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详述了一种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局部组织中雷帕霉素含量的实验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局部应用雷帕霉素抑制血管再狭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详述了一种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局部组织中雷帕霉素含量的实验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局部应用雷帕霉素抑制血管再狭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伟  宁彬  董西学 《中医药研究》2009,(10):1215-1216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行急诊PCI,共置入了46枚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8例,下壁心肌梗死21例,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结果41例急诊PCI均获成功,38例置入支架,3例仅行单纯球囊扩张,未发生与PCI相关的并发症,住院期间1例因输液反应导致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死亡,其余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12个月,有1例术后8个月再次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余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PCI应用中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药物洗脱支架载药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对药物洗脱支架载药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历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裸金属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3个阶段。较之裸支架,目前使用的雷帕霉素和紫杉醇洗脱支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再狭窄率;但是,抗增生药物可延迟血管内皮化,导致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探讨了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他克莫司、依维莫司、佐他莫司、Mytrolimus)、紫杉醇等抗增生药物的优缺点和中药(川芎嗪、大黄素、姜黄素、雷公藤内酯醇、葛根素等)血管支架的潜在价值,以期为研发新型的药物洗脱支架提供参考。认为具有多靶点、多途径调节作用的心脑血管中药成分或将成为新一代支架载药研究热点,紧密结合材料学,中医药在防治血管再狭窄方面将取得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7,(1)
目的观察抗纤灵对5/6肾切除诱导的慢性肾纤维化小鼠模型不同时期I型胶原(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帕霉素和抗纤灵组,前2组给予生理盐水、后2组分别给予雷帕霉素(0.16 mg/100 g)、抗纤灵(2 g/100 g),灌胃8周和12周后取材,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ColⅠ、α-SMA、FN的变化。结果第12周与8周比较,假手术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上述指标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第8、12周时,雷帕霉素,抗纤灵组指标均有所下降;雷帕霉素与抗纤灵比较,8周时,在ColⅠ、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方面,雷帕霉素优于抗纤灵,第12周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纤维化指标ColⅠ、α-SMA、F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逐步升高,雷帕霉素、抗纤灵能够降低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第8周时,抗纤灵稍差于雷帕霉素;第12周时,抗纤灵和雷帕霉素具有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黄芪糖蛋白与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氢化考的松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黄芪糖蛋白、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氢化考的松作用于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4种药物对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4种药物对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6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的脾细胞增殖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P<0.05),药效强度依次为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氢化考的松、黄芪糖蛋白。但黄芪糖蛋白主要表现为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黄芪糖蛋白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6,而其它3种药物却抑制IFN-γ、IL-6的分泌(P<0.05)。结论:黄芪糖蛋白对于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于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氢化考的松,推测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阻滞剂AG490、雷帕霉素译克雷伯杆菌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生化和病理的影响,探讨通过信号转导阻断的途径在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用气管插管法制作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分别进行AG49皮下注射、雷帕霉素灌胃,取外周血检测各生化指标以及血气分析。结果AG490、雷帕霉素能明显减轻肺脏、心脏、肝脏等组织病理的损伤,并明显降低LDH、CK、CK-MB、ALT、AST的含量,提高PaO2,降低PaCO2。结论阻滞剂AG490、雷帕霉素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过度表达,对多器官功能障碍起到保护作用.