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PI燃料供给方式的天然气喷流计算模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将Witze的亚音速非稳定空气喷流模型进行密度修正、超音速喷射引起的气体膨胀的影响等修正之后,建立了描述超音速非稳定天然气喷流发展过程的基础方式,计算了不同喷孔直径的天然气喷流速度、贯穿距离以及喷射角,探明了MPI方式的非稳定天然气喷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MPI燃料供给方式的天然气喷流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使用纹影照相法观察了定容装置内从喷射阀喷出的天然气喷流的起动、发展过程。经画像处理得到的测定值表明,天然气喷流的贯穿距离与喷射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这与从理论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是相当一致的,由此探明了非稳定天然气喷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液化石油气(LPG)汽车的燃料供给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秋 《小型内燃机》1995,24(1):43-46
  相似文献   

4.
电控喷射改善燃用LPG发动机动力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用LPG的发动机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动力性下降,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电控喷射改善动力性的设想,并设计了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结果表明,电控喷射方式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其中液态喷射的动力性还优于原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LPG进气道液态喷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设计了LPG低压液态喷射的燃料供应系统和控制系统,对LPG进气道液态喷射进行了实验研究,将液态喷射与气态喷射及燃用汽油时的动力性,排放作了对比,研究了空燃比对LPG液态喷射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态喷射方式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燃用汽油相比污染物排放得到很大改善,与气态喷射相比HC排放量略有上升,NOx下降,空燃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与燃用汽油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LPG与汽油燃料微粒排放的时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应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燃料时,微粒排放时效特性的对比研究。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点燃式单缸电喷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种燃料,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微粒排放的粒数不但大幅度下降,其粒度分布规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LPG和汽油燃料排出的小粒径部分微粒在空气中存在时间短,在排出后15min左右即可大部分挥发或凝聚形成大粒径粒子,而挥发消失的颗粒物比率LPG大于汽油;80%以上的大粒径部分(≥O.237um)粒子是在沉降过程中形成的;在测试条件下,汽油燃料微粒排放的大粒径部分粒子比LPG燃料容易沉降或挥发,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LPG与汽油微粒排放物的粒度分布特性趋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LPG摩托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LPG摩托车进气道气态喷射、进气道液态喷射和缸内液态直接喷射对发动机动力性和排放的影响。提出采用液态喷射可以提高LPG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性,是未来LPG摩托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CA6102汽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解放CA6102发动机改装双燃料后动力性下降的问题,作者对LPG供气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和燃烧系统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在不影响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的情况下,以实现发动机燃用LPG理动力性能下降不超过5%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多点电喷天然气发动机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发动机充气效率低,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这被认为可能是向进气歧管内的天然气喷射引起的吸气流量变动,以及大量的天然气喷到进气阀表面后被反射到进气歧管入口并引起吸气干涉所造成的。本文使用通用热流体解析软件,数值模拟了从不同喷孔半径的天然气喷射阀喷出的突发非稳定天然气喷流的发展过程,探明了非稳定天然气喷流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周围空气的影响等。为了验证本计算的可行性,本文使用了纹影装置,拍摄了不同喷射时刻天然气喷流的纹影照片,考察了天然气喷流的喷流形状,前端到达距离等,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两者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0.
汽油—液化石油气(LPG)两用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汽油-液化石油气(LPG)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的调节和作者研制成功的无混合器式双蒸发器LPG供气系统,该供气系统取消了LPG发动机惯用的混合器,在原机双腔化油器的主、副腔喉管处钻孔,接入LPG主供气系和LPG加浓系,从而取消了混合器,解决了全负荷时动力性与部分负荷时燃料经济性、排放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该系统改装的汽油-LPG两用燃料发动机,在燃用汽油时性能无任何变化,燃用LPG时取得了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指标俱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冷起动阶段的排放控制,在一台125 cm3单缸电控喷射LPG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冷起动失火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程序设计,以电控断点火方式造成发动机在所设定循环的完全失火,研究了冷起动过程不同循环在单循环失火、连续两循环失火和连续三循环失火的起动转速和HC排放,并对冷起动前120循环在不同失火率时的HC排放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找到了影响LPG发动机冷起动过程起动转速和HC排放的关键着火循环,即理想的首次着火循环及其次循环.发动机理想的首次着火循环失火对起动时的HC排放和转速影响最大.在首次着火循环的下一循环失火对起动HC排放影响次之,而其余循环的失火对起动HC排放影响基本相同.提高起动初期发动机转速有利于后续循环的稳定运行.HC排放与失火率呈一定比例关系.失火率增加1倍时,HC排放升高约1倍.当失火率超过500/时,HC排放总量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2.
以新开发的6G60ME-C9.5-LGIP发动机为对象,介绍了 LGIP主机的结构设计、装配和性能调试等.从主机对供液系统的要求,供液系统工艺方案,LPG储罐选型,供液系统压力模拟计算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 LGIP主机供液系统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液化石油气 (LPG)的理化特性和燃烧特点出发 ,阐述了LPG作为发动机燃料的优缺点。介绍了HH4 6 5Q汽油机双燃料 (汽油和LPG)供给系统 ,通过对两者排放性能和动力性能分析 ,展示了液化石油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气质特性和在发动机中的着火方式,为发挥气体燃料燃烧性能优势及合理选择LPG在发动机中的着火方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知识,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预燃烧系统。  相似文献   

