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后,两组上肢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康复前,且研究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4.86±6.22)分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27.79±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49±2.45)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52.97±4.51)分、生活质量评分(92.85±5.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17±7.55)、(21.38±4.38)、(15.18±2.31)、(139.61±6.63)、(84.4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实施良肢位摆放,可明显减少偏瘫侧肢体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81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及床边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49例,显效率为60.49%,有效24例,有效率为29.63%,总有效率为90.12%;对照组显效32例,显效率为39.51%,有效25例,有效率为30.86%,总有效率70.3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对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重良肢位的正确摆放。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总的康复训练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的康复训练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对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大,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独立能力,缩短训练时间,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早期多次应用良肢位摆放进行护理的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护理后期才少次应用良肢位摆放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尽早的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保持患者身体血液循环顺畅,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护理组(6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一样。观察护理组给予系统的患肢肢体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方式锻炼。结果通过早期康复系统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系统训练可明显减少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取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每组54例。比较2组间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自我效能(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生活自理能力(扩展Barthel指数量表)。结果 干预后,2组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P<0.05),2组肢体功能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增强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菊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14-11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评估,训练组从保持良肢体位、被动活动、主动锻炼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ADL)等方面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结果:在康复护理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自理能力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训练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的有效率达95%,对照组为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59-36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良肢位摆放、康复锻炼、按摩、心理护理等,结果判定采用Fugl Meyer(FMA)评定方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Barthel(MBI)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5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中西医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介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以简式FMA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定。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康复组患者继发性损伤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偏瘫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缩短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能达到尽可能多的自理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到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观察组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590-59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贯穿住院全过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肩关节脱位、肩疼痛、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10%、7%、10%,与对照组的30%、45%、42.5%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的摆放能有效预防肩关节脱位、肩疼痛、肩手综合征等偏瘫肢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为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12.
神经促通技术对老年急性脑卒中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248-249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促通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神经促通治疗。采用Bnrstrom6级运动功能评价法和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是神经促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炜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141-142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指导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神经内科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对两组患者术入院前以及入院后3~6个月进行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恢复效果,但观察组恢复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指导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自制带警示标识的偏瘫病员服(申请国家专利)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应用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无警示标识的普通病员服,观察组给予自制带警示标识的偏瘫病员服,收集对比2组患肢误操作率、识别偏瘫肢体时间、良肢位摆放依从率和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患肢误操作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识别偏瘫肢体时间[(1.04±0.18)s]短于对照组[(6.17±0.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良肢位摆放依从率(92.86%)、正确率(94.44%)高于对照组(78.41%、9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带警示标识的偏瘫病员服对医护患均做出标识提示及警示,降低患肢误操作率,缩短偏瘫患肢识别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良肢位摆放依从率和正确率,提高诊疗效率及护理安全管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肢运动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试验组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基础上采用下肢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和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本体促进技术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强调进行心理康复治疗。4次/周,30~50min/次。对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RSD、HAMA、Barthel指数评定、Brunnstrum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干预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有效减少病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最大限度地减轻偏瘫患者后遗症和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7月在内科住院的114例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出院时患者MESSS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的得分(P<0.01),Fugl-Meyer评定结果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出院后分别于第3、6个月后随访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均明显改善。结论护士在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正确的运用康复训练技术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心理适应能力,提高瘫痪肢体康复水平,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好转和提高;康复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急性期(发病1~3d)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后,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12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内实施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于不同时间开始实施功能锻炼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上肢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在发病急性期实施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患者的偏瘫肢体的肌力和改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防治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对170例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5例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85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患者入院早期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21例,对照组发生58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能有效防治关节挛缩,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