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东省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发生特征,为制定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2019年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中“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广东省家用电器类产品伤害数据共计2 063例,男女性别比为1.37:1,造成伤害的家用电器产品主要为电热水壶(21.81%)、电风扇(16.63%)、热水器(11.25%)、冰箱(6.93%)和饮水机(6.79%)。不同家用电器产品,在人群、性别、伤害发生原因、发生时活动、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政府部门可综合考虑家用电器产品伤害特征,从职能干预、社会共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9年广东省居民发生产品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产品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2019年广东省伤害监测系统中产品伤害总体情况、涉及产品情况、伤害事件及临床特征。结果 共报告产品伤害98 060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29.30%。男女性别比为1.75∶1,年龄集中在25~44岁(37.74%),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比最高(24.45%)。引起伤害的前3位产品为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8.63%)、家用日用品(15.42%)、汽车(11.60%)。夏秋季节是产品伤害的高发季节,均占28.28%。家是产品伤害的主要发生地点(33.94%),常见的发生原因是刀/锐器伤(28.21%),发生部位多为上肢(40.97%),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39.04%)。结论 广东省不同类型产品伤害发生的人群、原因和地点不尽相同,建议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不同产品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的产品伤害发生特征,为开展学生产品伤害防控工作并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广东省2019年产品伤害监测系统中中小学生的产品伤害数据,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广东省6个地区19家医院共收集学生产品伤害病例9 944例(男生6 912例,女生3 032例)。涉及伤害病例数居前5位的产品大类依次为其他产品(27.75%)、家具(16.03%)、文教体育用品(15.69%)、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5.50%)和家用日用品(12.68%)。在所有产品伤害病例中,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刀/锐器伤(25.54%)、跌倒/坠落(24.27%)与钝器伤(23.72%);主要伤害发生地点为家中(34.20%)、公路/街道(22.54%)和学校与公共场所(21.74%);伤害部位以上肢(39.93%)、下肢(24.69%)和头部(21.49%)为主;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4.68%)和锐器伤/开放伤(34.48%);大多数伤害病例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且以处理后离院为主要结局。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不同产品伤害涉及的发生原因、地点、部位、性质、严重程度与结局等有所不同,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开展学生产品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产品伤害病例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产品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广东省19家产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流动人口产品伤害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产品伤害流行特征。结果 2019年广东省报告流动人口产品伤害监测58 839例,男女比2.05:1,平均(32.00±19.57)岁,主要以20~49岁为主(63.01%)。造成伤害前3位的产品依次为其他产品(40.17%)、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8.48%)和家用日用品(13.36%)。产品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刀/锐器伤(30.10%)、钝器伤(21.59%)、机动车车祸(17.19%)。产品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是公路/街道(31.33%)、家中(27.94%)、工业和建筑场所(21.66%)。发生活动以工作为主(27.38%),受伤部位以上肢为主(43.23%),伤害程度以轻度为主(76.35%),中、重度分别占22.07%、1.59%,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为主(88.40%)。结论 广东省流动人口产品伤害以男性、青年、务工人员为主,不同类型产品伤害发生的年龄段特征、原因、性质和部位各有特点。应采取多部门协作的方式,针对不同种类产品的伤害特征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流动人口产品伤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收集2019年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点的伤害典型案例,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产品伤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6个产品伤害监测点医院门/急诊首次就诊的产品伤害典型案例的全部病例,对其伤害发生的人口学特征、原因、地点和性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广东省6个产品伤害监测点共收集典型案例1 674例,占全省产品伤害的1.7%。男性1 172例,女性502例,性别比2.33∶1,平均年龄(39.96±18.77)岁,以30~59岁占比最多(57.2%)。居前5位的产品大类依次为汽车(35.8%)、其他产品(28.9%)、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9.5%)、家用日用品(4.8%)、家具(4.6%)。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非)机动车车祸(53.0%)、跌倒/坠落(14.3%)、刀/锐器伤(13.3%)、钝器伤(11.6%)、烧烫伤(4.9%)。伤害发生地点最多的为公路/街道(55.3%)。结论 广东省发生产品伤害典型案例特征表现为男性、30~59岁居多,发生在公路/街道上,以(非)机动车车祸为主要原因,应针对上述特征加强管制,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学生课桌椅伤害病例进行研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支撑。方法 提取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内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课桌椅伤害数据共239条,从性别、受教育程度、伤害性质、伤害部位、伤害严重程度等字段进行分析。