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患儿喉罩拔除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插喉罩全身麻醉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n=20)右美托咪定组和B组(n=20)对照组。在患儿通气达到拔管指标后,对刺激有肢动或哭闹时A组采用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B组不做处理。记录给药前1 min(T1)、用药后(T2)、吸痰时(T3)、拔喉罩时(T4)及拔喉罩后5 min时(T5)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喉痉挛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1时M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2、T3、T4时MBP、HR右美托咪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5时M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喉痉挛的发生率A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患儿喉罩拔除过程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轻,气道反应小,减少了喉痉挛的发生,且不延长苏醒时间,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喉罩全麻下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06-2019-01间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喉罩全麻下行URL的8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观察组(41例)麻醉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41例)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的镇静、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期的镇静效果及术后6 h、24 h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喉罩全麻下URL,镇静、镇痛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复合右美托咪定时丙泊酚抑制病人置入喉罩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 择期全麻病人,性别不限,年龄20 ~ 60岁,体重指数20~ 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输注时间10 min,随后靶控输注丙泊酚,初设血浆靶浓度3.0 μg/ml,当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血浆浓度达平衡,BIS值达50~ 60时置入喉罩.根据是否发生喉罩置入反应确定下1例病人的异丙酚靶浓度,浓度梯度0.2 μg/ml.发生置入喉罩反应的标准为出现咳嗽、体动、喉痉挛或全身有意识的体动.计算复合右美托咪定时丙泊酚抑制病人置入喉罩反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复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时丙泊酚抑制病人置入喉罩反应的EC50及其95%CI为2.351(1.737~ 2.600) μg/ml.结论 复合右美托咪定1.0μg/kg时丙泊酚抑制病人置入喉罩反应的EC50为2.351 μ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复合芬太尼时异丙酚抑制妇科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妇科短小手术(乳腺区段切除术、宫腔镜手术)患者125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5):生理盐水组(NS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4组)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40 ml、右美托咪定0.4、0.6、0.8、1.0 μg/kg(40ml),输注时间10 min,随后靶控输注1%异丙酚,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浓度设定为3.0 μg/ml,当效应室浓度达预设血浆浓度时静脉注射芬太尼1.5 μg/kg,4 min后置入喉罩,喉罩置入失败,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喉罩置入成功,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1.1,喉罩置入失败的标准为:喉罩难置入或置入喉罩时出现体动、口角动、牙咬喉罩、吞咽和/或流泪等.计算各组复合芬太尼时异丙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e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NS组和D14组异丙酚抑制妇科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ECe50其95%CI分别为3.09(2.83 ~ 3.36)、2.48(2.26 ~ 2.73)、2.29(2.18~ 2.41)、2.04(1.95 ~ 2.12)和1.67 (1.55 ~ 1.81) μ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复合芬太尼时异丙酚抑制妇科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代替丙泊酚镇静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LC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诱导前不给药,B组患者给予0.5 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在10 min内静注完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诱导后均经口插入3#或4#喉罩。麻醉维持:A组以丙泊酚2.0~3.0 μg/ml+瑞芬太尼4.5~5.5 ng/ml静脉TCI维持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后则以右美托咪定0.25μg·kg-1·h-1+瑞芬太尼4.5~5.5ng/ml静脉TCI。观察插入喉罩时(T1)、手术开始进镜时(T2)、游离胆囊时(T3)、撤镜时(T4)、拔除喉罩时(T5)的HR、SBP、DBP、BIS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的Steward苏醒评分和改良OAA/S评级。结果不同时点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T1~T5时B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术毕两组的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Steward苏醒评分、改良OAA/S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代替丙泊酚镇静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的麻醉维持安全有效,且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诱导联合插管型喉罩或纤维支气管镜(FOB)在清醒保留呼吸情况下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全麻患者96例,ASAⅡ或Ⅲ级,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Ⅲ级,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芬太尼2 μg/kg联合插管型喉罩插管;B组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2μg/kg联合插管型喉罩插管;C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10min)+芬太尼2μg/kg经鼻FOB插管;D组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芬太尼2μg/kg经鼻FOB插管.记录麻醉前(T0)、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完毕即刻(T1)、静脉推注芬太尼后(T2)、置入插管型喉罩或FOB到达会厌即刻(T3)、插入气管导管时(T4)、插入气管导管后1 min(T5)、插入气管导管后给予肌松药后3min(T6)时MAP、HR、SpO2、BIS,并记录插管成功率、心动过速、高血压、有无躁动、呛咳等插管反应,记录插管前心动过缓使用阿托品和插管后的心动过速使用艾司洛尔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对插管过程是否耐受.结果 与T0时比较,T2、T3时A、C组HR明显减慢,T3~T5时B、D组HR明显增快,T3~T5时B、D组和T4、T5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诱导插管前阿托品使用率A、C组明显高于B、D组;插管后艾司洛尔使用率A、C组明显低于B、D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B、C组均明显低于D组(P<0.05);对麻醉中插管的耐受、下次是否愿意使用同样的麻醉方法A组均明显高于B、C、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插管型喉罩在困难气道保留呼吸插管安全有效,而且可以减少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增强对气管插管的耐受.