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天然落叶阔叶林(约100年生)为对照,选择新种植(5年生)、幼年(15年生)和成熟(45年生)的3种落叶松种植林,采用引诱法分别在地表和地上1.5 m处取样,研究处于不同恢复阶段林地中的嗜尸性甲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格局。共采集甲虫标本3 066号,其中隐翅虫、球蕈甲和埋葬甲科分别占总个体数的43.71%、31.83%和17.97%。嗜尸性甲虫的多度格局呈对数正态分布,随着落叶松林树龄的增长,其分布格局更加接近天然林。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在3种落叶松林内均显著低于天然林,且在3种落叶松林中,新种植的最低。主坐标分析排序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树龄的落叶松林和天然阔叶林间的嗜尸性甲虫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落叶松种植林尚无法取代天然落叶阔叶林在维持嗜尸性甲虫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森林边缘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多样性差异,在科级水平上探讨边缘效应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共设5个重复样带(间距大于500 m);每个样带以距离梯度(25 m)的方式设置样点,分别由边缘深入到森林内部和草地中央100 m,共设45个样点,通过巴氏罐诱法调查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本研究采集甲虫标本4 736 号,隶属于28个科,步甲科、隐翅虫科和叩甲科分别占总数的49.5%、23.5%和13.0%,共同构成本研究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甲虫的个体数量从森林内部、边缘到周围草地依次降低,而科多样性和均匀度则依次增高,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排序表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而森林边缘的群落组成与两者都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反映了森林边缘的地表甲虫群落已经与森林内部的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分化,除了森林物种成分外,还包含了若干从周围草地环境扩散来的物种成分。从季节动态看,森林边缘和森林内部在丰富度和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曲线方面相似性更高;捕食类和腐食类地表甲虫的季节变化在森林内部和边缘相似性更高,而植食类则在森林边缘和草地的相似性更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覆盖率是影响地表甲虫科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枯落物厚度和林冠层覆盖率是决定甲虫个体数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在科级水平上,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边缘已经与森林内部生境发生分化,而且正在加剧的森林片断化进程将会产生更多的森林边缘,因此,保留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免受破坏和干扰是保护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云南西北部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共调查了云南西北部地区的中甸大雪山、中甸碧塔海、德钦白芒雪山、丽江石鼓镇、玉龙雪山保护区和永胜县6个小区域。采用巴氏罐诱法研究不同生境下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其结果:①共采集甲虫标本2852号,分属16个科,以隐翅虫数量最多,占41.3%;步甲次之,占25.9%;金龟、象甲、拟步甲的数量各占5%以上;其他11科合计占13%;②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农业活动频繁的永胜县,个体数量和丰富度较低;游牧业和旅游业频繁的中甸碧塔海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其他4个区域多样性指数、均量和丰富度较低;游牧业和旅游业频繁的中甸碧塔海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其他4个区域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以及个体数量比较均匀。除永胜县外,其他地区甲虫群落间相似性系数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降低。③比较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丛和草甸等5种生境,所有甲虫、步甲、金龟数量在针叶林和草甸生境内较高;隐翅虫数量在针叶林和阔叶林内较高;象甲在阔叶林内数量较高;拟步甲在灌丛内数量较高;但只有步甲和隐翅虫差异显著。④物种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不同,其变化趋势相似。在1500-2000m呈下降趋势;在2500-3000m和3500-4000m分别形成2个峰值。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以上结果表明,空间距离和生境类型影响云南西北部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频繁的农牧业和旅游业活动,对保持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自然分布规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地区徐家厂、桐木关、十四公里和黄岗山进行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调查,共设样地22块,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采到标本1625号,隶属16科.以隐翅虫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1.0 %,步甲科次之,占22.6 %,叩甲科、叶甲科和金龟子科的数量各占5 %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徐家厂甲虫的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黄岗山的均匀度指数最高.4个地区甲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均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几种常见甲虫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这4种生境内的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整个鞘翅目在针叶林内的个体数量最多,高山灌丛内的最少.