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改性聚酰胺超支化聚合物(PNP)在水溶液中制备纳米银,探讨了其还原、控制制备纳米银的机理,研究了所制备的纳米银水溶液的抗菌性能,并利用PNP在棉织物中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以实现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结果表明:PNP中的氨基能够主动诱捕、还原银离子,并通过PNP的分子网络结构对纳米银的生成起控制作用。通过调节银离子的量,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为13.23、4.34、2.66 nm的纳米银水溶液,所制备的纳米银水溶液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L。利用PNP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整理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在99 %以上,并具有优异的耐洗牢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氧化活化棉纤维并接枝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制备了氨基化改性棉纤维及织物,利用改性棉纤维中丰富氨基对银离子的络合、还原作用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实现了对棉织物的高效抗菌整理;比较研究了原棉和氨基化棉织物原位生成纳米银整理的效果。结果表明,氨基化棉纤维原位生成的纳米银粒径远小于原棉纤维,且氨基化棉织物整理后纳米银的耐洗牢度较高,能够保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99.9%以上的抑菌率。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纳米银在棉织物上的定向原位组装,以及纳米银抗菌纺织品的绿色、简便、高效、可循环的加工工艺,通过对棉织物进行氧化处理并接枝"核-壳"结构的改性聚酰胺超支化聚合物,制备了具有主动捕捉银离子、还原银离子、控制纳米银粒径、固着纳米银功能的活性棉织物。利用改性活性棉织物进行纳米银原位组装,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抗菌性能及耐洗性。结果表明:通过氧化、接枝处理能够将聚合物接枝到棉织物上,并且棉织物的活性改性处理对织物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改性后的活性棉织物能够进行连续加工整理,整理过程实现零排放。整理后的棉织物纤维表面分布着大量5~25 nm的纳米银颗粒,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在99.9%以上,且具有优异的耐洗牢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纳米银在织物上的施加量并减少纳米银团聚,采用马来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模板配制硝酸银/改性超支化聚合物整理液,通过浸渍-汽蒸整理工艺制备纳米银棉织物。研究硝酸银/改性超支化聚合物质量配比对纳米银粒径的影响,探讨了整理液浓度和汽蒸条件对棉织物整理效果影响,考察整理织物耐洗性,并将该工艺与其它整理工艺比较。结果表明:硝酸银/改性超支化聚合物最佳质量配比为0.17:2;当汽蒸时间为45min,硝酸银浓度为0.085g/L时,整理织物的抑菌率已达99.99%;经50次标准洗涤后整理织物抑菌率仍大于94%;相对于棉自还原法和丁二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模板法,马来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模板法整理织物银含量高,且有效改善了纳米银团聚。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聚乙烯亚胺(PEI)还原制备纳米银的能力,增加纳米银水溶液稳定性,采用化学接枝改性PEI,并探讨改性聚乙烯亚胺(MPEI)还原、控制纳米银生成的机制,实现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反应,成功将羧酸根离子和酰胺键引入PEI长链分子;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光谱和粒径测试结果表明,MPEI能高效还原制备纳米银,所制备的纳米银溶液在1个月内保持稳定;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MPEI制备的纳米银尺寸呈双峰分布,生成2 nm左右的超小型纳米颗粒和10 nm左右的纳米颗粒;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棉织物通过MPEI/纳米银溶液浸渍整理,得到的抗菌棉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功能材料制备了纳米ZnO,实现了对真丝织物的功能整理,探讨了相关机理,并对生成的纳米ZnO溶液及整理后的织物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可以在水溶液中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8nm,具有较窄粒径分布的纳米ZnO颗粒。由于聚合物的正电性,能够主动吸附到织物中,通过织物中的聚合物达到纳米ZnO原位生成目的。经整理后的真丝织物表现出良好的紫外线防护和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达99%以上,UPF值达100以上。  相似文献   

7.
