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实地调查和文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庆阳市8县(区)的古树名木进行逐株调查。结果表明:庆阳市现有古树名木745株,隶属于18科、25属、30种;其中,侧柏、枣树和国槐的数量相对较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宁县和镇原县古树名木相对较多,占64.3%;古树生长旺盛占83.5%;一级古树46棵,二级古树145棵,三级古树554棵。  相似文献   

2.
河源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保护河源市古树名木资源,对河源市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河源市拥有古树名木629棵,树龄在500年以上古树183棵,500年以上古树名木53棵。隶属于28科108种;桑科植物最多,占总株数的42.6%;其次为乡土树种,占15.7%。  相似文献   

3.
阐述北京动物园园内古树名木的现状,介绍具体的保护技术措施,并就如何推进古迹古树植物景观的营造维护与历史风貌综合性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首都绿化办和北京市总工会共同主办的"认养一棵古树,保护一片绿色,传承一段历史"——2013年古树名木认养推进活动现场会在北京朝阳区日坛公园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宣传认养企业、家庭、个人强烈的环境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关注首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引领社  相似文献   

5.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和观赏价值。古树名木的各类价值在城市和农村的体现有一定差别,这也导致了城乡之间对古树名木保护侧重点的不同、城乡保护力度差异大的现状。对比城乡保护差异来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法律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保护意识不强等四个方面。针对农村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以此来改善农村古树名木保护不力的现状,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浅谈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社会人文历史的见证,客观记录和生动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变迁的痕迹,同时,古树名木也是珍贵的基因资源,难得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通过古树名木资源调查鉴定和建档,建立区、市、县级古树名木信息档案,对于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积极推进编制保护规划,健全保护法规和立法保护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筠丞 《花卉》2020,(18):131-132
古树名木是具有自然与人文双重意义的珍贵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科学与人文价值。本文利用访问座谈、查阅资料与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与研究,对保护区内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保护等级与地域分布进行了总结。通过排查,发现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通过挖掘整理古树名木资源,提出科学管护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古树名木在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诸方面的价值,促进保护区对古树名木管护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古树名木是自然变化的亲历者,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保护和开发古树名木资源,对城市的生态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当地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对晋祠内的古树名木物种组成、分布特征、生长状况和保护现状等进行研究。晋祠古树名木有93株,隶属10科14属14种;含属和种最多的科是柏科、豆科、杨柳科、榆科,含种数量最多的科是柏科;优势种为侧柏、国槐、榆树、旱柳、银杏。晋祠古树以二级古树和特级珍稀古树为主,健康状况一般。晋祠古树资源较为丰富、分布集中、健康状况一般,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应在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古树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古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花卉》2020,(4)
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通过普查茶陵县现有古树名木现状,分析了当前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法制建设、加大抢救复壮力度、建立联动机制、实行挂牌保护、增加维护资金、打击违法活动等七个方面的保护措施,期待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通过采用监测控制、药物处理等不同措施,对扬州市区古树名木进行综合治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年的综合治理,扬州市区古树名木的蚁害率已低于1%,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证明监测控制技术是一种可持续控制白蚁危害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树名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人文与科学价值,它不但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非常重要,而且是一种独特、不可替代的风景资源,常被称为"活的文物"、"绿色古董"。保护古树名木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古树名木是国家活的化石,其园艺观赏价值很高。安阳市的古树名木数量不多,品种少,且分布零散,生长在景区的树木长势尚佳,生长在荒郊野外或无人庭院的树木长势欠佳,为了保护这些古树,造福后代,本文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德州市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德州市主要林木种质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德州市有林木种质资源58科110属309种(81个变种、变型),古树名木657处(含62处古树群)。总结分析目前德州市林木种质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提出今后德州市林木种质资源发展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哲琪 《现代园艺》2023,(18):150-152+155
通过对太原市晋祠公园的40个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选择影响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12个因子,以美学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4个方面为评价准则,采用AHP法构建模型,通过专家打分,得出晋祠公园植物景观评级,并对晋祠植物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准则层权重值排序由高到低为B1美学功能(0.4181)、B2生态功能(0.2497)、B4文化功能(0.2226)、B3社会功能(0.1096);(2)指标层中C2与环境的和谐程度(0.1782)、C1色彩与季相变化(0.1562)、C4群落层次丰富度(0.1373)位列权重的前3位;(3)乔-灌-草结构的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度较高,较好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古树名木具有历史见证价值,具有更高的文化功能;(4)AHP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江枫 《西南园艺》2011,5(2):29-32
通过野外考察与引种栽培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45种福州野生兰科植物的13个观赏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花径权重值占24.1%,其次是花色占15.6%,叶色占14.9%,花朵数占10.9%,其余的因素权重值都小于10%。45种野生兰科植物观赏价值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3.1)观赏价值高的种类,5种;Ⅱ级(3.0~2.8)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13种;Ⅲ级(2.8~2.5)观赏价值中等的种类12种;Ⅳ级(〈2.5)观赏价值低的神类,15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并查阅相关植物标本及图书资料,分析了山东省宁阳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宁阳县共有木本植物83科、144属、224种,其中野生种质60科、87属、112种;栽培品种最为丰富,发现61科、106属、167种,还汇集了各类黑杨无性系800余种;古树名木148株,计8科、13属、14种。本次调查为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宁阳县林木种质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正《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于今年10月起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经市人大六届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条例从工作职责、规划和建设、立体绿化、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特别保护及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建筑密度高,环境压力大,绿化发展与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较为突出,绿化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条例》规定,新建公共建筑及新建高架桥、人行天桥、大型环卫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应当实施立体绿化;鼓励其他新建建筑物、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滨河绿地植物配置的分析,将不同形态、结构、特性的植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景观且适合滨河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使植物景观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滨河植物景观分为3个部分:陆域植物景观区、水陆交界带植物景观区、水域植物景观区.陆域植物景观区分为生态密林区、疏林草地区、开敞植被区、林荫广场区,另将4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搭配并找出最佳植物配置组合模式;水陆交接带植物景观区以生态驳岸为主,分别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水域植物景观区从植物生活型、色彩运用、质感搭配、季相变化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以达到净化、美化水体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一期)项目为例,分析了文化背景和场地现状,从榕森广场、林荫下文体广场、根庭院、建筑中庭、叶花园、共享林荫游憩环6个方面提出项目主题、空间结构、空间营造策略,并从色彩美、感官美、层次美、文化美、芳香美5个方面,阐述了植物空间营造方式,最后对综合医院景观环境建设提出具体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雁山园是岭南名园,园内浓缩了桂林山水园林的最佳景观,其成熟的植物配置模式值得深入探究与借鉴。通过对雁山园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园林植物种类构成、古树资源情况,分析植物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方式,探究植物与建筑、水体、道路的配置关系及意境营造和植物造景手法,以期为现代园林植物造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