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新建己二胺装置中第一脱氢塔分离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使己二胺装王整体负荷达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大己二胺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运用PRO/Ⅱ流程模拟系统,在分析PRO/Ⅱ系统提供的多元物系的物性基础上,采用改进后的Wilson方程,对己二胺精馏工序生产装置进行模拟分析,与生产实际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正确;对扩产后的装置进行模拟计算,为己二胺生产装置的扩产改造提供依据;对己二胺精馏工序进行了水力学计算,确定了改造方案。投产后的生产结果表明,己二胺的生产能力达到了50kt/a。  相似文献   

3.
急冷骨架镍催化剂的活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急冷骨架镍合金(Ni-Al—X)的活化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己二腈加氢制己二胺为探针反应物,采用高压反应釜进行间歇反应评价和磁稳定床连续加氢装置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反应评价的转化率高达l00%,己二胺选择性可达95%-l00%;应用于磁稳定床连续加氢装置中,单程转化率可达98.0%,己二胺选择性可达66.5%。Ni—A1—X催化剂是己二腈加氢的优良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4月20日,诚志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签署协议,将合作开发全新的煤基己二腈技术。拟先期建成3 000 t/a工程示范装置,在此基础上,完成更大规模工艺技术开发,形成工业化工艺技术包,建设工业示范装置。己二腈主要用于制备尼龙66的中间体己二胺,因其技术壁垒及投资门槛较高,目前其产品和生产技术均被国外公司垄断,造成我国"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产业链结构严重失衡。我国是全球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己二胺生产废水中1,6-己二胺、顺式1,2-环己二胺、反式1,2-环己二胺等化合物含量的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优化了色谱分析条件,绘制了标准曲线,并对实际试样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6-己二胺、顺式1,2-环己二胺、反式1,2-环己二胺含量分别在1.14~228.40,2.02~201.5,2.13~193.64 mg/L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R2分别为0.998 9,0.999 1,0.999 5,方法的检出限在0.33~0.61 mg/L范围内,定量限在1.10~2.03 mg/L范围内;实际试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5.1%~105.6%,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1%(n=6)。该方法高效灵敏,是一种测定己二胺生产废水中主要有机胺的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顾约伦 《高桥石化》2007,22(5):55-55
Invista公司宣称已经与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签署投资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意向书,将在SCIP新建一套己二腈(ADN)和一套己二胺(HMD)装置。这是Invista公司去年宣布为满足亚洲地区对AND、HMD和尼龙66聚合物及专用的中间化学品而建造采用最新技术装置计划中的一部分。这套新的世界级规模的联合装置将采用Invista专有的从丁二烯出发的AND生产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英威达公司于2016年4月18日表示,它已经开始在上海投产21.5万吨/年己二胺(HMDA)装置,作为2007年首次公布的投资为10亿美元尼龙-6,6项目的一部分,但受经济低迷推迟到2014年。英威达公司预计,在同一生产基地现正在建设中的15万吨/年尼龙-6,6装置将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  相似文献   

8.
1,6-己二腈/1,6-己二胺合成技术为我国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合成1,6-己二腈/1,6-己二胺的技术进展,比较了1,4-丁二烯氢氰化法、丙烯腈电解二聚法、1,6-己二酸氨化脱水法和1,6-己二醇氨化法四种合成技术路线,分析了国内外工业现状。国内很多企业布局了1,6-己二腈/1,6-己二胺产业化,多条技术路线研发和产业化齐头并进,但产业水平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9.
水基钻井液中常加入大量的表面水化抑制剂,却未能有效提高井壁稳定性,造成钻井成本高、回收处理难、环境污染大等问题。因而提出小分子表面水化抑制剂能否有效进入地层这一问题。以抑制效果佳且分子量最低的表面水化抑制剂己二胺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及线性膨胀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泥饼对己二胺的阻挡作用以及滤液的抑制性变化。结果表明,泥饼对抑制剂的阻挡作用不可忽略,45%数90%己二胺不能有效进入地层,己二胺钻井液滤液对岩心水化膨胀的抑制性明显降低,泥饼对抑制剂存在吸附与束缚作用,诠释了现场加入过量抑制剂而不能有效提高井壁稳定性这一问题。图10参20  相似文献   

10.
对己二胺焦油及其有关产品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赵学战  陈光进  弓大为  傅超  贺馨悦 《海洋石油》2022,42(1):90-94, 107
为确定水下井口的抗弯能力,通过对影响水下井口弯矩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有限元敏感性分析,获取各种因素对井口弯矩能力影响的规律,进而提取出各因素对弯矩能力影响的保守值,并把各保守值作为弯矩能力确定计算的输入,最后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出水下井口的最终弯矩能力。结果显示,在刚性锁紧预紧力作用下,水下井口的抗弯能力可达到5.89 Mft·lbf,与国际主流水下井口厂商的抗弯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2.
水淹衰竭型地下储气库的达容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淹衰竭型地下储气库库容动态变化过程中的驱水达容规律具有复杂性和普遍性,是研究地下储气库达到设计库容时间及最终能达到库容量的重要依据。为此,以大港地下储气库群5个投产运行多年的水淹衰竭型地下储气库为例,通过含水岩心气驱扩容室内实验,揭示了地下储气库的达容规律:①地下储气库库容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最终趋于最大库容量;②地下储气库投产初期库容增速快,后期增速变缓;③地下储气库地下垫气量与工作气量呈正增长关系,但增长不同步。进而总结出了影响地下储气库达容的主要因素:地下储气库的构造特征、储层物性、注采能力、水体分布以及扩容方式。  相似文献   