各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出现不同变化.这些结果说明江西武夷山自然保区的甲虫数量与生境有密切关系,海拔高度对其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景观斑块面积和破碎化对物种丰富度和分布格局有重要的影响。在宁夏中部荒漠地区,天然柠条林和人工柠条林地交错排列,形成点、片、带状等大小不等的斑块性分布,表现为典型的破碎化斑块格局生境特征。本文采用巴氏罐诱法调查了在小尺度下荒漠景观人工柠条林破碎化生境不同斑块内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结果共获得10科20属29种地表甲虫,其中拟步甲科昆虫占绝对优势,阿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alashanica Skopin、克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kraatzi(Reitter)为优势种。Rarefaction曲线显示较大面积的斑块有较多的物种多样性,但群落多样性指数各斑间块差异不显著。利用斑块面积对物种数-个体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受斑块面积的影响,生境破碎化会导致地表甲虫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宁夏黄土丘陵区不同生境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并探讨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维持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013年7-8月, 作者利用陷阱法调查了该区6种生境内的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 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生态薪炭林地中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均较高, 天然封育草地、生态经济林地和水平农田中物种丰富度较低, 生态经济林地和水平农田中甲虫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天然封育草地。不同生境间, 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与生态薪炭林地之间、生态经济林地与水平农田之间甲虫群落组成相似性较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草本层生物量、灌木层盖度及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甲虫物种丰富度的决定因素, 林冠层盖度和枯落物厚度是决定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的重要因素。CCA分析表明, 枯落物盖度、枯落物厚度、林冠层盖度及草本层盖度是影响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 灌草混交林地为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维持较好的生境类型, 是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生态恢复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7.
横断山区东部四种林型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2001年7月8—14日在横断山区东部选择皆伐后经过管理的人工次生林(MSF)、无人管理的农耕区次生林(USF)、邻近天然的冷杉林(NAF)和杜鹃矮曲林(NRF)4种林型,共设置样地20块,以巴氏罐诱法收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并以地表甲虫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为属性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森林皆伐和管理行为对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共采集地表甲虫标本4292号,步甲科、觅葬甲科和隐翅虫科分别占总数46.8%、13.1%和11.4%,是数量最多的类群;金龟科、象甲科和拟步甲科的数量也各在5%以上,为常见类群。其中,步甲科的个体数量在NRF显著多于其他林型,在USF显著少于其他林型;觅葬甲科在两个天然林显著多于两个次生林;拟步甲科在NRF显著多于其他林型;花萤科在MSF和NAF显著多于USF;叩甲科在USF显著多于MSF和NAF;象甲科在NRF和MSF明显多于USF;叶甲科在NRF明显多于USF。地表甲虫的个体数量从USF、MSF、NAF到NRF逐渐增多,而均匀度指数则逐渐降低;MSF内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高于USF和NRF。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除了USF与其他林型有明显差异外,其他林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MSF与天然NAF间相似性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森林砍伐后并种植人工林措施改变了该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有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度火干扰下盘古林场天然落叶松林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宝龙  刘兆刚 《生态学报》2013,33(16):4975-4984
基于2011年7月大兴安岭外业调查数据以林隙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景观生态学中斑块类型指数分析样地内林隙状况,并结合林木分布状态,分析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天然落叶松林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中度林火干扰的林分内,只保留了少量的落叶松中径木、大径木,先锋树种在林分内呈现聚集分布;在未受林火干扰的林分和受林火轻微干扰的林分内,天然落叶松均呈现显著聚集分布;由于受到不同强度的林火干扰,林下区域与林隙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林分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林分按照所受林火干扰强度的递减,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表现出了森林循环过程中所经历的林隙阶段状态、建立阶段状态、成熟阶段状态。  相似文献   

9.