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对抑制雷帕霉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5×10-7mol/L雷帕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考察银杏内酯B对雷帕霉素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粘附作用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blot方法探索其可能的机制。结果银杏内酯B在40μg/ml的浓度能够抑制雷帕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通过下调p38MAPK信号通路途径抑制雷帕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结论银杏内酯B能通过调控p38MAPK的途径有效抑制雷帕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抗纤灵水煎剂对慢性肾衰模型小鼠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及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50只采用5/6肾切除制备慢性肾脏纤维化小鼠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1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0.8 mg·kg~(-1)),抗纤灵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1)),连续ig 8周后处死小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PI3K-AKT-m TOR mRNA表达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纤维化组织增多,肾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I3K-AKT-m TOR mRN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和抗纤灵各剂量组肾组织纤维化减轻,PI3K-AKT-m TOR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与雷帕霉素组比较,抗纤灵水煎液中、高剂量与雷帕霉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疗效差于雷帕霉素(P0.05),高、中、低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与高、中剂量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纤灵水煎液可降模型小鼠表达PI3K-AKT-m TOR mRNA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纤维化,抗纤灵水煎液中、高剂量与和雷帕霉素等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活血补肾方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mTOR通路依赖性自噬的影响,探讨该方延缓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帕霉素组、活血补肾方组和雷帕霉素+活血补肾方组(简称联合组)5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去前肢诱导动静力失衡法复制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处置。给药6周后,取L5/6椎间盘分别行HE和阿尔新兰-核固红染色,镜下观察腰椎间盘退变的形态学和基质变化,并检测mTOR通路下游蛋白p70S6K、4E-BP1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组织形态学观察):模型组最严重,对照组最轻,雷帕霉素组、活血补肾方组和联合组三组相似,介于前两者之间;②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含量:对照组最高,联合组较对照组略少,雷帕霉素组和活血补肾方组次之,且两者差异不明显,模型组最低;③ mTOR信号通路下游蛋白:各实验组均与模型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p70S6K表达水平:模型组>雷帕霉素组>活血补肾方组>联合组;4E-BP1表达水平为:模型组>活血补肾方组>雷帕霉素组>联合组;④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lc-3b表达水平:联合组>活血补肾方组>雷帕霉素>模型组>对照组,并且各实验组含量均与模型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活血补肾方具有延缓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mTOR信号通路,提高腰椎间盘内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杨凯  于赓哲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4674-4678
先秦至唐对附子的认识和使用经历了种种嬗变。从"凶毒之药"到"百药之长",人们对附子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具体化。附子的药用价值不断被发掘出来。此外,附子还被广泛运用于酿酒技术、农业生产、佛教道教和节日习俗中,其功用日益多样化和日常化。借此可以窥见中药材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如药物与毒物、药与非药之关系;医书记载之传承与整合;中药材功用泛化、日常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体外模拟血循环装置,评价自制雷帕霉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涂层支架的体外药物释放规律,探讨释药机制,为涂层支架的应用提供药动学参数。方法以316L不锈钢为支架,采用高压多层电喷技术制备含雷帕霉素的PL-GA涂层。采用自制体外模拟循环装置,定时取样,RP-HPLC检测残留于支架的药物,评价流体循环冲刷状态下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的药物释放度。结果自制雷帕霉素PLGA涂层支架的涂层厚度平均为5~10μm,雷帕霉素的平均含量为14.39μg。在模拟流体循环冲刷状态下,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的体外药物释放呈先快后慢的趋势,12和30d药物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58.48±5.67)%和(60.66±5.75)%,释药机制以溶蚀为主。结论体外模拟血循环装置适于药物涂层支架体外释药的研究;自制雷帕霉素PLGA涂层支架的体外释药符合内皮细胞增殖规律,与动物体内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处方是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后所开具的医疗文书,是药剂人员调配药物和指导病人用药的依据。中药处方用名是否规范化直接关系到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性。