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述了炼厂通过以下途径:(1)回收炼厂废气中的氢气,(2)现有制氢装置扩能改造,(3)新建适合炼厂的制氢装置,增产氢气的各种工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炼厂油品储运系统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情况。通过对预处理技术和焚烧处理技术方案进行比选得出,吸收+吸附预处理技术在工艺流程复杂程度、物耗能耗、占地面积、投资等方面具有优势,推荐采用;从投资额、能耗指标、使用寿命、处理效率来看,蓄热式热氧化技术较其他技术优势明显。最后根据炼厂实际情况及相关经验汇总成储运系统工艺路线选择原则流程图,为炼厂储运系统的VOCs治理工艺选择与流程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复俊 《气体净化》2006,6(C00):74-78
炼厂气体脱硫广泛采用醇胺类脱硫剂,曾先后采用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二异丙醇胺(DIPA),而目前主要采用复配的N-甲基二乙醇胺(即MDEA)。MDEA在H2S,CO2体系中,对H2S有较高的选择性,能耗低、投资省、腐蚀性小,已广泛应用于炼厂干气、液化气脱硫。  相似文献   

4.
沈大建 《广州化工》2011,39(2):129-131
炼厂气丙烯是丙烯主要来源之一,面对市场对丙烯需求的较大缺口,荆门炼厂实施了以下技术措施来增产丙烯:(1)高反应温度裂解丙烯;(2)ZSM-5分子筛裂解丙烯;(3)丙烷裂解丙烯;(4)汽油回炼裂解丙烯,技术措施投用后,2009年荆门石化增产丙烯1.3万t,增产幅度为1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炼厂第二循环水系统的水质及设备腐蚀状况,同时详细介绍了生物净化剂水处理技术在该系统的应用,从缓蚀阻垢、除油净化、黏泥剥离、菌藻控制等方面,为在泄漏情况下保证循环冷却水正常运行寻找到了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工》2009,(5):70-71
荷兰皇家壳牌(Shell)公司称,将出售德国Hamburg和Heider地区的炼厂资产,但德国汉堡基础油炼厂(Hamburg base oil refinery)除外,该基础油炼厂将继续正常营运。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炼厂生产2-PH(2-丙基庚醇)的主流生产工艺原料(醚后C4)中烷烃比例较高、烷烃无法直接参与反应的问题,研究了使用N-甲酰吗啉与甲乙酮混合溶剂对炼厂醚后C4进行丁烯提浓的技术方案,并基于Aspen Plus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为在大型炼厂中建设2-PH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化工文摘》2006,(4):18-18
聚乙烯(PE)由于上游原油和乙烯价格高昂以及贸易商和批发商的库存低位,近期亚洲聚乙烯价格持续走高。多数卖主称,由于部分地区炼厂的停车及地方的生产问题(例如炼厂检修和等级转换)造成中国等主要市场的薄膜、吹塑和注塑级高密度聚乙烯(hdPE)船货供应持续吃紧,薄膜、吹塑和注塑级hdPE交易相对强劲。同时,由于中国温室和包装膜季节的开始,预期8—9月份薄膜级低密度聚乙烯(Ⅰ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ⅡdPE)需求将恢复。由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继续走强,以及亚洲进入乙烯检修高峰期,乙烯供应变得相对紧张。乙烯供应紧张也对亚洲聚乙烯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甲 《广东化工》2012,39(2):254-255
针对低碳烯烃装置原料紧张和炼油厂(简称炼厂)碳四产品过剩的问题,利用KSPA装置对炼厂碳四—轻烃在裂解炉中的共裂解状况进行考察;探索炼厂碳四用作蒸汽裂解原料的可行性,确定了炼厂碳四—轻烃共裂解过程中炼厂碳四的最佳加入量。从炼厂碳四单独裂解和共裂解的目的产物收率的对比分析可看出:炼厂碳四—轻烃共裂解,乙烯、三烯收率有较大的提高,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富乙烯气预分馏系统对裂解装置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真 《乙烯工业》2011,23(1):26-30
燕山石化于2005年建成一套回收催化裂化干气制乙烯系统,包括干气变压吸附与净化装置(在炼厂)和富乙烯气预分馏装置(在乙烯厂).分析了富乙烯气预分馏装置的运行对乙烯装置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炼厂气体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喆  韩波 《当代化工》2009,38(3):257-261
介绍了我国炼厂气体的应用现状及我国炼厂气体的综合利用技术。综合利用炼厂气体是提高炼油加工深度和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气体烯烃的催化裂解技术(DCC),多产汽油和液化气的技术(MGG)以及多产汽油和异构烯烃的技术(MIO)都已实现了工业化。催化裂化干气回收氢、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等炼油干气的合成技术也在工业上加以应用。C4气体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化工译丛》2006,(4):48-48
