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曾红  武晓艳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49-1052
从施暴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特征介绍影响婚姻暴力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暴力行为实施者的病理心理和病态人格、酒精滥用、压力、对暴力行为和被虐者的认知态度,是否成长在有暴力的家庭,婚姻双方的权利均衡,夫妻的交流方式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可能影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因素,为防控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所致的危险性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某区2020年5月31日前管理的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以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有精神障碍患者6687例,纳入调查6144例.发生高危险行为308例,高危险行为发生率为5.0...  相似文献   

3.
张丽  姚宁 《工企医刊》1996,9(3):39-40
精神病人冲动或暴力攻击行为常带有突然而难以预料的特点,对他人及自身安全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如何预测暴力行为的发生并加以防范,是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重要研究主题之一。为此,作者对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科学地提出防治措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18岁以上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共9 473例),分析其发生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住院患者中有家族史(OR=6.106,95%CI=4.414,8.445),离异或丧偶(OR=1.733,95%CI=1.001,3.001),曾有过治疗的患者(OR=2.775,95%CI=1.795,4.291)较易发生自杀行为;41~60岁年龄组患者发生自杀的可能性低(OR=0.631,95%CI=0.436,0.915)。抑郁症(OR=4.484,95%CI=2.579,7.797),精神分裂症患者(OR=1.757,95%CI=1.124,2.747)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时评估其危险因素,识别危险行为的先兆,对重点患者针对性的实施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5.
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危险因素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对就诊于综合医院的152例自杀遂者和按1:1匹配的对照组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未遂组患精神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7.7%比4.0,配对X2.45.45,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有三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急性应激强度大(OR=67.47,95%,CI8.85-514.56),患有精神疾病(OR=13.85,95%,CI 2.01-95.55),和负性生活事件在近一年对心理的影响程度大(OR=5.40,95%CI 1.12-26.08),结论: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未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有必要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自杀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情况, 为今后有效治疗和干预, 减轻对社会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成都市社区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进行社会支持量表评分,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850例患者中,男性 416 名(48.9%),女性 434名(51.1%),平均年龄为(48.2±14.1)岁。212例患者曾发生过肇事肇祸行为, 占 24.9%。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 = 0.396,95%CI:0.275~0.571)、青年(OR = 0.981,95%CI:0.967~0.995)、未婚(OR = 0.29095%CI:0.114~0.739)、小学学历(OR = 0.185 95%CI:0.050~0.690)、无业(OR = 0.293 95%CI:0.092~0.929)5个因素为危险因素,知晓救助政策(OR = 2.651,95%CI:1.787~3.933)、高社会支持(OR = 1.054, 95%CI:1.026~1.083)是保护因素。结论 未婚、无业、低学历、青年男性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大。加强救助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的支持有利于减少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高危行为因素,为更好地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和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存在危害他人/自身安全行为或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40例为病例组,近3年未出现过高危行为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情况、家庭及社区管理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病例组以男性为主,精神分裂症居多(134例,55.83%),平均入院年龄(41.57±13.125)岁,病程(M)11.5年;两组在不同的婚姻状态、精神疾病家族史、病程、暴力行为史、就业状态、家庭经济状况、享受以奖代补政策、自知力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丧偶或离异[OR(95%CI)=4.487(2.033~9.902)]、有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2.017(1.091~4.311)]、无业[OR(95%CI)=2.152(1.053~4.399)]、家庭经济贫困[OR(95%CI)=2.631(1.205~5.742)]、有暴力行为史[OR(95%CI)=6.619(1.305~33.558)]是发生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离异/丧偶状态、 家族史阳性、家庭贫困、无业、有暴力行为史患者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高危行为的风险人群。在社区服务中应加强管理,降低患者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强噪声作业患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噪声接触者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 方法 以 1976~ 1996年队列研究厂内接触强噪声工人发生的经市级以上医院确诊的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患者 5 1名为观察组 ,随机选择接触强噪声的正常职工 180名为对照组 ,收集两组与精神障碍发病有关的因素 ,采用控制混杂因素的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社会支持系统、性格、是否经历过重大挫折、精神障碍家族史、睡眠、性别等 6个因素具有显著性 (P<0 .0 1)。 结论 社会支持系统差、性格内向、经历过重大挫折、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睡眠差、男性性别为接噪人群患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良分娩创伤并发精神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2009~2011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娩产妇访谈的方式获得资料。结果:不良分娩创伤并发精神障碍的产妇共32例,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结论:不良分娩创伤直接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社会的重视,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产妇平安度过产褥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体检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对社区患者的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无锡市1 220名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患者健康体检状况,并探讨影响患者健康体检的因素。结果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体检率为50.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城区(OR=2.756,95%CI=1.985-3.825)、服药(规律OR=1.974,95%CI=1.380-2.823;间断OR=1.948,95%CI=1.238-3.067)、有体检意识(必要OR=5.757,95%CI=4.054-8.177;无所谓OR=1.584,95%CI=1.053-2.382)及监护人为父母(OR=2.359,95%CI=1.367-4.069)或夫妻(OR=1.860,95%CI=1.036-3.339)是患者参加体检的积极因素,而家庭经济贫困(OR=0.614,95%CI=0.444-0.849)、病程≤10年(OR=0.662,95%CI=0.461-0.949)、未曾住精神专科医院(OR=0.704,95%CI=0.514-0.963)、GAS评分≤50分(OR=0.248,95%CI=0.166-0.371)或51-60分(OR=0.500,95%CI=0.340-0.734)是影响患者体检的消极因素。结论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体检率有待提高,应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改善患者对体检的认知,关注农村及贫困家庭及督促服药、稳定病情等措施提高体检率。  相似文献   

11.
