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发热儿童中高热惊厥发生状况及病例特征,并探究影响高热惊厥病例预后的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发热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发热儿童是否发生高热惊厥及其预后进行调查及随访,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高热惊厥病例特征,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热惊厥儿童病例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9 376例发热儿童病例中发生热性惊厥592例,发生率为2.02%。热性惊厥儿童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9∶1。以<3岁所占比例最高(65.71%)。儿童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高峰≥39℃占61.15%。以单纯型惊厥为主(占63.51%)。有既往家族惊厥史263例,占比44.43%。有癫痫遗传史29例,占比4.90%。惊厥发生时间距发热<24 h有510例,占86.15%。惊厥发生次数以1次为主,占81.76%。惊厥持续时间以≤5 min为主,占58.61%。原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4.53%。病原菌检查结果阳性357例,占比60.30%。接受脑电图检查的543例儿童病例中提示异常者71例,占比13.08%;246例接受头颅CT检查的儿童病例...  相似文献   

2.
杨军  李水霞  陈莉娜   《现代预防医学》2016,(24):4519-4522
目的 探讨儿童热性惊厥(FS)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初次诊断为FS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导致FS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F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 261例初诊为FS的病例纳入研究,按是否复发将患儿分为复发组(n = 453)及非复发组(n = 808),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原发疾病、惊厥2周后脑电图变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杂性FS、年龄小、惊厥时的体温低、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发作前发热时间短、有家族FS史、缺铁性贫血、低钠血症、生活环境差异、围生期损害等11项指标与FS复发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小、发作时体温低、复杂性FS、发作前发热时间≤1 h、有家族FS史、合并症(缺铁性贫血/低钠血症)是导致F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FS易复发,首发时应评估危险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小儿预后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者360例,其中318例预后较好(对照组),其余42例为观察组,其中29例复发,5例智力低下发,8例出现癫痫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为(1.13±0.09)岁,低于对照组(2.54±0.48)岁(P0.05);观察组家族史为16.67%(7/42),高于对照组2.52%(8/318)(P0.05);观察组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体温分别为(14.52±2.31)min和(39.47±0.10)℃,均高于对照组(6.38±1.20)min和(38.24±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为(101.46±9.81)g/L,低于对照组(128.67±10.26)g/L(P0.05);观察组脑电图异常和高热惊厥分别为85.71%(36/42)和38.10%(16/42),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性惊厥小儿预后一般良好,影响热性惊厥小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族史、持续时间、脑电图、Hb、体温和发热类型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热性惊厥患儿呼吸道病原的检测结果,了解其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与家族史、年龄、病原分型的关系。方法 以漯河市某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接诊的热性惊厥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咽拭子采集及静脉血采集,通过病历资料收集儿童病例相关资料及相关病原体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热性惊厥儿童病例4 105例,其中1 606例检出呼吸道疾病病原菌,检出率为39.12%。其中男童912例,女童694例,男女性别比为1.31∶1。平均年龄(5.23±1.65)岁。共检出病原体8种,依次为流感病毒B型(FluB,624株)、流感病毒A型(FluA,377株)、肺炎支原体(MP,375株)、嗜肺军团菌(LP,68株)、腺病毒(ADV,59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4株)(IgM抗体)、肺炎衣原体(CPN,43株)、副流感病毒(PIV,26株)。首次发作961例,再次发作645例,以首次发作儿童病例所占比例较高。首次发作的儿童病例前3位病原菌依次 Flu-B、MP、Flu-A,再次发作儿童病例则为Flu-B、Flu-A、MP,均以Flu-B所占比例最高。有家族史儿童病例中Flu-B感染最多,其次为MP;无家族史的患儿中, Flu-B最多,其次为Flu-A。婴儿期儿童病例以Flu-A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幼儿期以Flu-B比例最高;其次为Flu-A,学龄前期以Flu-B最高,其次为MP。单纯型中株数最多的是Flu-B,其次是MP。复杂型中株数最多的是Flu-B,其次是Flu-A。结论 Flu-A和Flu-B是导致热性惊厥儿童病例发病的主要病原,应加强对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降低流感发病率,从而避免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6 3例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原因及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给予安定口服预防性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 0 7例热性惊厥 ,复发 6 3例 ,男性 36例 ,女性 2 7例。首发年龄 1 5月~ 9岁 ,其中 <0 5岁 2例(3 17% ) ,0 5岁~ 12例 (19 0 5 % ) ,1岁~ 2 6例(4 1 2 7% ) ,2岁~ 14例 (2 2 2 2 % ) ,4岁~ 7例 (11 11% ) ,6岁~ 2例 (3 17% )。惊厥体温 <38℃ 3例 (4 76 % ) ,38℃~ 9例 (14 2 9% ) ,39℃~ 47例 (74 6 0 % ) ,40℃~ 4例(6 35 % )。惊厥前发热时间 <6小时 2 1例 (33 33% ) ,6小时~ 2 8例 (4 4…  相似文献   

