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孕产妇管理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孕产妇8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孕产妇800例为观察组,实施高危孕产妇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情况。结果两组的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为0.00%、0.25%和0.13%、1.63%,观察组的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高危孕产妇管理对孕产妇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导致孕产妇出现高度危象的因素及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对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意义。方法:将2005年至2013年我们保健所收治的200例高危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孕产妇出现高度危象的原因,对比在对这些高危孕产妇实施管理前和实施管理后两个阶段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结果:经研究,导致这些孕产妇出现高度危象的因素包括不良孕产史、胎盘和羊水因素、胎位异常、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和胎儿宫内窘迫等。经过对这些孕产妇实行管理后新生儿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这些孕产妇实施管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妇的死亡率在对孕产妇实施管理前和实施管理后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产前的健康教育、在妊娠期对其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加强对其进行妇幼保健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能够确保孕产妇及围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管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严桂珊  庄颖瑜  李丽冰  梁敏  唐蔚  何力 《广东医学》2006,27(11):1733-1734
目的为降低容桂街道社区高危孕产妇死亡率、缺陷儿的出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制订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措施。方法对2001~2005年容桂街道高危孕产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3~2005年实行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后与2000~2002年3年期间,高危妊娠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高危孕产妇、高危妊娠率、新生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率、缺陷儿数、缺陷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后3年平均死亡率(4·0/万)略高于前3年(4·4/万),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高孕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好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缺陷儿的出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中早期访视对降低围生期死亡率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妇幼工作质量,规范管理孕产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2014年275例围生期孕产妇进行调查比较,对照三年访视率,分析早期进行产前访视对筛查高危孕妇、降低围生期死亡率的作用,总结我中心孕产妇管理经验,借此推广应用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中及时进行早期产前访视,加强早孕期健康知识宣教,针对筛查出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有效措施千预,可降低围生期死亡率结论:早期进行产前访视是保陣母婴安全和健康的必要措施之一,是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并进行不同年份的比较,寻找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的趋势与规律,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大通县管辖的20个乡镇、289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5岁以下户籍儿童为对象,对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通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前四位是: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异常。结论: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儿童保健,特别是新生儿保健服务、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高危妊娠1278例资料分析,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2003~2007年高危孕产妇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孕晚期发生高危妊娠为914例(71.52%),孕晚期发现的高危妊娠以本次妊娠异常为主,高危妊娠1183例(92.57%);5年中高危孕产妇死亡2例,无非高危孕产妇死亡。高危因素发生率高的前5位依次是:胎位不正、体重>70kg、流产≥2次、剖宫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是降低两个死亡率最根本的措施之一,而高危孕产妇管理的重点在妊娠晚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9年周村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2009年比2000年下降了33.58%。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率的73.91%,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62.96%。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和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水平;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建设,提高急救能力;建立基层急救通道,建立三级高危保健网络;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时了解分析临洮县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干预措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1~2006年临洮县死亡孕产妇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寻找死亡原因。结果:2001~2006年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108.00/10万,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内科并发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强化县乡两级产科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诊断准确、转送接诊及时,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降消项目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作用。方法:采用询问,对报表随机抽样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结果: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州降消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州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6.82/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8.28%,高危住院分娩率100%,达到了预期成效。结论: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简称降消)的调查,可以尽早发现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原因,达到"降消"项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宁建英  谷强 《农垦医学》2008,30(2):105-106
目的: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年8月~2007年8月我院产科及儿科死亡的94例新生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新生儿死亡率为7.99‰(死亡新生儿例数/住院新生儿总数),死因依次为早产、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窒息、不明原因、先天畸形、外科急腹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对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监护,提高产科、新生儿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在社区实施全人口孕产妇全程陪护健康管理的效果,探索在社区对全人口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的适宜模式.方法 对实施全程陪护健康管理前后孕产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全人口孕产妇全程陪护健康管理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后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功能,对社区全人口孕产妇进行全程陪护管理是一种比较好的孕产妇管理模式,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增加人力资源配备、完善设备和大力开展适宜技术才能确保社区全人口孕产妇全程陪护管理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内转诊在高危妊娠救治的应用.方法:将2007~2009年收治高危妊娠患者30例(A组),接受医院派出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对适宜的高危妊娠进行宫内转诊,对疾病做出相关诊治及紧急处理,由病理产科接诊新生儿科会诊做进一步治疗.回顾性未行宫内转诊的高危妊娠30例(B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A组行宫内转诊后产后出血2例(6%),无孕产妇感染,新生儿窒息2例(6%),无孕产妇死亡,胎死宫内1例;B组产后出血10例(33%),感染8例(26%),新生儿窒息18例(60%),3例孕产妇死亡,7例新生儿死亡.两组在产后出血、孕产妇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转诊可提高高危孕产妇的救治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3.
张慧  邓艳 《当代医学》2021,27(22):115-117
目的 探究高危孕产妇管理对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84例高危孕产妇,按照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高危孕产妇管理.比较两组孕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孕期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无产妇死亡事件发生;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1 min及出生5 min时新生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危孕产妇管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金梅 《海南医学》2012,23(7):92-93
目的通过对海南省陵水县2004-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为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10例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32.73/10万,主要致死原因为羊水栓塞和内科合并症。结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范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筛查管理,提高产科质量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实施"降消"项目以及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工程、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高危妊娠孕妇管理,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筛查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院产科门诊建档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共5382例,筛查出高危孕妇813例,高危妊娠发生率15.11%,高危妊娠转归率为75.10%,高危孕妇前3位高危因素是:妊娠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in pregnancy,GDM),疤痕子宫,年龄≥35岁,各占39.36%、12.42%、11.07%;高危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1.0%。结论重视对高危妊娠管理的强化,尽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能够有效减少发生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可能性,是有效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256例高危妊娠孕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海 《中外医疗》2009,28(24):74-74
目的作为衡量产科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一直为业内所关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在于加强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管理和产前护理。方法对院内参加产检的全部孕妇造册登记,筛选高危因素的孕妇跟踪记录,进行调查。结果其中高危孕妇256例,追踪至分娩有240例。结论实施高危管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孕妇死亡率有显著作用,是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方法按广东省高危妊娠监护标准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住院孕产妇550例筛查出高危孕产妇228例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妊娠异常情况占高危妊娠79.4%,高危因素前五位是胎儿窘迫、胎膜早膜、臀位、过期妊娠、羊水过少。结论做好高危妊娠监护管理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管理质量,降低高危孕产妇的围产期风险和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全市的农村高危孕产妇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所得数据与城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农村高危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孕产妇高危妊娠死亡率为29.24/10万、17.37/10万、15.46/10万、14.78/10万,两个阶段比较高危妊娠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结论加大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力度,促进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质量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咸宁市咸安区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变化,提出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咸安区2009~2013年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分娩新生儿总数39762例,死亡109例,新生儿死亡率为2.7‰,其中新生儿窒息、早产、先天异常、新生儿肺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产妇和围生期保健水平,提高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建立新生儿的急救通道;积极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加强高危管理,建立三级高危保健网络,改善新生儿的监护环境,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滕檄萍  王晓云  刘会茹 《河北医学》2012,18(12):1841-1843
目的:分析我市近5年孕产妇死因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护母婴健康.方法:对我市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1.65/10万,比2001年至2005年的38.00/10万下降43.03%.死亡前四位原因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和羊水栓塞.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诊;加强县乡产科建设,特别是县级产科医护人员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县、乡、村基层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重视孕期的系统检查;建立孕产妇的急救"绿色通道"和急救中心建设,提高急重症孕产妇的抢救能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与"新农合"相结合,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