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许多炎症疾病中起一定作用,有人已将其应用于一些疾病的监测。作者对肺心病36例急性期和缓解期sIL-2R水平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6例均按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的标准诊断为肺心病急性期而入院,经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及有关生化检查,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年龄53~86岁,平均67±7岁;男23例,女13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1~32年,平均21.2年。另设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9例,年龄36~61岁,平均49岁;男13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心脏大小与肺血流图变化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我们在海拔2260m的西宁地区对86例病人作了观察。现将结果作一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均系我院住院肺心病人,男67例,女21例;年龄46~78(平均57)岁。全组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的急性发作期。排除了高原性、高血压性、风湿性等心脏疾病。 (二)方法:①心脏大小的判断:根据后前位X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血液流变学对慢性肺心病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已被人们重视。我们自1983年起进行了肺心病人血液流变学与肺阻抗血流图的变化关系的观察,通过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及肺血流图的测定,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1.正常组:受检者为西宁地区(海拔2.260m)机关干部和本院工作人员,共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5~55岁,平均45.6岁。经询问病史、体检、X线和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肺疾病。 2.肺心病组,均系我院住院的肺心病人,共53例,男性45例,女性8例,年龄48~72岁,平均58.1岁,诊断标准同另文。  相似文献   

4.
我院对21例老年重症肺心病患者使用肝素治疗,并对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21例住院病人,经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化验、胸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符合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肺心病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并除外其它影响右心功能的疾病。21例中男18例,女3例,年龄为65~78岁,平均为68岁。 病人急诊入院后,采用安徽医疗仪器厂生产的电脑心功能测定仪进行测定各血液动力学参数:CO(每分心输出量),CI(心脏指数),SV(心搏出量),SI(心搏指数),PAWP(肺动脉楔压),PAR(肺血管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院1987年以来收治的临床、X线确诊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2例X线胸片的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右下肺动脉干、右上肺后段静脉等常用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分析。1资料与方法本组肺心病92例,临床全部有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均支持肺心病的诊断,X线诊...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用核素法测定的2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功能,与20例正常组比较,并与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对核素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息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材料一、正常组2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6.5岁(20~59).临床、X线胸片、心电图等均无心、肺疾病表现者.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组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5岁(20~78).23例均有数年至数十年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均因急性发作而入我院治疗.根据病史、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诊断为肺心病者8例,其中5例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2例为肺心病代偿期,1例为肺心病早期.其余15例本文归入慢性支气管炎组.  相似文献   

7.
雷景宽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2):1047-1050
目的 分析慢性肺心病的X线征象 ,探讨其诊断的难点与限度。方法 分析 10 0例肺心病X线检查结果 ,并与ECG及B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肺心病患者心脏不增大或缩小时 ,判定右心室肥厚主要根据侧位片心前缘隆凸伴密度增大 ;(2 )正侧位片未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段和肺门血管结构者 ,须摄加深曝光片 ,肺门体层摄影或CT检查 ,以助判定肺动脉高压 ;(3 )肺心病并冠心病的诊断 ,应包括左心室中度增大 ,左心房轻大 ,肺淤血 /间质肺水肿等一组X线征象 ;(4 )ECG检出右室肥厚 ,并存心肌缺血和心率紊乱具有优点 ,B超判断房室腔大小 ,三尖瓣返流 ,左室壁运动异常优于X线。结论 X线 ,ECG及B超对肺心病 (或并有冠心病 )的诊断各具有优点及限度 ,为提高诊断正确率 ,宜兼作三项检查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7年11月~1993年3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8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依据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住院慢性肺心病并心功不全!、1组病例74例,男48例,女26例,年龄46~75岁(平均阿岁)。全部病例均有咳喘、紫绍、颈静脉怒张、肺部少音以及心电图、X线片改变,并皆有肝脏明显肿大、水肿,11例有腹水。随机抽样分为病情相似的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二、治疗方法两组均予抗生素、氧疗、扶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9.
高原肺水肿54例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人民军医》1998,41(2):95-96
高原肺水肿是最严重的急性高原病之一。有关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在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处对收治的高原肺水肿54例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检测,并与相同海拔高度的健康人作对照,旨在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该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根据临床体征及X线诊断的高原肺水肿54例,来自海拔4000~5400m边防哨卡的官兵和新藏公路沿线施工的民工。均为汉族男性,年龄18~51岁,平均26.4岁。均为从平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进入更高海拔3~8d内发病,其中5例合并脑水肿。发病后下送至海拔3700m医疗站救治,住院…  相似文献   