6.
热性惊厥复发因素和远期预后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和了解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因素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19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临电图资料,智能,行为测量,观察其复发,转为癫痫和出现智能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32%复发,6%转为癫痫,3%后遗智力低下,无1例死亡。结论:复发与患儿首次发病年龄和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有关;热性惊厥大部分预后良好,智力低下与行为异常发生率低,对复发及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患儿应密随访。  相似文献   

7.
魁艳凤  姜叶洁 《中国校医》2012,26(5):375+377-375,377
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小儿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目前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而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引起小儿短暂脑缺氧,导致脑损伤,甚至可以引起癫痫及智力障碍等不良后果,如果惊厥持续存在甚至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因其发生后多有复发可能,为能更好控制及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发生及复发,本文收集于2005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门急诊及住院患儿,资料相对完善的热性惊厥病例72例,对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热性惊厥     
张晓东 《中国社区医学》2004,10(1):40-40,42
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是指初次发病在1个月~6岁之间,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生的惊厥,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没有高热惊厥史。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在全部小儿人口中,约5%~6%发生过热性惊厥。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热性惊厥的多发人群,发病影响因素众多,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严重威胁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本人结合所在乡镇医院近年来对儿童热性惊厥的预防、治疗与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儿童热性惊厥的研究资料,分别探讨了国内外儿童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临床治疗及预防、热性惊厥复发因素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FS)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因素,为有效预防复发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该院2005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28例F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发作时体温、发作形式、发作持续时间、惊厥家族史、脑电图、头颅MRI、FS复发情况、是否发展为癫痫等。结果 428例FS患儿中,男242例,女186例,男女比例为1. 3∶1,平均发病年龄(3. 0±1. 2)岁,高发年龄为1~3岁,首次FS发作后154例(35. 98%)复发(复发1次79例,复发2次53例,复发3次22例),其中15例(3. 50%)最终发展为癫痫。FS复发与发病年龄1岁、首次发作时体温38. 5℃、部分性发作、首次发作持续时间≥15 min、惊厥家族史、头颅MRI异常有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P0. 05),复发与性别、脑电图无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P0. 05)。结论 FS首发年龄6个月~6岁,高发年龄为1~3岁,发作时体温大多高于38. 5℃,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发病年龄1岁、首次发作时体温38. 5℃、部分性发作、首次发作持续时间≥15 min、惊厥家族史、头颅MRI异常是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异常脑电图(EEG)与临床的关系。方法:记录92例5月~10岁患儿的FC后EEG。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19·6%。随着FC再发次数的增多及FC患儿年龄的增大,EEG异常率增高,3岁以内FC的EEG异常不明显,3岁以后FC的EEG异常逐渐增多,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EG的异常率与FC临床特征有关;FC再发与EEG异常及年龄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动态脑电图变化。方法:对167例热性惊厥患儿的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小儿热性惊厥动态脑电图异常改变与年龄、体温、家族遗传史、出生史、发作持续时间、反复发作密切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改变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 ( β- EP)在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治疗效果。方法 :将 5 5例复杂性高热惊厥 ( complicated febrile convulsion,CFC)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治疗组加用国产盐酸纳洛酮 ,按每次 0 .0 2~ 0 .0 4 mg·kg- 1 ,每 8h1次 ,连续使用 3~ 5 d。治疗前后对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 ( CSF)中 β- EP进行放射免疫测定 ,观察惊厥复发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和脑脊液 β- EP无明显差别 ,P>0 .0 5。治疗后 5 d复查血浆和脑脊液 β- EP水平 ,纳洛酮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 ,P<0 .0 5。纳洛酮组所有患儿发热时均无惊厥再发作 ,脑电图好转。结论 :β-内啡肽 ( β- EP)与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发生密切相关 ,纳洛酮可以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 ,减少 CFC发热时惊厥再发作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 combined measles, mumps, rubella, varicella live vaccine (MMRV, Merck and Co., Inc., US) was recently licensed in the US. Pre-licensure clinical trial data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ever in days 5–12 following MMRV vaccination as compared to the vaccines given separately (MMR + V). This post-licensur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of febrile convulsion following MMRV.