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美国FDA批准右美托咪定为ICU用药,适用于重症监护治疗期间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病人的短期镇静。右美托咪定在药理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都不同于目前临床使用的镇静药。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现将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喉罩全麻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20min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负荷剂量0.5μg/kg,维持剂量0.3μg/(kg·h);C组以同样的方式输注生理盐水,全程七氟烷吸入插喉罩全身麻醉。结果:D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BIS值明显低于C组,术后躁动、肢体扭动等不良反应少。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喉罩全麻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麻醉诱导迅速安全平稳,有效抑制插喉罩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亦可减少七氟烷麻醉后躁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术后要求尽快苏醒,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间麻醉减浅,吸痰、拔管等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对患者安全可能造成影响.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激动药[1],可明显减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不良反应[2].本文观察国产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全麻苏醒期间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类药物在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0年至2014年2月。收集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与常用芬太尼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作为麻醉诱导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Meta分析评价。结果纳入10篇研究400例患者,其中右美托咪定组197例,芬太尼类药物组203例。在插管前即刻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镇静效果(RSS评分)明显优于芬太尼类药物组(WMD1.29,95%CI 1.02~1.56),插管完成即刻右美托咪定组的镇静效果(RSS评分)同样优于芬太尼类药物组(WMD 1.41,95%CI 1.10~1.72)。右美托咪定组呛咳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类药物组(OR 0.10,95%CI为0.03~0.31)。右美托咪定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类药物组(OR0.25,95%CI 0.11~0.57)。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类药物组(OR 0.33,95%CI 0.16~0.72)。右美托咪定组术后不良记忆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类药物组(OR 0.50,95%CI 0.28~0.92)。结论与芬太尼类药物比较,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eep brain electric stimulus implantation,DBS)喉罩全麻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双侧丘脑底核DBS的PD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8~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手术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局麻下放置电极,CT检查证实电极放置满意为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需在全麻下埋置脉冲发生器于胸前皮下。D组在入室后15 min内经静脉匀速泵入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继之以0.1~0.3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第一阶段结束;C组泵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微电极受干扰和震颤减轻次数;记录患者入室时(T0)、局部浸润麻醉时(T1)、一侧电极植入时(T2)、对侧电极植入时(T3)、第一阶段结束时(T4)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喉罩置入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全麻开始至手术结束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微电级受干扰、震颤减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T1~T4时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意识消失时间、喉罩置入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全麻开始至手术结束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为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第一阶段提供良好镇静;并能缩短第二阶段喉罩全麻诱导及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异丙酚抑制老年患者Supreme喉罩置入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膝关节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指数20~28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和大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2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和0.8 μg/kg,输注时间10 min,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靶控输注异丙酚,C组、D1组和D2组第1例患者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3.0和2.6 μg/ml,待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到平衡,BIS值50 ~ 60时,开始置入喉罩.根据是否发生喉罩置入反应确定下1例患者的异丙酚靶浓度,相邻靶浓度的比值为1.1,置入喉罩时出现体动、口角动、牙咬喉罩、呛咳、吞咽等为阳性反应.计算异丙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 (95%CI).结果 C组、D1组和D2组异丙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EC50及其95%CI分别为3.57(2.91 ~ 3.87)、3.09 (2.66~3.53)和2.62(2.30~3.15)μg/ml.D1组和D2组EC50低于C组,D2组EC50低于D1组(P<0.05).结论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和0.8μg/kg均可降低异丙酚抑制老年患者Supreme喉罩置入反应的EC50,0.8 μg/kg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者使用麻黄碱升压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骨科手术患者66例,年龄20~60岁,体重50~75kg,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D1组和D2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泵注右美托咪定0.4和0.8μg/kg,10min后均改为0.4μ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在喉罩置入5min后,所有患者均给予麻黄碱0.1mg/kg。记录入室后(T0)、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喉罩插入后(T3)、给予麻黄碱时(T4)的HR和SBP、DBP,及给予麻黄碱后10min内的BP和HR最大值(Tmax)及达到最大值时的时间(TBP和THR),以Tmax与T4值的差值(SBP、DBP和HR)表示给予麻黄碱后患者BP升高和HR加快的幅度。结果 D1组和D2组TBP明显短于C组(P0.05)。三组患者T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组和D2组的SBP、DB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C组(P0.05),且D2组SBP、DBP明显低于D1组(P0.05)。结论全麻患者辅用右美托咪定时增强麻黄碱的升压效应和加快起效时间,0.8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升压效应强于0.4μg/kg。  相似文献   

14.