13.
页岩吸附气和煤层吸附气都是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该资源的评价依赖于在不同压力下等温累积吸附量的计算和等温饱和吸附量的确定。不同压力下的等温累积吸附量,需要通过吸附仪的测试资料,利用有关的计算方法求得。基于1976年Adamson(阿达姆森)提出的固相对气相吸附质量的关系式是不确定的,因此,1998年Donohue和Aranovich引用Adamson的吸附关系式,并提出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及其关系式也是不正确的。周理等于2000年发表的文章,确认和引用了Donohue和Aranovich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及其关系式同样是不正确的。在2015至2018年间,俞凌杰等沿用周理等的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关系式,发表了多篇论文。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是两个缺少物理定义和使用价值的伪名词,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也是不正确的。利用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的关系式根本得不到等温吸附量、等温累积吸附量和等温饱和吸附量。  相似文献   

14.
表层导管是深水钻井水下井口的主要持力结构,水下井口失稳、下沉等复杂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表层导管承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经济高效地提高表层导管承载力是深水钻井工程研究并关注的重点。采用膨胀式导管方法来提高表层导管的承载力,能够实现不改变常规深水喷射法安装表层导管的工艺。表层导管喷射安装到海底设计深度后,膨胀材料发生膨胀实现增加表层导管与海底土接触的表面积,进而提高表层导管侧向摩擦力和水下井口承载力。基于深水钻井水下井口主要结构组成,通过建立深水钻井水下井口承载力计算模型,分析了表层导管尺寸与井口承载力相互关系,揭示了膨胀式表层导管外表面积与水下井口承载力呈线性变化规律,得出了膨胀材料厚度与水下井口承载力之间的计算模型;提出了膨胀材料采用分段式结构可以提高膨胀导管承载力,分析了膨胀材料分段数量、覆盖面积、膨胀厚度对表层导管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在相同覆盖面积条件下随着分段数量增加表层导管承载力呈线性增加,随着膨胀厚度增加承载力呈线性增加。通过中国南海现场3口深水井的应用试验,建立的钻井水下井口承载力计算模型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的误差约为5 % 。  相似文献   

15.
饶阳凹陷复杂砂岩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饶阳凹陷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原油黏度差异大,异常高压普遍发育,简单的产能预测模型难以满足测井精细评价的需要。基于生产测试数据和油-水两相渗流理论,深入分析了储层物性、原油黏度及饱和度、地层压力等对产能的影响,建立了压力校正的变黏度产能测井评价方法,实现了油、水产能的有效分离,为储量评价、施工方案设计等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储层的渗透性对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油、水产量与渗透率成正比;原油产量与原油黏度成反比,在稠油层中影响更为明显,对水的产量影响较小;储层的异常高压也是影响产能的特殊因素,异常高压层油、水产能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16.
对环氧乙烷的国内外市场进行了分析,包括产能、需求、进出口和近期扩能动向等;对环氧乙烷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高演化泥岩的封闭性、盖层厚度与封闭能力的关系、盖层的微观封闭机制以及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定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高演化泥岩只要在后期构造改造过程中没有遭受破坏,同样可以具有优质的封闭性能.盖层封闭天然气的气柱高度与盖层厚度密切相关.物性封闭是盖层最普遍的封闭机理,烃浓度封闭不具普遍性.泥质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可以分建造阶段和改造阶段分别进行定量恢复,建造阶段采用孔隙度-排替压力史法,抬升剥蚀改造阶段采用渗透率-排替压力史法和/或超固结比史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确定断裂的封闭性,在对断层岩形成过程及封闭性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断层岩开始压实成岩时间和封闭能力形成时间把断层岩封闭性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压实不封闭阶段,时间从断裂停止活动至断层岩开始压实成岩;(2)成岩弱封闭阶段,时间从断层岩开始压实成岩至封闭能力形成;(3)成岩强封闭阶段,时间从断层岩封闭能力形成至现今。由此建立了一套断层岩封闭性演化阶段的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以确定该构造内的f_1、f_2、f_3这3条断裂在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断层岩中的封闭性演化阶段。结果表明:(1)f_1断裂在东三段断层岩封闭性演化目前处于第1封闭性演化阶段,即压实不封闭阶段,不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2)f_2、f_3断裂在东三段断层岩封闭性演化目前均处于第3封闭性演化阶段,即成岩强封闭阶段,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结论认为:该方法确定的结果与目前该构造f_1、f_2、f_3断裂两侧东三段已发现的油气分布规律相吻合,表明采用该方法来确定断层岩封闭性演化阶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5A molecular sieves are widely used as adsorbents for separating n-paraffins from their isomers. An inert-component method is designed for determining the absolut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5A molecular sieves accurately. The tota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paraffin in binary solution on 5A molecular sieves includes two parts: the wetting capacity and absolute adsorption capacity. An inert component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etting capacity, and the absolute capacity is then the gap of the total capacity and the wetting capacity. The absolut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n-hexane, n-heptane, and n-octane on 5A molecular sieves are therefore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at 298 K, which are 0.108, 0.107, and 0.111 g/g, respectively. 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better accuracy compared to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reported. Based on the inert-component method for the absolut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liquid-phas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n-hexane, n-heptane, and n-octane on 5A zeolite at 298 K are obtained and fitted with the Langmuir model.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导管架平台在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时未考虑构件直线度缺陷对结果的影响问题,采用非线性逐步倒塌的分析方法研究构件不同直线度对导管架平台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根据直线度公式建立不同构件直线度导管架平台有限元模型,考虑导管架平台环境载荷作用,采用非线性倒塌分析方法计算导管架平台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导管架平台在45°方向强度储备能力最差,构件不直度使其极限承载力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