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筛选亚麻耐盐碱品种并对其耐性进行综合评价,是利用亚麻进行盐碱土改良和亚麻多用途利用的基础。本研究利用p H值为9.5,可溶性盐含量为1.5%的复合盐溶液对来自27个国家的342份亚麻种质在萌发期进行盐碱胁迫试验,检测了各品种对照和处理的发芽率、相对芽长和耐盐碱指数等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的方法对这些亚麻种质的耐盐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对芽长的抑制作用较发芽率大,发芽率在品种间的变异程度较芽长大;(2)大部分品种的隶属值位于0.3~0.5之间,根据隶属值将342份品种分为3个耐性级别,得到5份1级高耐盐碱品种;(3)利用不同盐碱土区域中不同程度的盐碱土样对隶属函数值最高的品种Y0I302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Y0I302在长春的轻度盐碱土、伊宁的轻度盐碱土和中度盐碱土可以正常发芽;(4)对5份1级高耐性种质资源的株高、工艺长度、产量等经济性状进行鉴定,阐述了这些种质在盐碱土壤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大豆苗期耐低氮资源鉴定的指标与方法,筛选耐低氮大豆种质,本试验以234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和正常氮2个氮水平,在处理24 d时测定茎粗、株高、叶柄长、叶绿素相对含量等12个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苗期各指标均值在2个氮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耐低氮系数的平均值范围为0.48~1.38;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2个指标转化为5个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37%,并构建耐低氮大豆种质资源评价方程:D=0.48D1+0.21D2+0.13D3+0.11D4+0.08D5;基于耐低氮综合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234份大豆品种分为5类,分别为高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耐氮型、敏感型和高敏型,筛选出高耐低氮资源,包括茬前田豆、宝丰11和射阳半夏子等8份,高敏型种质,包括ラニホクジロメ、黔豆1号和WDD01135等11份。依据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株高、总干重、叶柄长、茎粗和地下干重5个性状的耐低氮系数可作为鉴定资源耐低氮性的主要指标。本研究构建的大豆耐低氮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将为耐...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有典型的碳酸盐土地701万亩,土壤pH8.5左右,严重影响大豆出苗和生长,导致产量低下,为开发利用盐碱地,扩大提高当地大豆面积和产量,选育抗盐碱大豆品种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盐碱鉴定筛选。 本试验于1986~1991年在哈尔滨黑龙江省农科院盆栽场及安达盐碱土所试验地对  相似文献   

4.
种子萌发期对盐碱胁迫最敏感,因而建立准确、简便、高效的种子萌发期耐盐碱鉴定评价体系对于筛选出优质耐盐碱油菜种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16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骨干亲本和杂交组合等为试验材料,用穴盘、医用纱布、方形容器等组建了一套油菜水培萌发装置。依靠此系统,选取1.0%NaCl和0.10%Na2CO3模拟盐碱混合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种质萌发期抗性进行了鉴定与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高盐碱胁迫抑制油菜种子萌发,且不同基因型种子材料萌发期耐盐碱性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性。进一步对油菜种子萌发后状态进行分级,可将所测定的166份油菜资源分为4个耐盐碱等级,其中,筛选获得11份抗性等级为3级的耐盐碱油菜资源,主要包括华油杂62、华油杂158、67棚20育11、67棚20育16等品种、骨干亲本和杂交组合。本研究为油菜耐盐碱遗传研究与育种改良提供了鉴定技术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18份大豆品种耐盐碱性筛选与综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方法,用60 mmol·L-1混合盐(NaHCO_3∶Na_2CO_3的摩尔比为9∶1)溶液,对18份大豆品种的幼苗进行盐碱胁迫。处理7 d后,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主根长、地上干重、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8份大豆品种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相对耐盐碱的大豆品种,从而为盐碱地大豆品种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株高、主根长和净光合速率(Pn)的负荷量最大,可作为衡量大豆耐盐碱性与品种筛选的主要指标。不同品种大豆材料经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碱性排序,品种间耐盐碱性表现出明显差异,最后通过聚类分析,18份大豆品种可以被分为三大类,其中杂交豆5号等4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吉育611和吉育299等11个品种为中等耐盐碱品种,吉育256和东农63为盐碱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土壤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盐碱胁迫成为影响花生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花生品种耐盐碱特性,筛选耐盐碱花生品种,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盐害率为指标,益花1号、花育25号、花育39号、汾花1号、豫花37号为试验材料,分析NaCl、NaHCO3和NaCl+NaHCO3(1∶1)3种盐碱类型,4种胁迫浓度(0.3%、0.6%、0.9%、1.2%)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比分析各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耐盐碱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种子萌发,随着盐碱溶液浓度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盐害率呈上升趋势,且NaCl+NaHCO3(1∶1)胁迫程度大于NaCl和NaHCO3,0.9%和1.2%浓度下种子不萌发。盐害等级划分结果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益花1号在3种盐碱胁迫下耐盐碱水平均较高,花育39号在各盐碱胁迫下耐盐碱性最差;益花1号为盐碱胁迫下的优势品种;新疆盐碱土壤类型主要为混合盐碱,综合各指标考虑,0.6%的胁迫浓度可作为评价各品种的耐盐碱性强弱的参考浓度。  相似文献   

