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他的特点是将复调织体与丰富的和声织体紧密结合起来。虽然巴赫的作品中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器乐作曲家。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巴赫所创作的《d小调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器乐合奏乐中产生的一种大型合奏的新体裁,它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体裁。其意义在于可用音乐体现巴洛克时代开始注意的对比、竞争的原则。协奏曲这一体裁中有一个分类为"大协奏曲",是以一组独奏乐器(一般是两把小提琴或两把小提琴加一把大提琴)与整个乐队相竞奏。在古典乐派时期,使  相似文献   

2.
吕利和拉莫都是巴洛克时期法国歌剧的重要作曲家,他们的作品都为法国歌剧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吕利是巴洛克初期法国歌剧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而拉莫是巴洛克晚期法国歌剧作曲家的代表,他虽然继承了吕利歌剧的很多传统,但也有很多创新之处,与吕利的格局貌似而神不同。所以,本文从他们歌剧风格的相似和相异之处论述,以期更加深入了解法国歌剧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宫廷管风琴师、羽管键琴师,受宗教传统和早年的神学教育的影响,其创作以宗教作品为主。创作体裁广泛包括管风琴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散曲等;作品体现出其浓郁的宗教情结及崇高的艺术思想,创作活动和创作观点共同体现出巴赫宗教艺术创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音乐风格的把握在钢琴演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钢琴演奏风格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为:巴洛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以及印象主义风格时期。不同时期的风格旨趣各异,所要求的演奏技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分别把握,通过演奏来表达曲作者的心灵或者演奏者自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莫扎特奏鸣曲KV·330创作前后的陈述,通过对莫扎特创作钢琴奏鸣曲三个时期的详尽概述,阐明了作者创作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和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的创作风格横跨古典和浪漫两个时期。早期的奏鸣曲虽然具有古典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也显示出他的求变之意。OP.10,No.3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在结构、织体、动机的构造与运用上都具有强烈的独特性,与传统古典时期的古典奏鸣曲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钢琴弹奏中装饰音的历史演进为线索,详细阐述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和现代音乐的装饰音的主要作用和特点,并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的装饰音类型、弹奏方法和触键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细致比对,为演奏者更准确的把握各时期的装饰音的风格及技术要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钢琴前奏曲是一种抒情性器乐独奏小品,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起初是由管风琴作为一种"开场白"式的即兴演奏,前奏曲的曲式结构相对简单,但其主题、和声、织体的运用却十分复杂和富有技巧性。在复调音乐创作领域,巴洛克音乐时期和古典音乐时期所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形式的作品堪称经典;在主调音乐创作领域,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斯柯里亚宾和德彪西等人将前奏曲的创作和演奏推向了顶峰;在钢琴演奏技艺领域,人们也通过前奏曲来了解和观察键盘乐器的演奏技艺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1720年,鲁德维克·迪·朱斯蒂尼为第一架新式钢琴创作了12首奏鸣曲,被后人认为这是第一部出版的钢琴作品,可见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从巴洛克时期到19世纪的钢琴奏鸣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创作历经近百年的挫折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形成了具有多种风格、多种体裁的钢琴曲库,包括改编作品、原创作品及大型协奏性作品等。作品中始终呈现着"民族化"的旋律风格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后,筝乐出现了空前繁荣发展的景象.各地流派各具特色,并逐渐发展和融合.在这个特定的艺术时期,王中山先生经历了它独有的学筝经历,从本土的传统筝艺的扎根,历经古筝新技法的兴起的大潮流,到专业院校的定型;从为人徒,到为人师,从学习借鉴,到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出具有自己独到气质的作品.而他的作品更是能够体现出这种扎根传统又立足现代潮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包括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等等,为钢琴这件当时的新式键盘乐器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贝多芬的第53号《C大调钢琴奏鸣曲》属于他创作中期的优秀作品,创作于1803年,1804年完稿。这是贝多芬献给他波恩时期的一位庇护者和朋友以及优秀的音乐家——华尔斯坦伯爵的,也被称为《华尔斯坦奏鸣曲》。其中体现了诸多贝多芬在钢琴上的独创性。本人在文中试图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特征与音乐风格以及对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等方面入手,从全面、细致、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演奏技法进行分析、阐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是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巨匠,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音乐财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5.
在合唱的学习与排练中,接触到一首作品,必须首先要了解它的创作时代背景,作品风格,创作由来,以及如何进行艺术处理的大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现代音乐中,音乐愈来愈趋向于无调式音乐,繁多的主题以及主题变化让我们觉得繁琐、复杂,回看音乐的历史,在巴洛克时期,一个简单的主题演化了一部作品,所有发展都是由这一个主题反复变奏而产生,这就是恰空,一个源于西班牙古老的舞曲。俄罗斯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弗雷德里克?利普斯先生将把巴赫的杰作——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恰空》舞曲改编成为自由低音手风琴曲。本文从键盘乐器出发,对《恰空舞曲》在演奏艺术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家卫的很多作品都是自编自导的,这样最能贯彻他的直觉感悟,所以他能够成为最有个性最有哲学感觉的思想家型的导演.王家卫的电影既属于60年代又属于90年代."属于60年代"当然不止是那种电影故事的时代背景,或者是作品呈现的时代氛围,而是一种基本情调的系连.一个底子,一个终极回归的方向,<阿飞正传>正面揭露了这张底牌,<花样年华>则在光影与音声的讲究安排中,企图更纯粹的呈现这个底子."属于90年代"大抵跟何时建立他的创作风格,以及这种风格带有哪个时代特性相关.大家都习惯用后现代去为王氏作品标签--摇晃的镜头,碎片般的叙事,拼贴和半随意的创作方式,大量罐头音乐的使用,自我封闭式的独白……观众不难为这些找到90年代的对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开篇介绍了巴赫的生平极其作品,粗略的解释了何谓平均律,以及前奏曲、赋格曲的含义.而后通过对巴赫平均律钢琴作品个别实例的分析,得出其在音乐四大要素--和声、织体、节奏及曲式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钢琴艺术的近百年历史中,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钢琴艺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它作为一种文化亦经历了从应对到普及的心路历程.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的资料梳理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进程,期待本土和外来的作曲家们共同努力,在"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创作中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爵士钢琴同中国音乐实践相结合、开辟中国风格爵士钢琴创作的民族化之路。其作品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大胆追求中国民族化风格,模仿民族乐器音响;尝试用爵士乐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相结合,丰富其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