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MRI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并分析187例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MR图像,分析病灶的强化方式、分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腋窝肿大淋巴结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分子分型的关联。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分子分型ADC值差异;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分子分型非肿块样强化病变强化方式、分布、TIC、腋窝肿大淋巴结组间差异。结果 非肿块样强化病变不同分子分型间强化方式、分布、腋窝肿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与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分子分型ADC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4,P=0.597),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各分子分型间ADC值存在不同。结论 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的MRI征象与分子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2013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重新定义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基底样型/三阴性型及其他特殊类型乳腺癌。随着乳腺癌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新辅助化疗(NAC)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重要的全身性治疗方法。MRI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临床最常用来评估其治疗疗效的方法。本文就MRI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NAC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征象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DCE-MRI,对各型的形态及DCE-MRI图像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癌辨证分型为3型:肝郁痰凝型37例,冲任失调型15例,正虚毒炽型8例。各证型的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分析表明:各证型在不规则形、毛刺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E-MRI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关系,血流动力学指标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阴性乳腺癌的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静  汪登斌  柴维敏  姜婷婷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11-101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特征性MRI影像学表现,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方法:分析有完整资料的90例乳腺癌,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三阴性乳腺癌23例,非三阴性乳腺癌67例。纳入分析的病灶MRI表现包括病灶形状、边界、大小、数目、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将MRI表现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TNBC在MRI上大多表现为边缘光整、环状强化及更低的ADC值。而在患者年龄,病灶形状、大小、数目及TIC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MRI表现中病灶边界光整、增强时环状强化、较低的ADC值对诊断TNBC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X线摄影的对比分析,评价两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与X线摄影,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FSE)序列加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SPIR)、减影技术及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X线摄影采用常规方法摄片。结果:乳腺MRI在显示肿块形态、边缘、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关系、乳内淋巴结方面优于X线摄影;X线摄影在显示钙化方面占绝对优势,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MRI93%(47/50),X线摄影82%(41/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种方法结合检查的敏感性为98%(49/50)。结论:NRI、X线摄影各有优势和限度,检查乳腺癌敏感性MRI较X线摄影高,而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可减少乳腺癌的漏诊率,从而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背景实质强化(BPE)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术前行乳腺MRI检查且经病理结果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0例,分析BPE水平(a轻微;b轻度;c中度;d显著)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分子分型的相关性。BPE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绝经状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BPE在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BPE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8,P=0.021)。BPE水平与月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BPE水平为显著的患者多为绝经前,占58/80,BPE水平为轻微者多为绝经后患者,占65/80。80例乳腺癌中Luminal A 23例(23/80),Luminal B 30例(30/80),Her2过表达17例(17/80),三阴性10例(10/80); ER阳性53例(53/80),PR阳性43例(43/80),HER2阳性30例(30/80);Ki-67高表达48例(48/80)。卡方检验显示BPE在不同分子分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BPE与ER、PR、HER2、Ki-67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59、0.067、0.138、0.869)。结论:BPE水平与年龄负相关,绝经后BPE多为轻微型。BPE水平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BPE对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乳腺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34例浸润性导管癌,7例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癌)的乳腺癌MRI资料,病例均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及DWI成像,绘制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强化率及峰值强化率,测量病灶ADC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正常对照组ADC值配对配对t检验.结果:动态增强MRI显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Ⅲ型34例(69.3%),Ⅱ型10例(20.4%),Ⅰ型5例(10.2%).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筛状癌及乳头状癌之间的早期强化率有明显差异(F=3.399,P=0.027<0.05),峰值强化率无明显差异(F=2.241,P=0.099>0.05),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值为37.954,P=0.000<0.05).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早期强化率及ADC值均有明显差异(P=0.042,0.000<0.05).结论:乳腺癌因其病理基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动态增强MRI及ADC值测量对部分病理类型的鉴别可提供一些参考,其中对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增强扫描的纹理参数鉴别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79例乳腺癌患者的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其中42例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37例为HER-2阳性非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共采集43个影像学纹理参数,通过Mann-Whitney检验评判MRI纹理参数在两类乳腺癌中的差异性,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对两类乳腺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5个纹理参数在两类乳腺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4个纹理参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回归模型对两类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判别准确率为88.6%,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结论:乳腺癌MRI纹理参数可满足对乳腺癌HER-2阳性Luminal B型与HER-2阳性非Luminal B型的鉴别诊断,有望成为乳腺癌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基于乳腺癌MRI纹理参数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实现了对两类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上乳腺癌癌周间质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对确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行乳腺 MRI 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共31例(所选病例均为单侧单中心发病)。