7.
王娜  谢强  陈井生  付健 《大豆科学》2023,(6):726-732
盐碱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以及氮素吸收等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而外源施用木霉菌肥是缓解盐碱对大豆胁迫效应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为明确木霉菌对盐碱胁迫下大豆幼苗氮代谢影响机制,本研究选用耐盐碱品种合丰50(HF50),盐碱敏感品种垦丰16(KF16)为试材,采用苏打盐碱土进行盆栽培养,按照每升土1×109 孢子·L-1浇入200 mL哈茨木霉、棘孢木霉及木霉菌混合菌液,测定大豆幼苗叶绿体ATP合成及氮代谢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盐碱胁迫显著增加大豆幼苗体内NH+4含量,导致氨毒害,而施用不同木霉菌肥后显著降低了KF16和HF50大豆叶片NH4+含量,降幅分别为38.31%、41.56%、63.62%(KF16)和20.55%、25.58%、55.62%(HF50)。施用木霉菌剂后大豆叶片Ca2+-ATP和Mg2+-ATP酶活性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36.15%~65.22%(KF16)、28.51%~6...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省290份花生种质资源在芽期和苗期进行了耐盐性筛选鉴定。以l%NaCl溶液作发芽试验和苗期试验,芽期按盐害百分率分级,1级9份,2级6份;苗期用耐盐1级的9份材料进行试验,仅有1份材料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89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萌发期采用Na HCO3∶Na2CO3物质的量比为5∶1、浓度170 mmol/L盐碱胁迫处理,以发芽势、发芽率等8个性状为鉴定指标,对测量性状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从而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品种表现差异显著,将89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类,其中高耐盐碱自交系7份,中耐盐碱自交系13份,盐碱一般敏感自交系27份,盐碱敏感自交系42份,19份耐盐碱材料可用于苗期或田间耐盐碱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花生氮高效种质,以3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苗期水培方法,在不同氮水平下观察各种质资源叶片的黄化程度,初步确定低氮水平的筛选压力。通过19个氮效率相关性状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变异系数及聚类分析,可得出干物重、氮累积量、氮利用率、基因潜力、氮利用指数及氮含量是花生苗期氮高效种质筛选的主要指标。通过研究初步筛选出花生苗期氮高效种质6份,下一步通过氮高效种质的复筛及全生育期氮效率验证,进而获得所需的花生氮高效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盐渍化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目前大豆耐盐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大豆的苗期耐盐性,而芽期耐盐性状的研究相对较少。野生大豆蕴含丰富的耐逆基因,是栽培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为了研究野生大豆芽期耐盐性状的遗传机制,以113份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进行芽期耐盐性状的鉴定,结合群体的分子标记对包括2年平均值在内的3个环境下的3个耐盐指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与野生大豆芽期耐盐相关的位点26个,6个SSR标记Satt521、Satt022、Satt239、Satt516、Satt251和Satt285在2个或3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4个SSR标记Satt516、Satt251、Satt285和GMES4990与2个或3个耐盐指数显著相关。对这些SSR标记进行分析,挖掘了最优的等位基因及其载体材料。以上这些结果对于阐明野生大豆芽期耐盐性状的遗传机制,进一步发掘新的耐盐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栽培大豆遗传基础的拓宽、大豆耐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豆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耐盐性是决定盐碱地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不同盐浓度对大豆芽期、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盐浓度的耐受能力,以合豆3号、徐豆14、中黄55和临豆10号大豆品种为材料,在芽期,设置50,75和100 mmol·L~(-1)的盐溶液处理,苗期设置100,200和250 mmol·L~(-1)盐浓度处理。记录大豆芽期生长指标和苗期形态生理指标,并以各指标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总隶属函数值为依据,对4个大豆品种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芽期主根长、下胚轴长、根干重、含水量、鲜重、根鲜重、活力指数耐盐指数的隶属函数值与总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期根干重、根鲜重、MDA含量、株高的耐盐指数与总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的盐耐受分析中,不同生育时期的大豆耐受性表现不同;芽期4个大豆品种耐盐程度大致相同。苗期徐豆14、临豆10号耐盐性较强,中黄55耐盐性中等,合豆3号耐盐性较弱。在耐盐指标筛选分析中,下胚轴长、根干重、含水量、鲜生物量、根鲜重和主根长的耐盐指数可作为大豆芽期耐盐鉴定指标,而MDA含量和株高的耐盐指数则可以作为大豆苗期耐盐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不同盐分胁迫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野生近缘种和基因资源,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优良性状.研究其种子萌发的耐盐性,为利用盐碱地资源和野大豆的引种驯化供依据.以山东德州一年生野大豆为材料,研究NaCl、Na2SO4、Na2CO3及三者的混合盐的胁迫对野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生长的影响.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野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低浓度的Na2SO4(10~50 mmol·L-1),Na2CO3(0~10 mmol·L-1)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的NaCl(>200 mmol·L-1)、Na2SO4(≥200 mmol·L-1)、Na2CO3(≥75mmol·L-1)抑制种子萌发;10 mmol·L~Na2SO4处理下,其胚根胚轴长度都大于未经盐处理的,低浓度的盐分促进了胚根和胚轴的生长.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分促进一年生野生大豆胚的生长,野生大豆的胚根比胚轴对盐分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玉米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220、270 mmol/L Na Cl模拟盐环境,测定玉米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对生产上47个玉米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以基于这些鉴定指标的耐盐系数为评价依据,根据各指标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变异系数划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耐盐性级别划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220、270 mmol/L Na Cl胁迫下,所有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都降低;不同品种和不同浓度胁迫在各个鉴定指标上都表现出差异。在所有鉴定指标中,发芽势和发芽率与萌发期耐盐性关系密切且权重高,但发芽率在品种间的表现比发芽势更稳定;根生长指标与苗期耐盐性关系密切且权重高。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将供试玉米品种分为4级,高耐盐品种有鲁单981、迪卡M9、德玉4号、隆平206、登海618、青农11号、士海928,高敏感品种有蠡玉16、丹玉405、祥玉11号、东单60、中科4号、良玉188。  相似文献   

