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园林》2007,23(1):I0009-I0010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造圆研究室.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与陈俊愉院士、陈从周教授一起并称为“中国园林三陈”。其所著《造园学概论》、《观赏树木学》、《中国造园史》、《园冶注释》等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经典论著。他为我国现代造园学构筑了基本框架,也为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创建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培养了两届本科生。1981年园林专业恢复并正式面向全国招生。1995年设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d历经80余年奋斗.风景园林学科在徐大陆、郦湛若、刘玉莲、刘旭云、陈吾、张亚昭、熊良猷教授等老一辈园林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依托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综合学”科优势,迅速发展壮大.现已形成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在风景园林与环境艺术学科教育方面具有广泛影响、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风景园林学院1999年4月正式成立,是我国南方地区第一所风景园林学院。与森林资源和环境学院合署办公。2006年9月独立设置。  相似文献   

2.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关于造园学的研究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的公园绿地研究工作,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它隶属于地域环境科学系造园科学科,设有造园学专业博士前期、后期课程,有完备的教学和科研体制和设施,致力于培养人才,勇于向公园绿地领域所必需的技术、调查分析和规划设计3方面进行挑战,满足国内外造园专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陈植早期造园文献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我国著名造园学家、林学家、教育家陈植先生早期造园学专著影印件,考证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几部造园学专著的出版年代,纠正了部分学者的观点。研究1949年以前陈植先生在国内公开发表的造园著作、论文及信函等有关文献,从特定角度分析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必也正名乎——再论LA的中译名问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王绍增 《中国园林》1999,15(6):49-51
本文通过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到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景观营建等名称与国际通用学科LA的对应译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与担忧。  相似文献   

5.
章明  汪洁琼 《园林》2022,(9):9-17
简述了《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一书的总体构架、主要内容,回顾了本学科自1952年始建以来,在学科发展、教育思想、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学科发展和教育思想为出发点,厘清其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三位一体”为基本框架,以理想人居环境的保护创造、国际景观学科发展助力为目标,以“现代性转变与创新”为核心思想的学科发展脉络。重点围绕厘清学科发展方向与重要研究成果,从风景园林史学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体系研究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等14个方面介绍了同济风景园林教师们多年来的研究积累,涵盖诸多内容。最后,分两个阶段简要介绍了本学科教师重要工程实践与社会服务,充分体现了同济风景园林在国内本学科思想、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领域皆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8年5月21日—23日,来自7个国家的9名国际知名院校院长、行业协会负责人、设计大师等组成国际评估委员会,在北京林业大学开展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国际评估工作,在为期3天的评估过程中,国际评估委员与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资深教授、青年教师和学生先后进行了20余次的座谈,参观了风景园林学科教育教学成果展,对风景园林学教学环境和设施、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产教融合平台进行了考察,观摩了园林学院包括  相似文献   

7.
陈云文 《中国园林》2008,24(3):21-24
今天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各学科发展新的方向。运用“学科交叉”的思想,将行为科学中环境一行为学引入园林学,使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在追求艺术性和科学性的路途上更加关注使用者的需要,将是园林学发展的又一方向。首先从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阐述了将行为科学引入园林学的必要性;并结合园林学的特点,提出了园林环境一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行为科学与园林学相结合后不仅会使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更具科学性,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使得园林学的研究从定性研究跨入到定量研究领域,使园林建设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8.
初心与使命——响应公共健康的风景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景园林作为构建人居环境的重要学科,在建立城乡空间公共安全体系,促进居民卫生健康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以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发展统一性入题,探索风景园林学科在促进公共健康中的支撑内容和体系,对于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对现阶段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和健康风险新形势进行了分析,明确风景园林作为可提供高质量公共健康服务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其次探析风景园林在促进公共健康中的空间与政策、要素与行为、景观与情感3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讨论风景园林在主动响应城市公共健康和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危机中的供给、防控、调适三大响应对策;最后,对风景园林支撑公共健康提出了丰富学科理论、完善绿地供给以及革新技术手段3个维度的建设意见。希冀为营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专业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5月4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与人居大地规划设计学的主要创始人与奠基人孙筱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7岁。孙先生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县(今属杭州市)。1946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主修造园学;1954~1955年,于东南大学进修建筑设计;曾师从孙多慈教授、徐悲鸿大师学习油画多年。他曾任30多项国内外风景园林领域的重要职务,集造园大师、画家、教授等于一身,在国际同行中享有非常  相似文献   