15.
LPG发动机空燃比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第二代电控LPG混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水平还不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第二代PLG发动机空燃比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应用CFD软件Fluent6.3对液化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储罐在火灾条件下的热响应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喷射火作用下LPG储罐罐壁温度、内部介质温度和压力响应的特点,分析了液相介质充装率和储罐壁厚对储罐热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介质充装率越高,储罐失效时间越短,并且当充装率为60%~85%时储罐的失效时间下降更加明显;储罐壁厚越厚,火焰作用下升压越慢,当壁厚大于14mm时,壁厚对储罐升压的影响明显变小。据此,可选择合适的充装率和合理的壁厚以减缓储罐的升压速度,为预防和控制液化气储罐事故的发生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LPG多点连续电喷发动机及车辆的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学合  黄震 《内燃机学报》2004,22(2):97-103
论述了电控LPG多点连续喷射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放,而且可以从结构和原理上避免进气管“回火”的发生。通过试验分析了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对CO,HC和NOx三种排放物的影响趋势。并从三种有害气体排放物的生成机理上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变化的规律;通过试验比较了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燃用汽油和LPG时的排放,分析了燃用LPG燃料排放降低的原因;最后用工况法试验循环(ECE EUDC)进行了车辆运行的怠速、加速、减速及等速等不同工况下的试验,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结果。在不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前提下,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达到欧洲Ⅱ号法规限制的50%,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冷起动暖机过程中HC和CO排放特性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试验在一台单缸四行程125 cm3LPG电控喷射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通过对三效催化器前后HC和CO浓度的测量,计算出相应排放的转换效率.基于点火提前角的调整控制,使怠速转速控制在±25 r/min.研究了不同怠速转速和节气门开启角度对总排放和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本试验样机暖机阶段排放最优控制的怠速转速为1 500 r/min,节气门开启角度是11.5°.  相似文献   

19.
针对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相同的当量小时油耗、相同的转速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双燃料发动机的缸内压力减小,压力升高率降低,放热率降低;随掺比的增加,缸内压力升高,压力升高率增大,放热率升高。  相似文献   

20.
蒋卫东  沈颖刚  申立中  颜文胜 《柴油机》2005,27(4):21-23,27
针对LPG/柴油机双燃料发动机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随掺比的增加,当量比油耗先降后升,最低当量比油耗在20%~40%的掺比范围内取得;随着掺比的增加,排气温度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和充气效率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