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林区代表性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中地表甲虫多样性的时间动态,比较优势类群对时间变化的响应,为森林中地表甲虫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2012—2013年5月中旬至8月下旬整个地表甲虫的活跃期,利用巴氏罐法在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4个样地中共采集地表甲虫9849头,隶属于22个科79种,步甲科Carabidae、埋葬甲科Silphidae和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为优势类群。地表甲虫的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在7月上旬时达到最高,时间对个体数有显著影响(P0.05)。地表甲虫多样性各指数间相关性较低,个别种类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步甲科个体数在7月上旬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物种数与个体数的时间动态不一致,步甲科对8月上旬的适应能力强于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埋葬甲科在7月上旬个体数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P0.01),物种数与个体数的时间动态相一致。埋葬甲科对7月下旬适应能力强于隐翅虫科,其对时间变化的反应最敏感,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其数量能够迅速增加。不同时间隐翅虫科的物种数与个体数变化相对较小,对时间变化的敏感程度最低。由于生活习性的特殊化,使得捕食性和腐食性地表甲虫活跃的高峰期也可能与被捕食者在各时期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102°48′~103°18′ E,30°42′~30°54′ N)及其周边地区,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选择4个代表地点,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区(海拔1680~2080 m),受到经济开发干扰但植被类型丰富的锅巴岩天然林区(海拔2 280~3 340 m)、以人工针叶林进行生态恢复的蚂蝗沟人工林区(海拔2430~2525 m),以及森林高度片段化的双石镇农耕区(海拔870~1 165 m),共设26块样地,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研究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本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 2.338 号,隐翅虫数量最多,占39.6%;步甲次之,占29.3%,拟步甲、象甲和叶甲的数量也各在5% 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锅巴岩物种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S)以及多样性指数(H′)较高;蚂蝗沟均匀度指数(J)较高,丰富度较低;蜂桶寨天然林区个体数量较少;双石镇农耕区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低。锅巴岩、蜂桶寨和蚂蝗沟间物种分布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后两者相似性程度更高,双石镇物种分布与其他3个地点差异较大,这反映了不同地点间的生境异质性和森林植被片段化程度的差异。整个鞘翅目、隐翅虫科和步甲科的个体数量分布在针叶林内较多,在阔叶林内较少;拟步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高山灌丛内较多;叶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针叶林较多;象甲科除了竹林外,在其他植被内的数量均较多。在总体趋势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在蜂桶寨和锅巴岩两个邻近的天然林地点,整个鞘翅目以及优势甲虫类群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增多。比较蜂桶寨林区内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北坡均大于南坡。以上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坡向以及生境类型密切相关,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改善森林片段化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措施,增加生境异质性,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从1995~2009年,作者对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共有37科113属253种(含1变种),优势科主要体现寒、温带地区分布类型,该区藓类植物生境的多样性可以从物种多样性,如曲尾藓科、木灵藓科、泥炭藓科、紫萼藓科、丛藓科等的广泛分布反映出来。通过与该区相邻的6个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系数比较,该自然保护区综合系数S i排第三位,说明此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这与本区的水分条件有很大关系。藓类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3.33%;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5.10%;东亚-北美成分占总种数的4.17%,各区系成分交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与新疆东部天山、内蒙古大青山、吉林长白山、河北木兰围场藓类植物区系关系较接近,与贵州梵净山、云南鸡足山藓类植物区系关系疏远,体现了我国北方藓类植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argeted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strateg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quantify the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that can represent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The 137Cs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s in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The reserve, transiting from the Chengdu plain to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maintains rich ecosystems from subtropical to frigid. The net soil erosion rates of 5 selected ecosystems that represent a warm coniferous-broadleaf-mixed forest, a cold-resistant deciduous taiga forest, a cold-resistant shrub, an evergreen cold-resistant taiga forest, and an alpine meadow are 0.17, 0.16, 0.13, 0.11 and 0.06 kg·m-2·a-1, respectively. Their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are reversed in order. The reference inventories for ~(137)Cs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range from 1658 to 3707 Bq·m-2 with the altitud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any attempt to de-velop effective erosion and sediment strategies in areas with similar climates should consider natural ecosystem types.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川西卧龙地区林线位置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树轮宽度数据, 结合地面气象站和空间网格化气象数据, 对不同去趋势年表对气候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 不同去趋势年表的气候响应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具体表现为前一年9月份、当年3月份和7月份的气温, 以及前一年10-12月份的降水、当年4月份和7月份的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正影响作用; 前一年11月份到当年3月份的相对湿度, 以及当年2-3月份和7-8月份的霜冻频率对树木生长的负影响作用。