周婷婷  林红  陈宇岳 《纺织学报》2011,32(12):98-102
为了实现涤纶织物的抗菌功能化改性目标,本文以自制的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为还原剂制备纳米银,利用制得的纳米银溶液对涤纶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菌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态;测定了整理织物的抗菌效率、白度及耐洗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银平均粒径在20nm以内,稳定性能良好。当织物上银含量为125.412mg/kg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99.42%和99.27%;洗涤5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仍保持在98.32%以上,整理效果的耐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二乙烯三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马来酸酐为改性剂,合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并以此为模板制备纳米银溶胶。考察改性剂用量对纳米银粒径的影响,研究合成温度和时间对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及其吸光度的影响,优化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和核磁表征聚合物结构,测定纳米银的粒径与分布,并与丁二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模板制备纳米银溶胶比较。结果表明:合成工艺优化条件为:马来酸酐/二乙烯三胺的物质量比为1:2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h。相对丁二酸酐,马来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模板制备的纳米银粒径小,分布窄。研究表明,采用马来酸酐对超支化聚合物改性,可以更有效减少纳米银团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改性超支化聚合物PNP和Zn(NO3)2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在棉织物中原位控制生成纳米ZnO,实现对织物的功能化整理。优化了其整理工艺,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整理棉织物的抗紫外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丝素为保护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制备丝素纳米银水溶液,其纳米银粒径在1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棉织物经丝素纳米银水溶液整理后,其载银量能达到373.1 mg/kg,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36%和98.50%,经50次洗涤后其抑菌率仍能保持在92%以上。同时,整理后棉织物表面摩擦系数和表面粗糙度均有所降低,光滑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棉织物纳米银抗菌整理存在银离子利用率低和耐水洗性差的问题,采用棉织物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硝酸银浸渍和汽蒸整理工艺,制备纳米银抗菌整理织物。研究整理工艺因素对硝酸银利用率、整织物纳米银含量以及抗菌性能的影响,考察整理织物的耐洗性。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可提高硝酸银利用率和织物纳米银含量,接枝率15.05%时,硝酸银利用率最大,织物纳米银含量最高;硝酸银浓度0.1mM时,整理织物纳米银含量为102.9 mg/kg,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抑菌率均达到99.9%,50次洗涤后,银含量保留率为83.19%,两种菌种的抑菌率仍超过97%。研究表明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硝酸银浸渍和汽蒸的纳米银整理工艺,银离子利用率高,整理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及耐洗涤性能。  相似文献   

12.
棉织物纳米银抗菌整理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邵明  赵敏  周翔 《印染》2006,32(10):1-4
探讨了纳米银系无机抗菌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测定了整理织物的抗菌效率、白度及耐洗性;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处理前后棉纤维的结晶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菌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整理织物的抗菌效率可达99.9 %,织物上银含量为82 mg/kg,整理效果的耐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商用氯菊酯除螨剂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常温下还原硝酸银制备得到纳米银溶液。最优的纳米银制备工艺为:纳米银溶液质量浓度800 mg/L,保护剂质量浓度36 g/L,反应温度30℃。所制备的纳米银为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7 nm。将制得的纳米银溶液利用浸轧烘工艺对真丝织物进行抗菌处理。整理后的真丝织物负载量为1356 mg/kg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达到10.6 mm和10.4 mm,抑菌率均达到99.99%,显示出优异的抑菌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纳米银均匀分布在蚕丝纤维表面,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对纺织品的多功能化整理,本文以棉织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通过微波法在织物中一步原位控制生成了纳米Ag-ZnO,研究了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菌和抗紫外性能等。结果表明:HBP-NH2具有多重作用,能够同时与Ag+和Zn2+反应控制生成纳米Ag和纳米ZnO。利用不同浓度整理液整理棉织物,可以获得不同纳米Ag和纳米ZnO含量的棉织物。XRD、XPS和SEM分析表明纳米纳米Ag和纳米ZnO成功整理到棉织物中,粒径为30~120nm。纳米Ag-ZnO复合整理棉织物同时赋予了其优异的抗菌和抗紫外性能,整理后的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达到了99.99%。另外,复合整理还能改善纳米Ag整理对棉织物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制备抗菌桑蚕丝制品,利用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铵盐(HBP-HTC)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研究HBP-HTC水溶液及其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的抗菌性能。牛津杯扩散法实验表明,HBP-HTC水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随着HBP-HTC接枝的季铵基团数量的增加以及浓度的提高,其抗菌性增加。抗菌动力学亦表明,HBP-HTC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当质量浓度为20mg/L时即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当HBP-HTC质量浓度为5g/L时,经HBP-HTC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抑菌率达99%以上,HBP-HTC整理的抗菌桑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洗牢度,且染色加工对其抗菌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张峰  武娜娜  程永林  许丹晨 《印染》2012,38(4):34-36
采用耐尔(纳米银溶液浸渍法制备医用载银粘胶纤维。讨论了在固定浴比下,纳米银溶液浓度、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载银粘胶纤维银含量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银含量的载银粘胶纤维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固定浴比下,提高纳米银溶液浓度、提高浸渍温度和延长浸渍时间,可提高载银粘胶纤维的银含量。当载银粘胶纤维上的银含量达到100 mg/kg时,对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能达到99%以上;当载银粘胶纤维上的银含量达到500 mg/kg时,对白念珠菌的抗菌率能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棉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工艺,以丙烯酸甲酯和二乙烯基三胺为原料,采用熔融缩合聚合法合成了1种水溶性端氨基超支化合物(HBP-NH2)。用含有HBP-NH26 g/L、柠檬酸2 g/L、次亚磷酸钠3 g/L的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然后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测试结果表明,经HBP-NH2改性处理的棉织物染色性能显著提高,耐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以及匀染性能符合要求。HBP-NH2可作为无盐染色助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并适用于不同的活性染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