10.
钱云 《风景园林》2016,(1):62-69
旨在概述在新时期人居环境相关学科发展融合的形势下,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致力于建立宽口径的、强调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专业高度交融的研究生课程实践探索。具体内容包含3个层面:首先回溯了"城市-风景-遗产"一体的研究视野的历史文化渊源尤其是对中国传统聚落营造实践的影响;随后对其在城市研究、遗产保护、风景园林3个学科领域中的实践价值进行了剖析;最后对这一研究视野在以"北京三山五园景观格局重塑"为题的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本文的论述,期望对拓展风景园林研究与教学的范畴、更紧密的加强相关学科交融的实践方面,均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园林设计课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 的主干核心课程。在众多开设风景园林专业 的高校中,由于教育平台以及学科背景差异 的影响,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人才培养的目 标以及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该研究针对 理工院校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 体系构建展开探讨,对其培养计划、课程设 置、课题统筹,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 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此类学校文理交叉的综 合效应,为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提供有效的 科学支撑,多学科的协同作用,在充分发挥 特色办学优势的基础上,完善环艺专业风景 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观赏园艺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有9届500多名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的观赏园艺行业。本文在回顾观赏园艺专业建立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观赏园艺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复合型的观赏园艺人才,促进花卉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景观设计理论、实践的提升,为世界人居环境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动力,其学科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作为建筑设计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景观设计”部分,也应当对这一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而做出相应调整。本文拟从教学框架、设计选题与课程衔接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学教育框架下的景观设计课程的内容优化与教学探索,并以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2011年以来的景观设计课程设置为例来具体阐述这一教学思路、成果及反馈。  相似文献   

14.
简介日本园林专业的大学及研究室的设置状况、大学教育方向及现状。综述千叶大学园艺学部的绿地环境教育中,其本科、硕士、博士课程的授课方法、内容、课时安排等,穿插介绍其设计课程及相关作品。  相似文献   

15.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及综合性,有着许多非同寻常的特色及根源,有些是在歌在颂的非凡业绩,有些则是默默无闻的超凡根基,他们共同构建强大的风景园林教育专业摇篮。为迎接60周年校庆,学院组织了系统而周全的院庆专刊,旨在梳理历史贡献,明确发展方向,本人有幸得到撰写"设计初步课程的作用与影响"的机会。笔者带着探索的心态,翻阅学院、学校书籍档案,采访多位资深教授,调研在校及毕业新老学生,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五十五周年院庆专辑》为线索,从历史的根源、方向的把握、未来的展望这三个方面,展示设计初步课程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场地规划与 设计课程在培养目标、内容及作用等方面与 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大不同,应结合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对课程重新进行定 位,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 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延续该课程在建筑学、 城市规划专业侧重竖向、管综等工程性与技 术性特点的基础上,一要强调场地分析方 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二要加强系统论为指 导的场地布局步骤与方法,三要结合该课程 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类型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desig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hina,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rt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essentially grafted from methods of architectural painting. The time has come to reexamine and reflect that is it appropriate to borrow teaching methods directly from Architecture and are there other methods that are developed from the intrinsic qualiti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can be used for disciplinary teaching?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set of methods of terrainbas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ite documentation, including outlining, mapping, representation, and intervention, which were developed by the author for a design studio in the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The perception of landscape through multiple senses and the exploration on the unseen causes of appearanc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and connections within the terrain, are emphasized in such training.  相似文献   

18.
"环境行为学"作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以外部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环境行为学"课程任务包括把握该学科基本理论、原则,学习环境行为调查研究方法,强调学科知识的实践综合应用,同时建立其与规划设计的联系。本文提出并介绍了以渐进式空间尺度为核心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次的空间行为分析。该研究建构了学科研究成果与城市形象认知、空间规划设计实践的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丹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已具有50年的历史。介绍了丹麦风景园林教育的基本情况,并以哥本哈根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重点介绍了该学院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以及风景园林研究生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