住院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为医院感染性腹泻的6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按照1∶2的比例,选择同一时期、同一病区、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未发生腹泻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做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疾病类型、躯体疾病、自制力、长期服药史、合并其他躯体疾病、生冷食物、零食、饮水习惯、洗手习惯、一周前服用抗菌药物、季节为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性腹泻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OR值分别为:夏秋季节19.347(5.386~23.476)、合并躯体疾病6.821(2.457~19.642)、无自制力4.446(1. 809~18.934)、洗手习惯差3.892(1.743~16.973)、生冷食物3.642(1.672~12.652)、饮冷水3.243(1.462~10.354),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季节、躯体疾病、自制力、洗手习惯、生冷食物、饮水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麻风病受累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浙江省余杭、上虞、海宁3个地区的部分社区和麻风病院整群抽取的392例治愈存活麻风受累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92例麻风病受累者心理障碍的流行率为24.49%;与全国常模比较,麻风病受累者躯体化[(1.56±0.51)分]、抑郁[(1.63±0.54)分]、恐怖[(1.33±0.51)分]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1.37±0.48)、(1.50±0.59)、(1.23±0.41)分],人际敏感[(1.47±0.62)分]、焦虑[(1.30±0.39)分]、敌对[(1.33±0.40)分]、偏执[(1.23±0.39)分]、精神病性[(1.24±0.34)分]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1.65±0.51)、(1.39±0.43)、(1.48±0.56)、(1.43±0.57)、(1.29±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歧视、残疾情况、亲友关心为麻风病受累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麻风病受累者存在心理障碍,在麻风防治活动中进行相应的心理康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患者78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未出现精神障碍的脑外伤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发生颅内血肿、脑干损伤的比例以及脑损伤范围、GCS评分、EPQ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及E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而EPQ得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及脑损伤范围与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无关联性。结论脑外伤后昏迷程度及人格倾向是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诊疗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重症病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比例将海南省各县分为"高、中、低"三层,每层随机选取2个县,共对6个县的12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125例普通病例进行现场调查,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诊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非母乳喂养、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es 71,EV71)感染、就诊前最高体温高于39℃、发病到确诊时间≥ 2 d等5个因素在两组病例间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EV71感染,初诊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非母乳喂养及发病到确诊时间≥ 2 d为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病原学监测,根据EV71比例变化及时发布预警;提倡母乳喂养,禁止乡村医生、个体诊所接诊5岁以下发热儿童;加强培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断水平,有助于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探讨施暴和受暴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0年广州市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高校,对其中的2200名大学生实施校园暴力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03份。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校园暴力的性别、年级、专业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校园暴力中施暴和受暴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校同暴力发生率为69.9%( 1471/2103),男、女生校园暴力发生率分别为75.6% (830/1098)、63.8% (641/1005)( x2= 34.82,P<0.05)。校园暴力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63.6% (1338/2103)、55.3%( 1163/2103),男生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70.9% (778/1098)、60.0% (659/1098),女生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55.7%( 560/1005)、50.1% (504/1005) (x2施暴=51.93,x2受暴=20.68,P值均<0.01)。