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和角膜病疗效观察高东鸣,刘成魁,杜敏(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关键词软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外伤;角膜病;眼睛我院自1991年2月开始,采用“博士伦”隐形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软镜)治疗角膜穿通伤、热烧伤、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共...  相似文献   

2.
阿普洛韦与素高捷疗眼膏联用治疗再发性浅层单疱性角膜炎20例王佐祥,林雪鞍山钢铁公司铁东医院眼科(114002)关键词角膜炎;药物疗法.联合单疱性角膜炎(HSK)在我国北方发病率颇高,占角膜病专业门诊的54.3%,是当今国内最主要的致盲角膜病[1]。该...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细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细菌性角膜炎组和对照组,研究ICAM-1在角膜组织的表达及分布。应用抗ICAM-1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染色程度为-~+,基质层角膜细胞染色为+均呈低度表达。角膜炎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均强烈表达ICAM-1,染色程度。角膜炎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校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提示ICAM-1在细菌性角膜炎的炎细胞游走、浸润等病理改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门诊浅层点状角膜炎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统计分析门诊1989年3月-1993年3月浅层点状角膜炎356例(641只眼),其中化妆品所致角膜炎106例(32.4%),居首位。其次是原因不明的干燥性角膜结膜炎75例(22.6%),沙眼性角膜炎居第3位(9.4%).再次为流行性角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膜接触镜致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等,统计结果揭示近年化妆品所致角膜炎日趋增多,值得引起重视。还发现一些干燥性结角膜炎,见子女性绝经期及其以后,且多合并类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及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非常高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在我国居感染性角膜炎的首位,占感染性角膜炎的62%。迄今发现70余种真菌可引起角膜感染。在我国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种以曲霉菌和镰刀菌为主,其他尚有白色念珠菌、酵母菌、青霉菌以及头孢霉菌等。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多见于植物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目前仍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人血白细胞干扰素治疗单疱性角膜炎史萍1鲍斌2(湖南省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1怀化市418000桂林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2)关键词单疱性角膜炎;人血;白细胞干扰素角膜病在眼科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而单疱性角膜炎易复发,是角膜盲的首位病因,干扰素是...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疾病,其发生多与外伤有关。特别是植物性外伤,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早期明确诊断并结合正确治疗意义重大。我院对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0.2%氟康唑(大扶康)局部滴眼,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角膜炎是由各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致病原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临床上以病毒感染为多。据河南眼科研究所角膜病门诊1981年至1985年初诊统计,80%以上为病毒感染,而单疱性角膜炎就占角膜病全部初诊患者的44.75%,它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引起,Ⅱ型也可,但少见。大多为单眼发病,也可以双眼发病,是一种致盲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以下简称HSK)是角膜感染单疱病毒Ⅰ型所致的眼病,复发率高,难以防治,是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1]。近两年来我科运用清开灵和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经门诊36例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从1997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36例,48只眼,右27眼,左21眼。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16岁~58岁。其中实质深层角膜炎10眼,树枝状角膜炎12眼,盘状角膜炎7眼,地图状角膜炎2眼,点状角膜炎11眼。发病时间最短2天,最长2…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角膜炎逐渐被控制,而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有所增长。因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最可能的是病毒直接侵犯角膜,继之发生复杂的免疫过程所引起。故其病程长而顽固、经久不愈,时常反复发作,使角膜变性、水肿,致盲率较高,成为当前致盲眼病之一。因此,如何对病毒性角膜炎进行护理,防止复发,是眼科护理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现笔者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消朦1号眼膏涂眼后热敷患眼预防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统计分析了我院1984年7月~1990年12月间门诊登记预约行角膜移植手术的898例(1139眼)患者致盲情况,主要致盲眼病为角膜炎症(占34.50%)和角膜外伤(占26.51%)。患者年龄以青壮年组最多,20~39岁患者占53.34%,儿童占7.35%,角膜供体材料来源匮乏,是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的重要原因。本文讨论了这些疾病的构成比、预防、治疗及其社会意义,呼吁全社会关心眼库事业。  相似文献   

12.