测量乳腺癌病灶与病灶周围组织不同方向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增强率(SE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横轴面 DWI 图像:乳腺癌病灶内的 ADC 值显著低于病灶周围组织;乳腺癌周围组织同一层面不同方向的 ADC 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于同一方向上的不同层面,靠近病灶的第1层(范围约5mm)的 ADC 值小于远离它的3个层面(P <0.05);乳腺癌、癌旁组织、正常侧乳腺组织的平均 ADC 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2.496,P =0.000)。横轴面动态增强图像:乳腺癌病灶内的 SER 显著高于病灶周围组织;但病灶周围组织各层面之间 SER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灶周围组织同一层面的不同方向的 SER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 动态增强的 SER 及 DWI 成像的 ADC 值对乳腺癌与癌周间质组织的判别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确定乳腺癌范围及手术切缘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边缘强化、病理特征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的28例乳腺肿瘤病例,其中20例乳腺癌,8例纤维腺瘤。均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并分析边缘强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VEGF表达和服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28例中10例(乳腺癌9例,纤维腺瘤1例)出现边缘强化征象。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边缘强化的乳腺癌病灶:①具备中心瘢痕形成、边缘高度纤维化和中心坏死等病理学特征;②病灶边缘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高于痛灶中心;③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结论:边缘强化的形成与乳腺癌病理学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17例患者,在进行NAC前均行常规3.0 T乳腺MRI检查,化疗后手术病理采用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化疗反应,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PC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1例(PCR者5例),三阴性型26例(PCR者6例)。采用Firevoxel软件生成ADC直方图,记录多个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利用SPSS 24.0计算出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第50百分位数(ADC50%)、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PCR组和nPCR组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ADC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HER2过表达型在PCR组与nPCR组患者间,峰度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截断点为1.861,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PCR组和nPCR组三阴性型患者间,ADCmean及ADC5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和0.013),ADCmean及ADC50%在三阴性型中预测P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42。当ADCmean取1.030×10-3 mm2/s、ADC50%取0.976×10-3 mm2/s作为截断点,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80.0%,特异度均为83.3%。结论 峰度系数对预测HER2过表达型患者NAC后PCR具有一定的价值,ADC50%对预测三阴性乳腺癌NAC后PCR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 ,分析乳腺癌的MRI形态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 erbB 2和P5 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 (MVD)分布情况 ,并分析与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个乳腺癌中 ,癌肿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肿瘤T分期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 ,肿瘤内部坏死与癌细胞C erbB 2、P5 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肿瘤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内部坏死、T分期与癌细胞PR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4 1个乳腺癌中 ,癌肿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相应MVD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P <0 0 1)。结论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磁共振纹理分析评估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异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3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根据免疫组化或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与三阴型(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四型,利用第三方软件手动勾画病灶所有层面融合为三维感兴趣区并提取纹理特征(18种),采用2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uminal A型90例,Luminal B型115例,HER-2过表达型66例,TNBC型82例。四种亚型中发病年龄、标准差、方差、范围、偏度、峰度、均匀性、能量、熵、惯性矩、聚类萌、聚类突、总均值、最小强度、最大强度、表面积体积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Luminal A型与HER-2过表达型、TNBC型均有14个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B型与HER-2过表达型、TNBC型分别有12、11个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与TNBC型间均有6个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动态增强MRI纹理分析证实不同亚型乳腺癌具有异质性,纹理特征能够很好地区分HR+与HR-型乳腺癌,纹理特征是潜在评估乳腺癌异质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经常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扫描后获得的肿瘤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特征预测术后复发时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术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58例,依据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术后≤2年)组33例,晚期复发(术后>2年)组2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DCE-MRI扫描,通过计算机提取肿瘤三维容积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在每一个期相下的肿瘤形态学特征及纹理特征。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患者间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特征联合预测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的诊断效能。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预后,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患者背景实质强化、病灶边缘、病灶内部强化特征、病灶形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和全乳血管增加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对比剂最大浓度值(Max Conc)、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AUC)及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值(Max Slop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8期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参数,第3期形态特征参数球度(sphericity)在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UC、Max Conc、Max Slope和第3期形态特征参数球度预测早期与晚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659、0.684、0.670,上述4个参数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特异度为63.6%,灵敏度为84.0%,预测效能高于单变量。