从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气候响应的异质性特征来看, 保守曲线、67%样芯长度步长、60年步长和90年步长的平滑样条函数去趋势年表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对气候响应也最明显, 特征基本一致。30年步长的平滑曲线去趋势年表与其他去趋势年表的相关性较弱, 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也明显较小。另外, 未经去趋势处理的树轮宽度年表统计参量数值要明显高于去趋势年表, 它与气候要素的相关特征也基本反映出川西卧龙地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川西卧龙地区林线位置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年轮宽度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并重建了该地区1850年以来夏季(6-8月份)温度的变化历史。结果表明: 川西卧龙地区在过去159年来的温度变化上, 最为明显的特征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显著变暖趋势, 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温度明显偏低, 主要的低温时期在1850-1870年和1890-1930年。该温度序列的冷暖期与附近地区的冰芯、冰川进退资料, 以及对于夏季温度响应敏感的树轮年表都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这表明重建序列记录了可靠的区域尺度的温度信号。对重建温度序列的小波分析表明, 较为明显的有2-8年和10-16年的周期, 而这些周期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气候系统和太阳活动周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argeted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strateg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quantify the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that can represent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The 137Cs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s in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The reserve, transiting from the Chengdu plain to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maintains rich ecosystems from subtropical to frigid. The net soil erosion rates of 5 selected ecosystems that represent a warm coniferous-broadleaf-mixed forest, a cold-resistant deciduous taiga forest, a cold-resistant shrub, an evergreen cold-resistant taiga forest, and an alpine meadow are 0.17, 0.16, 0.13, 0.11 and 0.06 kg·m−2·a−1, respectively. Their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are reversed in order. The reference inventories for 137Cs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range from 1658 to 3707 Bq·m−2 with the altitud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any attempt to develop effective erosion and sediment strategies in areas with similar climates should consider natural ecosystem type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0321101)  相似文献   

16.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argeted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strateg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quantify the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that can represent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The 137Cs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s in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The reserve, transiting from the Chengdu plain to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maintains rich ecosystems from subtropical to frigid.The net soil erosion rates of 5 selected ecosystems that represent a warm coniferous-broadleaf-mixed forest, a cold-resistant deciduous taiga forest, a cold-resistant shrub, an evergreen cold-resistant taiga servation capacities are reversed in order. The reference inventories for 137Cs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velop effective erosion and sediment strategies in areas with similar climates should consider natural ecosystem types.  相似文献   

17.
四川卧龙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群落的种多度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断棍分布、几体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棚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我镀分布关系。结果表明,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交错带附近群落的种-多度分布,截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更适合交错带群落,对数级数分布 较好地适合亚高山草甸群落。对数级数分布的参数α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λ是反映群落结构特征内在性质  相似文献   

18.
常绿阔叶林是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采用样带与典型群落调查法对区内的常绿阔叶林14400m2样地展开调查,并对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64.42、10.75、5.75、3.50、0.58,且这5种指数在各样带间差异极为显著,并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海拔700m~900m。(2) 群落各层次的植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指数均呈现灌木层(包括幼树和层间植物)〉乔木层〉草本层的特征。乔木、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Shannon Wiener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样带间差异极显著,变化趋势与群落相似;灌木层与草本层Shannon Wiener指数以及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不明显。因此,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呈现单峰分布,并支持中间高度膨胀模式(mid domain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