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尿层粘连蛋白(laminin)在微小病变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将7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实验1组(微小病变肾病26例)、实验2组(系膜增生性肾炎16例、膜增生性肾炎13例、膜性肾病9例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例),对照组30例,用放免分析法对尿lamini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尿laminin水平在微小病变肾病中无明显增高,该检测可能成为微小病变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1概述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包括了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导致的严重蛋白尿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最基本特征是大量蛋白尿(≥3·5 g/d)及低白蛋白血症(≤30 g/L),并常伴有水肿和(或)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3大类,可由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引起,见表1。表1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分类儿童青少年中老年原发性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继发性过敏性紫癜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乙型肝炎相关性肾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是以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3.5g/24h)、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病理改变种类繁多,主要者有肾小球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临床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有关,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下称激素)反应最好者为肾小球微小  相似文献   

4.
汞中毒性肾病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6例汞中毒肾病,其中有5例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分析汞中毒性肾病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提出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肾脏损害经病因治疗(驱汞),配以糖皮质激素、利尿、降脂、抗凝等综合治疗,病情改善迅速,整个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51例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均行肾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51例肾病综合征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2例,占82.35%。微小病变居首位,其次为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炎;9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乙肝相关性肾病占首位。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肾活检十分必要,对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们接诊了一位女孩.女孩做了肾穿,肾穿结果表明为Ⅱ期膜性肾病.膜性肾病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和肾病综合征有什么关系? 膜性肾病是什么 膜性肾病,通俗地说,就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的弥漫性病变.由于肾小球基底膜是肾脏的滤过膜(筛子),所以,病变的结果是大量的蛋白质从肾脏漏出,形成大量蛋白尿,并导致低蛋白血症和严重水肿.如果尿蛋白定量≥3.5g/24h并导致低蛋白血症,就诊断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不是一个病,而是许多肾脏病的共同表现,膜性肾病的主要表现就是肾病综合征,而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疾病中,膜性肾病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与病理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4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的临床资料, 并进一步分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膜性肾病组、微小病变肾病组三个亚组, 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右肾下极实质剪切波速度, 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剪切波速度差异。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剪切波速度[(1.76±0.41)m/s]与对照组[(1.55±0.3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膜性肾病组剪切波速度[(1.97±0.36)m/s]最高, 与微小病变肾病组[(1.54±0.42)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组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1.74±0.38)m/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与微小病变肾病组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 通过检测肾脏的剪切波速度, 可为肾病综合征诊断与病理分型提供一定价值的临床线索。  相似文献   

8.
关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联系的讨论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由于临床和病理的分型方法没有完全统一,同时因为一种临床肾小球疾病可有多种各不相同的病理改变,同一种病理改变又可见之于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各家报道的发病率又不尽相同。例如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有肾小球微小病变,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多种病变,而膜性肾病既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因此,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关系错综复杂。按国内目前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持续性单纯性蛋白尿患儿肾脏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31例单纯性蛋白尿且持续3个月以上的患儿进行肾组织活检.依据检测结果分别使用泼尼松、霉酚酸酯及雷公藤多甙等治疗,均口服潘生丁,按疗程治疗后随访1~6年.结果 31例肾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微小病变2例,轻微病变8例,系膜增生性肾炎13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肾损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方法 总结 4例RA肾损害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均呈蛋白尿伴血尿 ,其中 3例肾功能不全 ,组织病理为IgA肾病 2例、节段系膜增生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各 1例 ,文献报道临床表现以蛋白尿、血尿为主 ,可呈肾病综合征或伴肾功能不全 ,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 (包括IgA肾病 )、膜性肾病和肾淀粉样变性多见。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系膜增生性肾炎最常见 ,临床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例化妆品致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4个疗程驱汞及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各项化验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化妆品致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缓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误诊,应详细询问病史,明确病因,及时进行驱汞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1例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通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发现肾脏疾病的病程,血压,眼底;乙型肝炎病毒学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肾脏B超等以及电镜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中19例合并高血压,10(47.6%)例呈糖尿病视网膜病改变,21例均有白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是DK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应用24小时尿液收集标本行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测定是最敏感的指标。