2018年5月1日至8月31日由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现场随机检测广东省6个地区22家中小学课桌椅共206套,包括锐利边缘、锐利尖端和突出物。结合课桌椅生命周期,对产品伤害监测数据和在用课桌椅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9例课桌椅伤害中,男、女比为2.37∶1。中小学生为主要受伤人群,占比93.31%。206套受检课桌椅中,多数具有危险结构(83.01%),其中具有锐利尖端的数量最多(68.45%),锐利边缘危险程度最大。生产、购买和管理环节造成课桌椅存在安全隐患,使用环节也是造成伤害的重要原因。结论 课桌椅致伤因素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可就各阶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伤害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的伤害监测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为辖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罗湖区疾病监测上报系统中伤害监测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 695例伤害病例中,男女比例1.15∶1,年龄以0~9岁为主(44.47%);受教育程度集中在未上学儿童(34.21%)和大专及以上(25.14%),职业分布主要在学龄前儿童(34.15%)和在校学生(21.98%),6—7月和11—12月、8:00~11:00和13:00~17:00分别为伤害高发月份和时段。伤害发生原因排前3位分别是跌倒/坠落(53.67 %)、刀/锐器伤(14.97%)、钝器伤(13.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4.71%),伤害性质主要是挫伤和擦伤(49.12%),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29.47%)、上肢(27.20%)和下肢(25.87%)。结论 妇女和儿童伤害比例的增加、居家伤害发生为主和跌倒坠落占比大,提示相关部门针对性开展妇女儿童伤害特征研究,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有效降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伤害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的学龄前儿童伤害病例数据,分析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2020年共报告学龄前儿童伤害患者29β328例,平均年龄(2.63±1.52)岁,男女性别比为1.49∶1,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9.86%),且多为轻度伤害(94.46%)。伤害发生年龄集中在1~<3岁(41.75%)。伤害多发于第四季度(27.32%)、一天中的16:00~20:00时(46.39%)较多。跌倒/坠落是伤害发生的首因(68.10%),其构成比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发生地点以家中(67.85%)、公路/街道(13.33%)、公共居住场所(8.47%)为主,并随年龄的增长,伤害发生在家中的比例逐渐减少,发生在公路/街道的比例逐渐增加(均P<0.01)。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90.23%)。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51.31%),其次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6.64%),其比例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P<0.01)。伤害部位以头部(44.29%)为主。结论 跌倒/坠落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因,应根据年龄特征对学龄前儿童采取有效伤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厦门市老年人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老年人伤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分析辖区内哨点医院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60岁以上伤害病例,分析伤害特征。 结果 2016年厦门市共登记报告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3 965例;造成老年人伤害前5位的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46.94%)、钝器伤(17.40%)、道路交通伤(11.40%)、动物伤(10.42%)和刀/锐器伤(8.50%);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8:00~20:00;地点以家中(51.02%)、公共居住场所(19.80%)和公路/街道(17.48%)为主;伤害发生时进行休闲活动的构成比最高,达46.10%,其次为家务(16.90%)和步行(8.75%);受伤部位构成比前3位的分别为:下肢(26.70%)、头部(26.48%)和上肢(22.37%);伤害程度以轻度为主。 结论 应采取相对应的多层面干预措施,预防老年人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珠海市全人群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系统和伤害综合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7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病例登记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因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17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2 937例,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6.34%,位居全死因顺位第5位,年均死亡率为2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9/10万。伤害死因前5位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溺水、意外中毒,分别占伤害死亡总数的30.2%、19.5%、16.5%、9.1%和7.7%,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3.0%。城市、农村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5.4/10万、32.9/10万,农村伤害标化死亡率(29.0/10万)高于城市(14.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0.9/10万、15.4/10万,男性伤害标化死亡率(27.9/10万)高于女性(1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14岁年龄组首位伤害死因为溺水(占35.6%),15~29、30~44、45~59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死因均为交通伤害(分别占42.0%、31.2%、35.0%),≥60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死因为意外跌落(占33.1%)。结论 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和溺水等伤害死亡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户籍人群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负担,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倪婷  王玉  马彩霞  高珊  石晓霞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75-1577