精神暴力发生率最高,为68.0%(1430/2103),其次为性暴力,发生率为34.2% (719/2103),躯体暴力最低,为16.5%( 348/21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1.60)、文科专业(OR= 1.82)、非独生子女(OR =1.31)、生活费不足(基本够用OR= 1.35,不够用OR= 1.54)、玩电脑游戏(OR= 1.70)、玩滑板等特技(0R=2.03)、喜欢暴力节目(一般OR=1.30,喜欢0R=1.44)、母亲有赌博行为(OR =4.29)、父亲放纵型教养方式(OR= 1.60)、高中之前有时遭他人欺负(OR =1.61)、对学校现行环境和制度不满(没什么特别感觉OR= 1.67,有部分不满OR=1.89)、小学老师对自己有不良行为(有1种时OR =1.35,有2种及以上时OR= 1.90)(P值均<0.05)是校园暴力施暴的危险因素。男生(0R=1.23)、少数民族(OR=1.71)、非独生子女(OR= 1.39)、自身有不良行为习惯(OR= 1.32)、家庭经济困难(一般OR= 1.51,困难OR= 1.88)、母亲有赌博行为(OR =2.33)、父亲放纵型教养方式(0R=1.37)、偶尔被母亲体罚(OR= 1.35)、高中之前曾遭他人欺负(有时OR= 1.61,经常OR= 1.85)、上学期间压力大(有点大OR= 1.37,非常大OR= 1.40)、对学校现行环境和制度不满(有部分不满OR= 1.56,完全不满OR =2.04)、小学老师对自己有不良行为(有1种时OR= 1.70,有2种及以上时OR=2.04)(P值均<0.05)是校园暴力受暴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现象较严重,尤其是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校园暴力施暴和受暴的危险因素种类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免费健康体检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健康体检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度某区登记在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健康体检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6188例患者资料,参加免费体检患者2 652例,体检率为4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44岁(OR=1.619,95%CI:1.213~2.161)、年龄45~59岁(OR=2.194,95%CI:1.589~3.029)、年龄≥60岁(OR=2.122,95%CI:1.444~3.118)、非户籍(OR=1.570,95%CI:1.362~1.80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医保(OR=1.195,95%CI:1.023~1.396)、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补贴救助(OR=1.877,95%CI:1.628~2.164)或其他(OR=2.178,95%CI:1.583~2.997)、分裂情感性障碍(OR=1.353,95%CI:1.015~1.803)或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2.220,95%CI:1.511~3.261)是患者参加免费体检的积极因素,监护人为亲戚(OR=0.735,95%CI:0.591~0.914)、监护人为朋友及其他(OR=0.429,95%CI:0.314~0.586)、无监护人(OR=0.635,95%CI:0.457~0.884)、服药依从性为间断服药(OR=0.628,95%CI:0.476~0.829)、不服药(OR=0.378,95%CI:0.311~0.460)、初发病年龄≥40岁(OR=0.705,95%CI:0.551~0.904)是患者参加免费体检的消极因素。结论 深圳市某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免费健康体检率有待提高,应通过加强健康宣教、督促规律服药、适当增加体检项目等措施提高患者体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场所暴力发生特点及暴力事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调查对象为深圳市某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利用问卷调查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38人,其中受暴力伤害184人,暴力总体发生率为77.31%,暴力类型以心理暴力为主(61.15%);男性高于女性,遭受暴力者的平均年龄为(33.20±7.69)岁;暴力的多发时间为白班(74.46%),多发地点为病房(64.13%),暴力发生的高危人群是临床工作人员(OR=16.03,95%CI:7.75~33.15)。结论 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场所暴力发生率高,针对影响暴力发生的因素,实施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和避免场所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与伴发精神障碍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颅脑损伤患者342例,统计和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满意度),并进行头部CT扫描检查和智商、记忆商测试以及SCID一1/P、PDQC、SCICP评估。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颅脑损伤性质、程度、部位与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伴发精神障碍249例,发生率为72.8%。其中抑郁症117例(47.0%),焦虑障碍95例(38.2%),躁狂症27例(10.8%),智能和记忆障碍69例(27.7%)。经相关分析显示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满意度及颅脑损伤性质、程度、部位均与伤后伴发精神障碍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0刚直>1.04)、颅脑损伤程度(OR值>1.28)和颅脑损伤部位(OR值>1.31)为颅脑损伤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伴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和部位是伴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