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发达国家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死因构成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占的比重也已显著增加。如苏联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两项就占全部死因构成的68%。中国的上海县1960~1962年前两他的死因构成是急性传染病和意外死亡。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仅为第六、七、八位;1978~1980年则前四位死因已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由此可见,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病伤和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早亡的主要原因,成为医学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维护健康、减少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等十分重要。而健康管理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式,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宋啟 《药物与人》2014,(1S):9-9
目的:探究和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方法:通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对疾病的控制能力的探究和研究,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结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有较强的提高,但仍存在问题。结论:通过对政策,经费,人员培训等措施可以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丽  孙杰  黄葵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160-162
目的:了解成都市1990-20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采用EXCEL、SAS统计分析1990-20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数据。结果:该市3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脑卒中增长最快,恶性肿瘤中以肺癌发病率最高。糖尿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成都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依据1993年、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卫生部常规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等数据,利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源法分别测算疾病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99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为1963.4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58.84/,占GDP的5.67/;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8580.5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71.45/,占GDP的7.31/。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经济负担前5位的疾病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其总经济负担合计为3393.53亿元,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经济负担的39.55/;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合计的28.25/。人口老龄化导致明显“疾病堆积”现象。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巨大且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国主要的疾病经济负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要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警惕“疾病堆积”和“人口红利”,减少对将来社会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现状调查 ,为制定国家级及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提供数据。方法 利用统一调查表对省、市级卫生防疫站 (疾病控制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机构和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办公室进行调查。结果 全省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机构 8家 ,1家挂靠在有关单位的科室。市级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办 ) 14家 ,3家挂靠在有关单位的科室。 18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机构中共有专业人员 72人 ,现有万元以上设备的市有 3家 ,只有 3个市有实验室设备。各地工作均处于摸索和筹备阶段 ,全省共有 5个市部分实施了预防性诊疗规范。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在认识、能力和行动上滞后。各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无经费投入 ,特别是预防工作极其薄弱。因此必须纳入卫生改革的整体规划 ,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建立社会各成员合理分担的防制责任制度 ,尽快探索出适合我省省情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 communi cabledisease ,NCD)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双重挑战。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和防治策略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和范围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从广义上讲,是指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紧张疲劳、环境污染物暴露、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平衡逐渐…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地区人民牛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农村居民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越来越沉重.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农村居民2006年前四化死因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合汁占死亡总人数的75.8%[1],这对农村地区卫生机构及人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服务提供能力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控制对策进行探讨 ,为广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分析 :广州市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明显增强 ,形势相当严峻。对策 :切实抓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 ;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基线调查 ;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 ;以健康教育与促进为主要手段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医院启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沉重负担下,综合性医院必须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需要,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探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机制。为此,综合性医院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之前,应整合临床医学、健康管理学、客户关系管理3个领域的优势资源,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设计服务流程,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安徽省合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情况,为规范传染病报告工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针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设计18个项目,分别赋予分值,共100分,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合肥市医疗机构总体报告质量较好,平均得分为93.39分,其中抽查乙丙类传染病21种11 761例,报告11 525例,报告率为97.99%,及时报告率为99.23%;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不同县区的传染病报告质量有所不同。结论合肥市总体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好,部分地区报告质量较低,需加强培训和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nagement of an outbreak of Shigellosis, reported in the national media, in a village school in Staffordshire. The issues encountered by the outbreak team during the management of this incident have re-affirmed the need for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departments to work closely with educational bodies to develop clear and consistent action pla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cable disease outbreaks.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cable disease in schools, the workplace and other settings should be addressed, possibly as a component of local health improvement plans.  相似文献   

13.
蚌埠市私立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蚌埠市私立医院《传染病防治法》落实情况,为政府进一步规范私立医院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检查、调查问卷、现场采样等多种方法对私立医院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监督监测。结果蚌埠市绝大多数私立医院未制定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无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传染病报告率仅为20.6%,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77.1%。结论蚌埠市私立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18日,墨西哥首次报道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很快这种疾病就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处往世界蔓延,全球立刻拉响了甲型H1N1流感警钟[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WHO于2009年4月30日更名为A(H1N1)流感,我国相继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15.
The epidemiolog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communicable disease (CD) transmission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have received little systematic study. This is a review of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reports in search of strategies to assess and manage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of CDs. The economics and demography of migration from less developed to industrialized nations is considered. Migration-related transmission should differentiate between actual transmission as opposed to geographic relocation of diseas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screening and diseas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Soci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migration can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CD transmission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placement in refugee camps, unclear legal status of migrants in recipient nations, and temporary return migration. Strategies for non-discriminatory and non-punitive control of migration-related CDs, needed change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complexities presented by CDs of long latency (such as HIV infection)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6.
17.
今年3月18日,墨西哥首次报道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很快这种疾病就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处往世界蔓延,全球立刻拉响了甲型H1N1流感警钟[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WHO于2009年4月30日更名为A(H1N1)流感,我国相继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8日,墨西哥首次报道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很快这种疾病就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处往世界蔓延,全球立刻拉响了甲型H1N1流感警钟[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WHO于2009年4月30日更名为A(H1N1)流感,我国相继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18日,墨西哥首次报道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很快这种疾病就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处往世界蔓延,全球立刻拉响了甲型H1N1流感警钟[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WHO于2009年4月30日更名为A(H1N1)流感,我国相继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18日,墨西哥首次报道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很快这种疾病就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处往世界蔓延,全球立刻拉响了甲型H1N1流感警钟[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WHO于2009年4月30日更名为A(H1N1)流感,我国相继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