》刊载的“共产党”文献的价值,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共产党》刊载文献的数量、来源、分布等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短言”关注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使命,“正文”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共产党的政党形象、组织和纲领,“消息”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新动态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共产党”文献的价值:为当时正在组建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建构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形象,体现了政党报刊的党报姓党、为党立言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6.
余在担任江苏烹饪研究所职事的前后,先期写过《扬州饮食回想录》的文章,分期连载在《中国烹饪研究》季刊上。后来又撰《海外饮食畅想录》,分期连载于《美食》杂志,洋洋洒洒十余万言,竟然而生知不足的感叹。因是奋笔而书《海内饮食回想录》,以此为余热之作,回报商专和商院两届党委的厚爱,以及十年读者对余的期望。 此篇所谓“海内”者,即是我中华960万平方公里,31个省、市、自治区之谓也。余虽受经历所限,未能足迹全国,然而却已到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上海、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河南、  相似文献   

17.
历代学者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有各种解读。经过对《论语》的详细分析和比对,认定句中的“与”肯定不是连词,而只是表示“认同”和“赞许”之义的动词。句中的“罕言”和“与”表达的是孔子的两种不同态度。句中的“罕言利”符合孔子态度,“罕言命与仁”则严重失实。由于孔子是认同“命”与“仁”的,则本句正确标点应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由于两“与”字同义,第二个“与”字在现代译文中也可作为连词“和”使用,因此,该句唯一合理的译文应是:“孔子很少谈论私利,赞许命运和仁德”。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和艺术美的史学巨著,这主要源于《史记》独特的叙事方式。司马迁打破传统著史原则,在遵守客观史实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主观意识,对历史进行诗性表达,赋予《史记》深刻的思想韵味。这主要体现在“志”与“言”两个层面,“志”是指《史记》在叙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言”是指《史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正是基于两者的完美融合,才使《史记》散发出迷人的诗性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 自《水浒》问世以来,研究者颇多,并且他们多有较为深刻而又鲜人耳目的见解.如燕南尚生曾这样赞道:“《水浒》传者,祖国第一小说也;施耐庵者,小说之鼻祖也.”此语绝非溢美之词,《水浒》在中外文学史坛的广泛影响足可证明.著名《水浒》研究者金圣叹也这样赞道:“呜乎!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那又何忍不公诸天下后世之酒边灯下之快人恨人也.”他又这样赞施耐庵道:“耐庵之才,其又岂可以斗石计之乎哉!”.除以上二人之外,对《水浒》有系统而又全面研究的还有李贽、王仕云、韩无  相似文献   

20.
打开《西游记》.满眼“佛” 字,满耳“佛” 言,然文中作者对佛教的态度却是矛盾百出,笔者认为:作品中作者对佛教的肯定,乃出于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而对佛教的否定,是基于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