10.
肝素加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 ,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1] ,常因肺部感染而急性发作。 2 0 0 2年以来。我科应用肝素钠联用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34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6 8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 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以急性加重期入院。男性 37例 ,女性 31例。年龄 6 2~ 85岁。平均 6 7 6岁。病程 8~ 2 1年。心功能 2级 8例 ,3级 2 1例 ,4级 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与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01-2009-10慢性肺栓塞患者55例,评价CT肺动脉栓塞指数(CT 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 CTPAOI)及CTPA参数.根据CTPA图像采用Qanadli栓塞指数和Mastora栓塞指数计算 CTPAOI.CTPA参数均在轴位图像测量,包括主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右室左室直径比等.结果 55例CTEPH患者Qanadli栓塞指数为(37.60±15.22)%,Mastora栓塞指数为(30.02±16.43)%,Qanadli 栓塞指数高于Mastora栓塞指数, Z=-6.296,P=0.000;但二者显著正相关,r =0.875,P=0.000.无论Qanadli栓塞指数还是Mastora栓塞指数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CTPA参数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关分析显示右室左室直径比与肺动脉收缩压(r=0.240,P=0.021)、肺动脉舒张压(r=0.255,P=0.014)、平均肺动脉压(r=0.217,P=0.037)、肺毛细血管嵌压(r=0.318,P=0.002)、肺血管阻力(r=0.369,P=0.000)呈正相关;右肺动脉干直径、右室与左室比、右室前壁厚度为平均肺动脉压的独立因素.结论 采用Qanadli栓塞指数和Mastora栓塞指数不能反映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变化,但CTPA参数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11例(58例男性和153例女性)二尖瓣狭窄引起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段、右下肺动脉脉主干宽度、肺门截断征、克氏B 线等四个胸部X 线征进行测量,并对照手术时右心室的收缩压作了研究,这四项X 线征均提示肺动脉压约30毫米汞柱,但这些X 线征的程度同肺动脉压的高低无直线关系,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程关系也不肯定。文献上记载右下肺动脉宽度超过15毫米时提示为肺动脉高压,但作者统计右下肺动脉宽度15毫米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MR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的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主肺动脉MR血流编码扫描,通过分析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TROS)、时间-信号曲线、右/左心室内径比及主肺动脉的相关参数(主肺动脉直径、血流峰值、平均流速、单位时间内流量等),比较肺动脉栓塞患者与志愿者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差异,评价MR在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结果:肺栓塞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组肺实质信号强度变化率、峰值时间、主肺动脉直径、右/左心室内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的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流量具有统计学差异,肺栓塞患者MR血流编码的肺动脉峰值流速-时间曲线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时间提前,并可见明显反流。结论:MRI具有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并可测量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粗略估计肺动脉高压程度,有望成为一种研究肺栓塞的无创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至今经CT血管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71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分析CT平扫所示的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12例中,9例表现为一侧肺野局限性片样高密度影,伴有胸腔积液。3例未见明显异常。本组12例中有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扫描。CT平扫所示,上述X线所提示的9例阳性病例表现为一侧肺内实变灶,5例实变灶尖端指向肺门,伴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X线表现阴性者3例中,1例肺内未见实变,也无胸水,仅表现为肺动脉密度局限性减低;2例病灶位于下叶后基底段,表现为少许索条样稍高密度影,临近胸膜腔出现少许胸水。常规X线片上被膈面遮挡,显示不清晰。此12例中10例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本组12例行增强扫描,并进行工作站三维重建后,均可以看到肺动脉栓塞表现。结论X线常规摄影对肺栓塞的诊断无特异性,CT平扫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探讨单纯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胸片征象的关系,现对80例经心导管检查无其他畸形存在的单纯室间隔缺损的X线征象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例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1~10岁43例;10~20岁9例;21~30岁26例;31~40岁2例。最大年龄为3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经验。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变化。结果:本组病人术中出血量200~500mL,均未输血,手术时间45~90min,105例麻醉效果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2例并发脑血栓,均为轻度,经内科治疗后生活均能自理,1例术后1周死于肺栓塞。结论:完善麻醉与镇痛,严密监测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处理,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磁共振血流分析技术无创性检测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MR相位速度图测量 45例患者的主肺动脉直径、流速及其最大返流速度并与右心导管检查进行比较。通过直线相关分析评判MRI测量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5例患者中 40例存在返流 ,占 88.89%。 2 5例肺动脉高压 (PAH)组主肺动脉的流速及其肺血管的顺应性均低于非PAH组 ,而返流的百分比也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返流量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 (r=0 .89,P <0 .0 1) ,与肺动脉峰值流速呈负相关 (r =-0 .82 ,P <0 .0 1)。结论 MR相位速度图是评价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一种新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降低肺动脉压与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治疗肺心病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疗肺心病患者分两组,对照组是只用降低肺动脉压治疗165例,男95例,女70例;62.38±17.24岁,48~ 88岁,研究组是用低肺动脉压与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治疗肺心病192例,男115例,女77例,57.68±14.33岁,51 ~90岁.用降低肺动脉压与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治疗肺心病192例,男115例,女77例.结果 只用降低肺动脉压治疗显效120例,有效40例,无效5例,住院时间13.77±2.45日,住院费用3 361.39±428.7元,用降低肺动脉压与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治疗肺心病显效138例,有效50例,无效4例,无差异P >0.05.住院时间10.28±2.47日,P<0.01住院费用2 568.36±247.9元P<0.01.结论 单纯用降低肺动脉压组与降低肺动脉压与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治疗肺心病疗效较一致,但降低肺动脉压与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治疗肺心病的患者明显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和减少了治疗费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心包缩窄的诊断有时困难。病史、X线平片、超声检查均无特异性,心导管资料也不能鉴别心包缩窄、限制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合并限制型血液动力学改变这三种情况。为进一步鉴别及考虑手术治疗,应作CT和MR检查。作者分析了80例有心导管资料的心包缩窄的CT和MR征象,评价了它们对随后治疗的有效性。30例(1980~1984年)  相似文献   

20.
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手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10例,测定围术期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8小时,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有明显下降,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早期肺血流动力学即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