南方化学催化剂(日本)公司(SCCJ)在日本富山地区技术研究实验室组成了一个沸石研究小组,将从事炼厂、生产石化产品和化学产品新工艺专用的沸石催化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炼化企业含盐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炼厂含盐废水的来源及性质.针对炼厂含盐废水的特点分析了炼厂含盐废水的管理和分级控制,同时介绍了目前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即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最后提出炼厂含盐废水的处理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青岛某炼厂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对比了2种不同材质气袋的储存稳定性,同时在控制光照和是否加入保护气的条件下进行采样分析。得出结论,针对炼厂固定源挥发性有机物,聚酯铝(PEA)气袋的平均回收率(79.6%±4.0%)明显优于泰德拉(PVF)气袋(72.9%±4.0%)。且光照和保护气的加入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刚毛藻-生物膜共生系统修复富营养化湖水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富营养化源水中有机物、氮、磷污染物的去除,将着生藻类刚毛藻(Chadophorasle)与生物膜相结合,组成刚毛藻(Chadophorasle).生物膜共生系统,实现同时去除富营养化源水中各种污染物。用两套系统分别模拟富营养化湖泊湖水透光区和湖水的生物修复过程。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刚毛藻(Chadophorasle).生物膜共生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含量及uv捌吸光度和浊度值。生物修复系统在透光区具有良好的抗污染冲击负荷能力,可在短时间内将水质恢复正常。此外,生物修复系统还可降低浮游藻类生物浓度,降低微型藻百分含量,增加浮游藻类生物的多样性。所以,该生物修复系统不仅可改善水的物理化学指标,而且可降低水中浮游藻类生物的浓度,降低微藻的百分含量,促使生物系统向多样化方向演替。这种技术为水源水的保护、富营养化水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孟凡忠  李飞  张英  王建平 《当代化工》2021,50(7):1716-1719
以氢气系统操作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包含流股约束和设备约束的数学规划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借助信息化手段,结合X炼厂实际工况,开发了具有总貌监测、用氢平衡、性能监测和在线优化等功能的氢气网络在线监测与优化平台,实现了氢气系统的在线监测和实时优化,有效解决了炼厂氢气管理中"经验化"和"粗糙化"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炼厂气平衡一直是炼油企业亟待解决的难点。炼厂燃料气系统的无序排放和凭经验调度,使得一些高价值组分作为燃料烧掉,不利于炼厂节能减排。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装置排放管网的多相流水力计算及管网计算,确定炼厂气在管网中的状态,利用专利软件技术对炼厂燃料气系统进行“调度”,可以很好解决炼厂的瓦斯排放问题。同时提出炼厂实施这一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95-046在敖德萨石油炼厂的循环水供给系统中三聚用酸钠作为缓蚀剂的试验效果本文介绍了三聚磷酸钠(TPP)作敖德萨炼油厂循环水供应系统中的缓蚀剂的工业规模的中试效果。TPP浓度是100mg/l,在8~10d内使其浓度减小到10~20mg/l,在冷水S...  相似文献   

19.
应用流程模拟软件HYSYS对某炼厂65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全流程模拟。以最大目的产品(汽油+液化气)收率与最小分离系统能耗为优化目标,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FCC分离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对决策变量的择优选取、最优算法参数的研究(包括种群规模、PcPm自适应策略、遗传代数)、最优点的决策建立了一套缜密的多目标优化方法。优化结果显示,目的产品(汽油+液化气)收率提升4.32个百分点,分离系统能耗降低16.88%,为FCC分离系统的操作变量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与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琛  赵猛  丁明珠  王颖  姚明东  肖文海 《化工进展》2020,39(11):4557-4567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工程化生物学,可以在底盘细胞中引入外源基因模块实现新功能。但是如何将多种外源模块(酶)进行有效地组装从而提高其协同催化功能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异源酶在新宿主中存在内源环境适应性问题,限制了酶的生物活性。生物支架系统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提供有效的多酶组装系统。恰当的生物支架能够提供适应环境的柔性平台,实现多酶体系的表达调控,稳定性组装,利于酶与底物结合的区域化设计。本综述对不同类型的生物支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文中根据不同类型支架(蛋白型、核酸型)的特点,介绍了典型的应用范例,论述了每种支架的优势与不足,并对生物支架的常见工作机制做了详细讨论。最后对生物支架在人工细胞器设计和复杂聚合物降解等方面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