目前临床医生处方用名使用不规范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中药处方"、"中药处方用名"、"处方用名规范"等为关键字,查阅了近百篇文献,对各地中药处方用名的现状进行了整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虽然《伤寒论》少阴病篇同厥阴病篇中均有"四逆"一症的论述,但《伤寒论》第318条将"少阴病"置于"四逆"之前,旨在界定条文所论述者属少阴病。而由本条所述之主症仅见"四逆",其余诸症皆为或然症,可知其寒象不甚,故不宜将之归属于阴盛阳虚之候,本条所述之"四逆",为少阴枢转不利,影响太阴之开、厥阴之阖,致阳气内郁,其温煦之功不能外达所致,其治法为温脾和胃,运转枢机。观四逆散之组方,虽无四逆汤辈中所取桂附之属峻剂温阳,但针对条文证机,以补益太阴脾土为主,兼以调和三阴经之气,藉补土以益元阳,调气以助枢机,使少阴枢转,而三阴之阴阳气调畅,阳气敷布则逆冷自去。复观其加减用药,均能紧扣证机,并结合兼症,灵活用药,由是则仲景所示之辨证论治亦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湿乃万病之源,湿邪易引起疾病、促进衰老,衰老也会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探讨湿邪与衰老的关系,发现祛湿中药中抗衰老的活性成分,对祛湿药的抗衰老作用进行机制解析。该文通过分子对接技术,以与衰老相关的雷帕霉素靶蛋白为对接受体,以茯苓、桑枝、木瓜、薏苡仁和厚朴5味祛湿药中的化学成分为对接小分子,初步筛选祛湿药中的抗衰老活性成分。与已上市雷帕霉素抑制剂坦西莫司及依维莫司对比,分析得到12种潜在的抗衰老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的成药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祛湿药中多种成分可以通过作用于雷帕霉素靶蛋白而发挥抗衰老的活性,该结果为从湿论治延缓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传统随机对照试验虽然设计严谨,但由于随机和盲法的存在,导致受试者在不完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入组,并在试验期内服用未知药物,为患者依从性差、影响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埋下隐患,在伦理上亦存在争议。基于此,文章探索性地提出了临床"合意对照"非盲设计方法,该方法中,符合入组条件的受试者按照个人意愿选择服用药物,进入不同的观察组别。为了避免各种偏倚,该设计还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证研究质量。"合意对照"设计将科学与伦理兼顾,旨在充分保证受试者知情权的情况下,提高受试者依从性,提高试验药物的临床疗效,并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评价在方法学上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胡国华教授秉承海派中医朱氏妇科的学术观点,认为产后身痛的根本病机是产后多虚,邪气入里所致,常运用朱氏妇科"通、涩、清、养"四法中的"通""养"二法论治本病。患者产后气血亏虚,百脉空虚,筋脉失养即本虚,此时又因外邪入侵,产褥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即标实,针对产褥期特殊的生理病理以及气血亏虚、外邪内侵的发病机制,胡国华教授提出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法。胡国华教授用药灵活,精而不杂,善用药对,丝丝入扣,强调疾病有其共性,但亦须重视个体的动态变化,还非常重视患者心理调摄,除言语劝导外可根据临床症状酌加疏肝宁心之品,临床往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及分化,从而调节机体的代谢过程。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mTOR是细胞凋亡及自噬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营养、药物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刺激均可通过mTOR介导的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起到关键性的调控作用。目前,诸多研究已经证明,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如癌症、代谢紊乱(肥胖和2型糖尿病)、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卵泡发育障碍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以该通路为切入点,以细胞凋亡和自噬为研究载体,研究了中医药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节。其中包括中药单体、中成药、中药复方以及针灸等药物及物理疗法调控凋亡及自噬的实验研究。本文从mTOR信号通路入手,探讨了mTOR与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关系,综述了中医药经mTOR途径调节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最新进展,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今后,中医药领域仍可以mTOR信号通路为依托,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时效关系进行探索,为中医药在机体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9.
名医余瀛鳌432例调肝法医案辨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挖掘名医余瀛鳌调肝法的辨治规律.方法 以余老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医案为数据源,筛选调肝法为主要治法的相关医案,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1.5)",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余老调肝法的核心药物组合,用药模式,应用病证及合并治法.结果 通过分析432份门诊病案后认为,余老常运用调肝法治疗月经不调、肝癖、胁痛等;辨证多为肝郁气滞、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肝肾亏虚;治疗时常合并通络法、育阴法等治法;核心药物配伍为柴胡-香附.结论 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可发掘余老调肝法的临床诊疗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药材的"增效减毒"研究一直是中医药学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然而多数人主要将目光集中在雷公藤、附子、川乌、草乌等毒性较强的中药上,对于一些常用的、毒副作用少的中药缺乏足够的认识。远志是临床常用益智药,是目前抗衰益智类实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远志有明显的胃肠副作用,且毒性成分即具有抗衰益智作用的远志皂苷。通过归纳近年来远志常用配伍的实验研究进展,包括远志-石菖蒲、远志-厚朴、远志-白蜜、远志-酸枣仁、远志-人参、远志-茯苓(茯神)、远志-甘草、远志-拳参等配伍,研究者发现几乎没有将益智、减毒相结合的实验研究,从有效性和安全性考虑,基于配伍学角度探讨远志"减毒增效"的机制,从实验室获得有价值的证据,对于指导远志的临床用药、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