58例患者随访时间17~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早期复发组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均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术前无创性常规DCE-MRI获取的肿瘤血流动力学特征联合形态学特征预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时间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客观评分方法,为乳腺团块型病灶的良恶性判断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方法 将第4版乳腺影像和报告系统(BI-RADS)的MR部分对团块型病灶的描述作为病灶评价指标对188个高血供团块型病灶评分,根据评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并计算最佳良恶性诊断阈值;根据最佳诊断阈值及病灶良恶性倾向将病灶归入Ⅰ~Ⅴ级(Ⅰ级阴性、Ⅱ级良性、Ⅲ级可能良性、Ⅳ级可疑恶性、Ⅴ级高度提示恶性),最后检测评分方法诊断恶性团块型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病理证实188个高血供病灶中有91个恶性,97个良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0.016,评分法鉴别病灶良恶性的最佳阈值为5分.病灶分级结果为Ⅱ级24例、Ⅲ级72例、Ⅳ级54例、Ⅴ级38例.评分法诊断恶性乳腺团块型病灶的敏感度为87.91%,特异度为87.62%.除去Ⅲ级中3例假阴性的导管原位癌,特异度提高到90.90%.结论 建立在多参数标准化分析基础上的评分方法有助于客观判读乳腺动态增强MR影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对小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0例(21个病灶)小乳腺癌(最大径≤2cm)的MRI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小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分叶、边缘不规则或者毛刺、不均匀环形强化的肿块样病变以及局灶、不均匀或簇集样强化的非肿块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7例(33.3%),流出型14例(66.7%)。对侧对称部位正常乳腺为逐渐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持续型。结果显示小乳腺癌灶与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3T磁共振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能够提供清晰、丰富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胃癌的ADC值与组织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患者的MRI资料,DWIb值取0和800 s/mm2.术后组织病理学因素包括肿瘤部位、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分析肿瘤ADC值与各组织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确定不同TNM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的ADC鉴别界值.结果:随着胃癌TNM分期的增加,分化程度的减低,肿瘤的平均ADC值呈递减趋势.肿瘤的不同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TNM I期、Ⅱ期和高分化腺癌的ADC鉴别界值分别为0.917、0.906和1.034×10-3 mm2/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2、0.795和0.960.结论:ADC值作为一个无创性生物学指标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组织病理学因素,包括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影响病人治疗方案选择和临床预后。相较于传统影像特征,动态增强MRI(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直方图可以深入挖掘肿瘤内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的信息,提供更多反映肿瘤异质性的量化指标,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可靠的临床诊疗及决策信息。就DCE-MRI和DWI直方图分析应用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预后因素及新辅助治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ADC值和癌灶最大径与Ki-67不同表达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资料,患者于新辅助化疔前及化疗第4周期后行MR DWI及增强扫描.测量化疗前后癌灶的ADC值及最大径,并计算其变化率△ADC%和△D%.利用Ki-67指数不同,将所有癌灶分为A、B、C三组:A组Ki-67< 20%,B组Ki-67为20% ~ 60%,C组Ki-67> 60%.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3组癌灶化疗前后ADC值、△ADC%、最大径及△D%的差异.结果 化疗前A组(15例)癌灶的ADC值为1.1 × 10-3 mm2/s[(0.9×10-3~1.2×10-3)mm2/s],高于B组[8例,0.9×10-3 mm2/s(0.9×10-3~1.0×10-3) mm2/s]和C组[25例,0.9×10-3mm2/s(0.7 × 10-3~1.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C组癌灶的ADC值为1.3×10-3 mm2/s[(0.2×10-3 ~ 1.4×10-3)mm2/s],高于A组[1.1×10-3 mm2/s,(1.0× 10-3 ~ 1.2×10-3)mm2/s]和B组[1.1×10-3 mm2/s(1.0×10-3~1.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后C组癌灶的ADC变化率为45.5%(- 12.0%~78.6%),大于A组[45.5%(- 12.0% ~ 78.6%)]和B组[45.5%(- 12.0%~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后癌灶的最大径A组分别为2.2 cm(2.0~2.4 cm)和1.0 cm(0.0~ 1.4 cm),均小于B组[化疗前3.7 cm(3.6~3.9 cm),化疗后2.9 cm(0.0 ~3.1 cm)]和C组[化疗前3.4 cm(2.7 ~4.2 cm),化疗后1.9 cm(0.0 ~2.2 c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癌灶化疗后最大径的变化率为21.6%(- 15.2% ~ 27.5%),小于A组[52.7%(-23.6% ~72.1%)](P<0.01)和C组[51.2%(- 10.3%~92.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Ki-67指数不同表达程度的癌灶,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灶的ADC值不同,癌灶的ADC值及最大径线对于化疗的反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Purpose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preoperative breast MRI biops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breast cancer molecular subtype.MethodsAll preoperative breast MRIs at a single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from May 2010 to March 2014 were identified. Reports were reviewed for biopsy recommendations. All pathology reports were reviewed to determine biopsy recommendation outcomes. Molecular subtypes were defined as Luminal A (ER/PR+ and HER2-), Luminal B (ER/PR+ and HER2+), HER2 (ER-, PR- and HER2+), and Basal (ER-, PR-, and HER2-). Logistic regression assessed the probability of true positive versus false positive biopsy and mastectomy versus lumpectomy.ResultsThere were 383 patients included with a molecular subtype distribution of 253 Luminal A, 44 Luminal B, 20 HER2, and 66 Basal. Two hundred and thirteen (56%) patients and 319 sites were recommended for biopsy. Molecular subtype did not influence the recommendation for biopsy (p = 0.69) or the number of biopsy site recommendations (p = 0.30).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a biopsy recommendation was 42% overall and 46% for Luminal A, 43% for Luminal B, 36% for HER2, and 29% for Basal subtype cancers.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true positive biopsy rate based on molecular subtype (p = 0.78). Fifty-one percent of patients underwent mastectomy and the multivariate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only a true positive biopsy (odds ratio: 5.3)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astectomy rates.ConclusionBreast cancer molecular subtype did not influence biopsy recommendations,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or surgical approaches. Only true positive biopsies increased the mastectomy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