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飞华 《医学文选》2004,23(3):346-347
恶性血液病患儿由于原发病等多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笔者对我院6年来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儿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及高危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调查感染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2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5例,感染率32.5%,其中高龄、粒细胞缺乏、大剂量化疗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最高,为40.52%(47/116)。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高龄、粒细胞缺乏和大剂量化疗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高危因素的影响,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5年血液科收治的6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情况.结果:6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45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率72.6%;感染直接引起死亡10例(22.2%),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结论:恶性血液病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病死率高,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粒细胞缺乏是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监测和预防,应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及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436例血液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5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胃肠道最常见。免疫抑制剂、化疗、延长住院时间是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血液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应加强血液病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5.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78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治疗方法。结果  78例中 42例 (5 3.8% )发生医院感染 ,高于同期非老年患者 (31 5 % )。危险因素为白细胞减少和化疗。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口腔多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及真菌。结论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 ,疾病本身和化疗导致免疫抑制及骨髓抑制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及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6.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我院血液科收治的24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对与真菌感染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率为7.02%;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其次为胃肠道及口腔;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抗生素联合应用≥3种及应用时间>7 d为医院真菌感染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易感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护理措施,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本身疾病以及化疗的关系,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为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近10年发生医院感染的54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血液病患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梧州市其他三级医院在2010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200例患儿一共有40例患儿出现医院感染,总感染率为20%;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医院感染率比普通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要高;感染的部位多发于呼吸道,之后为口腔、胃肠道和下呼吸道;发生感染和化疗及白细胞计数减少具有一定的联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血液病患儿属于医院感染的多发群体,尤其为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化疗过程中要加强患儿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436例血淤现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53全发生率为12.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胃肠道最常见。免疫抑制剂、化疗、延长住院时间是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血液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应加强血液病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院内恶性血液病患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对91例住院恶性血液病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3年期间恶性血液病患儿中10例感染深部真菌病,共分离出12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亦见血液、消化道和其他部位。其发生与持续白细胞计数〈1.0×109/L〉7d,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5d,化疗时间〉3月,肿瘤复发有关。结论了解上述恶性血液病患儿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警惕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深部真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人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0.8×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住院的205例次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及疗效,以及感染的防治方法。结果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55.6%,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呼吸道感染占40.35%,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检出阳性率低,广谱抗生素联合G-CSF治疗有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易出现医院内感染,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感染,及时使用广谱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周建尧 《浙江医学》2001,23(3):190-192
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日益成为临床血液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笔者就有关此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恶性血液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北京军区总医院对111例白血病医院感染患者作微生物学分析 ,真菌占14.60 % ,其中白色念珠菌在所有感染的病原体中居第3位 [1]。刘兴元等 [2]对5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实施强烈化疗 ,21例22次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印度的一组报道显示 ,在72例恶性血液病活检标本中 ,真菌感染率为29 %[3]。Salonen等 [4]报道的一组410例恶性血液病中 ,203例发生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儿医院内感染因素。方法:对1990年1月~2000年12月血液病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86例患儿院内感染88例,感染率18.11%。结论:血液病性质、白血病总数、住院时间、抗生素、激素及化疗药物的应用与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尧 《浙江医学》2000,22(7):415-417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恶性血液病患者 (简称患者 )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笔者对176例恶性血液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1.研究对象 :1994年1月~1997年12月间住院、临床资料完整并可资分析的患者176例 ,均经临床及血液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107例、女性69例 ;年龄14~79岁 ,中位年龄39岁 ;霍奇金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及急性粒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16.
沙颖豪 《中外医疗》2010,29(9):189-189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69例,医院感染率为39.74%;感染例次率为53.85%;呼吸道、肠道是主要感染部位,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患者高龄、并存多种慢性疾病、恶性疾病未缓解、长时间住院、中性粒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应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探究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2.7%,其次是肺和口腔,分别占20.4%、18.5%。急性白血病并发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最高,占67.0%,其次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白血病,分别占24.5%、14.7%。白细胞总数在0~0.5×109/L组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医院感染例次、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感染例次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发生感染时间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送检标本626份,分离病原体136株,分离率21.7%,其中革兰阴性菌71株(52.2%),革兰阳性菌35株(25.7%),真菌23株(16.9%)。患者的住院时间、接受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激素及免疫治疗、白细胞缺乏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子是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由于恶性血液病本身的病变以及化疗和(或)放疗对骨髓及免疫功能的抑制,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作者对本院收治的95例恶性血液病的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感染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95例,全部病例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恶性淋巴瘤17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男56例,女39例,男女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1987~1996年恶性血液病住院病人88例,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44.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感染苗主要为G~-杆菌及真菌。化疗、激素的应用及粒细胞缺乏、高龄是感染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前瞻性调查为主的方法对我院血液内科2005年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主动监测调查。结果:血液内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01%;病种医院感染以恶性血液疾病类为高发;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感染病原菌以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结论:血液病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尤其是恶性病患者面临着医院感染的诸多危险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