Methods

Children ages 12–60 months who received a first dose of MMRV in February 2006–June 2007 in a managed care organiz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optimally matched on age, sex, and calendar date of vaccination to children who received MMR + V concomitantly in November 2003–January 2006, before MMRV licensure. Potential cases of febrile convulsion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dministrative data and adjudicated by expert panel, according to pre-specified criteria.

Results

During the 30 days post-vaccination, there were 128 and 94 potential convulsion cases among the 31,298 children in the MMRV and MMR + V cohorts, respectively. After review of available medical charts and adjudication, there were 84 cases of confirmed febrile convulsion, 44 (1.41/1000) and 40 (1.28/1000) in the MMRV and MMR + V cohorts, respectively (RR = 1.10, 95% CI = 0.72, 1.69). In days 5–12 following vaccination, a pre-specified period of interest, the respective numbers were 22 (0.70/1000) and 10 (0.32/1000) (RR = 2.20, 95% CI = 1.04, 4.65).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risk of febrile convulsion is increased in days 5–12 following vaccination with MMRV as compared to MMR + V given separately during the same visit, when post-vaccination fever and rash are also increased in clinical trials. While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month following vaccination, the elevated risk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should be communicated and needs to be balanced with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a combined vaccine.  相似文献   

15.
外来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 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外来儿童免疫状况。  [方法 ]  2 0 0 1年 6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开展外来儿童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共调查 8个街道 ,3 72名儿童。  [结果 ] 建卡率 78.8% ,建证率 83 .9% ,1岁以上儿童四苗接种率66.4% ,乙肝疫苗接种率 62 .9%。影响儿童接种的主要因素有 :所在街道的地理位置、父亲的文化程度、儿童在调查地的居住时间、家长的免疫预防知晓情况等。  [结论 ] 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各部门协作的外来儿童管理体系是提高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与有害金属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10年12月某院收治的56例0~3岁(0~36个月)高热惊厥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时期在该院治疗的0~3岁(0~36个月)上呼吸道感染相同病例数的高热患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两组患儿的血铅水平,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高热惊厥)患儿血铅水平为(4.95±0.80)μmol/L,对照组患儿血铅为(1.98±0.86)μmol/L,观察组患者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154,P﹤0.001)。结论血铅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在小儿高热惊厥诊疗中,应重视血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意义。方法:制定热性惊厥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对观察组健康教育前后2次进行问卷测评,随访观察组及对照组惊厥再发率。结果:家长受教育前后对热性惊厥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两组热性惊厥再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家长对预防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再发的认识,使其加强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了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水平在惊厥前后的变化。 【方法】 对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68例热性惊厥患儿,应用ELISA法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MBL浓度,同时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 【结果】 急性期和恢复期MBL平均浓度分别为(595±559) ng/mL和(585±466) n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07,P=0.836),急性期与恢复期MBL水平呈线性相关(r=0.809,P<0.01)。其中恢复期MBL血浆浓度<200 ng/mL的病例占29.4%,MBL参与急性应答占全部病例的38.2%。 MBL浓度与CRP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 =0.15,P=0.22)。89.7%的患儿热性惊厥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54.1%的患儿惊厥急性期CK-MB增高。 【结论】 惊厥应激对机体血浆MBL水平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10例热性惊厥患儿和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急性期血清IGF-1升高,证明存在中枢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患儿惊厥的发生原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惊厥为第1主诉的患儿3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0例中男187例,女123例,男女之比为1.52:1.引起小儿惊厥原因依次为热性惊厥(34.84%),癫痫(20.00%),颅内感染(18.71%),代谢紊乱(19.03%),缺氧性脑损伤(4.80%),经统计惊厥原因有显著性差异(x2=1 128.49,P<0.001).不同年龄惊厥的主要原因也不尽相同,差异有显著性(x2=1 146.73,P<0.001).结论 引起不同年龄段儿童惊厥的主要原因不同,常见原因依次为热性惊厥、癫痫、颅内感染、代谢紊乱、缺氧性脑损伤,需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