3例患者表现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而肾脏活检上已表现为糖尿病结节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故临床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三联症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应及早进行肾活检,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可将DKD和糖尿病伴发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区分开来。本组病例中可以得出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症伴随肾功能不全(71.4%)的患者,预后最差,5例患者1~3年进入血液透析治疗阶段。表现为非肾病者14例,有6例(42.9%)伴随肾功能不全,这说明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DKD都有低蛋白血症类似肾病综合症表现,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少量蛋白尿但已伴有明显的肾功能不全,此类患者起病隐匿,对ACEI或AT1RA治疗疗效不佳,肾功能衰竭很快进入终末期,预后不良。结论: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若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或有间断白蛋白尿,并部分伴随高血压伴或不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应积极予以行肾脏病理检查,早期明确病理诊断,及早予以大剂量ACEI或AT1RA治疗,若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则已是糖尿病性肾病Ⅳ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肾损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 方法总结4例RA肾损害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均呈蛋白尿伴血尿,其中3例肾功能不全,组织病理为IgA肾病2例、节段系膜增生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各1例,文献报道临床表现以蛋白尿、血尿为主,可呈肾病综合征或伴肾功能不全,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和肾淀粉样变性多见.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系膜增生性肾炎最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相关性肾炎(HBV_GN)是与HBV感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多种类型,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HBV_GN,可以导致HBV复制活跃,延长肝病的病程,甚至引起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所以不宜使用。近年来,干扰素(IFN)、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HBV_GN,患者的蛋白尿缓解,肾功能得到改善,因而,抗病毒疗法逐渐成为治疗HBV_GN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儿童肾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7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肾损害患儿呼吸道病毒抗体,并对其临床及肾脏组织病理免疫病理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157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肾损害患儿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120例(肉眼血尿25例、镜下血尿95例)占76.4%;蛋白尿(大量蛋白尿25例单纯蛋白尿5例)30例占19.1%,血尿和蛋白尿5例,占3.2%;肾功能不全2例占1.3%;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5例,占79.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球硬化18例,占11.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管坏死1例,占0.6%;肾小球轻微病变及肾小球轻微病变伴间质性肾炎13例(包括.肾小球轻微病变12例和肾小球轻*微病变伴间质性肾炎1例)占8.3%;免疫荧光沉积少,免疫荧光阴性127例占80.9%,免疫荧光弱阳性20例占12.7%,免疫荧光阳性10例,占6.4%.以IgM及FR沉积为主,无补体C3、C4沉积. 结论呼吸道病毒可以引起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肾脏组织病理主要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因使用美白化妆品致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分析2例化妆品所致汞中毒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部分不合格化妆品可导致汞中毒并发展至肾病综合征。结论化妆品致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隐蔽性强、危害大,需认真多方思考诊治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根性治疗及对症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5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缓解者30例,显著缓解者14例,部分缓解者9例,无效7例,总有效92.98%。结论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减少尿蛋白,纠正病理生理异常,阻止或延缓肾脏纤维化进程,保护肾脏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其病理主要为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增殖性及系膜增生等,部分患儿病情会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仍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中长程诱导治疗为主,多数患儿疗效明显,但大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 245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20日1 245例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 [结果]1 24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年龄范围为9~73岁,男506例,女739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2.8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3.65%,小管间质疾病占1.12%.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占0.40%,移植肾占1.69%,其中1例合并病毒感染,未确定诊断0.3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占43.45%,其次分别为IgA肾病32.69%,微小病变性肾病12.0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14%,特发性膜性肾病2.62%,新月体肾炎0.97%,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0.78%.继发性肾损害包括:①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肾损害:最常见的继发肾脏病是狼疮性肾炎62.94%,其余依次紫癜性肾炎7.65%,血管炎4.71%,妊娠相关性肾损害3.53%;②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肾肾损害:糖尿病肾病8.24%;③血管疾病所致肾脏疾病:肾动脉硬化和恶性高血压2.94%,血栓性微血管病0.59%;④感染性疾病肾损害:乙肝病毒相关性肾损害5.89%.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30例,单纯血尿1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2例,其中46例24 h 尿蛋白≥1 g/d,96例24 h尿蛋白<1 g/d. [结论]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IgA肾病次之.②IgA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③继发性肾脏病逐渐增多,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仍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C1q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C1q肾病患儿17例,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5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儿中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6例,临床表现为单纯大量蛋白尿3例,单纯血尿8例.肾脏病理:5例为微小病变(MCD),10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例为轻微病变.免疫荧光:肾小球系膜区均以C1q沉积为主,强度为++~+++.电子显微镜:16例可见电子致密物分布在系膜区和(或)内皮下.16例患儿获随访4~49个月.1例患儿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治疗,完全缓解;余15例用泼尼松治疗,其中3例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均7例,无效1例.结论 儿童C1q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改变以FSGS和MCD为主,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FSGS的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