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将丙烯酰氯和5-邻丙烯酰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I)相连合成了5-邻丙烯酰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Ⅱ),在引发剂作用下,Ⅱ进一步聚合,生成聚5-邻丙烯酰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Ⅲ),同时还合成了单体和聚合物的钴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可见吸收光谱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在卟啉的苯环上接上4~30个碳的长链,则其光电化学性能增强,并成为性能良好的充电导膜材料及照相感光材料。为此,本文合成了5-(p-十六烷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Ⅱ)和5-(p-十六羰酰氧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Ⅲ),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型卟啉衍生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顺  谷永红 《有机化学》2009,29(11):1762-1767
以合成的[5-(4-溴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为底物,通Stille偶联的方法合成5-(4’-氨基-4-联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5-(4’-氨基-4-联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配合物以及[5- (4’-甲硫基-4-联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配合物。并用Uv,‘H NMR, IR, Ms, Fs等表征确证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对以上部分产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型卟啉-席夫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吡咯、取代苯甲醛等为原料合成了5-(对-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铜(Ⅱ)/锌(Ⅱ)配合物和5-[对-(4-硝基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铜(Ⅱ)/锌(Ⅱ)配合物. 通过FTIR, UV-Vis, 1H NMR, FAB-MS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及热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配合物的最大发光波长为600 nm, 位于可见光中的红光区; 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70 ℃.  相似文献   

5.
5-(对-β-D-葡萄糖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玉民  李早英 《合成化学》2006,14(4):408-409,412
以1-溴-2,3,4,6-O-乙酰基-β-D-葡萄糖和5-(对-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原料,制备了5-(对-β-D-葡萄糖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其结构经UV,1H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6.
崔玉民  范少华 《合成化学》2005,13(5):516-517
以氯乙醇和5-(对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5-(对羟乙基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其结构经UV-Vis,1^H NMR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7.
王树军 《应用化学》2010,27(6):721-726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5-对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和5-邻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与3种咪唑类客体小分子进行轴向配位反应的光谱性质,并探讨取代基团在不同位置时的锌卟啉及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客体对该类轴配反应进行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2种锌卟啉与咪唑类客体之间的轴配反应是按摩尔比1∶1进行,轴配反应的平衡常数均按K(2-MeIm)>K(N-MeIm)>K(Im)顺序依次减弱,其中5-邻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与2-甲基咪唑间的轴配反应有最大的平衡常数5.85×105 L/mol。 轴配反应的平衡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升高不利于平衡反应的进行。 热力学参数表明,这类反应的驱动力是焓驱动,是自发进行的配位反应。 随客体浓度的增加,5-对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荧光峰位:592.9、634.2 nm)与咪唑类客体的轴配体系具有荧光增强的效应,5-邻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荧光峰位:583.6、629.8 nm)与咪唑类客体的轴配体系具有荧光猝灭的效应。 轴配体系的荧光效应是由锌卟啉中硝基基团的位置所决定的,而与客体的结构特点无关。  相似文献   

8.
新型桥连双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将4,4′-二羧基-2,2′-联吡啶、2,6-二溴甲基吡啶、2,6-二羟甲基吡啶和1,8-二氨基萘分别与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a)、5-(4-甲酰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b)和5-[4-(4′-溴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c)反应,合成了3类新型的双卟啉化合物2a-2e,经IR,1HNMR,MS,UV-Vis光谱及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L-酪氨酸修饰的新型手性自由卟啉(5-[2-(L-酪氨酸)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及其对应的金属锌卟啉(5-[2-(L-酪氨酸)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圆二色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多种谱图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崔玉民 《合成化学》2006,14(6):612-614
以5,10,15,20-四苯基卟啉为原料,经硝化,还原和取代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5-(对-β-乙酸乙酯基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其结构经UV,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和硒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单硒双卟啉,其结构经UV-Vis,1H NMR,IR及HR-MS表征.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光度法对二种以双酰胺链连接的双卟啉(图1)和单卟啉(5-邻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化合物2)同醋酸钴在DMF溶液中反应的进程进行了观测。反应是在Co~(2+)  相似文献   

13.
锌卟啉的合成及与咪唑类客体反应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对手性丙氨酸,通过烷氧基侧链与卟啉环相连,合成了一对手性卟啉5-对(L-丙氨酰氧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和5-对(D-丙氨酰氧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及其各自对应的锌卟啉.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1 H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合成的自由卟啉及锌卟啉配合物进行了结构确定.此外,采用荧光光谱滴定实验研究了金属锌卟啉与咪唑类客体进行配位反应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咪唑类客体与手性锌卟啉相互作用时均具有荧光猝灭效应,金属卟啉的手性结构对该性质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丙酯和5-(4-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起始原料,合成了新型的不对称卟啉配体——5-[4-(3,5-二-十六烷氧基苯甲酰亚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及其锌配合物(2),其结构经UV-Vis,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用荧光激发光谱研究了1和2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420 nm时,1和2的荧光发射峰分别在650 nm,709 nm和600 nm,644 nm。  相似文献   