右美托咪定(DEX)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兼具有镇静、镇痛作用、且无呼吸抑制,近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证明,右美托咪定在达到并维持足够的镇静水平的同时,具有独特的易于唤醒的特点,同时可减少其他镇静药物的用量。右美托咪定诱导的镇静类似于非快速动眼睡眠,故可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免疫系统恢复。右美托咪定的镇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有封顶效应。右美托咪定和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还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有效预防阿片类药物过量所致的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有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但也可以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右美托咪定还可降低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用于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撤药反应,同时可以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右美托咪定和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骶管阻滞,提供足够的镇痛作用同时,显著延长骶管阻滞时间。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右美托咪定不抑制体感诱发电位,不影响术中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由于右美托咪定独特的无呼吸抑制的显著特点,在众多需要保持患者自主呼吸的临床麻醉应用中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总之,右美托咪定这些特性将使得其在未来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CAS的无症状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111例,男75例,女36例,年龄≥65岁,BMI 18~32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55)和对照组(C组,n=56)。D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2~0.5μg/kg,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输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1~0.2μg·kg-1·h-1;C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两组麻醉方案及术中用药方案相同。记录麻醉诱导前15 min(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支架置入前5 min(T2)、支架置入后5 min(T3)、气管拔管后5 min(T4)的MAP和HR。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呼吸抑制(SpO2<90%)、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致患者意识消失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Ce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P组)、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1组)、中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2组)和高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3组),每组16例。麻醉诱导时分别以0、0.4、0.6和0.8ng/ml的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15min,然后以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e)1.0μg/ml靶控输注丙泊酚。每次待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与靶浓度平衡时以0.2μg/ml逐步升高丙泊酚的靶浓度,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和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Ce50及其95%CI,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D1、D2和D3组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50及其95%CI分别为2.30(2.24~2.36)、1.92(1.87~1.96)、1.60(1.55~1.65)和1.41(1.35~1.45)μg/ml。丙泊酚致意识消失的效应室浓度与右美托咪定的血浆靶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84,P0.01)。与P、D1和D2组比较,D3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随着右美托咪定血浆靶浓度的升高,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_(50)逐渐降低。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0.4或0.6ng/ml能明显降低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50,心动过缓发生率较低,适合辅助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熵指数指导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及依托咪酯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且需术中唤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20例。手术过程中调整右美托咪定、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的泵注剂量使反应熵(RE)维持在40~60。记录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唤醒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P、E两组(P0.05);D组唤醒质量明显优于P、E两组(P0.05),P组唤醒质量明显优于E组(P0.05)。D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E两组(P0.05)。结论在熵指数指导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均是安全且有效的,但右美托咪定的唤醒质量最高,唤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6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基于诱导基础,对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完毕后术中对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对照组患者基于诱导基础,给予与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各个时段收缩压、心率与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手术时间方面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气管插管后5分钟收缩压、心率方面,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在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方面,观察组气管插管5分钟、瘤体分离时、手术结束时3个阶段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颅脑肿瘤手术中对右美托咪定加以应用,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促进患者脑供氧状态的改变,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预防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90例,年龄1~7岁,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丙泊酚诱导后带入手术间,分别经双侧鼻孔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S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D0.5组)和1μg/kg(Dl.0组)各0.5ml,七氟烷吸入麻醉下插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手术结束时停用七氟烷。记录入手术间时(T_0)、插入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手术结束时(T_3)、拔出喉罩时(T_4)、苏醒时(T_5)、出PACU时(T_6)各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并记录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等。结果与S组比较,D0.5组和D1.0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显著降低(P0.05),D1.0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3组PACU停留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5μg/kg和1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1μg/kg效果优于0.5μg/kg,但苏醒时间会延长。  相似文献   

20.
<正>对经鼻清醒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awake fibreoptic intubation, AFOI)的患者进行保留自主呼吸的镇静,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目前临床上进行清醒气管插管辅助镇静用药主要包括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等[1]。丙泊酚有明显的循环、呼吸抑制以及注射痛,而咪达唑仑起效时间、作用时间较长。右美托咪定可以达到不抑制自主呼吸的理想镇静水平,被广泛用于清醒气管插管[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