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开始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1],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根据患者人群不同,VAP的患病率为6%~52%[1],但研究表明其死亡率可达20%~30%[2],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医疗费用增加。因此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VAP发病机制与胃肠道病原菌的纵向移位(在气管消化道上)和口咽部定植菌被误吸入下呼吸道密切相关[3]。因此,VAP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及纠正宿主感染的危险因素[4],现对VAP非药物性预防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173例行气管切开并给予机械通气病人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并采取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观察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2h声门下吸引1次。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方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抽吸式牙刷刷洗联合口泰冲洗法对ICU患者口腔及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口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抽吸式牙刷刷洗联合口泰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1周后,评价两组口腔卫生状况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口咽部及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OAG评分和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抽吸式牙刷刷洗联合口泰冲洗法减少了经口气插管患者口咽部与呼吸机管道的细菌定植,有利于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半卧位减少吸入的危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洗手、尽量缩短人工气道留置及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疗法,调节免疫系统等综合预防护理对策.[结果]2007年比2006年VAP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了解VAP发生的原因,采取各项综合预防护理对策是VAP发生率减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合护理措施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取半卧位减少吸入的危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洗手、尽量缩短人工气道留置及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疗法、调节免疫系统等综合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2007年比2006年VAP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 了解VAP发生的原因,采取各项综合预防护理对策是VAP发生率减少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自身携带革兰阴性菌状况,为防控医务人员病原菌携带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天津市部分医院ICU医务人员连续11年鼻前庭和手部采样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11年共对1 541名人员(含134名非医疗岗位人员)鼻前庭或手采样标本3 082份。从284人的标本中检出革兰阴性菌342株,其中多耐药菌为144株,占42.11%。共发现有134名医务人员存在革兰阴性菌定植,定植率为9.52%。结论 天津市医院ICU医务人员中革兰阴性菌携带率和定植率均比较高,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细菌携带和定植监测,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加持续声门下吸引下进行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和声门下滞留分泌物菌落情况。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7.23±2.14)d vs(11.86±4.32)d,(14.25±3.48)d vs(19.43±4.21)d,P0.05];研究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71%vs 41.18%,P0.05);研究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现率分别为5.89%、14.71%和11.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44.12%和32.35%(P0.05)。结论:气管插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ICU 141例行机械通气患者VAP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141例患者中VAP发生率为14.89%。导致VAP的危险因素包括置管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和体位,发生率为35.42%、26.23%和28.57%。结论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呼吸机冷凝水反流、加强口腔护理、保持患者的合理体位、防止反流和误吸、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干预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肺实质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1].国内有医疗调查,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2].本文将我院ICU从2004年1月开始探索预防VAP发生的方法,即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工作人员手部清洁、穿一次性保护性隔离衣,同时,通过对患者鼻腔、口腔清洁,适时吸痰等方法的改进,减少因口腔、鼻咽部定植菌引起的VAP.通过上述改进,有效地减少了VAP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ICU内常见的院内感染.目前预防VAP主要是防止声门下分泌物的微吸入,外源性的细菌口咽部定植,呼吸机及其配套设备的污染[1-2].为解决一些预防方法的有效性和复杂性问题,目前国内外都制定了预防VAP或与其相关的指南[1,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聚维酮碘(PVP-I)口腔护理对严重烧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严重烧伤且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的97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0.1%聚维酮碘进行口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以及口咽部和气管内细菌定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13例(27.66%)发生了VAP,其中早发型VAP占30.77%;对照组有26例(52.00%)发生了VAP,其中早发型占53.85%,两组间无论是VAP总体发生率还是早发型VAP的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口咽部和气管内的细菌定植率分别为57.45%和27.66%,对照组口咽部和气管内的细菌定植率分别为78.00%和48.00%.两组间口咽部细菌定植率和气管内细菌定植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用聚维酮碘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减少严重烧伤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口咽部和气管内的细菌定植,同时能有效降低和延迟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断声门下负压吸引联合鼻肠管对预防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影响。方法:将193例ICU具有气管切开及肠内营养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行无声门下负压吸引气管套管联合胃管肠内营养,观察组行带声门下负压吸引气管套管联合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HAP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AP及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声门下负压吸引联合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ICU患者HAP及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119,P<0.001),机械通气时间为(5.2±1.9)d短于对照组的(9.5±1.9)d(t=14.420,P<0.001),在ICU住院时间为(7.1±1.4)d短于对照组的(12.1±1.9)d(t=6.821,P=0.021)。结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在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前后操作者手的细菌学监测与洗手消毒液的选择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作者通过对404例病人静脉穿枣前后,操作者常规洗手与消毒液洗手前后手部皮肤细菌学的监测,以及四种不同消毒液消毒效果的比较,其结果的表明护士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后,手部皮肤带菌率为100%;当用肥皂及流水洗手后,带菌量明显减少,但仍有大量细菌当选用不同的消毒液洗手后,手部细菌受到不同程度的清除,尤其是0.2%-0.5%过氧乙酸及84消毒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病人的痰菌谱,探讨相关感染路径,为防治VAP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62例VAP患者的痰菌谱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细菌来源途径。结果综合ICU中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71.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仍居首位,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感染占9.1%。其感染路径主要有:口腔、咽喉内细菌入侵途径;消化道内细菌入侵途径;气管导管内细菌入侵途径等。结论提倡严密动态监测VAP痰菌谱,合理使用抗生素,切断相关感染路径,以达到有效预防控制VAP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规范化声门下滞留物清除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声门下滞留物清除对VAP致病菌谱和耐药菌谱的影响.方法 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气管导管组)42例和观察组(可冲洗式气管导管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于确诊VAP第1、3、5、7天采集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确诊VAP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菌株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菌株较对照组有所减少,部分菌株对同种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规范化声门下滞留物清除能够预防VAP,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此措施应纳入VAP的预防策略;声门下滞留物清除能减少致病菌检出率,并降低革兰阴性菌的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7.
郑娜  李俊蕾 《全科护理》2015,(9):790-791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病人通过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1]。内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口咽部定植菌的误吸是VAP发生的重要机制。口腔护理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2]。国内外的研究多选用氯己定作为口腔护理液,本文就气管插管病人用氯己定做口腔护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呼吸道细菌的定植、口咽部分泌物的误吸是发生VAP最常见的原因。气管插管病人吞咽功能和咳嗽  相似文献   

18.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小时以后或气管插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并发症[1]。众所周知,危重患者合并VAP病死率增加,ICU停留时间更长,花费更高。因此,预防VAP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包括病房管理、严格洗手、体位、呼吸机管道、人工气道和口腔的护理等,比较两组VAP发生率和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ICU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细菌培养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减少患者住ICU时间,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不同药液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上经口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一直是较为棘手的护理问题[1],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口腔内放置了气管插管和牙垫,按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即口腔擦洗法),无法有效地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彻底的清洁;而研究显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感染的机会增加,且口咽部分泌物有潜在误吸的危险[2]。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口咽部细菌的定植和误吸是导致VAP的主要原因之一[3,4],因此,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目的在于减少或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从而预防或减轻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