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透析方法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血液透析(HD)中低血压非常常见,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比较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哪个更优。方法:12例血液透析中常发生低血压的患纳入观察对象。四种不同的透析方法①高钠透析:透析治疗前4小时用高钠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150mmol/L),结束前半小时钠浓度调至135mmol/L。②单纯超滤 HD:透析开始前30分钟单纯超滤,以后4小时透析。③低温透析:整个透析中透析液温度调至34.5℃—35.5℃。④低温透析 高钠透析。结果:四种透析方式的透析效能并无差异,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低温 高钠透析对于稳定血压均明显优于标准透析(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温度37℃)组。单纯超滤 HD并不能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反复发生低血压的透析患临床首选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低温 高钠透析。透析间期增重大于2.8k8的透析患,单纯超滤 HD并不能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白雄霞  刘贵娥 《家庭护士》2009,7(10):872-872
[目的]观察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35.0 ℃~35.5 ℃),可调钠(起始透析液钠浓度143 mmol/L~145 mmol/L,曲线超滤配合高钠时高超滤量,低钠时血压保持平稳).[结果] 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的最低血压明显高于常温普通透析,且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明显降低病人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及肌肉痉挛的发生频率.[结论]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改善透析低血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薇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8):714-715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法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方法32例血液透析中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4种不同的透析方法:①高钠透析:透析治疗最初4h内用高钠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150mmol/L),结束前0.5h钠浓度调至135mmol/L。②单纯超滤+血液透析:透析最初30min单纯超滤,以后4h透析。③低温透析:整个透析过程中透析液温度调至34.5—35.5℃。④低温透析+高钠透析。结果4种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并无差异,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低温+高钠透析对于稳定血压明显优于标准透析(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温度37℃)组。单纯超滤+血液透析并不能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反复发生低血压的透析患者临床首选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低温+高钠透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2.8kg的透析患者单纯超滤+血液透析并不能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32例在血液净化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有低血压倾向且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kg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患者行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患者行标准透析.比较2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例次、透析中的血压和透析结束时的脱水量.结果 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结束前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透析结束时实际脱水量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减少护理工作量,节约医疗成本,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亚南  孙蕊 《护理学报》2009,16(17):35-37
目的 探讨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对患者透析致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连续4次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2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温常规透析模式;观察组给予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患者的血压变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体温变化、超滤量及血钠浓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透析过程中最低血压值为(102.05±5.88)/(64.10±4.63)mmHg(1 mmHg=0.133 kPa),较对照组最低血压值(89.00±4.81)/(57.20±4.91)mmHg有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血压、肌肉抽搐、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两组超滤量、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温透析过程中较透析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照组透析过程中体温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较常规常温透析模式能有效维持透析血压,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升高,同时可达到常规透析时的超滤量与钠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低温透析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利用低温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方法;选择18例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在常规透析和低温透析时的血压及超滤量变化。结果:采用低温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发生低血压时的超滤量相对较多。结论:低温透析是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低温透析对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低温透析液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我院规律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SH)的15名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8-10次的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5℃),观察透析前和透析开始后每小时的动脉血路的温度(反映患者体温)、相对血容量(RBV)、血压、心率、超滤量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共进行常温透析149次和低温透析151次。随着透析的进行,两组的RBV逐渐下降,出现低血压时的RBV分别为78%(低温组)和80%(常温组)。与常温组比较低温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25.2%,39.6%,P=0.002),发生低血压的时间明显晚(3.93±0.49)小时,(3.66±0.73)小时,(P=0.038),低血压发生时的超滤量明显多(3500.21±843.10,3157.28±729.50,P=0.035)。RBV和心率两组无差异。但二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均逐渐升高,常温组始终明显高于低温组。结论 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能明显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减少透析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避免这种温度的升高可望进一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可调钠透析联合低温透析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0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可调钠透析配合超滤曲线并采用低温透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透析模式及正常温度的透析液,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试验组为5.6%,低于对照组的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调钠透析联合低温透析模式能有效地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在防治高危患者透析低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25 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别进行10 次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可调钠透析、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观察比较3 种方法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值、超滤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透析中、透析后,3 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超滤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温可调钠法、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优于常温常规法;低温可调钠法、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常规法(P<0.001);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患者的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温可调钠法和常温常规法(P<0.001).结论 低温可调钠透析、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但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更安全,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且温度可安全控制至35~34℃,明显减少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痛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氯、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温联合钠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 26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钠曲线透析、低温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每一患者均行3种透析模式的单盲交叉治疗,连续治疗8次.