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论述了黑龙江流域满族先民对黑龙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如何加强并优化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服务于广大群众、服务于社会发展,这是博物馆工作者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博物馆优化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探究提出若干具体的优化路径,旨在助力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体现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如何加强并优化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服务于广大群众、服务于社会发展,这是博物馆工作者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博物馆优化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探究提出若干具体的优化路径,旨在助力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体现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的传统瑰宝都存放在博物馆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经过历史发展后的结晶,汇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风雨的精髓。博物馆的工作者以保护文物为自己的天职,这些文物就是我们国家伟大历史的见证,国家的文化保护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工作,就是现阶段博物馆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可以把文物展现在大众的面前。本文就对我们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展开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关于这些问题实施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悠久,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博物馆内不仅汇集了多方力量,更是让博物馆成为文化弘扬以及传承的主要阵地。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目的,其次阐述了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的传统瑰宝都存放在博物馆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经过历史发展后的结晶,汇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风雨的精髓.博物馆的工作者以保护文物为自己的天职,这些文物就是我们国家伟大历史的见证,国家的文化保护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工作,就是现阶段博物馆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可以把文物展现在大众的面前.本文就对我们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展开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关于这些问题实施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物保护是一项极为系统、负责且专业的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关注,地方文化局以及各类型博物馆也充当着实际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主体。通过对现阶段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文物保护共组开展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具体问题,部分主体对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意义与要求缺乏完整的认识。本文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意义与要求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博物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不仅能够让珍贵文物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而且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也有积极帮助。本文首先概述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经费投入不够、保护方法单一、文物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随后结合工作实践,分别从加强经费保障、重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搭建文物管理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最后介绍了近年来文物保护领域常用的激光3D修复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新时期博物馆发挥技术优势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于艺术、历史等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走进博物馆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使得博物馆文物保护、安全保卫、消防管控的压力迅速上升,对博物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指出了当前博物馆安全监测和应急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整合博物馆安全监测和应急指挥体系的意义,提出了博物馆安全监测与应急指挥体系构建的策略,为博物馆做好安全服务与应急处置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物大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很多著名文物古迹。博物馆是保存文物最重要的场所,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来说,其核心任务就是保护文物的安全,这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保护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本文通过阐述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旨在促进我国文物保护公共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李海艳 《中国民族博览》2020,(3):220-221,246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物大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很多著名文物古迹。博物馆是保存文物最重要的场所,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来说,其核心任务就是保护文物的安全,这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保护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本文通过阐述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旨在促进我国文物保护公共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抢救黑龙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出该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全力以赴地抢救、挖掘.最后提出抢救黑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展示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旨在研究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结合龙岩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分析文物数字化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研究文物资源保护、藏品管理系统建设、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等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文物作为非常重要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带有一定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不仅仅是我国各个时期历史特点的重要表现,也对我们研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有着借鉴作用,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享受。所以,必须重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的无价之宝,做好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播我国文化思想。在现代社会,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如何提升文物保护的安全性,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是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文明古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文物作为非常重要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遗留下来的带有一定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不仅是我国各个时期历史特点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对我们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有着借鉴作用,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享受。所以,必须重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的无价之宝,做好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播我国文化思想。在现代社会,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如何提升文物保护的安全性,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是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物是我国历史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博物馆是这些民俗文物保护的基本载体。确保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规范,不仅有助于传统工艺文化的有效传承,更对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和审美水平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民俗文物保护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当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策略。期望有利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升,继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物是我国历史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博物馆是这些民俗文物保护的基本载体。确保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规范,不仅有助于传统工艺文化的有效传承,更对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和审美水平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民俗文物保护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当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策略。期望有利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升,继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物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更长久地保留下去对于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文物预防性保护已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开展为例,简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方面取得的技术提升,旨在为其他文博单位的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和文物考古工作队于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哈尔滨召开了黑龙江古代民族起源和早期鲜卑文化问题学术讨论会。东北三省及北京、内蒙等地十二个单位的二十四名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并向会议提供了二十七篇论文。 与会同志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探讨了黑龙江古代民族的起源问题。一种意见认为黑龙江流域的远古民族是从长江、黄河流域过来的,与长江、黄河流域的远古民族属于同一种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抢救黑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紧迫性、艰巨性,抢救该省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抢救黑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抢救黑土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