目的 分析急诊科接诊的儿童伤害病例特征,为调整医院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市某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意外伤害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市某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意外伤害儿童病例2 028例,其中男童1 194例,女童834例,男女性别比为1.43∶1。平均年龄(7.24±2.98)岁。以<1岁婴儿所占比例最高,为35.21%。不同年龄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病例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急诊儿童病例发生意外伤害的前3位原因是坠落跌倒(331例,16.32%)、交通事故(281例,13.86%)、气管异物(277例,13.66%)。不同性别的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童意外伤害前3位为坠落跌倒占16.25%、气管异物占14.32%、交通事故占13.90%,而女童意外伤害前3位是坠落跌倒占16.43%、烫伤占15.35%、交通事故占13.79%。伤害发生部位主要为头面部637例,占31.41%,四肢为623例,占30.72%。不同性别的儿童病例伤害发生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主要伤害发生部位为四肢和躯干,女童主要为躯干和四肢。结论 郑州市儿童意外伤害中意外发生风险较高的是交通事故、跌倒坠落以及气管异物,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宣教水平等具有密切关联,应针对上述原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慧  朱晓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298-1300
目的 了解2011-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1-2017年在上海市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所有60岁及以上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纳入监测分析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病例共10 215例,男女性别比为1.15∶1,7年间伤害发生时报告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67,P<0.001)。老年人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7 234例、70.82%)。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跌倒/坠落(3 742例、36.63%)、其次为刀/锐器伤(3 463例、33.90%)。 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2011-2017年老年人伤害主要原因为跌倒/坠落,刀/锐器伤。提示家庭及所在社区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减少老年人发生伤害及严重并发症,对促进老年人群健康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月3日至27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4个社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4 134份有效问卷,男童2 144人(51.9%),女童1 990人(48.1%),3岁以下儿童2 412人(58.3%),3~6岁儿童1 722人(41.7%)。最近1年中,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率为4.30%。跌倒或坠落(65.2%)、钝器伤(11.8%)和烧烫伤(10.1%)是目前导致深圳南山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的性别(OR=0.566)、年龄(OR=1.822)和照料者的伤害预防态度得分(OR=0.671)是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伤害预防的相关部门和组织应结合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现况、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道路交通事故干预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7年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分析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06—2017年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为6.50/10万,共死亡888例,占伤害死亡的30.23%,其中男性699例,标化死亡率9.95/10万,女性189例,标化死亡率为2.88/10万;年死亡率逐年上升,并在2010年达到最高,随后下降;死亡病例年龄构成以20~59岁为主(占66.78%),随年龄增长各年龄组平均死亡率增加(P结论 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先升后降,应重点对乡镇地区、男性人群、摩托车乘员及行人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交通部门应加强特别是在乡镇地区的执法力度。在春运、节假日等交通流量增加的时间段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干预和防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厦门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首诊于厦门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析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共收集病例70 239例,男女比例1.763∶1;1~3岁年龄组伤害发生例数最高,共25 636例(36.5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2.34%);伤害原因以跌倒/坠落(55.46%)和钝器伤(18.69%)为主;伤害性质方面,前四位依次是挫伤/擦伤(48.23%)、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9.51%)、扭伤/拉伤(13.37%)和骨折(11.03%);伤害部位则主要集中在头部(41.44%)和上下肢(32.46%、17.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75.18%)为主;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95.97%);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98.42%)为主。