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1-Wire接口的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Wire总线完成数据的传输只需一根数据线,与基于两线的I^2C总线(集成电路内部总线)和基于三线的SP1总线(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总线)相比,1-Wire总线的硬件接口更简单更可靠.本文介绍了1-Wire协议的体系结构模型、接口时序和电气特点,并以基于1-Wire总线的多路温度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如何实现该总线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单总线(1-Wire)协议和智能钮扣(iButton)技术的智能热表收费系统.该系统采用了iButton作为收费数据传输栽体,能够适应智能热表恶劣的工作环境.同时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算法与DS1991(一种智能钮扣)的密钥技术相结合加密重要数据,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列车车轴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基于1-WireBus技术,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构建1-Wire总线型拓扑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控制器的硬件资源占用。软件设计中采用二叉树搜索算法自动完成整个网络的器件搜索。系统设计了完善的上下位机间的通讯协议来保证温度采集数据的传输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上位机控制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IEEE1451标准的传感器电子数据表和1-Wire总线二叉树路径搜索算法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TEDS描述了传感器的厂商信息、校准模型等关键参数,并能被主机读取。利用DS2430将TEDS植入传统传感器模块中,使系统利用TEDS能对传感器进行质询和认证。通过一个实际的Proteus电路仿真实例,形象地展示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指出了当前自动测试系统中多用专门的并行总线接口向PC机传送测试数据的弊端,提出跟着通用的计算机走,采用通用的串行总线接口是发展的方向.具体论述了采用1-Wire(单总线)、USB(通用串行总线)和IEEE1394(火线)三种串行总线基本特性和用于自动测试系统的前景与形式.最后对几种串行总线进行了比较,并引出了几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第24卷第1期强流脉冲离子束金属材料表面强化技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张罡毕鉴智李玉海等(1)基于Gauss核函数和规范群分类算法的混合支撑向量机………………………………………何利潘福成(6)C4ISR系统综合效能评估的研究……………………………………………………………………吕艳辉潘成胜(11)基于分形的真实感地形构造…………………………………………………………………………张南王琰(14)生物特征分组加密算法的实现………………………………………………………………………崔向唐健(17)1-Wire总线的USB接口转换器设…  相似文献   

7.
信阳毛尖中茶多糖的提取、纯化与组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从信阳毛失中提取的粗茶多糖进行透析、Seveg法除蛋白等纯化处理,并通过DEAE—纤维素层析对茶多糖进行分级和进一步的纯化,得出粗茶多糖由TPS1、TPPS2、TPS3 3种组分组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3.14%、17.43%、7.71%.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确定TPSl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5种单糖组成,其比例为0.58:1.09:0.18:0.87:1.00.TPS2由6种单糖组成,分别为鼠李糖、河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比例为0.49:0.97:0.40:0.17:0.58:1.00.TPS3由5种单糖组成,分别是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组成比例为0.45:1.17:0.14:3.58:1.00。  相似文献   

8.
黄瓜离体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黄瓜(Cucumis stativus)四个栽培品种津研四号、长春密刺、夏丰、地黄瓜为试材,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附加BA1.0-2.5mg/L,IAA1.0—1.5rag/L;直接分培养基为MS附加BA1.5—2.5mg/L,IAA0.5-1.0mg/L。  相似文献   

9.
Cu-Al-Mn-Zn-Zr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形状记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研究了CuAlMnZnZr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晶体结构并利用弯曲变形法测定了该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Cu-11.1Al-6.45Mn-1.6Zn-0.1Zr和Cu-10Al-8.75Mn-8.6Zn-0.1Zr(wt%)合金的马氏体形态、亚结构、晶体结构及记忆特性与Al、Mn、Zn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Al的影响最大.当Al含量为11.1%时,马氏体为孪晶亚结构,晶体结构为N2H,记忆特性良好;Al含量为10.0%时,马氏体为层错亚结构,晶体结构为N18R,记忆特性稍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潜江市气象、施药方式等方面调查,应用SoilFug模型预测农药的分布、归宿,结果表明农药的大部分是通过降解作用而从环境中除去的,挥发和径流的比例很小.应用模型计算了全年降雨径流中农药浓度,以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分别进行安全用量估算(kg/ha):甲草胺1.8~13.8、丁草胺14.55~30、甲胺磷1.95~5.1、乐果2.25~4.2、敌敌畏2.85~7.0,甲基对硫磷0.53~1.2、对硫磷2.25~4.05,甲基对硫磷对环境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1.
在一线器件组成的温度监测系统中,通常要求分布于不同位置的多个从机能与主机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监测系统工作状态的监视和控制.若多个从机与主机间的通信采用传统的串口多从机通信方式,不仅硬件开销大,而且增加了程序的复杂程度.本文介绍了一种方案,即主机与从机的通信共享一线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实现基于一线协议的多从机的主从通信,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带有RS-485 总线接口的智能仪表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应用VB6.0 ActiveX 控件的MSComm 通信控件,实现了Windows环境下计算机与多台带有RS-485 总线接口的智能仪表的串行通信,达到了对分散设备的集中控制和计量数据的采集及自动上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PC/104的转塔控制系统CAN总线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采用CAN总线作为实时通讯总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基于PC/104的某转塔控制系统CAN总线的接口设计采用经典的SJA1000作为CAN总线控制器,82C250作为CAN总线收发器,提出了一种采用CPLD实现PC/104总线和SJA1000总线间的读写时序转换的实用技术,并在通信通道上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从而实现了系统的CAN通讯接口设计。该设计简洁可靠,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其它嵌入式系统中,并且设计已在某型转塔的调试中得到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CAN总线与PC机安全可靠互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Tmega128的CAN-USB适配器,给出了微控制器与CAN总线和USB接口的硬件连接以及CAN节点和USB系统的软件实现。该设计硬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工业控制现场可以灵活、高效的完成数据传输,扩展了CAN总线在工业应用中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扩展了USB总线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鉴于传统的1553B总线设备传输速率低、接口单一化等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利用Zynq-7000芯片设计一套基于嵌入式ARM控制器和FPGA的高速1553B总线测试系统.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ARM(PS部分)、FP-GA(PL部分)分别进行设计.PS部分采取USB和以太网双接口完成跟PC机的数据通信;设计IP核实现符合1553B总线协议的编解码处理功能.通过Xilinx自带仿真工具ISE Simulator对各个模式下消息传输进行时序仿真,表明系统提高了1553B总线接口传输速度,使得总线设备与PC机通信更加方便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IB总线的接口模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介绍了GPIB总线技术的原理,并基于GPIB总线技术的基础研究设计了一个可程控测量仪器的接口,具体给出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该接口模块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实现了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PCI9052的PCI总线作为上、下位机的接口总线,并给出了系统接口设计的基本思路,包含系统的组成,接口硬件实现,PCI9052的工作过程和寄存器的配置,PCI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实验表明,本系统设计合理、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度快,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BUS/TCP的分布式粮情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型粮食专储房仓的不断增加,实时在线多点分层的温湿度监控愈来愈重要.采用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每个温湿度探头直接联网,且信号传输过程的衰减不会影响系统精度,每个出线口"一线总线"可接多达64个温湿度探头,传输距离可达200 m;采用基于MODBUS/TCP开放式网络协议的以太网总线控制器实现了监控工作站、可编程现场总线控制器(PFC)和现场分机之间的开放式数据交换.这种采用数字传感器和以太网总线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可以真正地实现组态系统和数据采集模块的无缝连接,为大型专储粮库的监控和远程浏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