应用日本市边恒雄角膜触觉测量器(角膜知觉计),对我国111例正常人共220只眼进行临床检测,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角膜5个部位间敏感度有明显差异,左右眼之间角膜敏感度相接近,正常范围内眼压角膜敏感度无相关关系,45岁以下正常人角膜敏感度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45岁以上正常人角膜敏感度可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Corneal dystrophy is a group of inherited blinding diseases of the cornea.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mutations of the keratoepithelin (KE) gene for proper diagnosis of corneal dystrophy. Methods Three families with corneal dystrophy were analysed. Thirteen individuals at risk for corneal dystrophy in family A, the proband and her son in family B, and the proband in family C were examined after their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Mutation screening of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15-induced gene (BIGH3 gene) was performed. Results Five individuals in family A were found by clinical evaluation to be affected with 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and carried the BIGH3 mutation W555R. However, both probands in families B and C, also diagnosed with 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harboured the BIGH3 mutation R124H. Conclusion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can improve accurate diagnosis of corneal dystroph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导致我国中部地区角膜穿孔患者的原发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干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6-2010年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角膜穿孔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角膜穿孔的原发病因。结果:角膜穿孔合计为348只眼,其中11例患者为双眼发生角膜穿孔。眼外伤是角膜穿孔最常见的病因(56.3%),其中角膜穿通伤所占比例最高(63.3%),以下依次为爆炸伤(25.5%)、热烧伤(9.2%)、化学伤(2%)。感染性角膜病位居第2(37.6%),其中真菌性角膜炎所占的比例最高(37.4%),其次为病原菌不明性角膜炎34眼(26.0%)、细菌性角膜炎26眼(19.8%)、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1眼(16.0%)。有5只眼发生2次角膜穿孔,其原发病分别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2眼)、Mooren’s溃疡(2眼)与碱烧伤(1眼)。11眼发生双眼角膜穿孔,分别为爆炸伤(7眼)、碱烧伤(4眼)。结论:眼外伤是导致角膜穿孔的最常见因素,其中以穿通伤及爆炸伤危害性最大。感染性角膜病是导致角膜穿孔的第2危险因素,其中以真菌性角膜炎危害性最大。HSK、Mooren’s溃疡易导致穿孔反复发作。由于角膜穿孔的并发症多且危害大,并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通过本调查应重视对其预防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表达活性的影响,探讨MMP-2、MMP-9的调节机制及TNF-α和MMP-2、MMP-9在角膜炎症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经不同浓度(1,10,100μg/L)TNF-α诱导24 h后,收集条件培养基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的活性,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中,TNF-α能增强MMP-2、MMP-9的活性,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TNF-α可激活MMP-2酶原,使其表现出活化形式。结论:炎性因子TNF-α可以上调角膜上皮细胞分泌的MMP-2、MMP-9的活性,针对这一过程进行干预对防治角膜炎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is the major cause ofcorneal allograft failure .Corneal newblood vessels(hemangiogenesis) and lymphatic vessels (lym-phangiogenesis) are well-known high-risk factorsin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Although i mmunosup-pressive-agents have been used systematically andlocally ,survival rate of corneal grafts placed intovascularized recipient beds is only 51 %[1].In con-trast to the studies with respect to processes ofblood vessel proliferation,the reports on corneallymphangio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相关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没有角膜内皮原发病变需要行玻璃体手术的294例患者依据其年龄、是否保留晶状体及填充物不同进行分层分组,同一患者健眼为对照组.用角膜内皮镜或共焦显微镜观察术后1周、1、3、6、12、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年龄、是否保留晶状体、不同的填充物对术后各时间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没有影响(P>0.05);不同年龄、不保留晶状体者术后填充硅油及20%C3 F8气体,其术后角膜内皮细胞、AVE、CV及RHC发生变化(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硅油或C3F8,保留晶状体有助于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树鼩角膜上皮细胞(CECs)稳定的体外培养技术,为人类角膜疾病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 使用改进的双酶消化法取得树鼩CECs,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抑制剂配合梯度消化对树鼩CECs进行纯化,角蛋白3/12抗体对CECs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及鉴定.结果 优化的酶消化法可以快速、有效得到高纯度的树鼩CECs. TGF-β抑制剂及梯度消化法可以达到良好的纯化目的,纯化的CECs在传代过程中仍保持良好形态.树鼩CE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角蛋白3/12单克隆抗体阳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有效、简单、经济适用的树鼩角膜上皮原代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所获得的原代细胞具有较好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并可以连续传代,为眼科疾病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
<正> 我院近28年内共收治原发先天婴幼儿青光眼经手术治疗者107例(171眼),占原发青光眼总收容1,583例的6.7%。其发病均早,1岁以内占80.2%。来诊最小年龄为2个月。男性84例(78.4),女性23例(21.6)。双眼发病90例(84.1%),单眼17例(15.9%)。行减压手术者165眼,其中虹膜嵌入巩膜术95眼(57.8%),房角切开术27眼(15.7%),滤帘切开术4眼(2.4%),其他巩角膜外引流手术39眼(2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