15.
大豆(Glycine max(L.)Merill)是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盐胁迫是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主要非 生物胁迫因素。耐盐基因的挖掘对培育大豆耐盐品种至关重要。本文一方面总结了通过正向遗传学获得的大豆 耐盐相关数量性状位点或基因,如萌发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CDF1(Glyma.08g102000)、2个出苗期QTL(分别位于6 号和14号染色体);苗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SALT3(Glyma03g32900)以及位于G连锁群的QTL。随着对大豆耐盐性 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大豆萌发期、出苗期、苗期的耐盐性无直接相关性。另一方面总结了通过反向遗传学途 径获得的参与离子运输、转录调控等耐盐性基因,以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转入外源基因提高大豆耐盐性的研究进 展,期望为解析大豆耐盐分子机制和耐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油莎豆幼苗在不同浓度盐胁迫和碱胁迫下的光合生理响应进行研究,揭示其耐盐机制以及抗盐碱能力阈值,为油莎豆在新疆大面积种植及合理划分种植区域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选用2种中性盐(NaCl, 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 , Na2CO3),分别按2∶1的比例配成相应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盐、碱胁迫处理低、中、高浓度分别为 80、160、320 mmol· L-1和40、80、120 mmol· L-1,培养于室内光温培养箱中,在出苗15 d后,测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a含量(Chl a)、叶绿素b含量(Chl b)、总叶绿素含量(Chl T)、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Tr)呈下降趋势,最大荧光(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被抑制,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升高。其中Pn与Gs、Tr、Chl 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ar、Chl T、Fm、ΦPSⅡ、qP(P<0.05)成显著正相关,与Y(NO)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因此油莎豆在盐、碱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主要与Gs、Tr、Chl a的降低有关。且油莎豆在盐碱胁迫下可通过降低Gs、Tr、叶片含水量(WC)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启动热耗散机制来维持水分的供给和光合系统的动态平衡。在不同盐成分处理中表现为同浓度下碱胁迫抑制程度均大于盐胁迫。  相似文献   

17.
李乔  李明  晏君瑶  高祺  朴琳  肖佳雷 《玉米科学》2019,27(2):21-28,35
利用7个自交系进行4×3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12个杂交组合,在盐碱土和黑土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调查苗期植株形态(株高、叶面积)与生理特性(SOD、POD活性),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可以用于鉴定玉米的耐盐碱性,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和叶面积降低,SOD、POD活性升高。不同自交系耐盐碱能力差异显著,根据4个指标及减少比例进行动态聚类,筛选出郑58是耐盐碱能力较强的自交系,Mo17对盐碱最敏感,5个中耐品种中昌7-2、444和B73偏敏感。杂交种间耐盐碱能力差异显著,郑单958、郑58×178、郑58×Mo17和黄C×178是耐盐碱性较高的杂交组合,444×Mo17是敏感组合。杂交种的耐盐碱性能与性状的杂种优势无关,与亲本的耐盐碱程度有关。4个指标的广义遗传力较高,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因此,筛选耐盐碱的自交系时既要考虑有关性状,又要考虑其性状对比非逆境条件下的变化率。  相似文献   

18.
小黑麦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小黑麦萌发期的耐盐能力,以87份小黑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100~250mmol·L-1)处理后小黑麦种子萌发的变化。结果表明,200~250mmol·L-1 NaCl对小黑麦种子萌发影响显著。在200mmol·L-1 NaCl胁迫下,可以鉴别不同小黑麦材料的耐盐性差异。利用200mmol·L-1 NaCl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干重的耐盐系数进行聚类分析,87份材料中,耐盐性较强的材料有32份,中间型有14份,盐敏感型41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