分析治疗期间患者体质量、血压、肾功能、电解质等的变化,以及自觉症状等.结果 在联合透析模式患者头晕出汗、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模式(χ2分别为8.980,11.160,7.100,P<0.05).方差结果分析,除联合模式对舒张压无影响外(F =2.08,>0.05),其它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F值10.240~26.640,P<0.01).相比其它2种模式,低温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相对较大.透析后血钠在钠曲线和联合透析模式时略有增高,低温模式透析后血钠明显低于联合模式(t=2.360,P<0.05). 结论 低温联合钠曲线模式对患者透析中的血压影响小,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且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温对人工肾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8/12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完成。选择2004-11/2006-12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人工肾透析的患者20例,患者均采用两种不同温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即低温透析(35.0℃)与常温透析(37.0℃),透析后达干体质量。透析前患者休息15min后测量血压、心率,透析进行过程中每30min测血压、心率及超滤量。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透析前及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及超滤量,并观察患者低血压时有无不适症状。透析剂量3次/周,4h/次。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共行低温透析160次,常温透析160次。①低温透析前后患者的心率无明显改变,常温透析时心率较透析前略升高(86.5±6.9,75.6±8.2)次/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所降低;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时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78.4±7.1)次/min(P<0.05)],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升高(P<0.05),超滤量明显升高(P<0.05)。②低温透析时低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透析(10%,91%,P<0.05)。结论: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时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血管功能比较稳定。低温是降低人工肾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选择经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3个月,测量患者的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血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均无明显差别,而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可以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对改善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30%,透析低血压常使患者难以达到千体重,严重者需中途停止单次透析,导致透析充分性降低和超滤困难,引起众多心血管事件,从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的,透析时容量的变化,透析液中的缓冲液的作用,渗透压和电解质的改变,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以及患者交感神经反应性,心脏功能以及透析前的容量状况均起了重要作用,但超滤引起的血管内容量减少可能是关键。针对低血压发生的机制,近年来国际上采用可调钠透析,明显降低了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低温透析液可增加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从而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常规常温透析对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比较.方法 选择高龄老年患者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每个患者分别接受标准透析、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每种方案为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 3种透析方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可调钠血液透析、低温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高龄老年患者,可选用低温血液透析或可调钠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常规常温透析对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比较。方法选择高龄老年患者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每个患者分别接受标准透析、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每种方案为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3种透析方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可调钠血液透析、低温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高龄老年患者,可选用低温血液透析或可调钠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对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规律性血液透析连续4次透析中出现低血压反应≥2次的老年患者1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标准透析、低温可调钠透析,每种模式为期4周,透析次数均为12次.监测透析前后体温、心率、血压,透析过程中每30 min监测患者血压、心率1次,并记录低血压发生次数、伴随症状及所需的护理干预.结果 低温可调钠透析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次数显著低于标准透析组(P<0.01),低温可调钠透析组透析中及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标准透析组(P<0.05).结论 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地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controllable sodium dialysis to hypopiesia of older patients in dialysis. Methods A tatol of 10 older patient who had more than two hypopiesia in continuous 4 dialysis were selected, and the own control was used.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controllable sodium dialysis or the standard dialysis were used for each patient,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for dialysis was 12, and the time for each model was 4 weeks. The temperatur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monitored before and after dialysi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for hypopiesia and intervention of nurse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ratio of hypopiesia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for intervention of nurse in low temperature and controllable sodium dialysis group were lower ( P < 0. 01 ), and the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in low temperature and controllable sodium dialysis group were higher among or after dialysis ( P < 0. 05 ). Conclusions The ratio of hypopiesia is controlled effectively, and the toleration to dialysis is raised by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controllable sodium dialysis, so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controllable sodium dialysi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低温及低温可调钠三种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高危患者中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20例,均为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全伴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常规透析、低温加可调钠透析三种透析模式,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比较透析时出现低血压及低血压症状出现的例次数。结果常温常规组(A组),低温常规组(B组)和低温可调钠组(C组)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0.5%,15.5%及7%,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高危患者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恒定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传统透析方法)与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对血液透析病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对本院反复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30例,分别采用传统透析方法(对照组)与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实验组)两种模式各进行血液透析各30次,观察病人透析后血压、脱水量、相对血容量下降值(ΔBV)、血浆钠浓度、红细胞压积(HCT)增加值、尿素氮下降率(URR)等变化情况。结果与传统透析组比较,指数衰减钠及超滤速度模式组透析中血压下降、ΔBV、HCT增加值、护理干预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脱水量、URR高于传统透析方法(均P<0.05),但两组透析后血浆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透析模式可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了透析并发症,增加了病人的透析耐受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