不同性别伤害发生的原因不同(χ2=75.760,P<0.001);不同年龄段的伤害原因、伤害性质、伤害部位、伤害严重程度、伤害意图和伤害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9.204, χ2=1 898.434, χ2=3 385.066, χ2=145.200, χ2=362.855, χ2=17.879,P<0.05)。 结论 不同年龄别、性别儿童的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就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烧伤病例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5-2019年北京市全部烧伤病例资料,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北京市共报告烧伤病例1 028例,从2015年的151例上升至2019年的268例,年均报告率为1.188/10万,从2015年的0.702/10万升至2019年的1.244/10万。病例男女比例为2.40∶1。<18岁病例占68.19%(701/1 028),其中1~3岁儿童占47.08%。27.53%的病例从事制造/建筑行业。57.00%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以火焰烧伤为主,占82.98%,夏季发生占47.08%。烧伤病例病情严重程度以轻度烧伤为主,占71.98%,烧伤面积分布以<10%为主,占63.04%。结论 北京市烧伤报告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具有男性化、小儿化、火伤化、季节性等特点,多发于婴幼儿、无业、文化程度较低等人群,相关部门需结合烧伤病例流行特征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及对策,以避免烧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5—2017年老年人伤害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伤害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监测医院的老年伤害病人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湖南省伤害哨点医院老年监测病例共16 151例,城市点13 476例(83.44%),农村点2 675例(16.56%),男女比例为1.01∶1,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3.33%),机动车车祸(19.45%),刀/锐器伤(6.70%);随着年龄增长,跌倒/坠落所占比例增长,机动车车祸比例下降。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6.67%)、公路/街道(29.74%)。伤害性质前三位为挫伤/擦伤(35.95%),骨伤(28.6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4.89%),伤害的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8.29%)、中度(36.67%)。 结论 湖南省2015—2017年老年居民伤害主要以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为主,应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117例脑瘫患儿近3个月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及生活环境安全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信息和过去3个月发生非故意伤害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纳入117例脑瘫患儿,有38例在过去3个月内发生了非故意伤害事件(32.5%)。在38例非故意伤害中,有20例发生在室内(52.6%),8例发生在室外庭院(21.1%);患儿受伤的部位中有16例发生在头颈部(42.1%),17例发生在下肢(44.7%);在35例患儿中有22例跌倒(62.9%),20例发生在父母睡觉、休息等一般休闲活动时(57.1%,);脑瘫女性患儿非故意伤害发生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儿(χ2=6.105,P=0.013);家庭收入低是脑瘫患儿发生非故意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χ2=13.508,P<0.05)。每天与父母相处时间在2个h以内脑瘫患儿发生非故意伤害的比例明显高于相处4个h以上的脑瘫患儿(χ2=8.076,P=0.018)。居住房屋周围环境陡峭的脑瘫患儿发生非故意伤害的比例明显高于房屋周围环境平坦的患儿(χ2=3.930,P=0.047)。结论 家长应当注意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看护,主要应避免跌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东省实施单剂含流腮成分疫苗(MuCV)免疫策略后2010—201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流腮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来的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广东省累计报告流腮病例282 444例,年均发病率为26.42/10万(15.04/10万~52.2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广东省21个地(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深圳、广州、佛山报告病例数占48.50%;每月均有流腮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小高峰;5~9岁报告病例占41.11%,5、6岁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98.88/10万、288.41/10万。结论 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流腮主要流行在珠三角地区,以5~9岁为主,季节性双峰分布时间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建议加强珠三角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及为4~6岁的学龄前儿童引入第2剂MuCV接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7年大连市6家伤害监测医院流动人口伤害病例数据,回顾性分析其伤害流行特征。结果 收集流动人口伤害病例38 808例,男性27 445例,女性11 363例,性别比为2.42:1,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之间,占69.98%;伤害病例的职业多为专业技术人员(23.98%)和商业服务人员(22.54%);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钝器伤(28.21%)、跌倒(23.93%)和锐器伤(20.6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工业/建筑场所(23.58%),其次为公路/街道(18.23%);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36.77%)和有偿工作(30.18%)为主;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79.69%)为主;上肢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伤害严重程度轻度占75.12%,中度占23.41%,重度占1.47%。结论 伤害对大连市流动人口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应对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分类干预,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