15.
新型间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书涛  刘彦钦  韩士田 《应用化学》2007,24(11):1295-1298
用5-[3-(3-溴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或5-[3-(4-溴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与5-氟尿嘧啶反应,合成了1,3-二[5-(3-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A1)、1-[5-(3-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B1)、1,3-二[5-(3-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A2)、1-[5-(3-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B2),产率分别为20.4%、12.3%、21.4%、11.4%。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试技术表征了其结构。对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DMF为溶剂,反应温度在120℃,反应时间10h,产率较高;采用硅胶G(粒径40μm)柱层析,按试验产品量,柱子直径为3cm,柱高10cm,用V(氯仿)∶V(丙酮)=15∶1为洗脱剂,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三种锌卟啉-蒽醌-2-磺酸酯为主体化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主体化合物与客体咪唑、吡啶、N-甲基咪唑进行的轴向配位反应,结果表明:①对于同一主体,客体的配位能力为:N-甲基咪唑咪唑吡啶;②对于同一客体,主体的配位能力是5-(苯基-4-(蒽醌-2-磺酸酯))-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锌5-(苯基-4-(蒽醌-2-磺酸酯))-10,15,20-三苯基卟啉锌5-(苯基-4-(蒽醌-2-磺酸酯))-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卟啉锌;③实验结果经计算表明主客体之间以摩尔比1∶1配位,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逐渐减小,焓变Δ_rH_m~Θ0,反应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方法考察了5-p-(4-溴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和5-p-(4-烟酸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与咪唑类客体之间的配位反应性质。热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锌卟啉与咪唑类客体之间的轴配反应是按摩尔比1∶1进行的,轴配反应的平衡常数均按K(2-MeIm)>K(N-MeIm)>K(Im)的顺序依次减弱,其中5-p-(4-烟酸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与2-甲基咪唑间的轴配反应有更大的平衡常数,为5.46×105L/mol。荧光光谱滴定实验显示,随客体浓度的增加,2种主体与咪唑类客体形成的轴配体系均具有荧光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任丽磊  彭晓霞  赵秀丽  祝红梅 《应用化学》2016,33(12):1415-1419
合成了一种5-氟尿嘧啶修饰的自由卟啉(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卟啉)及其2种金属卟啉配合物: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锰卟啉和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锌卟啉。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氢谱(1H NMR)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用噻唑蓝法(MTT法)测定了自由卟啉、锰卟啉及锌卟啉分别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的抑制活性。 其中,锰卟啉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的半抑制浓度为IC50为17.8 mg/L,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哌嗪取代卟啉的合成、表征及其抗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和平  郭灿城  阮建明  黄伯云 《有机化学》2004,24(7):783-787,J003
设计并合成了6个具有抗癌活性的哌嗪取代卟啉化合物,分别为5,10,15,20-四[4-(4'-乙基哌嗪基)苯基]卟啉(TEPPH2,8a),5,10,15,20-四[4-(4'-丁基哌嗪基)苯基]卟啉(TBPPH2,8b),5,10,15,20-四[4-(4'-庚基哌嗪基)苯基]卟啉(THPPH2,8c),5,10,15,20-四[4-(4'-苯基哌嗪基)苯基]卟啉(TPhPPH2,8d),5-[4-(4'-乙基哌嗪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EPTPPH2,8e)和5-[4-(4'-丁基哌嗪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BPTPPH2,8f).这些卟啉化合物都由取代苯甲醛与吡咯缩合而成,每一个卟啉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四个具有抗癌活性的取代哌嗪结构,结构经元素分析,MS,1H NMR,IR和UV-vis等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因而在医学上可能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卟啉中位羧基基团直接缩合卟啉二聚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卟啉单体的直接偶合法. 这种方法包括有β-β, meso-β直接连接的二聚体[8,9]和直接连接的N混杂的卟啉二聚体[10]. 我们利用二环己烷基羰化二亚胺(DCC)作催化剂, 在冰盐浴条件下, 通过两个5-(p-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2CPTPP)周边上的羧酸基团一步直接缩合获得以羧酸酐连接的新型卟啉二聚体. 利用多种光谱手段证实所合成的物质为目标产物. 该方法具有反应物单一、 反应步骤简单、 副反应少、 产物纯化方便、 时间短和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